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苏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真题汇编 专题03 核心地图专练(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4934899/1-16983170300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真题】(苏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真题汇编 专题03 核心地图专练(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4934899/1-169831703012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真题】(苏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真题汇编 专题03 核心地图专练(原卷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4934899/1-169831703014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真题】(苏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真题汇编 专题03 核心地图专练(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4934899/0-169831701970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真题】(苏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真题汇编 专题03 核心地图专练(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4934899/0-16983170197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真题】(苏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真题汇编 专题03 核心地图专练(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4934899/0-169831701982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期中真题】(苏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期中真题】(苏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真题汇编 专题03 核心地图专练-试卷.zip
展开这是一份【期中真题】(苏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真题汇编 专题03 核心地图专练-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苏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真题汇编专题03核心地图专练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苏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真题汇编专题03核心地图专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项03 核心地图专练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典图专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在图中填出地球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 和地球表面积的大小 。
(2)地球是一个 稍扁, 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答案】1.(1)6371 4 5.1亿
(2)两极 赤道
2.地球仪构成
(1)地轴:地球仪转动的旋转轴。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 ,与其对应的点叫 。
(2)在下图中适当位置填写地球仪上点和线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答案】2.(1)北极 南极
(2)地轴 北极 纬线 经线 南极
3.经纬网示意图
(1)图中实线①的名称是 ,虚线②的名称是 ,虚线③的名称是 ;①、②、③三条纬线中 (填数字)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写出图中点D的经纬度位置:( , )。
(3)图中A点在B点的 方向,图中E、D两点, E点在D点的正 方向,所以同一天, 点先看到日出。
(4)图中B点和C点都位于东、西半球的 半球,F点位于南、北半球的 半球。
(5)图中点A、D、E都位于五带中的 带,点C位于五带中的 带;图中A、B、C、D、E、F六点中,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点。
【答案】3.(1)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①
(2)60°E 60°N
(3)西北 东 E
(4)东 南
(5)北温 热 F
4.地球的自转
(1)在图上空白处,注明白天和黑夜。
(2)在图上北极处画箭头标注地球自转方向。
(3)地球自转产生了 、 。
【答案】4.(1)
(2)
(3)时差 昼夜更替
5.经纬网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
(1)在左图中用红笔画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在右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运动方向。
(3)在横线上填出图中序号和字母代表的地理要素名称:经纬线(度):① ② ③ 圈④ (纬度)⑤ (经度),温度带:⑥ 带⑦ 带⑧ 带⑨ 带
(4)完成下表
地球公转位置
日期
节气
直射点
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
A
B
C
D
【答案】(1)
(2)
(3)北回归线或23.5°N 南回归线或23.5°S 北极 40°N 80°E 热 北温 北寒 南温
(4)12月22日前后 冬至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昼 3月21日前后 春分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无 6月22日前后 夏至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夜 9月23日前后 秋分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无
6.地球上的五带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A. , B. ,E. 。
(2)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用字母表示)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D和 。(用字母来表示)
(4)在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和 。(用字母表示)
(5)北半球夏至日时,有极昼现象的是 ,有极夜现象的是 。(用字母表示)
(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 ,D和B的分界线是 。
【答案】6.(1)热带 北温带 南寒带
(2)A
(3)E
(4)B C
(5)D E
(6)回归线 北极圈
7.地图的阅读
(1)该图有指向标,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
(2)学校在水电站的 方向,学校在医院的 方向,农机站在果园的 方向。如果农机站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2.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是 米。
(3)图中箭头所标示的小河的流向大致为:自 向 流。
(4)从A到B公路的走向是 。
(5)一辆汽车从学校驶向农机站,其行驶方向应是:从 向 。
【答案】7.(1)北
(2) 东南 正西 东北 440
(3) 西北 东南
(4) 自东向西
(5) 东北 西南
8.地图的阅读
(1)一幅合格的地图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是 、 、 。
(2)结合两幅地图判断北京市的经纬度位置是 。
(3)北京市地图的比例尺用文字式表示为 。
(4)图中,表示范围较大的是 地图,比例尺较大的是 地图,表示地理事物较详细的是 地图。
(5)天津在北京的方向。在北京市地图上量得北京到天津的图上距离为3.5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千米。
【答案】8.(1)比例尺 方向 图例和注记
(2)(116°E,40°N)
(3)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40千米
(4)中国 北京市 北京市
(5)140
9.图例
【答案】9.
10.等高线地形图。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 ,C. ,D. E. ,F. .
