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名校真题】各省名校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期中真题】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题.zip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六校联合调研试题高一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空间站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下左图是罕见的“神十三”与月球同框照片,下右图是被网友称为最美的“朝天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左图中的天体不属于( )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
2. 空间站的环境与地表大相径庭,右图中王亚平的“朝天辫”形成的原因是( )
A. 大风吹起 B. 没有重力
C. 倒立拍摄 D. 个性发型
3.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又名”东风航空城”,相对于我国其它卫星发射中心的突出优势是( )
A. 纬度最低 B. 地形隐蔽,安全性好
C. 靠近首都,地理位置优越 D. 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读左图,可看到月亮和正在升空的神舟飞船,其中月亮作为地球的卫星,与地球共同组成了最小级别的天体系统-地月系,根据所学,地月系位于太阳系中,而太阳系又位于更高级别天体系统(银河系)当中,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共同构成了总星系,因此可以判断左图中的天体属于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不属于河外星系,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题详解】
结合材料,空间站的环境与地表大相径庭,因此可推断太空环境应该有着超低温、强辐射和高真空、以及几乎没有重力等特点。因为空间站处于真空的太空环境,所以没有风存在,A错误;因为空间站几乎处于没有地球重力影响的情况,物体保持失重状态,形成朝天辫,B正确;倒立拍摄和个性发型两个说法,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D。故选B。
【3题详解】
我国共四个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其中纬度最低的是海南的文昌,A错误;西昌由于位于我国西部四川,隐蔽性较好,B错误;靠近首都的是山西太原,C错误;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甘肃境内,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D正确。
【点睛】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场从内陆建设到沿海,从高纬度建设到低纬度,使得中国航天器实现随心所欲上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始建于1970年,它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它发射的风云气象卫星正持续为11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和产品服务,社交软件微信的启动界面图片就是风云四号所拍摄的。
下图示意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中I-Ⅳ所在区域分别为资源丰富带、资源较丰富带、资源一般带和资源贫乏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根据图所示,南京市属于( )
A. 资源丰富带 B. 资源较丰富带
C. 资源一般带 D. 资源贫乏带
5. II区域和Ⅳ区域的太阳能资源差异巨大,导致该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植被 D. 水源
6. 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 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C.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D.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答案】4. C 5. B 6. D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为资源丰富带,即I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带;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部分地区由于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能辐射削弱得少,为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带,即II为资源较丰富带;我国东部季风区大部分地区由于降水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较多,日照时间较短,因此太阳资源较少,为资源一般带,即III为资源一般带;我国的四川盆地由于地势低,多云雾,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多,为资源贫乏带。即IV为资源贫乏带。南京市位于东部季风区,因此为资源一般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II区大部分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由于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能辐射削弱得少,为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带;IV是我国的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并且由于地势低,多云雾天气,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多,为资源贫乏带。因此导致II区域和Ⅳ区域的太阳能资源差异巨大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B正确;地形、植被、水源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不是形成两地差异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误;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太阳辐射与其关系不大,B错误;太阳活动产生的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C错误;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气候:地球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②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③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④在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极光被视为自然界最漂亮的奇观之一,美国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北部地区是世界上欣赏极光的最佳地区之一,下图是该地区2020年某两日的极光带(图中阴影部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极光大爆发期间,可能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是( )
