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B卷)试题.zip
展开2022学年第一学期杭州二中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B卷
第Ⅰ卷(选择题)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r-52 Fe-56 Cu-64 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
1. 下列现象涉及自发化学反应的是
A. 周末综合征不想做作业 B. 游戏上瘾晩上玩手机
C. 懒人病房间脏乱差 D. 吃完饭锅子没洗生锈了
【答案】D
【解析】
【详解】A.周末综合征不想做作业是个人心理问题,与化学反应无关,故A错误;
B.游戏上瘾晩上玩手机是个人自制力问题,与化学反应无关,故B错误;
C.懒人病房间脏乱差是个人生活习惯问题,与化学反应无关,故C错误;
D.吃完饭锅子没洗生锈了是因为铁在空气中的仪器和水蒸气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铁锈,涉及了自发的化学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该反应放热,D错误;
故选C。
3. 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2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A. 10℃20mL3mol·L-1的X溶液
B. 20℃30mL2mol·L-1的X溶液
C. 20℃10mL4mol·L-1的X溶液
D. 10℃10mL2mol·L-1的X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10℃20mL3mol·L-1的X溶液与盐酸混合稀释后,X的浓度为1.2mol/L;
B.20℃30mL2mol·L-1的X溶液与盐酸混合稀释后,X的浓度为1.2mol/L;
C.20℃10mL4mol·L-1的X溶液与盐酸混合稀释后,X的浓度为0.8mol/L;
D.10℃10mL2mol·L-1的X溶液与盐酸混合稀释后,X的浓度为0.4mol/L;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对比四个选项可知B的温度最高,X的浓度最大,则反应最快,故B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4. 一定条件下: 。在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测定结果误差最小的是
A. 温度、压强 B. 温度、压强
C. 温度、压强 D. 温度、压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测定二氧化氮的相对分子质量,要使测定结果误差最小,应该使混合气体中NO2的含量越多越好,为了实现该目的,应该改变条件使平衡尽可以地逆向移动。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可以通过减小压强、升高温度使平衡逆向移动,则选项中,温度高的为130℃,压强低的为50kPa,结合二者选D。答案为D。
5. 下列说法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500℃比常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B. 红棕色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C. 开启可乐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D. 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氨气的产率降低,则高温不利于氨气的生成,500℃时反应速率较快、且催化剂活性较高,所以500℃比常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转化为四氧化二氮的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颜色会变浅,则红棕色二氧化氮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可乐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会泛起大量泡沫,则开启可乐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大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氯气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在800℃时,体积为1升的密闭容器中,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O(g)+H2O(g)CO2(g)+H2(g),已知CO和H2O(g)的初始浓度为0.01mol·L-1时,H2平衡浓度为0.005mol·L-1.若此时再加入0.02mol·L-1的H2O(g),重新达到平衡时,H2平衡浓度为
A. 0.025 mol·L-1 B. 0.0075 mol·L-1 C. 0.005 mol·L-1 D. 0.015 mol·L-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两次反应的温度相同,所以平衡常数不变,据此可以求出结果:
此时,又加入0.02mol/LH2O后:
此时,解得x=0.0025mol/L,此时氢气的浓度为0.005+x=0.0075mol/L,正确选项为B。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 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 凡是能量达到活化能的分子发生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D. 对于同一物质来讲,熵值的大小与其状态有关,固态物质的熵值通常最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ΔH<0、ΔS>0,则ΔH-TΔS<0,任何温度下反应都能自发进行,A正确;
B.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B正确;
C.凡是能量达到活化能的分子发生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发生反应的碰撞才为有效碰撞,C错误;
D.对于同一物质来讲固态的熵值小于液态小于气态,D正确。
答案选C。
8. 化学反应种类纷繁复杂、各式各异,一些物性参数除了直接测定外,也可以理论推导。若化学反应速率很慢且副反应较多,测定这些反应的焓变通常可运用
A. 阿伏加德罗定律 B. 勒夏特列原理 C. 盖斯定律 D. 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此时可利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故选C。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恒温恒容下,,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 恒温恒容下,达到平衡,移走部分N,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反应达至平衡后,升温,则反应速率和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 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在稀硫酸中加少量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生成物N为固体,所以未平衡时气体的总质量会发生改变,但容器恒容,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密度会变,当密度不变时说明达到平衡,A正确;