(2)图中最高峰海拔 米,从A到B,山体的走向是 ,A、B的相对高度为 米。
(3)从C到B与从D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 。适合攀岩的是 处。
【答案】10.(1)山峰 陡崖 山脊 鞍部 山谷
(2)578 东西 68
(3)从D到A C
11.基本概念:
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下列问题:
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E是____________,
F是____________。
【答案】 A是大陆,B是半岛,C是岛屿,D是海峡,E是海,F是洋。
12.七大洲的轮廓:
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
E是____________;F是____________;G是____________。
【答案】A是亚洲;B是非洲;C是北美洲;D是南美洲;E是南极洲;F是欧洲;G是大洋洲。
13.七大洲和四大洋:
1、 读图,回答问题。
(1) 七大洲: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E_______、F_______、G_______。
(2) 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
(3) 大洲分界线:
①亚洲与欧洲:a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_河、里海、___________山脉、黑海、___________海峡;
②亚洲与非洲:b____________运河;
③南、北美洲:c ____________运河;
④亚洲与北美洲:d ____________海峡。
【答案】1、(1)七大洲:A亚洲、B欧洲、C非洲、D大洋洲、 E北美洲、F南美洲、G南极洲。
(2)①太平洋、②印度洋、③大西洋、④北冰洋。
(3)大洲分界线:
①亚洲与欧洲: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②亚洲与非洲:b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洲:c 巴拿马运河;
④亚洲与北美洲:d 白令海峡。
2.读图回答问题。
(1)请将如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的名称填写在相应横线上。①____;③____;⑤____。
(2)请将如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称填写在相应横线上。C、____;D、____;B、____。
(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____。
(4)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____。
(5)从南北半球来看,海洋面积广阔的是____半球。
(6)④洲和⑤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____、里海____、黑海、____海峡。⑤洲和③洲分界线是____。
【答案】2.(1)北美洲 非洲 亚洲
(2)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3)亚洲 亚欧大陆
(4)北冰洋
(5)南
(6)乌拉尔河 大高加索山脉 土耳其 苏伊士运河
3.下图是竖版世界海陆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南北半球看,海洋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半球;从南北极点看,__________极点附近是一片大陆。
(2)甲是__________洲,乙是__________洲,两大洲以__________为界。
(3)A地的纬度是__________,经度是__________,该地位于__________洋。A、B两地更早迎来日出的是__________地。
(4)从图中可见,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大洋洲、南极洲和__________。
【答案】3.(1)南 南
(2)亚 非 苏伊士运河
(3)30°S 75°E 印度 A
(4)南美洲
4.读图“世界大洲和海洋分布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开展,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旨在通过一个小小动作,让全球的民众共同携手关注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的生活生产方式,2021年第十五届熄灯时间为北京时间3月27日晚上20:30~21:30。
(1)熄灯接力是从C大洋洲开始,经A____洲、D欧洲、E____洲、B南美洲,最后到G____洲西海岸结束。
(2)熄灯仪式回顾,因该处无人类定居,熄灯仪式未涉及的F大洲是____洲,无人定居其原因是____。
(3)①是____洋,它的面积几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②是____洋,呈____型。
(4)C洲所在的板块是____板块,A洲所在的板块是____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____。
(5)解析欧洲与E洲之间的地中海面积越来越小原因。____
【答案】4.(1)亚 非 北美
(2)南极 处于高纬度地区,气候终年严寒
(3)太平 大西 S
(4)印度洋 欧亚 火山地震
(5)处在板块交界处,板块之间挤压,面积越来越小
5.读“水半球和陆半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大洲:A______,B_______;大洋:C_____。
(2)E 大洲有世界最大的高原是______,该大洲北面的大洲是_____(填名称)。
(3)被 180°经线穿过的大洋是_________和太平洋。
(4)某大洲自述:“我排行老大,与二弟仅一运河之隔,东临世界最大的洋……”这个大洲 是________,与二弟仅一运河之隔中运河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5.(1)非洲 大洋洲 印度洋
(2)巴西高原 北美洲
(3)北冰洋
(4)亚洲 苏伊士运河
14.板块分布示意图:
读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这六大板块分别是A____板块B____板块C____板块D____板块E____板块F____板块
(2)红海在不断____(扩张、缩小),原因是板块____(挤压、张裂)
(3)地中海在不断____。(扩张、缩小),原因是板块____(挤压、张裂)。
(4)板块构造学说的基础是____。
(5)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____,____。
【答案】(1)亚欧 非洲 印度洋 太平洋 美洲 南极洲
(2)扩张 张裂
(3)缩小 挤压
(4)大陆漂移假说
(5)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第二部分 变式训练
1.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用来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分别是
(1)6371千米是地球的 长度。
(2)约4万千米是地球的 长度。
(3)约5.1亿平方千米是地球的 。
【答案】1.(1)平均半径 (2)赤道周长 (3)表面积
【解析】1.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
(1)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于地球太大,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地球的模型叫 。
(2) 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
(3)地球的表面积 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 ,平均半径为 千米。
(4)写出图中的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1 ;2 ;3 ;4 ;5 。
【答案】2.(1)地球仪
(2)地轴
(3)5.1亿 4万千米 6371
(4)经线 地轴 北极 纬线 南极
【解析】2.本题以地球仪为材料,涉及到地球仪的特点、地轴、经纬线及地球的大小,考查学生对地球的认知程度。
(1)由于地球太大,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地球的模型叫地球仪。
(2)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3)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4)读图可知,1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2是穿过地心的地轴,3是北极,位于地球的最北端,4是与经线垂直的纬线,5是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
3.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位置:A ;B ;C ;
(2)图中A、B、C三点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位于东半球的是 。从高中低纬度看,B位于 纬度,C位于 纬度。
(3)图中C点所在的经线和 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
(4)图中C地位于B地的 方向。
【答案】3.(1)(60°W,60°N) (0°,0°) (40°E,40°S)
(2)B B、C 低 中
(3)140°W
(4)东南
【解析】3.本题以经纬网图为材料,设置4道题目,考查学生经纬网定位、定向等内容,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可判定,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60°W,60°N);B点的经纬度是(0°,0°),C点的经纬度是(40°E,40°S)。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B地,位于北半球的是A地,位于东半球的是BC地;从高中低纬度看,B是位于低纬度,C是位于中纬度。