A. 洪涝灾害多发 B. 全球农业歉收 C. 形成寒冬天气 D. 干扰短波通讯
8. 导致图示两日极光带宽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太阳活动 C. 太阳高度 D. 天气状况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极光大爆发期间,说明太阳活动强烈,是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异常,有的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有的区域发生干旱。对于农作物同样,有的地区丰收,有的区域歉收。太阳活动强烈,耀斑爆发,产生“磁暴”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极光出现于地球的高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极光带的范围大小与太阳活动的强弱关系密切,B正确。而与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天气状况无关。故选B。
【点睛】
太阳的大气结构(由内到外)
可见时间
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层
日常
太阳黑子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为11年;影响地球的气候
色球层
日全食
耀斑和日珥
产生“磁暴”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导航、指南针失灵
日冕层
太阳风
产生极光(旅游资源);观看激光的条件:太阳活动强烈;高纬度地区;极夜时期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叶虫化石存在于中生代地层
B. 各类岩石组成的地层中都有化石
C. 化石是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D. 古生代地层中常含有恐龙化石
10. 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 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 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 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11. 若在甲、乙两处分别钻孔找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处找到煤层 B. 乙处找到煤层
C. 甲、乙都找不到煤层 D. 甲、乙都找到煤层
【答案】9. C 10. B 11. B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根据所学,三叶虫是古生代早期的动物,A错误;化石只埋藏在沉积岩当中,B错误;地层中的化石,多数是古生物的遗体,少数是古生物的遗迹,C正确;恐龙是中生代的代表动物,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图中动物化石有三叶虫化石(古生代早期),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化石(古生代中期),属于脊椎动物,恐龙化石(中生代),属于爬行动物。因此根据地质年代早晚,图中化石的演化过程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1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乙地下有裸子植物化石煤层,而甲地下岩层没有煤层分布,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
1、时间变化: 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2、动物演变: 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前寒武纪)→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中期鱼类时代,后期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3、植物变化:前寒武纪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陆地蕨类植物时代→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新生代被子植物时代
张家口张北大疙瘩村石柱群呈现四棱、五棱、六棱、七棱状,直径在15至80厘米之间,排列紧密。这些石柱是地下熔融的高温岩浆随着火山爆发喷出地面,沿着地表流动,逐渐冷却形成的熔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 形成石柱群的高温岩浆主要发源地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 若该地火山爆发时伴随地震,地震波的横波不可能穿越的是( )
A. 莫霍面 B. 古登堡面 C. 软流层 D. 地幔
14. 关于石柱群所在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岩石圈是有岩石分布的地方
B. 岩石圈是连续而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渗透于全部岩石圈
D. 岩石圈包括地壳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
【答案】12. C 13. B 14. D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读图判断,①位于地面以上海拔12千米至50-55千米高度,为平流层;②位于地面至地下33千米之间,②应是地壳;③位于地下80千米至400千米之间,与软流层的深度吻合,③为软流层;④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即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C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上地幔,均为固态,横波能穿越莫霍面,A选项错误;横波通过古登堡面时,纵波传播速度较小,橫波消失,即橫波不能穿越古登堡面,B选项正确;软流层位于地幔,横波能穿越,C选项错误;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横波能过通过,D选项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即从软流层向上至地表的空间,不仅仅指有岩石分布的地方,A错误,D正确;岩石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B错误;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到里分别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之间为莫霍面,地幔和地核之间为古登堡面。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面,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时,横波和纵波的速度突然增加,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地震波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读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回答下面小题。
15. 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影响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面辐射 B. 二氧化碳 C. 臭氧 D. 人类活动
17. 下列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B. 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