B.N是固体,没有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移走N平衡不移动,B错误;
C.该反应焓变小于0,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C错误;
D.加少量Cu(NO3)2固体,酸性环境中硝酸根优先氧化Zn,生成NO,消耗氢离子,且会使生成的氢气不纯,D错误;
故选A。
10.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已知,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B.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和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出热量19.3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C. 已知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D. 已知,虽然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但该反应的焓变仍可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直接测得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气的燃烧热为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故A错误;
B.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无法由将0.5mol氮气和1.5mol氢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氨气放出热量19.3kJ计算反应的焓变,故B错误;
C.中和热为稀的强酸溶液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
D.氢气与碘蒸气生成碘化氢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但可逆反应的焓变仍可通过测定消耗一定量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放出的热量的实验方法直接测得,故D正确;
故选D。
11. 可逆反应mA(s) +nB(g)pC(g)+q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到达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质量分数增大
B. 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则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平衡后,增大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方程式中一定m+n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左图知,T2先出现拐点,说明温度高反应快,先达到平衡,故T2>T1,升高温度,C%减小,则平衡向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由右图可知,P2先出现拐点,说明压强大反应快,先达到平衡,故P2>P1,增大压强,C%减小,则平衡向逆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故n<p+q。
【详解】A.使用催化剂,缩短到达平衡时间,平衡不移动,C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由左图知,升高温度,C%减小,则平衡向逆向移动,故B正确;
C.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因A为固体,对平衡无影响,故C错误;
D.增大压强,C%减小,则平衡向逆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故n<p+q,故D错误;
答案选B。
12. 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 a=b
B. 混合溶液的PH=7
C. 混合溶液中,c(H+)= mol.L-1
D. 混合溶液中c(H+)+c(B+)=c(OH-)+C(A-)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没有给具体的温度和酸、碱的强弱,A错误;
B. 由于没有给具体的温度,pH=7,不一定是中性,B错误;
C. 判断溶液呈中性的依据只能是c(H+)=c(OH-),此时c(H+)=mol·L-1,C正确;
D. 根据电荷守恒,不论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都成立,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C。
13.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①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CH3COOH溶液的pH值为3.5
②滴定管的“0”刻度线在上端
③用盐酸滴定NaOH的实验中,由于酸是逐滴加入的,因此整个过程中pH值是缓慢上升的
④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2.00mL高锰酸钾溶液
⑤滴定过程中眼睛要关注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用广泛pH试纸测得测得醋酸溶液的pH值为范围值,不可能是确定值,故错误;
②滴定管是精量器,“0”刻度线在滴定管的上端,故正确;
③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中,由于盐酸是逐滴加入的,所以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是缓慢下降的,故错误;
④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中的橡胶管,所以应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2.00mL高锰酸钾溶液,故正确;
⑤滴定过程中,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控制锥形瓶,眼睛要关注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故正确;
②④⑤正确,故选C。
14.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现有三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Ⅰ、Ⅱ、Ⅲ,按下图所示投料,并在4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容器Ⅰ、Ⅲ中平衡常数相同 B. 容器Ⅱ、Ⅲ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C. 的体积分数:Ⅱ>Ⅲ D. 容器Ⅰ和容器Ⅱ中的体积分数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容器Ⅰ是绝热容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容器Ⅰ、Ⅲ中平衡常数不相同,A错误;
B.容器Ⅲ是恒压容器,反应过程中压强容器Ⅱ大于容器Ⅲ,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容器Ⅱ、Ⅲ中正反应速率不相同,B错误;
C.容器Ⅱ是恒温恒容,Ⅲ是恒温恒压,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Ⅱ中压强大于容器Ⅲ,平衡正向进行,三氧化硫含量增大,SO3的体积分数:Ⅱ>Ⅲ,C正确;