(3)每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与C点(经度是40°E)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是140°W,两条经线度数相加等于180°。
(4)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C地位于B地的东南方向。
4.读“经纬网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点的纬度是 ,④点的经度是 。
(2)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地,位于西半球的是 地。
(3)从高、中、低纬度看,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高纬度的是 地,位于中纬度的是 地。
【答案】4.(1)10°N/北纬10° 150°E/东经150°
(2)② ③
(3)④ ③
【解析】4.本题以经纬网图为材料,涉及经纬网的定位、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地理基础文化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1)在经纬网中,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而纬线则指示东西方向。赤道以北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以南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经度往东增加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经度往西增加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左图中,有两条10°的纬线,则分别为10°N与10°S,北边①点所在的纬线的纬度为10°N;右图顶端是N,则图中④点的经度向东逐渐增大,为东经,因此经度是150°E。
(2)在经纬网中,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而纬线则指示东西方向。赤道以北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以南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经度往东增加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经度往西增加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左图中,有两条10°的纬线和两条10°的经线,则分别为10°N与10°S,10°W与10°E,则①点经纬度为(10°N,10°W),②经纬度为(10°S,10°E);右图顶端是N,纬度向北逐渐增大为北纬,则图中经度向东逐渐增大,为东经,③经纬度为(50°N,170°E),④经纬度为(70°N,150°E),南纬为南半球,160°E以东,20°W以西为西半球,因此位于南半球的是②,位于西半球的是③。
(3)纬度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根据上题解析可知,①点经纬度为(10°N,10°W),②经纬度为(10°S,10°E),③经纬度为(50°N,170°E),④经纬度为(70°N,150°E),则位于高纬度的是④,位于中纬度的是③。
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
(1)写出图1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 、B 。
(2)图1中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极圈内有 现象。此时我省白昼最长,这一天是在 月 日前后。
(3)写出图2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A ,B ,C ,E 。
(4)如图2,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用字母表示)。
(5)图2中在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和 (用字母表示)。
【答案】5.(1)夏至 冬至
(2)北回归线 极昼 6 22
(3)热带 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4)A
(5)B D
【解析】5.本大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带”图为材料,共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地球公转的判读,五带的划分,阳光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时间是6月22日前后;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冬至,时间大约是12月22日前后。
(2)图1中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北半球接受光热多,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此时湖北省白昼最长,这一天是在6月22日前后。
(3)读五带示意图可知,A为热带,全年炎热;B为北温带,D为南温带,四季分明;C为北寒带,E为南寒带,终年严寒。
(4)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A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回归线上,一年直射一次;温带和寒带没有直射现象。
(5)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温带,即B北温带和D南温带。
6.读下面的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通过A、C两点,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是 线;通过B、D两点,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 线。
(2)图中B点的纬度是 ,经度是 。
(3)从南、北半球看,图中C点位于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C点位于 半球。
(4)从地球的五带位置看,图中D点位于 带。
(5)A点和B点中哪一个地方先迎来日出? 。
(6)A、B、C、D四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位于低纬度的是 。
【答案】6.(1)经 纬
(2)40°N 60°E
(3)南 东
(4)北温
(5)B
(6)A A
【解析】6.本大题以经纬网图为材料,涉及经纬网的定位、五带、半球、纬度的划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读图可知,图中通过A、C两点,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是经线,任何一条经线都等长;通过B、D两点,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纬线,纬线的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图中B点的纬度是40°N,经度是60°E。
(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图中C点位于南半球;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从东、西半球看,C点位于东半球。
(4)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 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从地球的五带位置看,图中D点位于北温带。
(5)由于地球的自转,位置较东的地方总是先看到日出,读图可知,B点位置较东,比A点先看到日出。
(6)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 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A、B、C、D四点中位于热带的是A。纬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位于低纬度的是A。
7.读下面两幅经纬网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左图中用红笔画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在右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运动方向。
(3)在横线上填出图中序号和字母代表的地理要素名称:经纬线(度):① ② ③ 圈④ (纬度)⑤ (经度),温度带:⑥ 带⑦ 带⑧ 带⑨ 带
(4)完成下表
地球公转位置
日期
节气
直射点
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
A
B
C
D
【答案】7.(1)
(2)
(3)北回归线或23.5°N 南回归线或23.5°S 北极 40°N 80°E 热 北温 北寒 南温
(4)12月22日前后 冬至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昼 3月21日前后 春分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无 6月22日前后 夏至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夜 9月23日前后 秋分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无
【解析】7.本大题以两幅经纬网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共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东西半球划分、南北半球划分、地球公转得特征、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1)赤道是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东西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即从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其余为西半球;图中标注即可。