C. 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 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5℃
【答案】15. A 16. C 17. D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大气层高度分析,该大气层处在12千米--50千米之间,为平流层。平流层大气远离地面,受上部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③④错误,CD错误。因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上部,越靠近臭氧层升温越明显,所以平流层上部升温快,下部升温慢, ①正确,②错误,A正确,B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平流层大气远离地面,受地面影响小,受上部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影响较大,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所以影响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臭氧,C正确。故选C。
【17题详解】
图示大气层为平流层,没有电离层,电离层在高层大气,A错误。平流层上热下冷,天气晴朗,对流不旺盛,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BC错误。根据图中图像①,对流层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5℃,D正确。故选D。
【点睛】要熟悉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各层的高度和气温变化的原理,是本题的关键。
民航客机在飞行过程中,机身后面往往会留下一个长“尾巴”(即飞机尾迹,又叫飞行云),有时这个“尾巴”又细又长且在天空长时间停留,有时又会很短且很快消失。民航航线的位置和高度一般是固定的。下图示意民航客机飞行时留下的“尾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民航客机水平飞行时,其所在大气层的特点是( )
A. 氧气含量高,空气对流作用强 B. 空气强烈上升,节省飞行燃料
C. 大气稳定,利于飞机安全飞行 D. 臭氧含量高,利于燃料充分燃烧
19. 民航客机在高空飞行时留下的飞机尾迹是( )
A. 飞机尾气中的水汽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的
B.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把天空的云划成了条痕状
C.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气体
D. 飞机在飞行时为了美观有意排出的烟雾
20. 影响民航客机尾迹在天空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大气的( )
A. 温度、透明度和运动状态 B. 温度、湿度和透明度
C. 湿度、透明度和运动状态 D. 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
【答案】18. C 19. A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大气的垂直分层,大型客机飞行一般在平流层,海拔高,氧气含量低,空气平流作用强,A错误。平流层下冷上热,平流为主,节省飞行燃料,B错误,C正确。客机选择平流层飞行的主要原因透明度高,结构稳定,利于飞机安全飞行,不是为了利用臭氧层臭氧,臭氧层在平流层中上部,客机飞行高度一般达不到臭氧层高度,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飞机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水蒸气,尾气中的水汽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呈现云状,A正确,故选A。
【20题详解】
民航客机尾迹云为水蒸气凝结而成的雾状痕迹,在天空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大气的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温度适宜,水蒸气易凝结,湿度较小,天空晴朗,尾迹较明显,大气稳定,形成的云雾不易被吹散,停留时间长。D正确。故选D。
【点睛】不同天气条件下,飞行云有时会出现,有时不会出现,主要受飞行环境的温度、湿度及风力影响。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注:煴是指无焰的小火)。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下面左图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1. “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主要原因是
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③增强 D. ④增强
22. 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A. 增强①过程 B. 增强②过程
C. 减弱③过程 D. 增强④过程
23. 一些果农为让苹果上色更加均匀,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A. 减弱①,降低气温 B. 反射②,增加光效
C. 减弱③,保持水分 D. 吸收④,保持地温
【答案】21. D 22. C 23. B
【解析】
【21题详解】
“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造成“免于霜矣”的主要原因是烟气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对应的是图中④增强,故D项正确。
【22题详解】
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则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越薄膜,就相当于阻止了热对流,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故C项正确。
【23题详解】
在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以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以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故B项正确。
2021年国庆,电影《长津湖》为祖国生日献上了一份特殊的大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在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盖马高原(海拔1300米左右)上,与北京纬度大致相当,其北部为中朝界河鸭绿江,东临日本海,南部是海拔2000多米的赴战岭山脉。下图为长津湖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与北京比,影响长津湖地区冬季异常寒冷的因素不包括( )
A. 地形地势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地面反射
25. 战役期间,长津湖地区最低气温达-40℃左右,这对志愿军作战有何影响( )
①有利于潜伏②易造成冻伤③易造成枪栓冻结④不利于后勤补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24. B 25. D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长津湖与北京纬度大致相当,影响长津湖地区冬季异常寒冷的因素不包括纬度位置,B符合题意;长津湖由于位于朝鲜东北部盖马高原(海拔1300米左右)上,所以冬季异常寒冷,A不符合题意;从图可以看出,长津湖地区位于内陆地区,冬季降温快,导致异常寒冷,C不符合题意;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南部是海拔2000多米的赴战岭山脉,其上遍布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导致冬季异常寒冷,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题详解】
