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展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2分)以下测量工具与所测物理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电子停表——测速度 B.卷尺——测长度
C.温度计——测温度 D.量杯——测体积
2.(2分)“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同学尝试估测了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其中不合理的是( )
A.中学生身高165cm
B.中学生脉搏跳动约为70次/s
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1.2m/s
D.课桌的高度80cm
3.(2分)通过下列哪个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A.树叶飘落 B.雪花飞舞 C.大雾漫天 D.花香袭人
4.(2分)2020年春节期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如图所示,冠状病毒颗粒的平均直径为100nm,呈球形或椭圆形。下列关于该病毒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00nm=100nm×10﹣3μm=0.1μm
B.100nm=100×10﹣9m=10﹣7m
C.100nm=100×10﹣6=10﹣4mm
D.100nm=100nm×10﹣12=10﹣10km
5.(2分)下列有关测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只要认真遵守操作规程,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B.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就越准确
C.测量过程中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够消灭测量的误差
6.(2分)小泽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课桌的宽度4次,结果分别为48.13cm、48.31cm、48.10cm、48.1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测量结果中没有错误数据
B.最后结果应记作48.11cm
C.48.1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
D.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7.(2分)如图所示,在小车上放一个玩具小人,用手缓慢拉动小车,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小人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
B.小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小车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
D.车上的玩具小人相对于车是静止的
8.(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只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9.(2分)小泽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是同学指出小泽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
A.尺应该沿着被测物体
B.刻度尺没有紧贴被测长度
C.零刻线或某刻度线没有对齐被测长度的一端
D.视线没有和尺面平行
10.(2分)如图是同学在参加萧红中学百米赛跑的运动过程,下列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图中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m/s
B.裁判员听到发令枪的声音才开始计时,得到的结果属于测量误差
C.以地面为参照物,该同学是运动的
D.图中运动员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做变速直线运动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2分,选项正确但不全得1分,有错误选项的不得分)5
(多选)11.(2分)小泽测量了四个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的运动距离s与所用时间t,并在s﹣t坐标系画出来,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有四个判断:①s1=s2>s3>s4;②t1=t2>t3>t4;③v1<v2=v3<v4;④v1>v2=v3>v4。以上判断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多选)12.(2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由东向西运动,根据如图所示的图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为8m/s
B.第10s时,甲、乙两车相距30m
C.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2:1
D.以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三、非选择题(共46分)
13.(3分)测量是物理研究的基础,请完成下列测量的读数。
(1)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2)图乙中停表的读数是 s;
(3)图丙速度表显示该汽车的速度是 。
14.(1分)小泽正在写作业,突然电灯灭了,小泽想:电灯为什么会灭呢?可能是停电了吧。这里的“可能是停电了吧”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15.(2分)如图所示为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画波探测周围5米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盲人听到的声音是物体 产生的,该导盲杖说明了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16.(2分)如图,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真实地模拟了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行驶的情况,晓彤以地面为参照物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小雪认为此时可以看做汽车在高速行驶,这是以 为参照物。
17.(2分)请写出一种你知道的能量名称 。追溯能量的来源,我们发现,生活中的大部分能量来自 。
18.(2分)在一张白纸上画一片草地,草地上画一个小洞,将一个小球放在图中草地上。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1)纸板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
(2)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白纸,使小球进入“洞”中。
两种情况下小球的运动结果 (填“相同”或“不相同”)吗?这个过程说明了 。
19.(2分)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如图汽车从该交通标志牌到达龙岩最快要 min。
20.(2分)小泽利用休息日骑自行车旅行,经历不同的路段,有不同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根据他的路程﹣时间图象可知, 段(选填“甲”“乙”、“丙”“丁”)路程内骑行的速度最大,其最大速度值为 m/s。
21.(2分)下表是简化的2018年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101次列车时刻表。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 km;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 km/h。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km
北京南
06:43
06:43
0
济南西
08:37
08:41
406
曲阜东
09:13
09:15
535
