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真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
展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60分钟完成,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其分子直径比氯离子小
B. 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C. 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D. “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氯离子半径小于1nm,因此其分子直径比氯离子大,故A错误;
B. 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B错误;
C. 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 “钴酞菁”分子直径小于滤纸中空隙的直径,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利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要注意胶体是混合物。
2.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 为碱性氧化物
C. NaOH、都为可溶性碱 D. 蛋白质溶液、干冰均属于分散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
B.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过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还放出氧气,过氧化钠是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B错误;
C.NaOH、Ba(OH)2都是可溶性物质,由于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因此二者都是可溶性碱,C正确;
D.由于蛋白质分子是大分子,微粒直径比较大,达到胶体颗粒大小,因此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而干冰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因此不属于分散系,D错误;
故选C。
3. 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是
A. 、、、Ar B. 、、、
C. 、、、Ar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镁离子、铝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比氯离子和氩原子少一个电子层,A错误;
B.钠离子、氟离子和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比硫离子少一个电子层,B错误;
C.钾离子、钙离子、硫离子和氩核外都是18个电子,所以电子层结构相同,C正确;
D.钠离子和镁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氯离子和钾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但钠离子和镁离子比氯离子和钾离子少一个电子层,D错误;
故选C。
4.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B. 都是混合物
C. 都是无色、透明的溶液 D. 都呈红褐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溶液中溶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粒子直径在l~100nm之间,故A错误;
B.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都是分散系,都是混合物,故B正确;
C.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液体,氢氧化铁胶体是红褐色液体,故C错误;
D.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液体,氢氧化铁胶体是红褐色液体,故D错误;
故选B。
5. 和1 mol CO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密度相同时,则体积一定相同 B. 质量相同时,则密度一定相同
C. 温度相同肘,则体积一定相同 D. 体积相同时,则压强一定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ol,和1 mol CO的质量都是28g, ,据此分析。
【详解】A.和1 mol CO的质量都是28g,密度相同时,则体积一定相同,A正确;
B.和1 mol CO的质量都是28g,,若体积不同则密度不同,B错误;
C.和1 mol CO的质量都是28g,温度相同时密度不一定相同,根据,若密度不同则体积不同,C错误;
D.和1 mol CO体积相同时,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若温度不同则压强不同,D错误;
故选A。
6. 下列关于同位素和同种元素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 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一定不是同位素关系
B. 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互为同位素
C. 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可能属于不同种元素
D. 中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A.质量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是同一种核素;质量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是不同元素,故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一定不是同位素关系,A正确;
B.质子数相同且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B错误;
C.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属于同种元素,C错误;
D.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错误;
故选A。
7. 已知:的酸酐为。向次磷酸(分子式为)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和水,则可看成次磷酸酸酐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的酸酐为,2分子分子间脱水形成,向次磷酸(分子式为)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和水,说明为一元弱酸,2分子分子间脱水形成酸酐,为,故C正确;
故选C。
8. 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则Q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 9∶46 B. 9∶32 C. 9∶23 D. 9∶16
【答案】D
【解析】
【详解】假设Q和R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a、22a,设生成4.4gR时生成Q的质量是x,
根据=,解得:x=3.6g,由质量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4.4g+3.6g-1.6g=6.4g,所以Q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为3.6g∶6.4g=9∶16;
故选D。
9. 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 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B. 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C. 配制烧碱溶液时,没有洗涤溶解烧碱的烧杯和玻璃棒
D. 配制烧碱溶液时,烧碱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并稀释至刻度线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c=进行分析。
【详解】A.俯视刻度线,将会使量得的盐酸体积小于计算值,根据c=,导致浓度偏低,故A不符合题意;
B.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加水量增多,根据c=,溶液浓度偏低,故B不符合题意;
C.未洗涤烧杯、玻璃棒,导致溶质减少,根据c=,溶液浓度偏低,故C不符合题意;
D.溶液在容量瓶中冷却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溶液体积减小,根据c=,溶液浓度偏高,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点睛】注意用浓盐酸配置稀盐酸时,浓盐酸中的氯化氢是溶质,若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小,浓度就偏低,为易错点。