D.容器Ⅰ是绝热恒容,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三氧化硫含量减小,SO3的体积分数:Ⅱ>Ⅰ,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5. 常温下,等体积的下列各组酸和碱的溶液混和后,溶液pH<7的是
①pH之和为14的硝酸和氢氧化钾溶液; ②pH之和为15的盐酸和氨水溶液;
③pH之和为14的醋酸和苛性钠溶液; ④pH之和为13的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
A. ②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室温下,pH之和为14的硝酸和氢氧化钾,酸中氢离子浓度和碱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且两者分别为强酸和强碱,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①错误;
②pH之和为15的盐酸和氨水溶液,氢氧根离子浓度是氢离子浓度的十倍,且氨水是弱碱不完全电离,氨水的浓度远远大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所以等体积混合溶液呈碱性,②错误;
③pH之和为14的醋酸和苛性钠溶液,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醋酸为弱酸,醋酸的浓度远远大于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浓度,等体积混合,醋酸过量,呈酸性,③正确;
④pH之和为13的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氢离子浓度是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十倍,混合后溶液呈酸性,④正确;
答案选D。
16. 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2NO+2CO⇌N2+2CO2 ΔH<0,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降低温度能使v(正)增大,v(逆)减小
B. 增大压强能使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
C. 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
D. 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A项错误;
B.化学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增大压强,K值不变,B项错误;
C.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状态,则不能改变物质的转化率,C项错误;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更多的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从而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项正确;
答案选D。
17.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需经过NaOH溶液配制、基准物质的称量以及用NaOH溶液滴定等操作。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图1所示操作转移NaOH溶液到容量瓶中
B. 用图2所示装置准确称得固体
C. 用图3所示操作排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D. 用图4所示装置以NaOH待测液滴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将氢氧化钠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时需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
B.托盘天平是粗量器,精度为±0.1g,所以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0.1575g二水草酸固体,且砝码和药品放置不符合“左物右码”的原则,故B错误;
C.排出排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时,应将橡胶管向上弯曲,挤压橡胶管中的玻璃小球,快速放液,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应装在碱式滴定管中,不能装在酸式滴定管中,故D错误;
故选C。
18. 根据下列各图曲线表征的信息,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图甲表示常温下向体积为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后溶液的pH变化曲线,则c点处有:
B. 图乙表示用水稀释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其中Ⅰ表示盐酸,Ⅱ表示醋酸,完全中和相同体积的Ⅰ、Ⅱ溶液时,消耗同浓度NaOH溶液的体积相同
C. 图丙表示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时,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缩小容器的体积
D. 图丁表示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大小为:a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c点所得溶液为为醋酸钠和醋酸的混合溶液,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c(Na+)+ c(H+)=c(CH3COO—)+ c(OH—),故A正确;
B.盐酸是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pH相同的盐酸的浓度小于醋酸,则完全中和相同体积的Ⅰ、Ⅱ溶液时,盐酸消耗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小于醋酸,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CO2),由图可知,t1时刻条件改变的瞬间,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新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与原平衡相同,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或缩小容器的体积增大压强,故C正确;
D.增大B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由图可知,B2的浓度大小顺序为a 故选B。
19. 室温下,向 100mL 饱和 H2S 溶液中通入 SO2气体(气体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发生反应: ,测得溶液 pH 与通入 SO2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的导电性:a>b>c
B. 整个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C. 该温度下,H2S 的 Ka1数量级为 10-9
D. a 点之后,随 SO2气体的通入,的值始终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当SO2恰好将溶液中H2S反应完时,由于生成物为S(沉淀)和水,故此时溶液显中性,对于图中点a,a点以后,SO2过量,SO2与水反应形成H2SO3溶液。
【详解】A.由分析知,a点为纯水,a点过后,SO2过量,形成H2SO3溶液,随着H2SO3浓度增大,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故导电能力:c>b>a,A错误;