22.(2分)如图示,“村村通”公路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在没有斑马线的乡村公路上,要“一停、二看、三通过”。人急行的速度约2m/s,人急行横过6m宽的马路需要的时间是 s,若小汽车的速度为36km/h,人至少要在距离行驶过来的小汽车前 m处,开始穿越马路才安全。
23.(2分)小明练习使用刻度尺时测出一小块长方形木条的长度为2.50cm,请在图中补画完整。
24.(2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也是学生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要测量身高,请你帮他把表格补充完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②
身高/①
25.(5分)在降落伞比赛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问题: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学们进行了多种猜想,并制订计划对每一个猜想进行一一验证。
实验次数
降落伞
绳长/m
降落伞
形状
降落伞
面积/m2
释放高度
/m
降落伞
总质量/g
降落伞
滞空时间/s
1
1
圆形
0.5
3
20
3.67
2
1
圆形
1
3
20
5.82
3
1
圆形
1
3
30
4.91
4
1
正方形
1
3
20
5.81
5
1.5
正方形
1
3
20
5.81
6
1.5
正方形
1
6
20
9.24
(1)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2)若在比赛时要求降落伞都从同一高度下落,则上表中第 次实验可以不用进行;
(3)分析实验次数2、3可知,探究的问题是降落伞滞空时间与 的关系;
(4)分析比较4、5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5)分析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6.(6分)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
(1)【实验原理】 。
(2)【实验器材】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有: 、停表。
(3)【实验步骤】
①长80cm两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满水,内留一个小气泡,保持竖直。
②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隔2s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气泡的位置。
(4)【分析论证】①请根据图中的气泡位置在图中绘制出路程s﹣时间t图像。
②通过图像和实验现象分析可知气泡做的是 运动,速度值为 。
(5)【交流与合作】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气泡上升的速度不同,他们猜想影响气泡速度的因素可能是气泡的大小,请你帮他们设计实验方案。
27.(5分)回顾我们学过的实验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同学们发现实验室有两种刻度尺:刻度尺A和刻度尺B。请你帮他们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选填“A”或“B”),理由是 。
(2)在探究“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中,如图乙所示,把一个电铃放入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听到铃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空气越稀薄,传播声音的效果越差,在此基础上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3)在观察“会跳舞的烛焰”实验中,如图丙所示,打开音响,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会发现烛焰在随着音乐“跳舞” 。
28.(6分)哈尔滨马拉松赛简称“哈马”,可尽情欣赏哈尔滨松花江两岸的夏日风光,被称为拥有“最美赛道”的马拉松赛事。如图为选手们通过阳明滩大桥时的情景。半程马拉松距离21km
(1)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阳明滩大桥,全长约7130米。以平均速度计算,这名选手通过大桥用了多长时间?
(3)设马拉松队伍通过大桥时长度不变,队伍匀速前进的速度为4m/s,整个队伍通过大桥共用时1865s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2分)以下测量工具与所测物理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电子停表——测速度 B.卷尺——测长度
C.温度计——测温度 D.量杯——测体积
【分析】熟悉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判断各选项的对错。
【解答】解:A、电子停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B、卷尺是测长度的工具。
C、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D、量杯是测体积的工具。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属于常识题。
2.(2分)“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同学尝试估测了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其中不合理的是( )
A.中学生身高165cm
B.中学生脉搏跳动约为70次/s
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1.2m/s
D.课桌的高度80cm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中学生身高约165cm,故A符合实际;
B.中学生脉搏跳动约为70次/min,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1.2m/s,故C符合实际;
D.课桌的高度约80cm,故D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时间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3.(2分)通过下列哪个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A.树叶飘落 B.雪花飞舞 C.大雾漫天 D.花香袭人
【分析】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要分清物质和分子。
【解答】解:
A、树叶飘落,不是分子的运动;
B、雪花飞舞,不是分子的运动;
C、大雾漫天,属于机械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花香袭人,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特征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微粒的特征进行分析。
4.(2分)2020年春节期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如图所示,冠状病毒颗粒的平均直径为100nm,呈球形或椭圆形。下列关于该病毒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00nm=100nm×10﹣3μm=0.1μm
B.100nm=100×10﹣9m=10﹣7m
C.100nm=100×10﹣6=10﹣4mm
D.100nm=100nm×10﹣12=10﹣10km
【分析】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1km=1000m=1×109μm=1×1012nm。
可据此进率进行长度的单位换算,进行换算时,将数值看做倍数,对后面的单位换算成合适的单位,最后整理成最简结果。
【解答】解:A、100nm=100×10﹣3μm=0.8μm,故A错误;
B、100nm=100×10﹣9m=10﹣7m,故B正确;
C、100nm=100×10﹣5mm=10﹣4mm,故C错误;
D、100nm=100×10﹣12km=10﹣10km,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的单位换算,属基础题目。
5.(2分)下列有关测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只要认真遵守操作规程,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B.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就越准确