10.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11gX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44g/mol)时,压强为1×104Pa。如果在相同温度下,把更多的气体X充入容器,使容器内压强增至5×104Pa,这时容器内气体X的分子数约为
A. 3.3×1025 B. 3.3×1024 C. 7.5×1023 D. 7.5×1022
【答案】C
【解析】
【详解】11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1g÷44g/mol=0.25mol。根据PV=nRT可知,在温度和体积相等的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此时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25mol×5=1.25mol,则含有的分子数是1.25mol×6.02×1023/mol=7.5×1023;综上所述,本题选C。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压下,相同数目的分子必具有相同的体积
B. 等质量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1
C. 若不同气体的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
D. 同温同体积下,若气体的质量大,则其摩尔质量可能也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同温同压下,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则体积相同,若是固体或液体,体积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 假设质量都是1g,则 ,故B错误;
C.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它们所含的分子数有可能相等,这与气体摩尔体积有关,故C错误;
D. 根据PV=nRT知,同温同体积,R是常数,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若压强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若气体的质量大,则其摩尔质量也大,故D正确;
答案选D。
12. 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体积比乙的体积大
B. 甲的气体摩尔体积比乙的大
C. 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小
D. 甲摩尔质量比乙的摩尔质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则气体的Vm相等,两容器气体质量相等,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可以知道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由n=可以知道甲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乙,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A错误;
B.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则气体的Vm相等,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乙,C正确;
D.气体质量相同,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小,由M=可以知道甲的摩尔质量大于乙的摩尔质量,D错误;
故选C。
13. 含杂质的混合物10 g,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放出(标况下),由此判断,该混合物中还可能含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采用极限法分析。
【详解】生成0.1molCO2,如果全部是碳酸钾质量为13.8g,如果全部是碳酸钙质量为10g,则说明必定存在一种摩尔质量小于100g/mol的物质且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才能满足10g固体生成0.1mol CO2,选项中只有碳酸氢钠符合,摩尔质量84g/mol,且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故选B。
14. 从溶液中,取溶液稀释到4V mL,此时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amol/L,则原溶液中含的质量是(单位为g)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取溶液稀释到4V mL,此时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amol/L,则原溶液中c()=16amol/L,原溶液中c(Al3+)=mol/L,原溶液中含Al3+的质量为=;
故选A。
1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某负离子和某正离子,其质子数和电子数都可能分别相同
B. 金属正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C. 两种微粒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 两种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某负离子和某正离子,若其质子数相同则电子数一定不同,A错误;
B.金属正离子不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如Fe2+最外层14个电子,B错误;
C.两种微粒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化学性质一不定相同,如氯离子和氩原子,C错误;
D.两种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即电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正确;
故选D。
16. 浓度比为1∶1∶1、体积比为9∶3∶1的、、溶液,欲使其中的完全转化为沉淀,消耗不同浓度的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溶液的浓度比为
A. 2∶1∶2 B. 1∶1∶3 C. 3∶3∶2 D. 6∶2∶3
【答案】A
【解析】
【详解】浓度比为1∶1∶1、体积比为9∶3∶1的、、溶液,欲使其中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3∶3,根据+= ,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3∶3,消耗不同浓度的溶液的体积比为3∶2∶1,设溶液的浓度比为c1:c2:c3,则3c1:2c2:c3=9∶3∶3,c1:c2:c3=2:1:2;
故选A。
17. 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含有个氦原子的氦气的体积约为11.2 L
B. 25℃、下,中含有的原子数大于
C. 25℃、下,含有分子数小于
D. 标准状况下,含个水分子的纯的体积约11.2 L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氦气为单原子分子,标准状况下,含有个氦原子的氦气物质的量为1mol,体积约为22.4 L,故A错误;
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 /mol,故11.2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含有的原子数小于个,,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 /mol,故11.2L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故分子数小于个,故C正确;
D.标况下水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来计算其体积,故D错误;
故选C。
18. 常温下,向20 L真空容器中通入和(a、b都是正整数,且a≤5,b≤5)反生,则反应后容器内气体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是
A. 24.5 g/L B. 14.4 g/L C. 5.6 g/L D. 7.2 g/L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当 a= 1,b=5时,通入H2S气体和SO2气体充分反应后容 器内剩余的气体质量最大为288g, 此时,容器内的气体密度达最大值为 ,故B正确;
故选B。
19. 在溶液中,与可生成。现将一定体积通入V L NaOH溶液后,NaOH无剩余。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A g沉淀,若加入足量溶液,得到B g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体积为0.224A L