B.起点→a点,溶液中H2S逐渐被反应,c(H+)逐渐减小,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减弱,水的电离程度增大,a点往后,SO2过量,形成H2SO3溶液,c(H+)增大,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增强,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故整个过程,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B正确;
C.由分析知,当通入112 mL SO2,H2S完全反应,故n(H2S)=2n(SO2)=,则起始c(H2S)=,起点pH=4.1,即饱和H2S溶液中c(H+)=10-4.1 mol/L,由于H2S电离是微弱的,故c(HS-)≈c(H+)=10-4.1 mol/L,c(H2S)近似等于起始浓度0.1 mol/L,则,故其数量级为10-8,C错误;
D.由H2SO3电离常数,得,随着SO2的通入,c(H+)逐渐增大,由于Ka1不变,故比值逐渐减小,但当SO2气体达到饱和时,c(H+)保持不变,比值也就不再改变,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20. 某同学拟用pH计测定溶液pH以探究某酸HR是否为弱电解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5℃时,若测得溶液pH=7,则HR是弱酸
B. 25℃时,若测得溶液pH>2且pH<7,则HR是弱酸
C. 25℃时,若测得HR溶液pH=6,取该溶液10mL,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测得pH=b,b<7,则HR是弱酸
D. 25℃时,若测得NaR溶液pH=a,取该溶液10mL,升温至50℃测得pH=b,a>b,则HR是弱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25℃时测得0.01mol⋅L-1NaR溶液pH=7可知,NaR为强酸强碱盐,则HR为强酸,故A错误;
B.由25℃时,若测得0.01mol⋅L-1HR溶液pH>2且pH<7可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0.01mol/L,说明HR在溶液中部分电离,HR为弱酸,故B正确;
C.HR无论是强酸还是弱酸,25℃时,10mL pH=6的HR溶液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溶液PH均小于7,则得HR溶液pH=6,取该溶液10mL,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后溶液pH小于7无法确定HR是否为弱电解质,故C错误;
D.若HR是弱酸,NaR在溶液中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增大,则25℃时,10mLpH=a的NaR溶液,升温至50℃测得溶液pH=b<a说明HR是强酸,不是弱酸,故D错误;
故选B。
21. 已知反应。根据理论计算,在恒压、起始物质的量之比条件下,该反应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发现,在实际反应过程中还可能生成、、等副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理论计算可知,
B. 理论计算图中曲线b表示的是平衡时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
C. 在实际反应中,450K达到平衡时,
D. 在实际反应中,改用选择性更好的催化剂不能提高的产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两反应物初始投料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由图中曲线的起点坐标可知,c和a所表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之比为1:3,d和b表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之比为1: 4,由化学计量数可知,表示乙烯变化的曲线是d,表示二氧化碳变化曲线的是c。
【详解】A.由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升高温度,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ΔH<0,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曲线d表示的是平衡时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故B错误;
C.实验发现,在实际反应过程中还可能生成C3H6、C3H8、C4H8等副产物,由碳原子个数守恒可知,实际反应中,450K达到平衡时,乙烯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比小于1∶4,故C正确;
D.实际反应中,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同时还可以提高目标产品的选择性,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则改用选择性更好的催化剂能提高乙烯的产率,故D错误;
故选C。
22. 现有①、②HCl、③三种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
B.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
C. 中和等量的烧碱溶液,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①②③三种酸溶液的体积比为2:2:1
D. 用相同大小的铁片与少量pH相同的三种溶液制取氢气,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它们pH相同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同,假设提供1mol/L的氢离子,需要醋酸浓度应大于1mol/L;需要②溶液浓度为1mol/L;、需要③H2SO4溶液浓度为0.5mol/L;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是①>②>③,A正确;
B.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假设浓度都是1mol/L;①CH3COOH溶液电离出氢离子浓度小于1mol/L、②HCl电离出氢离子浓度为1mol/L、③H2SO4,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2mol/L;pH由大到小排列的是①>②>③,B正确;
C.中和等量的烧碱溶液,假设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1mol,需要①醋酸1mol,需要②HCl1mol;需要③H2SO40.5mol;需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体积比为2∶2∶1,C正确;
D.pH相同的①、②、③三溶液,开始的H+浓度相同,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继续电离出H+,反应速率快,而盐酸和硫酸不再电离,H+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①<②=③,D错误。
故选D。
23. 25℃时,用浓度为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体积均是20mL、浓度均为0.1000mol/L的三种酸HX、HY、HZ,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性强弱顺序是HX>HY>HZ
B. 由图象可知,HY为弱酸,其电离常数数量级为10-6
C. pH=2的HZ溶液加水稀释10倍,pH为3