C.测量过程中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够消灭测量的误差
【分析】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与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又不尽相同,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错误可以避免,只要规范测量,遵循仪器的使用规则可避免错误,但是误差不能消除,因为它的产生是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只能尽量的减小,不能消除。
【解答】解:
A、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不能避免误差;
B、长度读数时,精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故B错误;
C、测量过程中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C正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要掌握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这是区分二者的关键。
6.(2分)小泽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课桌的宽度4次,结果分别为48.13cm、48.31cm、48.10cm、48.1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测量结果中没有错误数据
B.最后结果应记作48.11cm
C.48.1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
D.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分析】在长度的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进行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找出错误的,在进行求平均值时,要将错误的数据去掉,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解答】解:A.48.31cm与其他3个数据偏差较大,故A错误;
B.课桌的宽度为,故B正确;
C.48.10cm最末位的“7”是估计值,要求最后有且只有一位估计值,我们就应估读为“0”;
D.由数据知,所以分度值为1mm。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首先比较几个数据的分度值是否相同,然后确定与几个数据相差较大的便是错误的数据,在求平均值时,若不能整除,注意小数点后面保留的数位与给出的数据相同,并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7.(2分)如图所示,在小车上放一个玩具小人,用手缓慢拉动小车,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小人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
B.小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小车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
D.车上的玩具小人相对于车是静止的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
AC、若以桌面为参照物、小车与桌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A。
B、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D、以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故选:D。
【点评】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要紧紧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如果不事先选定一个参照物,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或者静止的没有任何意义。
8.(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只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分析】(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产生声音不一定被人耳朵听到。
【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气体中传播;
B、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振动产生的声音可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可能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等原因,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传声的介质、声音的利用、听到声音的条件等基础知识,需牢记。
9.(2分)小泽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是同学指出小泽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
A.尺应该沿着被测物体
B.刻度尺没有紧贴被测长度
C.零刻线或某刻度线没有对齐被测长度的一端
D.视线没有和尺面平行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时: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解答】解:A、应该表述为: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
B、应该表述为:要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必须沿着所测的长度紧贴被测部分;
C、表述正确;
D、应该表述为: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是一道基础题,较简单。
10.(2分)如图是同学在参加萧红中学百米赛跑的运动过程,下列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图中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m/s
B.裁判员听到发令枪的声音才开始计时,得到的结果属于测量误差
C.以地面为参照物,该同学是运动的
D.图中运动员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做变速直线运动
【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相同的路程,或运动相同的路程用相同的时间;
(2)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3)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4)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
A、图中运动员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故A正确;
B、计时员启动和停止秒表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故B错误;
C、以地面为参照物时,故该同学是运动的;
D、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方向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象的分析处理能力和运用公式来计算的能力,以及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基础题目。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2分,选项正确但不全得1分,有错误选项的不得分)5
(多选)11.(2分)小泽测量了四个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的运动距离s与所用时间t,并在s﹣t坐标系画出来,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有四个判断:①s1=s2>s3>s4;②t1=t2>t3>t4;③v1<v2=v3<v4;④v1>v2=v3>v4。以上判断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从图中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据此得出小球的运动距离s的大小关系及运动小球所用时间t的大小关系;