(2)地球自西向东进行公转,用箭头逆时针方向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3)①是北回归线,为23.5°N,是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②是南回归线,为23.5°S,为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③是北极圈,为66.5°N;纬度度数往北变大为北纬,故④为40°N;经度度数往东变大为东经,故⑤为80°E。⑥为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⑦是北温带,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四季分明;⑧为北寒带,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⑨为南温带,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四季分明。
(4)地球公转到图中字母A处,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地球公转到图中字母B处,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球公转到图中字母C处,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地球公转到图中字母D处,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
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C点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 带,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是 点。
(2)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上的 处,此时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 季。
(3)A点的经纬度是 ,一天中,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 。
(4)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随州的白昼将变 (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逐渐 (填“增多”或“减少”),正午时我们学校(随县)的旗杆影子逐渐变 (填“长”或“短”)。
(5)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甲处时,我们家乡可能出现的景观是______。
A.蝉鸣林更幽 B.无边树叶悄悄落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草长莺飞二月天
【答案】8.(1)热 C
(2)甲 冬
(3)23.5°N,90°E B
(4)长 增多 短
(5)A
【解析】8.本大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和经纬网地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设计五带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经纬度判断、昼夜长短变化情况等内容,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依据经纬度的判读,C点的纬度为0°,位于赤道上,该点位于热带,该点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2)当太阳直射A点(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甲处,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冬季。
(3)读图分析可知,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由此可判定,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23.5°N,90°E)。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相对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B点。
(4)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即由冬至向春分过渡,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位于北半球随县的白昼将变长,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增加;正午时我们学校的旗杆影子逐渐变短。
(5)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甲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我国正处于夏季,可以看到的景观是蝉鸣林更幽;A正确;“无边树叶悄悄落”是秋季,B错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指冬季,C错误;“草长莺飞二月天”指春天,D错误。故选A。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电站位于农机站的 方。
(2)图中箭头所标示的小河的流向大致为:自 向 流。
(3)一辆汽车从学校驶向农机站,其行驶方向应是:从 向 。
(4)如果将图中比例尺放大一倍,那么比例尺将会是 。(数字式)
【答案】9.(1)东北
(2)西北 东南
(3)东北 西南
(4)1:10000
【解析】9.本题以某地区图为材料,涉及指向标地图判定方向方法,比例尺的计算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1)把指向标平移到农机站上,判定水电站位于农机站的东北方向。
(2)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判定小河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北向东南流。
(3)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判定汽车从学校驶向农机站,其行驶方向应是从东北向西南。
(4)原图的比例尺数字式为1:20000,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1:20000)×2=1:10000。
10.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三幅图比例尺表示形式皆为 比例尺,C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千米。
(2)ABC三幅图图幅面积相同,比例尺最大的是 图,表示范围最大是 图,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图。(填字母)
(3)想知道富阳与杭州的相对位置应查阅 图(填字母),杭州站与富阳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
(4)在A图屏幕上进行缩小操作时,显示的范围会变 ,在屏幕上进行放大操作时,比例尺将变 。
【答案】10.(1)数字 80
(2)A C A
(3)B 30
(4)大 大
【解析】10.本大题以地图为材料,涉及比例尺、方向及电子地图等相关内容,旨在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
(1)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的表示共有三种形式: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读图可知,三幅图比例尺表示形式皆为数字式比例尺,C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千米。
(2)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比例尺是一个比值,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分母小的反而大。读图可知,A、B、C三幅图图幅相同,比例尺最大是A图,范围最小,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A图。比例尺最小的是C图,表示范围最大的是C图。
(3)想知道富阳与杭州的相对位置应查阅B图,该图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杭州站与富阳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10千米=30千米。
(4)在A图屏幕上进行缩小操作时,表示的实际范围变大,比例尺将会变小;在屏幕上进行放大操作时,表示的实际范围变小,比例尺将会变大。
11.小李和家人计划暑假期间到图中所示地区游玩,小李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此次旅行作了如下的一些准备工作。
(1)小李首先查看地形图,发现图中等高距是 米,图中东南部的地形类型以 为主,小李还量出丙处聚落和最高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2cm,从而估算出实际直线距离是 米。
(2)在甲乙丙三处聚落中,小李建议选择 处作为住宿地点,因为该处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可以更好的避暑,而且紧邻道路, 便利。
(3)小李提醒家人要注意远离A-B沿线,因为这里是 (地形部位),夏季多暴雨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为了登上最高山峰,小李在①②两条线路中,选择了最省力的一条线路是 。
【答案】11.(1)100 山地 2000
(2)丙 交通
(3)山谷 ①