D. 加入20mLNaOH溶液时,只有HY溶液达到滴定终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0.1000 mol/L的HZ,pH=1,c(H+)=0.1000 mol/L,则c(HZ)=c(H+),则HZ为一元强酸,HX和HY的pH都大于1,则HX和HY都是一元弱酸,同浓度的三种酸酸性强弱关系为:HX<HY<HZ,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酸性强弱顺序是三种酸酸性强弱顺序是HX<HY<HZ,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HY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HYH++Y-,根据图象数据,0.1000mol/LHY溶液pH=3,即该酸溶液中c(H+)=10-3mol/L,其电离常数数Ka=≈10-5,故B错误;
C.HZ是强酸,加水稀释10倍,即101倍,pH增大1,即pH=2的HZ溶液加水稀释10倍,pH为3,故C正确;
D.加入20 mL NaOH溶液时,三种溶液pH均发生突变,说明三种溶液均达到滴定终点,故D错误;
答案选C。
24. 已知A转化为C和D分步进行:①A(g)⇌B(g)+2D(g);②B(g)⇌C(g)+D(g),其反应过程能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A(g)的能量低于1molB(g)的能量
B. B(g)⇌C(g)+D(g) ΔH=(Ea4-Ea3)kJ/mol
C. 断裂1molA(g)化学键吸收的热量小于形成1molC(g)和3molD(g)化学键所放出的热量
D. 反应过程中,由于Ea3<Ea1,反应②速率大于反应①,气体B很难大量积累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从图中可知1molA(g)的能量低于1molB(g)和2molD(g)的总能量,不能比较1molA(g)的能量和1molB(g)的能量大小,A错误;
B.从图中反应前后能量变化可知,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B(g)⇌C(g)+D(g)为吸热反应,ΔH>0,故ΔH=(Ea3-Ea4)kJ/mol,B错误;
C.从图中可知,A转化为C和D为吸热反应,断裂1molA(g)化学键吸收的热量应大于形成1molC(g)和3molD(g)化学键所放出的热量,C错误;
D.从反应过程的图象中可知,Ea3<Ea1,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故反应②速率大于反应①,气体B很难大量积累, D正确。
故选D。
25. 以丙烯(C3H6)、NH3、O2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反应Ⅰ 2C3H6(g)+2NH3(g)+3O2(g)⇌2C3H3N(g)+6H2O(g)
反应Ⅱ C3H6(g)+O2(g)⇌C3H4O(g)+H2O(g)
反应时间相同、反应物起始投料相同时,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丙烯腈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
B. 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或使用更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丙烯腈产率
C. 图中Y点丙烯腈产率高于X点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导致反应I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图中X点丙烯腈产率与Z点相等(T1<T2),则一定有Z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X点的正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Ⅰ中正反应体积增大,反应Ⅱ中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因此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不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A错误;
B.根据图象可知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又因为存在副反应,因此延长反应时间或使用更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丙烯腈产率,B正确;
C.根据图象可知图中X点、Y点所示条件下反应均没有达到平衡状态,Z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因此图中Y点丙烯腈产率高于X点的原因不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I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
D.由于温度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因此Z点的正反应速率不一定大于X点的正反应速率,D错误;
答案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回答下列问题:
(1)使和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g)和,当有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在不同温度下的水溶液中离子浓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a、b、c、d四点中溶液呈碱性的点为_______。
②T℃时,将pH=2的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以一定体积比混合,溶液pH=10,溶液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
【答案】(1)2Cl2(g+2H2O(g)+C(s)═4HCl(g)+CO2(g) ΔH=﹣290kJ·mol﹣1
(2) ①. d ②. 9∶2
【解析】
【小问1详解】
有1mol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热量,2mol氯气反应放热290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l2(g+2H2O(g)+C(s)═4HCl(g)+CO2(g) ΔH=﹣290kJ·mol﹣1;
【小问2详解】
①d点c(OH-)>c(H+),溶液显碱性。
②T℃时,c点的c(OH-)=c(H+)=10-6mol/L,故Kw=10-12,pH=2的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以一定体积比混合,溶液pH=10,则10-2=,则溶液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9∶2。
27. 回答下列问题:
(1)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温度计、_______。
(2)向的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盐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从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
(3)为了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现象为_______,则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
(2)>>
(3)U形管左侧(甲)液面低、右侧(乙)液面高
【解析】
【小问1详解】
测定中和热时,要确保稀酸反应完全,且热量不散失,故要在保温性能好的体系中反应,一次性迅速把NaOH溶液倒入反应器,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则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小问2详解】