根据v=结合图中各点的位置可知速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从图中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小球的运动距离s的大小关系为s1=s2>s3>s4,故①正确;运动小球所用时间t的大小关系为t1<t2<t2=t4,故②错误;
根据v=,结合图中各点的位置可知v6>v2=v3>v4,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图中得出有用信息。
(多选)12.(2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由东向西运动,根据如图所示的图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为8m/s
B.第10s时,甲、乙两车相距30m
C.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2:1
D.以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分析】(1)左图为甲、乙两车的s﹣t图像,由图可知,甲、乙两车运动的路程都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左图得出t甲=2s、t乙=4s时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2)利用s=vt求10s时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由题知,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由东向西运动,甲、乙两车相距等于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差;
(3)右图为丙车的v﹣t图像,由图可知,丙车的速度,可以得出甲、丙两车的速度大小关系;而两车由东向西运动,若以丙为参照物,可得甲车的运动方向。
【解答】解:AC、左图为甲,由图可知,甲,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2s时,s甲=8m;当t乙=6s时,s乙=4m,
则甲车的速度v甲===4m/s,v乙===1m/s;
v甲:v乙=4m/s:7m/s=4:1,故AC错误;
B、10s时甲′=v甲t甲′=6m/s×10s=40m,乙车行驶的路程s乙′=v乙t乙′=1m/s×10s=10m,
由题知,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
所以10s时,甲、乙两车相距Δs=s甲′﹣s乙′=40m﹣10m=30m,故B正确;
D、右图为丙车的v﹣t图像,丙车的速度v丙=4m/s,而v甲=6m/s,所以v丙=v甲;两车都由东向西运动,以丙为参照物,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分析物体的s﹣t图像、v﹣t图像,从中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三、非选择题(共46分)
13.(3分)测量是物理研究的基础,请完成下列测量的读数。
(1)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5.35 cm;
(2)图乙中停表的读数是 126 s;
(3)图丙速度表显示该汽车的速度是 80km/h 。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3)速度表的单位是km/h,由指针位置可读出速度表的示数,注意单位换算。
【解答】解:甲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右侧与4.35cm对齐;
(2)乙图中,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没过中线,而大盘指针在6.0s,即126s;
(3)速度表的分度值是5km/h,示数是80km/h。
故答案为:(1)7.35cm;(3)126s。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和秒表使用,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4.(1分)小泽正在写作业,突然电灯灭了,小泽想:电灯为什么会灭呢?可能是停电了吧。这里的“可能是停电了吧”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猜想与假设 环节。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这里的“电灯为什么熄灭呢?”是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
【点评】此题是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采用过程的分析,并结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解决此题。
15.(2分)如图所示为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画波探测周围5米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盲人听到的声音是物体 振动 产生的,该导盲杖说明了声可以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或“能量”)。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传递信息与能量。
【解答】解:盲人听到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该导盲杖说明了声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振动;信息。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利用,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16.(2分)如图,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真实地模拟了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行驶的情况,晓彤以地面为参照物 静止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小雪认为此时可以看做汽车在高速行驶,这是以 风 为参照物。
【分析】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其运动和静止的状态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答】解: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模型相对于地面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以流动的空气为参照物,汽车模型相对于空气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静止;风。
【点评】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在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和静止的状态可能不同。
17.(2分)请写出一种你知道的能量名称 化学能(或机械能等) 。追溯能量的来源,我们发现,生活中的大部分能量来自 太阳 。
【分析】自然界中,能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能量来自太阳。
【解答】解:自然界中有很多的能量,例如燃料具有化学能;
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大气,所以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能量来自太阳。
故答案为:化学能(或机械能等);太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能量的存在形式、能量的来源以及能量的利用的了解,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18.(2分)在一张白纸上画一片草地,草地上画一个小洞,将一个小球放在图中草地上。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1)纸板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
(2)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白纸,使小球进入“洞”中。