【解析】11.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资料,涉及等高距、海拔、地形类型的判读、比例尺、图例、地形部位的判读、等高线的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读图可知,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值是100米,故图中等高距是100米;东南部等高线密集,地形崎岖,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形类型为山地;根据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米,小李量出丙处聚落和最高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2cm,从而估算出实际直线距离是2000米。
(2)甲乙丙三处聚落中,甲乙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不符合避暑的条件;丙处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可以更好的避暑,而且紧邻道路,交通便利。
(3)A-B沿线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夏季多暴雨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①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爬山较省力;②线路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爬山费力。
12.填空。
(1)山峰与盆地:山峰与盆地等高线上的数值分布 (如下图)。
(2)山峰:等高线数值中心 ,四周 ;表示中间高,四周低。
(3)盆地:等高线数值中心 ,四周 ;表示中间低,四周高。
【答案】12.(1)相反
(2)大 小
(3)小 大
【解析】12.本大题以山峰和盆地等高线为材料,涉及山峰和盆地的判读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读图,山峰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山峰与盆地等高线上的数值分布相反。
(2)读图,山峰:等高线数值中心大,四周小;表示中间高,四周低。
(3)盆地:等高线数值中心小,四周大;表示中间低,四周高。
13.填空。
(1)山脊、山谷的判读:山脊与山谷、山脊与山谷等高线的 (如下图)。
(2)山脊:等高线由 弯曲(相据等高线上的数值来判断)
(3)山谷:等高线由 弯曲(相据等高线上的数值来判断)
(4)在 中才可能有河流。当等高线地形图上出现河流时此处便是 。
【答案】13.(1)弯曲方向相反
(2)高处向低处
(3)低处向高处
(4)山谷 山谷
【解析】13.本大题以山谷、山脊的判读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山谷与山脊的区别、山谷易形成河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山脊与山谷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为山脊,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为山谷。
(2)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
(3)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
(4)山谷由于地势相对较低,易形成河流。当等高线地形图上出现河流时此处便是山谷。
1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
(2)读“山体部位等高线地形图”,在相应的方框中的横线上填上文字。
a b c d
【答案】14.(1)密集 稀疏
(2)山峰 降低 山脊 低处 山谷 高处 陡崖
【解析】14.本大题以等高线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的判读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1)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地形图,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2)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等高线闭合处,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峰;b位于等高线弯曲,切线低处凸出,是山脊;c位于等高线弯曲且凸向高处,是山谷;d位于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陡崖。
15.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问题。
(1)甲地地形部位名称是 ,本图的等高距是 米,甲的海拔范围最高可接近 米。
(2)若测得学校到甲山顶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千米。
(3)图中③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
(4)现计划在高村和李村之间修建一条简易公路,你认为应选择①②线中的 线。
(5)高村所在地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学校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学校位于高村的 方向。
【答案】15.(1)山峰 100 1200
(2)4
(3)自西北向东南流
(4)②
(5)鞍部 山脊 西南
【解析】15.本大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距、比例尺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分析可知,本图等高距为100米,由此可知甲的海拔的大致范围是1100——1200米,最高可接近1200米。
(2)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0米,测得学校到甲山顶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故实际距离是4千米。
(3)在带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依据指向标指向判定方向,读图分析,由图中海拔高度可知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而河水都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故图中③河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交通线路的选择一般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免跨越太多的等高线,道路线型好,坡度均匀、平缓,施工难度合理的地方,若在高村与李村之间修一条公路,①线路要跨越山峰,施工难度较大,坡度较陡,②线方案更适合,因为此路线沿等高线修建,工程量小。
(5)读图可知,高村所在地位于两山峰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鞍部;学校所在地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在带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学校位于高村的西南方向。
1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判断地势高低:等高线上的海拔数值越大,地势越 ;数值越小,地势越 。
(2)判断坡度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 ;等高线稀疏,坡度 。
【答案】16.(1)高 低
(2)陡 缓
【解析】16.本大题以等高线示意图为材料,共设置两道小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的特点等知识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等高线上的海拔数值越大,地势越高;数值越小,地势越低。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7.国庆假期老张和朋友一起在野外活动,图为当地的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甲 、乙 、丁 。
(2)甲地的海拔 米,丙地的海拔 米。
(3)当地最高峰在刘庄的 方向,从图上显示刘庄距当地最高峰为5厘米,实地距离应为 千米。
(4)在自由活动过程中,老张向朋友通报自己所处的位置:海拔约150米,附近有一条小河,其位置最有可能是①②③④中的 。
(5)下列地形剖面图中.最能反映沿ab线地表起伏状况的是( )
A.B.C. D.
【答案】17.(1)山顶/山峰 陡崖 山脊
(2)670 50(0-100之间即可,不包括0和100)
(3)西北 5
(4)④
(5)A
【解析】17.本大题以等高线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由图可知,甲位于山顶;乙等高线重合,是陡崖;丁等高线向海拔变低方向凸出,为山脊。
(2)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甲地的海拔为670米,丙地海拔低于100米,约为50米。
(3)根据所学知识,该图中指向标所指方向为北方,因此最高峰甲位于刘庄的西北方向,由图可知比例尺为1:100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图上5厘米表示实地距离5千米。
(4)根据所学知识,由图可知,山谷发源河流,④所在地区等高线向海拔变高方向凸出,为山谷,海拔在100-200米之间,大于150米,符合题意;①②海拔在300~400米之间,③位于山脊,没有河流发育,①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④。
(5)根据所学知识,ab线上的剖析地形图海拔先增高,后降低,经过了陡崖,海拔下降,A符合题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读“七大洲四大洋图”填空。
(1)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和大洋名称:② 洲,③ 洲,位于亚洲西部,⑦ 洲,跨经度最广;④ 洲,⑤ 洲。⑥ 洲。
(2)A为 洋,世界上最大的大洋,C为 洋,唯一位于东半球的大洋,D为 洋,跨经度最广。苏伊士运河是 和 的分界线(填序号).
