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真题】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客观卷Ⅰ (共45分)
一、选择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一些食品袋内常装有干燥剂生石灰和抗氧化剂还原铁粉
B. 84消毒液、漂白粉、医用酒精可灭活新冠病毒均利用了强氧化性
C.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有助于人体将从食物中摄取的转变为易吸收的
D. 汽车尾气系统的催化转化器可把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成和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石灰可以和水反应,常用作干燥剂,铁粉具有还原性,常用作抗氧化剂,故A正确;
B. 84消毒液、漂白粉可灭活新冠病毒均利用了强氧化性,而医用酒精不具有强氧化性,故B错误;
C.维生素C有强还原性,可以将转变为易吸收的,故C正确;
D.汽车尾气系统的催化转化器可把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成和
,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2. 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胶体是很均一、很稳定的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nm
B.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适量NaOH溶液,即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C. 电影院里放映机到屏幕间光柱的形成与丁达尔效应有关
D. 有的胶体带正电,有的胶体带负电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1~100nm在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具有较稳定、较均一的性质,故A错误;
B.向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适量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是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到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B错误;
C.空气属于气溶胶,电影院里放映机到屏幕间光柱的形成与丁达尔效应有关,故C正确;
D.胶体不带电,部分胶体粒子能够吸附带电离子形成带电的胶体微粒,故D错误;
故选:C。
3. 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酸是化合物,盐酸是混合物不是酸,过氧化钠是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纯碱是Na2CO3,是盐,不是碱,故B错误;
C.各种物质的分类都正确,故C正确;
D.水溶液中硫酸氢钠发生电离,所以硫酸氢钠是盐,不是酸,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金刚石、石墨和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B. 物质的摩尔体积主要取决于粒子大小和粒子的间距
C. 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都需要检查是否漏液
D. 焰色试验中有杂质铂丝可用稀硫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再实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刚石、石墨和均为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正确;
B.物质的体积取决于物质粒子的大小、粒子间的间距、粒子的数目,物质的摩尔体积主要取决于粒子大小和粒子的间距,故B正确;
C.有活塞或塞子的仪器使用前需要查漏,则分液漏斗和容量瓶使用前都需要检查是否漏液,故C正确;
D.焰色试验中有杂质的铂丝可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再实验,不能用硫酸,故D错误;
故选:D。
5. 在下列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
B. 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C. 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D. 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水溶液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
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 Fe2+与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 、之间反应生成微溶物硫酸钙,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水溶液呈碱性,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6.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用醋酸除去水垢:
B. 向溶液中通入:
C.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
D. 澄清石灰水与过量溶液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醋酸保留化学式,则用醋酸除去水垢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向溶液中通入,两者不反应,故B错误;
C.向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先和碘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澄清石灰水与过量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7. 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及方向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中2个Na失去2个电子,2个氯原子得到2个电子,用单线桥表示,故A正确;
B.反应中CuO中2个Cu得到4个电子,1个碳原子失去4个电子,用双线桥表示为:,故B正确;
C.反应中氯酸钾中2个氯原子得到12个电子,6个氧原子失去12个电子,用双线桥表示为:,故C正确;
D.反应中二氧化碳中碳得到2个电子,碳失去2个电子,用双线桥表示为:,故D错误;
故选D
8.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100mL 2ml/L溶液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中含胶体粒子数目为0.2NA
B. 常温常压下24.4L 通入足量水中,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总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由和组成的混合气体质量为46g,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D. 标准状况下2.24L 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3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所得的氢氧化铁胶粒的个数小于0.2NA个,故A错误;
B.通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H2O+Cl2HCl+HClO,只有部分氯气反应,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总数为小于NA,故B错误;
C.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46g混合物中含有的NO2的物质的量为1ml,故含3NA个原子,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2.24L 含有的原子数目远大于0.3NA,故D错误;
故选:C。
9. 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纯碱是粉末状物质,易溶于水,不能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氯气和滴入的NaOH溶液反应会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瓶外的大气压会使气球鼓起,故B符合题意;
C.应该通过导气管将气体排出,否则会将浓硫酸排出,故C不符合题意;
D.加热固体应该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否则会炸裂试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 、、等气体通称为拟卤素,它们的性质与相似,氧化性强弱顺序是。下列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结合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可得氧化性:MnO2>Cl2,又因为氧化性,所以氧化性,所以题干反应方程式正确,故A正确;