两种情况下小球的运动结果 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吗?这个过程说明了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纸板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和保持小球不动,使小球进入“洞”中,都是使小球进入“洞”中,(1)中小球与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2)中小球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由此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故答案为:相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9.(2分)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 快慢 的物理量,如图汽车从该交通标志牌到达龙岩最快要 30 min。
【分析】(1)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根据公式t=,求出汽车从该交通标志牌到达龙岩市最快的时间。
【解答】解: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由图知,从该交通标志牌到达龙岩市还有55km,
根据v=可得==0.5h=30min。
故答案为:快慢;30。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速度的理解以及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平时应注意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学习,多总结。
20.(2分)小泽利用休息日骑自行车旅行,经历不同的路段,有不同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根据他的路程﹣时间图象可知, 丁 段(选填“甲”“乙”、“丙”“丁”)路程内骑行的速度最大,其最大速度值为 20 m/s。
【分析】根据图象分析各段路程的大小,由公式v=可知,在时间一定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在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由公式v=可知最大速度。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段、丁段处于运动状态;
由图可知,甲段,但甲段用时少可知vA>vB;
甲段、乙段,但丁段的骑行路程最大可知。
最大速度值为v===20m/s。
故答案为:丁;20。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路程时间图象的识别能力和对速度公式的理解,某一段的快慢应要看图象中路程之差与时间之差的比值即平均速度。
21.(2分)下表是简化的2018年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101次列车时刻表。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 129 km;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 214 km/h。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km
北京南
06:43
06:43
0
济南西
08:37
08:41
406
曲阜东
09:13
09:15
535
【分析】根据列车时刻表获取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s1;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路程s2,时间t2,由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v2。
【解答】解:由题知: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s1=535km﹣406km=129km;
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路程为s2=535km,t8=09:13﹣06:43=2h30min=2.4h;
由v=得:v2===214km/h。
故答案为:129;214。
【点评】从列车时刻表中获取路程与正确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数据计算要准确。
22.(2分)如图示,“村村通”公路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在没有斑马线的乡村公路上,要“一停、二看、三通过”。人急行的速度约2m/s,人急行横过6m宽的马路需要的时间是 3 s,若小汽车的速度为36km/h,人至少要在距离行驶过来的小汽车前 30 m处,开始穿越马路才安全。
【分析】(1)知道马路的宽度以及人的速度,利用公式v=变形就可以求出人穿过马路需要的时间;
(2)知道人穿过马路需要的时间以及小汽车的速度,同样利用v=的变形公式就可以求出相应的距离。
【解答】解:(1)由v=可得
t===2s;
(2)小汽车的速度v=36km/h=10m/s
由v=可得
s′=v′t=10m/s×3s=30m。
故答案为:3;30。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和路程的计算,已知路程、时间、速度中的任意两个,灵活选用公式就可以解决问题。
23.(2分)小明练习使用刻度尺时测出一小块长方形木条的长度为2.50cm,请在图中补画完整。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刻度为1.00cm;所以末端刻度值为2.50cm+1.00cm=3.50cm
。
【点评】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24.(2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也是学生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要测量身高,请你帮他把表格补充完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② 平均值/cm
身高/① cm
【分析】(1)身高的单位是cm;
(2)测量实验时,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解答】解:(1)身高的单位应该是cm,所以①应该填写cm;
(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故②处填写平均值/cm;
故答案为:cm;平均值/cm。
【点评】本题考查测量实验减小误差的方法,属于基础物理方法。
25.(5分)在降落伞比赛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问题: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学们进行了多种猜想,并制订计划对每一个猜想进行一一验证。
实验次数
降落伞
绳长/m
降落伞
形状
降落伞
面积/m2
释放高度
/m
降落伞
总质量/g
降落伞
滞空时间/s
1
1
圆形
0.5
3
20
3.67
2
1
圆形
1
3
20
5.82
3
1
圆形
1
3
30
4.91
4
1
正方形
1
3
20
5.81
5
1.5
正方形
1
3
20
5.81
6
1.5
正方形
1
6
20
9.24
(1)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2)若在比赛时要求降落伞都从同一高度下落,则上表中第 6 次实验可以不用进行;
(3)分析实验次数2、3可知,探究的问题是降落伞滞空时间与 降落伞总质量 的关系;
(4)分析比较4、5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伞绳长无关 ;
(5)分析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在(伞绳长)、(伞形状)、释放高度、总质量相同时,降落伞伞面面积越大,它在空中滞留时间越长 。
【分析】根据影响降落伞的滞留时间的所有因素,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分析两个数据中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通过比较滞留时间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
【解答】解:(1)由表格可知,影响降落伞滞空时间的因素较多;
(2)由表格可知,若在比赛时要求降落伞都从同一高度下落;
(3)分析2、3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在伞的绳长、伞的面积、伞释放的高度相同时,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