(3)巴拿马运河是 和 的分界线(填序号);
(4)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的半球的大洲是 洲,轮廓形状像“S”的大洋是 洋。
【答案】18.(1)非 欧 南极 北美 南美 大洋
(2)太平 印度 北冰 ① ②
(3)④ ⑤
(4)亚 大西
【解析】18.本题以七大洲四大洋图为材料,涉及大洲、大洋的分布与特征、大洲分界线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点的的素养。
(1)由图可知,②为非洲,③为欧洲,⑦为南极洲,④为北美洲,⑤为南美洲,⑥为大洋洲。
(2)由图可知,A为太平洋,世界上最大的大洋;C为印度洋,唯一位于东半球的大洋;D为北冰洋,跨经度最广。苏伊士运河是②非洲和①亚洲的分界线。
(3)巴拿马运河是④北美洲和⑤南美洲的分界线。
(4)四大洋中,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的半球的大洲是亚洲,轮廓形状像“S”的大洋是大西洋。
1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半球的名称:B是 半球;C是 半球。
(2)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填序号),四大洋中,被三个大洲所包围的大洋是 (填洋名)。
(3)填大洲名和大洋名:图中数字⑩是 ,②是 ,③是 。
(4) 是②和④两大洲的分界线, 是④和⑥两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
【答案】19.(1)北 西
(2)⑨ 北冰洋
(3)南美洲 非洲。 印度洋
(4)苏伊士运河 白令海峡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解析】19.本题以半球示意图设题,涉及大洲大洋的名称、分界线、位置、轮廓等内容,考查学生对以上内容的掌握程度。
【详解】(1)B可以看到亚洲、北美洲以及欧洲、非洲,判断为北半球;C主要是北美洲和南美洲所在的半球,判断为西半球。
(2)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⑨为南极洲,四大洋中,太平洋被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包围,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包围,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包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只有北冰洋是被三个大洲包围的海洋。
(3)根据大洲大洋的轮廓可知:⑩是南美洲、②是非洲、③是印度洋。
(4)②是非洲,④是亚洲,亚非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④是亚洲,⑥是 北美洲,分界线为白令海峡;亚欧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0.下图为“东、西半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洋名称A ,B ,C 。
(2)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填序号或字母+名称)
(3)图中①是 洲,④是 洲,⑤是 洲,④⑤大洲分界线为 运河。
(4)赤道穿过⑤和② 洲大陆,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 洲和 洲。
【答案】20.(1)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2)⑥大洋洲 D北冰洋
(3)亚 北美 南美 巴拿马
(4)非 欧 北美
【解析】20.本题以东、西半球示意为材料,涉及大洲、大洋的特点及分布、大洲分界线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结合字母的位置来看,A是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B是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洋,C是呈“S”型的大西洋。
(2)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大洲是⑥大洋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D北冰洋,绝大部分位于北极圈以内。
(3)由图可知,①是世界第一大洲亚洲,④是北美洲,⑤是南美洲,其分界线为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4)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其中,赤道穿过的大陆有⑤南美洲大陆和②非洲大陆。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③欧洲、④北美洲,①亚洲、②非洲、⑤南美洲地跨南北半球,⑦南极洲全部位于南半球。
21.小明通过“一笔画世界”,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1)为了将各大洲的位置尽可能画准确,首先应____。
A.标出七大洲、四大洋 B.确定起笔处和结束处
C.画出重要经纬线 D.明确绘图顺序
(2)从小明所绘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中可知,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 。
(3)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大洲分别是 、 。
(4)小明所绘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中,没有画出的是哪个大洲 ?