B. 用上述数据不能确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 若A=B,则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只有
D. B可能等于A、小于A或大于A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因A、B的关系不确定,无法计算参加反应的CO2的体积,故A错误;
B.若A、B相等时,由Na2CO3 + CaCl2=CaCO3↓+2NaCl~2NaOH可计算NaOH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已知,则可以计算浓度,故B错误;
C.由Na2CO3 + CaCl2=CaCO3↓+2NaCl,NaHCO3与CaCl2不反应,但碳酸钠、碳酸氢钠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若A=B,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盐只有Na2CO3,故C正确;
D. NaHCO3与CaCl2不反应,则B可能等于A、小于A,故D错误;
故选C。
20. 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到稀硝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放出NO气体,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 NaOH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了5.1 g,由此推断
A. 合金的质量可能为6.4 g
B. 最后所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 mol
C. 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50 mL
D. 溶解合金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为2.24 L
【答案】A
【解析】
【分析】将一定量的镁和铜合金加入到稀HNO3中,二者恰好反应,金属、硝酸都没有剩余,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发生反应:3Mg+8HNO3(稀)═3Mg(NO3)2+2NO↑+4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mol/L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发生反应:Mg(NO3)2+2NaOH═Mg(OH)2↓+2NaNO3、Cu(NO3)2+2NaOH═Cu(OH)2↓+2NaNO3,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则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含有氢氧根的质量为5.1g,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15mol,生成NO为=0.1mol。
【详解】A.镁和铜总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假定全为镁,质量为0.15mol×24g/mol=3.6g,若全为铜,质量为0.15mol×64g/mol=9.6g,所以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m)为3.6g<m<9.6g,则合金的质量可能为6.4g,A正确;
B.加入的氢氧化钠恰好与硝酸镁、硝酸铜反应,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入的NaOH为0.3mol,根据守恒关系可知溶液中的为0.3mol,反应后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浓度,B错误;
C.加入的氢氧化钠恰好与硝酸镁、硝酸铜反应,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入的NaOH为0.3mol,故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0.1L=100mL,C错误;
D.标准状况下0.1molNO的体积为2.24L,D项没有说明状态,D错误;
故选A。
二、综合题
21. 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信息如下表,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符号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信息
A
原子M层比C原子L层多3个电子
B
带1个电荷的正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电子层数多6
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2倍
D
原子M层和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L层电子数的1/2
E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的3倍
(1)C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
(2)元素B形成的正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
(3)元素E负离子的电子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
(4)写出比A离子的电子少8个的两核负离子和五核正离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5)元素D与氮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将此化合物投入水中,发生复分解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6)若将投入50 mL 1.8 mol/L盐酸中,生成两种盐。写出该两种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7)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未看到有气泡产生,但溶液中减小,此过程中反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继续滴加溶液,有气体放出,写出此时反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碳 (2)
(3) ①. ②.
(4) ①. OH- ②.
(5)
(6) ①. ②.
(7) ①. ②.
【解析】
【分析】带1个电荷的正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电子层数多6,可知B为N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2倍,可知C为6号元素C元素,A原子M层比C原子L层多3个电子,可知A为17号元素Cl,D原子M层和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L层电子数的1/2,则M层电子数为2,D为Mg,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的3倍,则E为8号元素O或16号元素S,据此分析。
【小问1详解】
C的元素名称是碳;
【小问2详解】
元素B形成的正离子Na+的结构示意图为;
【小问3详解】
元素E负离子为O2-或S2-,电子式为或;
【小问4详解】
写出比A的离子是Cl-,有18个电子,比其电子少8个的两核负离子是OH-,五核正离子是;
【小问5详解】
元素D与氮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氯化铵两种盐,化学式为、;
【小问7详解】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未看到有气泡产生,但溶液中减小,是由于先转化为,此过程中反生化学方程式是,加入溶液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22. “优雅、聪明、新颖、有用”,这是2022年10月6日诺贝尔奖委员会,送给今年化学奖的四个赞美词:“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这是美国化学家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化学家的基本组成是,即,头脑清晰+聪明的手+清洁的习惯!化学,绝对值得你去和它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需要80 mL 0.1 mol/L的溶液,配制此溶液时,
(1)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
(2)需要用电子天平称取的质量是_______。
(3)玻璃棒除用作搅拌外,还用作引流。简述此实验过程中,“引流”的目的_______。
(4)将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再加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
(5)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6)如图所示实验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