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吸热,浓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向的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盐酸,放出的热量是:浓硫酸>稀盐酸>稀醋酸,由于焓变小于零,因此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小问3详解】
如果试管内的反应放热,则集气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出现的现象为:U形管左侧(甲)液面低,右侧(乙)液面高;故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现象为:U形管左侧(甲)液面低、右侧(乙)液面高,说明集气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即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8. 下表是25℃时某些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化学式
HClO
HF
未知
(1)写出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常温下,稀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数据变大的是_______。
A. B.
C. D.
(3)25℃时,有的一组醋酸、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根据图像计算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
(2)pH=3的溶液中,=_______
【答案】(1) (2)BD
(3) ①.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酸性:H2CO3>HClO>HCO,所以二者反应生成NaClO、NaCl和NaHCO3,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A.稀释的时候醋酸浓度降低,氢离子浓度降低,A错误;
B.,稀释过程中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比值变大,B正确;
C.温度不变,所以KW=c(H+)·c(OH-)不变,C错误;
D.0.1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c(H+)减小、c(OH-)增大,所以增大,D正确;
故选BD;
【小问3详解】
W点处,此时,即,故;
溶液中,代入中即得。
29. 利用可合成烷烃、烯烃、醇、甲酸等系列重要化工原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制备甲烷。
已知:的燃烧热为;的燃烧热为;。
(1)_______,该反应在_______(填“低温”、“高温”或“任意温度”)下自发。
(2)在恒温、恒容容器中按充入反应物进行该反应,下列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 和的转化率之比不再变化 B.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C.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
(3)选择合适催化剂,在体积为VL的恒容容器中按、充入反应物,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计算平衡常数K(N)=_______。
②若无催化剂,N点平衡转化率是否可能降至R点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
(4)选择合适催化剂,在相同温度下,分别在恒容容器Ⅰ和恒压容器Ⅱ中充入和,起始容器体积相同,反应至平衡,在下图中画出两容器内反应至平衡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_______。
Ⅱ.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
②
③
一定比例的合成气在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反应12小时。体系中甲醇的产率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5)温度为470K时,图中P点_______(填“处于”或“不处于”)平衡状态,490K之后,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可能原因除了升高温度使反应①平衡逆向移动以外,还有_______。
(6)一定能提高甲醇产率的措施是_______。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加入大量催化剂
【答案】(1) ①. 164.9 ②. 低温 (2)AD
(3) ①. ②. 不能 ③. 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的移动方向
(4) (5) ①. 不处于 ②. 催化剂活性降低;升高温度,反应②和③正向移动
(6)A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已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②、③,由盖斯定律可知,②×4—①—③×2可得反应,则反应ΔH=(—285.8kJ/mol)×4—(—890.3kJ/mol)—(—44kJ/mol)×2=—164.9kJ/mol,该反应是熵减的放热反应,在低温条件下反应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故答案为:—164.9;低温;
【小问2详解】
A.起始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物质的量比与化学计量数比相等,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转化率比始终相等,则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转化率比不再变化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相等,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正确;
C.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中容器内压强减小,则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正确;
D.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是未达到平衡,故错误;
故选AD;
【小问3详解】
①由图可知,N点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由方程式可知,平衡时二氧化碳、氢气、甲烷、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1mol×50%=0.5mol、4mol—1mol×50%×4=2mol、1mol×50%=0.5mol、1mol×50%×2=1mol,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
②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平衡的移动方向,若无催化剂,N点平衡转化率不能可能降至R点,故答案为:不能;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的移动方向;
【小问4详解】