(5)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所包围的大洋是 洋。
(6)巴拿马运河是____。
①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②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③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④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21.(1)C
(2)欧洲
(3)南极洲 北冰洋
(4)大洋洲
(5)大西洋
(6)D
【解析】21.本题以上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为背景,涉及海陆分布、大洲分界线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
(1)坐标定位是最准确的方位,所以要将各大洲的位置尽可能画准确,首先应画出重要的经纬线,故C选项正确。故排除ABD,故选C。
(2)读图可知,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3)读图可知,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大洲分别是南极洲、北冰洋。
(4)读图可知,小明所绘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中,没有画出的是哪个大洲大洋洲。
(5)由图可知,大西洋东临欧洲和非洲,西临北美洲和南美洲,南临南极洲,被这五大洲包围。
(6)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太平洋位于巴拿马运河西侧,大西洋位于东侧),②③对;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①错;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是白令海峡,④错;故选D。
22.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大洲或大洋名称:① 洲,③ 洲,A 洋,B 洋。
(2)世界海陆分布 (均匀、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北半球中的 。
(3)七大洲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 ,主要或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 。(填序号)
(4)①④两洲的分界线是 ,④⑤两洲的分界线是 。
【答案】22.(1)亚 非 太平洋 印度洋
(2)不均匀 北半球
(3)②④ ④⑤
(4)白令海峡 巴拿马运河
【解析】22.本题以“世界海陆分布图”为背景,涉及大洲和大洲的分布、大洲的半球分布,大洲分界线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提取能力,考查知识的调用和运用能力。
(1)由图的位置和轮廓可知,①为亚洲,③为非洲,A为太平洋,B为印度洋。
(2)世界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北半球的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东半球。
(3)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②欧洲和④北美洲,主要或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⑤南美洲和④北美洲。
(4)①为亚洲,④为北美洲,两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④⑤分别是南北美洲,两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23.由湖南地图出版社与湖北省测绘学会共同编制的竖版《世界知识地图》是对传统横版《世界地图》的一种突破,这意味着使用了400多年的横版地图不再“一统天下”,在地图制图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换个角度看世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写出下列数字所在大洲名称:③ ,⑤ ,⑥ 。
(2)写出甲乙丙所在大洋名称。甲 ,乙 ,丙 。
(3)②和④大洲的分界线为 ;①和④大洲的分界线为 。
(4)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 ,位于图中的 大洲(填数字代号)。
【答案】23.(1)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2)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3)直布罗陀海峡 苏伊士运河
(4)青藏高原 ①
【解析】23.本题以大洲和大洋分布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大洋和大洲的分布、大洲的分界线、地形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读图可知,根据大洲轮廓和位置可判断,③是北美洲,⑤是南美洲,与南极半岛隔德雷克海峡相望,⑥是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大洲。
(2)读图可知,甲是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乙是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丙是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3)读图可知,②是欧洲、④是非洲,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①是亚洲,④是非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该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位于亚洲的青藏高原,①跨纬度最多,面积最大为亚洲。
24.读“陆半球和水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
(1)陆半球的陆地面积 (填“大于”或“小于”)海洋面积。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填序号)。
(3)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填序号)。
(4)大洲③和大洲⑤的分界线是 运河。
(5)被大洲①④⑤环绕的大洋是 (填名称)。
(6)“陆半球”图中,全球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填字母)。
【答案】24.(1)小于
(2)⑦
(3)⑤
(4)苏伊士
(5)北冰洋
(6)C
【解析】24.本大题以“陆半球和水半球图”为材料,设置了6个问题,涉及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洲大洋的分布、大洲分界线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由图可知,地球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任何半球都是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由图可知,图中⑦是南极洲。
(3)面积最大的大洲是,由图可知,图中⑤是亚洲。
(4)由图可知,图中大洲③非洲和大洲⑤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5)由图可知,被大洲①北美洲、④欧洲、⑤亚洲环绕的大洋是北冰洋。
(6)由图可知,“陆半球”图中,全球面积最大的大洋是C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大洋。
25.读“南北半球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大圆圈是 (纬线名称)。
(2)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3)写出数字、字母代表的大洲或大洋的名称:② ③ A 。
(4)写出大洲分界线:①与④大洲 。
【答案】25.(1)赤道
(2)b
(3)大洋洲 欧洲 印度洋
(4)白令海峡
【解析】25.本大题以南北半球图为材料,涉及七大洲、四大洋和大洲分界线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读图可知,图中的大圆圈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2)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b顺时针方向,因为图中的中心为南极点。
(3)读图可知,②为大洋洲,是世界面积最小的大洲;③是欧洲,是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A是印度洋,是一个热带大洋。
(4)①是北美洲,④是亚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26.读“四个大洲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四个大洲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
(2)四个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 > > > (填序号)。
(3)①和④大洲的分界线是 ;②和④大洲的分界线是 。
(4)③和④大洲的分界线是 山脉、 河、 山脉和 海峡。
【答案】26.(1)北美洲 非洲 欧洲 亚洲
(2)④ ② ① ③
(3)白令海峡 苏伊士运河
(4)乌拉尔 乌拉尔 大高加索 土耳其
【解析】26.本题以“四个大洲轮廓图”为材料,涉及到七大洲和洲界线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世界海陆分布的掌握程度。
(1)根据大洲的轮廓可以判读,①轮廓北宽南窄,东北部有格林兰岛,故为北美洲;②轮廓线较为平直,陆地西南部有马达加斯加岛,故为非洲;③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故为欧洲;④东部南部轮廓破碎,北宽南窄,为亚洲。
(2)四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按照序号为④>②>①>③。
(3)④亚洲与①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②非洲和④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4)④亚洲与③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看到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如此吻合,动物分布也如此的相似,然后提出了 说,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 学说。
(2)图中大西洋的左岸是 洲,右岸是 洲。在海陆变迁中,形成大西洋的原因是 。
【答案】27.(1)大陆漂移 板块构造
(2)南美 非洲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漂移
【解析】27.本大题以南美洲与非洲的的轮廓图为材料,涉及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及影响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能力。