冬季寒潮天气带来的降雪和大风,极大降低了能见度,有利于志愿军在雪地中隐藏,①正确;由于战役期间,最低气温达-40℃,因此易造成冻伤,②正确;射击后产生的热量使枪管周围空气中的水汽遇低温结冰,易造成枪栓冻结,③正确;降雪、低温、大风等极端恶劣天气,造成道路被冰雪覆盖,能见度极差,影响交通运输,使后勤补给供应不上,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长津湖是一座位于朝鲜北部长津江上游的人工湖,地处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由于地形、地貌和海陆位置关系的影响,长津湖尽管纬度并不高,为北纬40.5度左右,但它很容易受到寒潮袭击,冬天的寒冷程度超过了同纬度的北京等地。在1950年11月,即长津湖战役发生之际,这里迎来了60年来最冷的极端严寒天气,气温达到了零下40多度。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若a、b为不同的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点的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丙→乙→甲→丁→丙 B. 丁→甲→乙→丙→丁
C. 甲→丙→乙→丁→甲 D. 甲→乙→丁→丙→甲
27. 若a、b为不同的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 丙>丁>甲>乙 D. 乙>甲>丙>丁
【答案】26. A 27. C
【解析】
【分析】
【26题详解】
读图,若a、b为不同的气压值,根据等压面“凸高凹低”可判断,丁处为高压,高空的甲处为低压;丙处为低压,高空乙处为低压。因此气流运动是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气流由低压指向高压。甲、乙、丙、丁四点的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丙→乙→甲→丁→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7题详解】
若a、b为不同的温度值,对流层大气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根据近地面等温面b的分布状态,丁处等温面向海拔高处凸出,弯向于低值方向,近地面气温偏高,丙处的等温面分布的海拔高度低,丙处的气温偏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近地面气温偏高的地区,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即丁为低压,甲为高压;近地面气温偏低的地区,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即丙为高压,乙为低压;同一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四地的气压值大小依次为丙>丁>甲>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其对应的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其对应的高空形成低;(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市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市区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的。下图为北京市四季热岛强度平均一天内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夏季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
A. 6时~8时 B. 10时~12时 C. 12时~16时 D. 0时~4时与22时~24时
29. 北京热岛强度冬季大于夏季,其原因可能是
A. 冬季交通车辆比夏季多 B. 冬季取暖释放热量比夏季多
C. 冬季城市地面吸热更快 D. 冬季风力较小,城市散热较慢
【答案】28. D 29. B
【解析】
【28题详解】
“热岛强度是用市区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的”,所以气温差值越大,代表热岛效应越强。据图可以看出夏季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0时~4时与22时~24时。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29题详解】
A. 冬季天气太冷,夏季天气太热,人们出行大多选择乘车,所以冬季交通车辆和夏季差不多。故A错误。
B. 北京冬季气温低,燃煤取暖释放热量比夏季多,所以热岛强度冬季大于夏季。故B正确。
C. 冬季太阳辐射比夏季弱,城市地面吸热更少。故C错误。
D. 冬季风力更大,城市散热较快。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B。
下图示意某时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1. 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昼夜温差较小
B. 图中四地气压值:丙>丁>甲>乙
C. 乙地吹西北
D. 甲地吹东南风
【答案】30. A 31. A
【解析】
【分析】
【30题详解】
读等压线分布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此时受低压控制,出现阴天狂风暴雨现象,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多,白天温度不高;夜晚阴天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强,夜晚温度不低,昼夜温差较小,A正确;读图,丙地气压值为1015~1020百帕,丁地气压值为1005~1010百帕,乙地气压值为995~1000百帕,甲地气压值为985~990百帕,因此图中四地气压值为丙>丁>乙>甲,B错误;根据等压线分布可判断,乙地吹东南风,C错误;甲地吹西北风,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风力大小因素答题要点】1.水平气压梯度力: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2.气压带、风带: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力大;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位于低气压带内,盛行上升气流,风力小;位于高气压带内,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3.摩擦力:(面朝大海),水域宽阔,所受摩擦力小,风力大;高大建筑物、山地林立,所受摩擦力大,风力小;4.地形因素:(1)山脉阻挡:地势高,盛行风受山脉阻挡,风力小;地势平坦,盛行风长驱直入,风力大;(2)狭管效应:位于谷口(或谷内),峡谷与盛行风的风向一致;易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增强;(3)岬角效应:位于岬角地带,易形成岬角效应,风力增强。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如图为我国某地区传统民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 减少下渗,增强湿度
C. 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D. 增强房屋前后的温差
33. 据材料分析,该地民居最有可能分布在( )
A. 西南山区 B. 内蒙古高原 C. 西北地区 D. 黄土高原
34. 冬季白天为了防寒同时也要通风,正确的做法是( )
A. 房前屋后都用石质铺路 B. 关闭屋后大门,开启房前大门
C. 房前屋后栽种常绿树木 D. 关闭房前大门,开启屋后大门