(4)比较数据3、5:保持不变的因素有: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总重;降落伞的伞绳长不同,由此可知:降落伞滞留时间的长短与降落伞的伞绳长无关。
(5)比较数据1、4:保持不变的因素有:降落伞的伞绳长、降落伞的总重;降落伞的面积不同,而且是降落伞的面积越大,由此可知:降落伞滞留时间的长短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降落伞的伞面面积越大;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法;(2)6;
(4)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伞绳长无关;
(5)在(伞绳长)、(伞形状)、总质量相同时,它在空中滞留时间越长。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降落伞滞留时间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数据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26.(6分)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
(1)【实验原理】 v= 。
(2)【实验器材】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 、停表。
(3)【实验步骤】
①长80cm两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满水,内留一个小气泡,保持竖直。
②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隔2s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气泡的位置。
(4)【分析论证】①请根据图中的气泡位置在图中绘制出路程s﹣时间t图像。
②通过图像和实验现象分析可知气泡做的是 匀速直线 运动,速度值为 0.05m/s 。
(5)【交流与合作】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气泡上升的速度不同,他们猜想影响气泡速度的因素可能是气泡的大小,请你帮他们设计实验方案。
【分析】(1)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的原理:v=;,据此分析;
(2)测量s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t的工具是停表;
(4)气泡在前6s通过的路程为30cm,根据v=求出连速度大小;先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然后用直线连
接;气泡通过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为一过原点的直线,据此分析。
(5)选择不同大小气泡在同一竖着放置玻璃管中运动,测出不同时刻的距离,计算速度;
【解答】解:
(1)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的原理:v=;
(2)测量s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t的工具是停表;
(4)①先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然后用直线连接
②气泡在前6s通过的路程为30cm,速度是:v==。
气泡通过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为一过原点的直线,故可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5)选择不同大小气泡在同一竖着放置玻璃管中运动,测出不同时刻的距离;
故答案为:(1)v=;(2)刻度尺;
(4)①
②匀速直线;0.05m/s。
(5)选择不同大小气泡在同一竖着放置玻璃管中运动,测出不同时刻的距离;
【点评】本题考查测量速度的原理、s﹣t图象的画图与分析、过程、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有一定难度。
27.(5分)回顾我们学过的实验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同学们发现实验室有两种刻度尺:刻度尺A和刻度尺B。请你帮他们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B (选填“A”或“B”),理由是 最小分度值较小,测量结果更精确 。
(2)在探究“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中,如图乙所示,把一个电铃放入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听到铃声 越来越小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空气越稀薄,传播声音的效果越差,在此基础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3)在观察“会跳舞的烛焰”实验中,如图丙所示,打开音响,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会发现烛焰在随着音乐“跳舞”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
【分析】(1)刻度尺的精确程度与最小分度值有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物理学中,有些实验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完全达到实验的条件,因此实验结论往往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结论,需要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1)选择合适的刻度尺B,理由是最小分度值较小;
(2)随着抽气盘抽出罩内的空气,铃声越来越小,传播声音的效果越差,当空气全部被抽出时,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打开音响,播放乐曲,会发现烛焰在随着音乐“跳舞”。
故答案为:(1)B;最小分度值较小;(2)越来越小;(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点评】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利用,难度不大。
28.(6分)哈尔滨马拉松赛简称“哈马”,可尽情欣赏哈尔滨松花江两岸的夏日风光,被称为拥有“最美赛道”的马拉松赛事。如图为选手们通过阳明滩大桥时的情景。半程马拉松距离21km
(1)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阳明滩大桥,全长约7130米。以平均速度计算,这名选手通过大桥用了多长时间?
(3)设马拉松队伍通过大桥时长度不变,队伍匀速前进的速度为4m/s,整个队伍通过大桥共用时1865s
【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
(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这名选手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3)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马拉松队伍完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马拉松队伍的长度等于队伍完全通过队伍所行驶的路程与大桥长度之差。
【解答】解:(1)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v===18km/h=5m/s;
(2)由v=可知==1426s;
(3)由v=可知,
马拉松队伍的长度:L队伍=s″﹣s′=7460m﹣7130m=330m。
答:(1)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是8m/s;
(2)这名选手通过大桥用了1426s;
(3)马拉松队伍的长度为330m。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知道马拉松队伍的长度等于队伍完全通过队伍所行驶的路程与大桥长度之差是解题的关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测试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测试试题,共7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测试: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测试,共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