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展开2021——2022学年康杰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地球地图十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N点在P点的( )
A. 东北方 B. 西南方 C. 西北方 D. 东南方
2. 飞机从M地沿最短路径飞到N地最先飞行的方向是( )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
【答案】1. A 2.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读图判断可知,东西方向看,N在P的东侧;南北方向看,N在P北侧;因此N在P的东北方向。故选A 。
【2题详解】
球面上最短路径是连接两点的大圆的劣弧,该路径大致相当于沿纬线折向高纬的一段弧,可知从M地沿最短路径飞到N地的方向为先向东北再向东南。故选A。
【点睛】沿大圆劣弧的行进方向即最短航线。如图中,从Q点到P点沿最短航线的航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从Q′点到P′点沿最短航线的航向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分布示意图,图中水库水面海拔165米。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790米 B. 915米 C. 985米 D. 1050米
4. 图中村落因多古桥、古民居、古牌坊等而著名,驴友小王想拍摄村落全貌,在①②③④处应选择的拍摄点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3. B 4. D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中水库水面海拔165米,根据图示等高线可知古牌坊海拔为165~200米之间,山峰海拔为1000~1100米之间,两者相对高度约为800-935米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在①②③④处选择的拍摄点应可以看到古桥、古民居、古牌坊等景观。①地地势较低,无法看清村落全貌,A错误。②地地处山谷,无法看到古桥,B错误。③地前方有山阻挡无法看到村落,C错误。④地地处山脊,且海拔较高,视野开阔,可以看到村落全貌,D正确,故选D。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1)等高线为闭合曲线。(2)同线等高。(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但在垂直的陡崖等高线重合。(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密陡疏缓)。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搭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 “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后2个小时,天安门广场旗杆的日影朝向( )
A. 东南方 B. 东北方
C. 西南方 D. 西北方
6. “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当日,某中学生在我国某地观看到了“立竿无影”的景观。该地这一景观距上一次出现的时间最接近( )
A. 30天 B. 40天 C. 50天 D. 60天
7. “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期间( )
A. 晨昏线与赤道夹角变小
B. 东京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
C. 北京正午影长逐渐变短
D.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答案】5. B 6. D 7. D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天问一号”发射北京时间时间是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2小时后北京时间为14时41分,此时太阳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因此天安门广场旗杆的日影朝向东北方向。故选B。
【6题详解】
“天问一号”发射的日期为7月23日,该日该中学观测到“立竿无影”的现象,说明出现了太阳直射;根据地球运动的对称性规律可知,该地这一景观出现的另一个时间应该与7月23日关于夏至日对称,大约为5月21日;因此两次景观出现的时间间隔最接近60天。故选D。
【7题详解】
“天问一号”发射的日期为2020年7月23日,到达火星的日期为2021年2月10日,此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赤道以北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后又向北移动,可知晨昏线与赤道的夹角先变大,秋分达到最大,再变小,冬至达到最小,冬至后再变大,A错误;秋分之前东京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秋分时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秋分后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B错误;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正午影长先变长后变短,C错误;地球公转在7月初到达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到达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因此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D正确。故选D。
【点睛】相对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正午太阳高度都是相等的,如a和b,c和d;相对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如下图: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如图1所示)位于广东省韶关东北侧的仁化县(地处南岭山脉南麓,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形成于距今约7至9千万年前晚白垩纪时期的红色河湖相砂砾岩。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各类岩石,数字序号表示各种地质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广东省丹霞地貌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 流水侵蚀 B. 风化作用
C. 冰川作用 D. 风力侵蚀
9. 图2中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主要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 )
A. 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B. 河漫滩平原面积宽广
C. 耕地破碎,聚落的规模较小
D. 冲积平原处聚落分散
【答案】8. A 9. C 10. C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广东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丹霞地貌主要由流水侵蚀而形成。故选A。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河湖相砂砾岩,属于沉积岩;读图2,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判断可知,甲为侵入型岩浆岩,丁为喷出型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因此图2中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主要岩石类型一致的是丙。故选C。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地处南岭山脉南麓,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流水下切侵蚀强烈,河谷横剖面多呈窄而深的“V”形,河漫滩平原不发育,面积小,AB错误;耕地破碎,聚落规模小,多集中分布在河谷平原处,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丹霞地貌是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读河流的演变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示河流演变的各河段( )
A. a阶段时,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
B. b阶段时,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强
C. c阶段时,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谷发育成熟
D. 经过a、b、c阶段后,河谷展宽,横剖面呈“V”形
12. 地质作用与河流堆积地貌关系是( )
A. 河流堆积地貌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B. 三角洲平原的形成与河流堆积作用无关
C. 河流堆积地貌是由河水的搬运作用形成的 D. 河水的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13. 河流弯曲处的流水作用是( )