B.因为氧化性强弱顺序是,故方程式正确,故B正确;
C.因为氧化性强弱顺序是,故方程式不能发生,故C错误;
D. (CN)2被称为拟卤素,性质与氯气相似,氯气能发生,故是正确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1. 某无色溶液X可能含有:、、、、、、、、中若干种离子,且各离子浓度相同,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已知)
①取少量溶液X,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有沉淀A产生;微热闻到刺激性气味。
②过滤①中的混合物,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B产生,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X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B. 溶液X中是否含有、需要通过焰色试验确定
C. 沉淀A是混合物,沉淀B是纯净物
D. 溶液X中一定没有,但一定含有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无色溶液不含,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只有Mg2+,微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只有,所以原溶液一定没有,过滤①中的混合物,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B产生,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白色沉淀B一定为BaSO4,所以原溶液一定含有,则溶液中一定含有、Mg2+、,另各离子浓度相同,结合电荷守恒,一定含有Cl-,不含Na+、K+,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溶液X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故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溶液X中不含Na+、K+,故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白色沉淀A为Mg(OH)2,白色沉淀B为BaSO4,两者都是纯净物,故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溶液Ⅹ中一定没有,但一定含有Cl-,这样才能满足电荷守恒,故D正确;
故选:D。
12. 现有2.0 g含Na2O杂质的Na2O2样品,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盐酸、硫酸和蒸馏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装置A中液体试剂为盐酸
B. 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CO2
C. 若去掉装置E会导致所测Na2O2试样的纯度偏低
D. 若反应结束后由气体体积计算得气体质量为0.32 g,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78%
【答案】C
【解析】
【分析】该实验是通过测定CO2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的体积来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装置A中CaCO3固体与盐酸反应制备CO2气体,装置B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除去CO2中混有的HCl,装置C中浓硫酸用于干燥CO2,在装置D中CO2与Na2O2反应,E装置吸收剩余的CO2,避免影响O2的体积测定,装置F、G用于测定O2的体积,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装置A是用CaCO3固体与盐酸反应制备CO2气体,装置A中液体试剂为盐酸,故A正确;
B.装置C中浓硫酸用于干燥CO2,故B正确;
C.生成的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若去掉装置E,测定的氧气体积偏大,计算出的过氧化钠的质量偏大,导致所测Na2O2试样的纯度偏高,故C错误;
D.n(O2)==0.01ml,由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n(Na2O2)=2n(O2)=0.02ml,则过氧化钠的纯度为:ω(Na2O2)=×100%=78%,故D正确;
故选C。
13. 同温同压下,a克甲气体和3a克乙气体所占体积之比为1:2,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
B. 同温同压下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3:2
C. 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为3:2
D. 等质量的甲和乙中的原子数之比一定为3:2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气体分子物质的量之比,同温同压下,a克甲气体和3a克乙气体所占体积之比为1:2,则甲、乙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根据摩尔质量M=可知,甲、乙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3,则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3,故A错误;
B.同温同压下,a g甲气体和3a g乙气体所占的体积之比为1:2,根据ρ=,甲与乙的密度之比为:=2:3,故B错误;
C.根据A项解析知:甲与乙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3,结合n=,等质量的甲和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分子物质的量之比,则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为3:2,故C正确;
D.根据A项解析知:甲与乙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3,结合n=,等质量的甲和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但分子的构成未知,所以无法判断原子数之比,故D错误;
答案选C。
14. 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如下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3.5 m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有0.5 ml KNO3被氧化
B. 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7.5 ml
C. 生成89.6 L N2
D.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5 ml
【答案】B
【解析】
【分析】反应中NaN3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KNO3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当生成16mlN2,则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4m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l,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0ml,有2mlKNO3被还原,现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3.5 ml,则生成4mlN2,转移电子10ml=2.5ml,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反应中KNO3作氧化剂,被还原,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转移10ml电子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0ml,则转移2.5ml电子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5ml=7.5ml,故B正确;
C.若为标准状况,生成氮气的体积为4ml22.4L/ml=89.6L,由于没有说明是否是标准状况,无法计算气体的体积,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5ml,故D错误;
答案选B。
15. 200℃时,38.8g 和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22.8g,则原混合气体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4∶1B. 1∶4C. 3∶2D. 2∶3
【答案】A
【解析】