(7)取上图半透膜袋中的分散系于试管中,逐滴加入2 mo1/L的至过量,写出此过程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
(8)某铁的氧化物中只含、,则x的值可能为_______;
A. 0.8 B. 1 C. 2 D. 3
(9)将1.52 g上述投入100 mL稀盐酸中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通入112 mL (标况下),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则原盐酸的浓度为_______。
【答案】(1)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1.625g (3)防止液体溅出
(4)液体呈红褐色 (5)
(6)渗析 (7)先出现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溶解 (8)A
(9)0.5mol/L
【解析】
【分析】实验室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为配制溶液,配制过程中除量筒、玻璃棒、烧杯外,由于实验室没有80mL规格的容量瓶,需选择100mL规格的,则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加至沸水中,待液体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反应方程式为;据此分析。
【小问1详解】
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小问2详解】
计算需要电子天平称取FeCl3⋅6H2O的质量是0.1mol/L×0.1L×162.5g/mol=1.625g
小问3详解】
引流的目的是防止液体溅出;
【小问4详解】
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加至沸水中,待液体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
【小问5详解】
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提纯胶体的方法是渗析,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溶液粒子可以通过半透膜;
【小问7详解】
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溶液,先出现红褐色沉淀,是因为胶体遇电解质聚沉;随后沉淀溶解,是由于发生中和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8详解】
根据电荷守恒和极限思想解答,若全为则x=1,若全为则x=,可知<x<1,故选A。
【小问9详解】
铁的氧化物溶于盐酸中得到氯化亚铁和氯化铁混合溶液,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氯气时,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根据铁原子守恒反应后溶液中的n(Cl-)= 3n(Fe3+)=,根据氯原子守恒,其中来自氯气的Cl-为,则原盐酸中n(HCl) =n(Cl-)=0.06mol-0.01mol=0.05mol,原盐酸浓度为=0.5mol/L。
23. Ⅰ.蔚蓝的大海是丰富的资源宝藏,因此“海中取物”成为人类研究的中重要课题。
(1)海水晒盐过程中,海水的密度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2)从NaCl溶液中析出NaCl时,釆用“蒸发结晶”而不是“降温结晶”,其依据是_______。
(3)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为检验阳极生成的气体,可选用的化学试剂为_______。
Ⅱ.工业碳酸钠(钝度约98%)中含有、、和等杂质,提纯工艺路线如下:
(5)流程中,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
(6)据如图数据分析,工艺中“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增大 (2)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
(3)
(4)淀粉-KI溶液 (5)CaCO3、Mg(OH)2
(6)使析出的晶体为,防止因温度过低而析出晶体,令后续的加热脱水耗时长
【解析】
【小问1详解】
海水晒盐过程中,水分蒸发,则海水的密度增大。
【小问2详解】
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故从NaCl溶液中析出NaCl时,釆用“蒸发结晶”而不是“降温结晶”。
【小问3详解】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小问4详解】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阳极产物为氯气,检验氯气可选用的化学试剂为淀粉-KI溶液。
小问5详解】
从题目中可知,该题中的实验目的是从工业碳酸钠中提纯碳酸钠,工业碳酸钠中含有的杂质有、、和等,所以该流程的目的就是把这些杂质除去并得到纯净的碳酸钠固体。流程图中加水是使可溶物质溶于水,少量的与生成沉淀CaCO3。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很显然是将转化成Mg(OH)2沉淀,再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但这一步骤对和是无影响的。所以流程图中出现了一个蒸发浓缩结晶和趁热过滤的操作,这是为了使一个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或减小的物质析出来,通过题图可得出符合这一条件,可以通过趁热过滤除去和和一些沉淀不完全的离子。由于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非常大,如果降温,一定会析出来而影响主要产物,所以要趁热过滤。
由分析知,流程中,滤渣的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
【小问6详解】
据如图数据分析,工艺中“趁热过滤”的原因是使析出的晶体为,防止因温度过低而析出晶体,令后续的加热脱水耗时长。
24. 钠是活泼的碱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完成下列计算并填空:
(1)叠氮化钠()受撞击完全分解产生钠和氮气,若产生40.32 L(标况)氮气,至少需要叠氮化钠_______g。
(2)NaOH溶液处理铝土矿并过滤,得到含铝酸钠的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有下列反应:。还可能反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
(3)若通入336 L(标况),生成和,若通入112 L(标况),则生成的和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称取不同NaOH样品(不含杂质)溶于水,加盐酸恰好中和后,蒸干得NaCl晶体,记录数据如下表(蒸干过程中产品无损失);
氢氧化钠质量(g)
氯化钠质量(g)
①
2.40
3.51
②
2.32
2.34
③
3.48
3.51
则原NaOH样品的化学式为: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答案】(1)78 (2) ①. ②.
(3) ①. 4mol ②. 5mol
(4) ①. NaOH ②. NaOH⋅H2O ③. NaOH⋅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40.32 L(标准状况下)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8mol,反应的方程式为2NaN3 2Na+3N2↑,则参加反应的叠氮化钠的质量为1.8mol××65g/mol=78g;
【小问2详解】
还可能发生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
【小问3详解】
通入336L二氧化碳生成24mol Al(OH)3,由2NaAl(OH)4+CO2→2Al(OH)3↓+Na2CO3+H2O可知,该反应生成的碳酸钠的物质的量=24mol×=12mol,故溶液中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的物质的量=15mol﹣12mol=3mol;112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5mol,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112L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的物质的量=5mol,故112L二氧化碳与NaAl(OH)4反应生成的碳酸钠的物质的量=5mol﹣3mol=2mol,结合方程式可知,112L二氧化碳反应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2mol×2=4mol;
【小问4详解】
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
由氯化钠的质量推算,氢氧化钠样品的摩尔质量为
M1(氢氧化钠)=×2.40=40(g/mol),
M2(氢氧化钠)=×2.32=58(g/mol),
M3(氢氧化钠)=×3.48=58(g/mol),
可知实验①所取氢氧化钠样品是NaOH;实验②和实验③所取氢氧化钠样品应该是NaOH⋅H2O。
【期中真题】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