【答案】32. D 33. A 34. B
【解析】
【分析】
【32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石质地面增加了地面的不平整度和摩擦力,A错误;石质地面对水循环的影响对穿堂风作用不大,B错;增加石质地面是主要是为了增强穿堂风,不是为了降低夜晚时庭院的温度,C错误;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故选D。
【33题详解】
由图可知,穿堂风利用了山林和石头的热力性质差异不同,房屋位于山林和石质地面之间,我国西南山区森林资源丰富,闷热潮湿,既符合此种建筑的设计,又满足当地人享受穿堂风的需要,且图示房顶设计为坡顶,故选A。
【34题详解】
冬季防寒,需要关闭后门减少冷风进入,打开前门通风。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侧重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连遭暴雨袭击引发网友关注。下图为局部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本次暴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上图中的环节( )
A. ① B. ② C. ③ D. ⑤
36. 与本次暴雨造成的内涝直接相关的是( )
A. ④增多 B. ⑤增多 C. ⑥减少 D. ⑦增多
37. 城镇建设中,用透水材料替代不透水的硬化地面,会使得图中环节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 ②减少 B. ⑤增加 C. ⑥减少 D. ⑦增多
38. 下列有关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塑造地表形态 ②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③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自然更新 ④使地球上的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35. A 36. B 37. D 38. A
【解析】
【分析】
【35题详解】
郑州位于北方地区,7月份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登陆,水汽充足,为暴雨出现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读图可知①环节表示的是海洋水汽输送环节,A正确;②表示的是蒸腾,③表示蒸发,⑤地表径流,三个环节都不是此次暴雨水汽的主要来源,BCD错误,故选A。
【3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地面硬化度较高,大量雨水下渗较少,更多地会以地表径流的形式在地面流动,大量地表径流的存在容易导致城市内涝,读图可知⑤表示的是地表经流,地表径流的大量增多和本次城市内涝有直接的关系,B正确;④是降水,降水增多,会导致内涝,但如果下渗和排水良好的话,不一定会形成内涝,因此降水与此次内涝不是直接相关,A错误;⑦是下渗,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会导致地表大量硬化,使下渗减少而不是增多,D错误;由于下渗减少,的确会造成地下径流⑥减少,但地下径流减少不是与内涝直接相关。故选B。
【3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若地面大量使用透水材料,那么地表水更容易下渗,图中⑦为下渗,它的水量会增加,D正确;下渗增多,会进一步导致地下径流⑥的水量会增加,因此C错误;下渗增多,会进一步导致地表径流⑤的水量会减少,因此B错误;下渗增多,使地下水增加,进而导致植被蒸腾②会增加,因此A错误。故D正确。
【38题详解】
根据所学,由于水循环环节-地表径流的流动,会不断塑造各种地表形态,①正确;水循环通过水汽输送、径流等环节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正确;也会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自然更新,③正确;当人类利用地球上淡水的速度超过淡水自然更新的速度,再加上人类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都会加剧淡水短缺,形成淡水危机,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A正确,故选A。
【点睛】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1.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水量很少)、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2.水循环的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3.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联系四大圈层,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我国的目标是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指我国在2060年前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 有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措施是( )
①加大煤炭的消费量,尽早实现碳达峰
②限制钢铁产业发展,减少煤炭使用量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④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推动能源高效配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0. 降碳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 )
①绿色住宅占比提高 ②汽车环保标准提高 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 ④出现碳排放权交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39. D 40. B
【解析】
【分析】
【39题详解】
加大煤炭的消费量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利于碳达峰,故①错误;限制钢铁产业的发展和煤炭使用量不利于我国的重工业发展,故②错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早日实现碳达峰,故③正确;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更加规范各行业的碳排放量,推动能源高效的配置,故④正确;因此③④正确,故选D。
【40题详解】
降碳政策可以使得绿色住宅占比增加,故①正确;可以限制汽车排放的标准,促进汽车环保标准的提高,故②正确;降碳政策可以减少塑料吸管的使用量,但无法达到完全禁止,故③错误;降碳政策可以促进碳排放权交易的出现,故④正确;因此①②④正确,故选B。
【点睛】遏制全球变暖的措施:
1.从政府角度 制定法律法规,鼓励公众参与等。
2. 从企业角度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风能、水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3.从科研角度 加强科技投入,开发利用新能源。
4. 从普通市民的角度 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 放( “低碳” 生活)。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和滥砍滥伐。
5.从联合国角度 加强国际合作。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合计20分)
41.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7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在华南地区发现距今约4.3亿年前的混翅鲎(hòu)化石新属种:秀山恐鲎。此次发现填补了混翅鲎类在中国,乃至整个冈瓦纳大陆的空白,也代表了已知最古老的混翅鲎化石记录。体长可达近一米。因其形似蝎子,故俗称为海蝎。