【详解】向足量的固体Na2O2中通入38.8gCO2和H2O,固体只增加22.8g是因为生成O2,根据质量守恒可知m(O2)=38.8g-22.8g=16g,所以n(O2)==0.5ml,令混合物中CO2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l、yml,根据2Na2O2+2CO2=2Na2CO3+O2,可得CO2反应后生成0.5xmlO2,根据2Na2O2+2H2O=4NaOH+O2↑,H2O反应后生成0.5ymlO2,所以0.5x+0.5y=0.5、44x+18y=38.8,解得:x=0.8,y=0.2,所以原混合气体中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0.8:0.2=4:1,
故选:A。
主观卷Ⅱ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包含4小题,共55分)
16. 现有下列10种物质:
①冰水混合物 ②有色玻璃 ③Mg ④ ⑤熔融KOH ⑥溶液 ⑦ ⑧硫酸 ⑨ ⑩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分散系的是_______,属于强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
(2)将⑥和⑩均配成0.1ml/L的溶液按下表中的不同配比进行混合:
a.按丁方式混合后,所得溶液显_______(填“酸”“碱”“中”)性;
b.按乙方式混合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向⑤和⑥制成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④气体,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气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c点的气体体积是_______mL;混合溶液中KOH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写出ab段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① ②⑥ ②. ⑤ ③. ④⑨
(2) ①. 中 ②. Ba2++OH-+H++SO=BaSO4↓+H2O
(3) ①. 60 ②. 1:1 ③. OH-+CO2=HCO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浊液,则属于分散系的是②有色玻璃、⑥溶液,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⑤熔融KOH,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则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⑨;
【小问2详解】
a.按丁方式混合,发生反应为Ba(OH)2+2NaHSO4=BaSO4↓+2H2O+Na2SO4,所得溶液显中性;
b.按乙方式混合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SO=BaSO4↓+H2O。
【小问3详解】
向NaOH和B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通入CO2,开始产生沉淀,故a点之前发生反应:CO2+Ba(OH)2=BaCO3↓+H2O,a~b之间发生的反应为:NaOH+CO2═NaHCO3,b~c之间发生反应:BaCO3+H2O+CO2═Ba(HCO3)2,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碳酸钡沉淀与碳酸钡溶解消耗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可知c点二氧化碳的体积为40mL+20mL=60mL;氢氧化钡、氢氧化钠消耗二氧化碳体积分别为20mL、40mL-20mL=20mL,结合方程式可知,溶液中Ba(OH)2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ab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离子方程式OH-+CO2=HCO。
17. 实验室需要70mL 1.0ml/L的稀盐酸,现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6)来配制,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有_______、_______。
(2)经计算需要_______mL浓盐酸,在量取时宜选用量筒的规格为_______(填字母)。
A.5mL B.10mL C.25mL D.50mI
(3)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中。
②在盛浓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③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最低处与瓶颈的刻度线相切。
④待稀释后的盐酸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将其沿玻璃棒注入一定规格的容量瓶中。
上述操作的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4)在上述配制过程中,若用刚刚洗涤干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则配制的稀盐酸浓度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定容时俯视液面,则配制的稀盐酸浓度_______。
(5)若将质量分数为36%、物质的量浓度为c1的浓盐酸加水稀释至质量分数为18%、物质的量浓度为c2的稀盐酸时,则c1_______2 c2 (填“>”,“<”或“=”,下同);若将质量分数为36%的盐酸和18%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则所得溶液质量分数w_______27%。
(6)若将标准状况下V L,HCl气体溶解于aL水中制得盐酸溶液,溶液密度为g/mL,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l/L。(用含V、a、的表达式表示)
【答案】(1) ①. 100mL容量瓶 ②. 胶头滴管
(2) ①. 8.6 ②. B
(3)②④①③ (4) ①. 偏低 ②. 偏高
(5) ①. > ②. >
(6)
【解析】
【分析】实验室需要70mL 1.0ml/L的稀盐酸,根据容量瓶的规格,需要用100mL容量瓶配制100mL溶液,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6)的浓度为:,设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V,则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可得,解得V=0.0086L=8.6mL,所需要的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需要的步骤简单概括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至室温、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还需要:1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小问2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需要8.6mL的浓盐酸,为了尽可能减小误差,所以需要选用量筒的规格为10mL,故答案为:B;
【小问3详解】
操作①是洗涤,②是稀释,③是定容,④是冷却和转移,结合分析可知操作的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①③,故答案为:②④①③;
【小问4详解】
在上述配制过程中,若用刚刚洗涤干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会使浓盐酸的溶质减少,则配制的稀盐酸浓度偏低;定容时俯视液面,会使溶液体积偏小,则配制的稀盐酸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低;偏高;
【小问5详解】
根据可得,且,则,盐酸的密度大于水,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则,所以c1>2 c2 ;若将质量分数为36%的盐酸和18%的盐酸等体积混合,设溶液体积为V,则,盐酸的密度大于水,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则,所以;故答案为:>;>;
【小问6详解】
若将标准状况下V L,HCl气体溶解于aL水中制得盐酸溶液,溶液密度为g/mL,根据物质量浓度计算公式可得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化简得,故答案为:。
18. 有A、B两种常见化合物,其焰色试验均呈黄色,C是一种单质气体,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A在潜水艇中的重要用途_______,如果该过程中消耗156g A,可制得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 L,转移电子总数约为_______个。
(2)①写出工业上用E的饱和溶液制备纯碱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简述鉴别E与纯碱的一种方法_______。
(3)200℃在密闭装置中加热A、B固体混合物,两者恰好反应,只得到一种固体化合物G和其他气体产物。
①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气体产物有_______。
②若只加入0.5ml某一纯净物就可将只含1ml B的溶液转变成只含1ml G的溶液,则该纯净物化学式为_______或_______。
【答案】(1) ①. (写也可) ②. 22.4L ③.