(1)1910年,年轻的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看着世界地图,发现了南美洲凸出的部分和非洲凹进去的部分相吻合,然后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认为2亿年前,世界七大洲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原始缓慢的大陆漂移分离,现在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的状况,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有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读图可知,大西洋左岸是南美洲,位于美洲板块,右岸是非洲,位于非洲板块,大西洋在这两个洲之间,是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漂移分离形成的,而且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大西洋在不断扩大,太平洋在不断缩小。
28.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读下面的大陆漂移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大陆漂移说,上面四幅图中,表示2亿年前的海陆分布状况的是 。请按照由远到近的时间顺序,把上面的四幅图排序 。
(2)依据大陆漂移说,推测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 。请在b图中标注出亚洲和大西洋 。
(3)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南极洲中蕴藏有大量的煤炭资源,而南极洲冰雪覆盖,不具备成煤条件,那么南极洲为什么会有煤炭资源呢 。
【答案】28.(1)C c——d——a——b
(2)不是,在不断变化中。 在图上标出即可。
(3)南极洲在很久以前,并非在现在的高纬度地区,可能在气候较温暖的中低纬度地区,有茂密的森林,然后森林被埋藏于地下形成了煤炭,经过大陆漂移,南极洲移动到现在的位置才被冰雪覆盖,所以南极蕴藏大量煤矿还有石油、天然气等。
【解析】28.本大题以大陆漂移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大陆漂移的过程、变化和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c,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c 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b。故表示2亿年前的海陆分布状况的是C图,按照由远到近的时间顺序,上面的四幅图排序是:c——d——a——b。
(2)依据大陆漂移说,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今后还会继续漂移。在b图中标注出亚洲和大西洋如下: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煤是深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现在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这种现象是由于大陆漂移产生的,说明南极大陆很久以前在气候温暖的低纬度区域,且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由于板块运动,森林被埋在地下,经过大陆漂移才到现在的位置,并且拥有丰富的煤、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等。
29.某班学习“板块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实验。阅读试验方法及示意图,回答问题。
【实验】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用手挤压书本(如图1),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如图2)。
(1)实验中纸张(书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块运动。图1实验反映了板块的 运动(挤压或张裂),图2实验反映了板块的 运动(挤压或张裂)。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断裂陷落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读图3可知,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其中 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3)我国主要位于 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该板块和 板块相碰撞挤压形成的。
(4)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因为它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永暑岛,又叫永暑人工岛,原名永暑礁。2013年7月以来,中国在永暑礁上大规模填海造陆,截至2014年11月17日,永暑岛主岛面积达到了约1.3平方公里,成为中国大陆实际控制的最大南沙岛屿。
(5)以上材料说明 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
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以每年0.5-1.2厘米的速度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近邻。据此回答下题。
(6)造成中美两国不断靠近的原因是____。
A.流水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B.大气运动的结果
C.板块运动的结果 D.地球公转运动的结果
【答案】29.(1)挤压 张裂 D
(2)太平洋
(3)亚欧 印度洋
(4)太平洋 亚欧
(5)人类活动
(6)C
【解析】29.本大题以演示实验和两则资料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海陆变化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实验中纸张(书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块运动。图一实验反映了板块的挤压运动,图二实验反映了板块的张裂运动。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断裂陷落,形成新的海洋,①④正确;板块的挤压运动使地表隆起,形成高大山脉,②③与题意不符。故选D。
(2)读图三可知,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3)我国主要位于亚欧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挤压形成的,该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4)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因为它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5)中国在永暑礁上大规模填海造陆,使永暑岛主岛面积扩大,说明人类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6)造成中美两国不断靠近的原因是板块运动的结果,C正确,ABD错。故选C。
30.阅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1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9年9月8日6时42分,四川内江市威远县(北纬29.55°,东经104.79°)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已致多人死亡、受伤,多处房屋倒塌受损。
材料2“六大板块示意图”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的名称。A B C D
(2)板块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坚硬的岩石表层,不是完整的一个圈层,而是由 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各板块内部比较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 ,容易引发火山和 。
(3)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板块。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 (扩张、缩小)
(4)地震能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下列由于地震引起的是( )
A.公路断裂 B.围海造陆 C.成片梯田 D.水土流失
(5)此次地震中心处于两大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分别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答案】30.(1)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
(2)六 稳定 活跃 地震
(3)太平洋 扩张
(4)A
(5)A
【解析】30.本题以四川内江市威远县地震及六大板块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六大板块的分布及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
(1)由图及所学知识知,A是亚欧板块,B是非洲板块,C是南极洲板块,D是美洲板块。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红海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张裂拉伸,故在不断扩张。
(4)地震能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A公路断裂属于地震引起的,而围海造陆、 片梯田、 水土流失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排除BCD。故选A。
(5)由图可知,震中位于我国西南部,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3 核心地图专练-【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构成,经纬网示意图,地球的自转,经纬网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上的五带,地图的阅读,图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人教版)2023-2024学年初中八年级上册 地理 期中真题汇编-专题突破专项03 核心地图专练-试卷.zip,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连线题,3万人,扭转了战场态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 期中真题汇编-专项突破 专项03 核心地图专练-试卷.zip,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8度,东经11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