材料二:下图为化石与地质年代表的内容逻辑示意
(1)根据资料推理,混翅鲎生活的地质年代被命名为________纪,当时地球上________面积远大于现在。
(2)在横线上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内容,使其内容间的逻辑关系成立。选项内容:生物、地理环境、地层、地球演化的阶段性。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答案】(1) ①. 志留 ②. 海洋
(2) ①. 地理环境 ②. 生物 ③. 地层 ④. 地球演化的阶段性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历史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并结合材料“在华南地区发现距今约4.3亿年前的混翅鲎(hòu)化石新属种”可知,混翅鲎生活的地质年代被命名为志留纪,当时主要动物的鱼类等水生动物 ,当时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
【小问2详解】
根据因果关系,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的内容是:①为地理环境,②为形成化石的生物,③为不同时期形成的岩层,④为划分年代表的依据地球演化的阶段性。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在相应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孕育了相应的生物,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形成化石。科学家通过对地层和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地编年,就形成了地质年代表。
【点睛】
42.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称为海陆风。
材料二 我国某海滨城市及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
(1)若此时为白天,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实线处用箭头绘出气流的运动方向,并且用虚线画出近地面的等压面。
(2)生活中有与海陆风形成原理相同的风,请举出两例________、________
(3)试用箭头在图20中画出A点的风向(风向用实线箭头,旁边标注V),并且判断此时风向为________风。
【答案】(1)此时为白天,吹海风,根据海陆风原理进行画图即可。绘图如下:
(2) ①. 城市风 ②. 山谷风、季风
(3)根据风向的判断方法进行画图,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转,近地面与等压线斜交,图示为东南风。(绘图如下)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与应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称为海陆风”可知,若此时为白天,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存在,陆地升温快,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海洋上升温慢,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可以绘出气流的运动方向为顺时针;近地面处等压面在陆地处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弯曲,海洋上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起。绘出等压面图。绘图如下:
【小问2详解】
生活中有与海陆风形成原理相同的风,比如,山谷风、城市风、季风等。都是由于地区间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
【小问3详解】
根据风的形成原理,读等压线图,A点为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是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在此基础上加上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最后三者风的合力为零,最后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风向为东南风。绘出风向如下图:
【点睛】
4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沿岸有42万亩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第三纪活化石”--天然胡杨林。下图为秋季塔里木河胡杨林景观。
材料二:阿克苏河是中国塔里木河水量最大的源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西部,发源于天山南麓,其径流主要来源于山区的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流域内分布有许多绿洲。
(1)阿克苏河流域参与的主要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阿克苏河主要通过________(水循环环节)和________(水循环环节)补给塔里木河。
(2)构成秋日塔里木河景观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________________,四大圈层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答案】(1) ①. 陆地内循环 ②. 地表径流 ③. 地下径流
(2) ①. 水圈 ②. 生物圈 ③. 相互联系 ④. 相互渗透
【解析】
【分析】本题以秋季塔里木河胡杨林景观和阿克苏水系图为载体,考查水循环类型及环节、意义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材料可知,塔里木河是内流河,因此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陆地内循环。读图可知阿克苏河位于塔里木河北面,发源于天山南麓,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因此可以通过地表径流直接注入塔里木河,从而补给塔里木河;另一方面阿克苏河主要来源于山区的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因此有一部分会下渗转为地下水,通过地下径流补给塔里木河。
【小问2详解】
读秋日塔里木河景观,可以看到图中变黄的胡杨林,此要素属于生物圈;还可以看到较为平静的塔里木河河水,此要素属于水圈。水和胡杨林构成了美丽的秋日塔里木河景观,这是主体要素。水循环把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紧密联系起来,并通过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等,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点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地理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年11月六校联考地理试卷docx、2023年11月六校联考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期中真题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湖北省鄂北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湖北省鄂北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湖北省鄂北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