(2) ①. ②. 分别与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混合,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生成沉淀的为氯化钠
(3) ①. 1:2 ②. 、 ③. ④.
【解析】
【分析】A、B两种常见化合物,其焰色试验均呈黄色,说明A、B为钠的化合物,A与B的混合物与水或硫酸反应产生气体C,C是一种单质气体,可知混合物中必含有Na2O2,且C为O2,又因为加热A与B的混合物产生O2,说明另一物质的分解产物必有H2O和CO2,即另一种物质为NaHCO3;A与B的混合物溶于水后的产物E与D反应生成B,则B为NaHCO3,D为CO2,E为Na2CO3,A为Na2O2,以此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A为Na2O2,在潜水艇中用作供氧剂,反应为(写也可),156g A物质的量为=2ml,可制得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2ml×22.4L/ml=22.4L,转移电子总数约为2ml×=个。
【小问2详解】
①E(NaCl)的饱和溶液通入氨气、二氧化碳制得碳酸氢钠,则制备纯碱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E(NaCl)与纯碱(Na2CO3)的方法为分别与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混合,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生成沉淀的为氯化钠。
【小问3详解】
①A(Na2O2)与B(NaHCO3)反应生成一种固体物质,则该物质G为Na2CO3,根据和2NaHCO3Na2CO3+CO2↑+H2O,两个方程式合并得2Na2O2+4NaHCO34Na2CO3+O2↑+2H2O,故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4=1:2,气体产物有O2、H2O。
②G为Na2CO3,B为NaHCO3,若只加入0.5ml某一纯净物就可将只含1ml B的溶液转变成只含1ml G的溶液,则该纯净物化学式为Na2O2或Na2O,涉及反应为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NaHCO3+NaOH═Na2CO3+H2O。
19. 由氯元素形成的多种含氧酸盐应用于杀菌、消毒和化工领域。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和NaClO并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_______,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a中的试剂为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2)b中采用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c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
(3)已知在冷水中溶解度较小,且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反应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经蒸发浓缩、_______、过滤、_______、干燥,得到晶体。
(4)废水脱氮工艺中有一种方法是在废水中加入过量NaClO使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为无毒的,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答案】(1) ①. 分液漏斗 ②. ③. 饱和食盐水 ④. 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2) ①. 水浴加热 ②. ③. 防止溶液温度过高发生副反应生成
(3) ①. 冷却结晶 ②. 冷水洗涤
(4)或
【解析】
【分析】利用图示中的第一套装置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浓盐酸易挥发,氯气中会混有HCl,试剂瓶a中盛放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再利用装置b水浴加热制备氯酸钾,利用装置c低温下制备次氯酸钠,利用d装置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小问1详解】
由仪器结构可知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由分析知a中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 ,其作用是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分液漏斗;;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b中采用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在低温时会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所以c中冰水的作用是防止溶液温度过高发生副反应生成,故答案为:水浴加热;;防止溶液温度过高发生副反应生成;
【小问3详解】
在冷水中溶解度较小,且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反应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过滤、冷水洗涤 、干燥,得到晶体,故答案为:冷却结晶;冷水洗涤;
【小问4详解】
废水中加入过量NaClO使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为无毒的,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或,故答案为:或。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OH
B
盐酸
纯碱
小苏打
生石灰
干冰
C
MgO
D
NaClO
CuO
A.“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制
B.证明能与烧碱反应
C.干燥HCl气体
D.鉴别纯碱和小苏打
甲
乙
丙
丁
戊
0.1ml/L 溶液的体积/mL
10
10
10
10
10
0.1ml/L 溶液的体积/mL
5
10
15
20
25
【期中真题】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重庆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重庆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重庆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重庆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化学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