含有1mol二氧化碳和4mol氢气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相等,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相比于恒容条件下,恒压条件相当于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小于恒容条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均摩尔质量大于恒容条件,则两容器内反应至平衡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
【小问5详解】
生成甲醇的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产率减小,由图可知 P点后升高温度,甲醇的产率继续增大,说明该反应未达到平衡;490K之后,升高温度,放热反应①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吸热反应③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产率减小,吸热反应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浓度减小导致反应①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产率减小,所以490K之后,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不处于;催化剂活性降低;升高温度,反应②和③正向移动;
【小问6详解】
反应①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产率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产率减小,加入大量催化剂,化学平衡不移动,甲醇的产率不变,所以一定能提高甲醇产率的措施是增大压强,故选A。
30. 某食用白醋是由醋酸与纯水配制而成,科技活动周中某同学拟用学过的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来测定其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已知标准液c(NaOH)=0.1020mol/L。
(1)查阅白醋包装:醋酸含量约为6g/100mL,换算成物质的浓度约为_______,滴定前要先将白醋稀释10倍。
(2)滴定前,有关滴定管的正确操作为(选出正确操作并按序排列):检漏→蒸馏水洗涤→_______→开始滴定。
A.烘干 B.装入滴定液至零刻度以上 C.调整滴定液液面至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 D.用洗耳球吹出润洗液 E.排除气泡 F.用滴定液润洗2至3次 G.记录起始读数
(3)准确量取稀释后的白醋25.00mL,置于锥形瓶中,用_______作指示剂,当上述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_______即为终点。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NaOH溶液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25.00
0.50
2140
第二次
25.00
2.50
(见图)
第三次
25.00
1.20
21.10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A.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B. 盛装标准液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
C. 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未润洗
D. 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5)根据所给数据,计算该品牌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
【答案】(1)1 (2)FBECG
(3) ①. 酚酞 ②. 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AB
(5)0.0816mol/L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醋酸含量约为6g/100mL可知,醋酸的浓度约为=1mol/L,故答案为:1;
【小问2详解】
滴定前,有关滴定管的操作为检漏→蒸馏水洗涤→用滴定液润洗2至3次→装入滴定液至零刻度以上→排除气泡→调整滴定液液面至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记录起始读数,故答案为:FBECG;
【小问3详解】
由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得到的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可知,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白醋时,应选用酚酞做指示剂,当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时,滴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会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所以当滴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故答案为:酚酞;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第二次滴定后读数为22.51mL,则三次实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0.90mL、20.01mL、19.99mL,则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
A.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会使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故符合题意;
B.盛装标准液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会使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故符合题意;
C.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未润洗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滴定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D.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会使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第二次滴定后读数为22.51mL,则三次实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0.90mL、20.01mL、19.99mL,则第一次实验数据误差较大,应舍去,则滴定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mL,该品牌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816mol/L,故答案为:0.0816mol/L。
【期中真题】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广东省深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广东省深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广东省深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广东省深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