A. 凹岸、凸岸均为侵蚀 B. 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C.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 凹岸、凸岸均为堆积
【答案】11. C 12. D 13. C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a阶段是河流发育的初期阶段,以侵蚀作用(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为主,A错误;b阶段是河流发育的中期阶段,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B错误;c阶段是河流发育的后期阶段,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减缓,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谷发育成熟,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形,C正确,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河流堆积地貌是由河流携带泥沙,在地势平坦或河流流速变慢地方堆积而成的地貌,以外力作用为主,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A、C错误;三角洲平原是由河流携带泥沙在与入海口的海水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B错误;河流的堆积是河水搬运的泥沙和砾石等物质,因水流减弱而失去搬运能力而积聚的现象,所以河水的搬运作用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点可知,在河流弯曲处,河流的凹岸水流流速快,容易受到水流侵蚀;凸岸水流流速慢,以堆积为主,不容易遭到侵蚀,C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
【点睛】河流地貌类型:按河流作用划分,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两类。河流侵蚀地貌主要包括河床侵蚀地貌、侵蚀阶地、谷坡等,河流堆积地貌主要包括河床堆积地貌、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三角洲,以及大多数河口地貌。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某年6月1~4日500百帕平均高度场(单位: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此时甲地近地面最可能形成( )
A. 冷锋 B. 高压中心
C. 反气旋 D. 热带气旋
15.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 晴朗无云 B. 狂风暴雨
C. 干燥炎热 D. 细雨绵绵
【答案】14. D 15. B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读图分析,此时时间为某年6月1~4日;甲地500百帕等压面比周围高,即等压面上凸,说明上空形成了高压,可知近地面为低压;甲地近地面位于低纬热带海区,因此该低压最可能为热带气旋。故选D。
【15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甲地近地面受热带气旋控制,上升气流旺盛,可能出现狂风暴雨。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和等压面图的判读
下图表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示季节( )
A. 我国西南地区盛行东北风
B. 洞里萨湖湖水进入湄公河
C. 塞伦盖蒂地区(2°S,35°E)进入旱季
D. 我国高山永久积雪地区的冰川融水量小
17. 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类型形成密切相关的气压带和风带是( )
A. ①⑤ B. ②⑤ C. ②⑥ D. ③⑦
【答案】16. C 17. C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读图分析,根据各个风带的风向向右偏转可知,该图为北半球的俯视图;再根据图中各气压带的位置向北移动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此时我国西南地区盛行西南季风,A错误;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进入雨季,湄公河水位大涨,流入洞里萨湖,B错误;塞伦盖蒂地区(2°S,35°E)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此时进入旱季,C正确;我国高山永久积雪地区的冰川融水量大,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判读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④为极地高气压带,⑤为东北信风带,⑥为盛行西风带,⑦为极地东风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压,由②副热带高气压带和⑥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故选C。
【点睛】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甲图为世界某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示意图,乙图为世界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与N地相比,甲图中气候类型在M地分布范围较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太阳辐射 D. 地形地势
19. 乙图中世界某地最可能出现在甲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乙图中世界某地1〜3月降水量较少,主要是因为( )
A. 西南季风势力减弱 B. 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C.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 东南信风势力增强
【答案】18. D 19. C 20. B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M地与N地纬度位置相同,都位于赤道附近,太阳辐射差异不大,AC错误;海陆位置不是NM两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M地平原面积大,为世界最大的平原,地势南北西高,东部低,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来自海洋的信风深入内地,D正确。所以选D。
【19题详解】
根据乙图,全年高温,年降水量约为850mm,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根据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①地位于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A错误;②地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B错误;④地位于澳大利亚的西部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D错误;③位于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C正确。所以选C。
【20题详解】
根据上题的判断,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是降水较多,受信风带控制时降水少,与西南季风、副热带高压无关,AC错误;根据乙图的气温年变化,可判断乙地为北半球,1〜3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南移,乙地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B正确,D错误。所以选B。
【点睛】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摄氏度。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至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对废水进行收集、循环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芦苇的主要作用是
A. 调节气候 B. 美化环境
C. 处理污水 D. 截留雨水
22. 图示循环系统对城市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A. 减少下渗 B. 增加水汽输送
C. 增加降水 D. 减少地表径流
23. 图示循环系统对城市的主要意义在于
A. 增加生物多样性 B. 节约用水
C. 防治大气污染 D. 减轻内涝
【答案】21. C 22. A 23. B
【解析】
【21题详解】
据图所示,收集的污水通过芦苇床进入过滤材料层后,经过多层处理进入用户,可见,芦苇的作用是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以便使废水能够得以再利用,据此分析本题选C。
【22题详解】
据图所知,该系统是收集废水,利用芦苇床对污水进行景观化处理的过程,经过处理的水被抽出进行再利用,使排放的废水较少或不能渗入地下,减少废水下渗,据此分析本题选A。
【23题详解】
城市废水通过净化处理再利用,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城市用水;图示系统主要利用芦苇床净化污水,并没有增加生物多样性,A错;图示系统是对废水的收集、处理再利用系统,并不是大气治理装置,故不能治理大气污染,C错;图示系统只是对废水的收集及循环利用,并没有对城市的排水系统改进,故对城市内涝问题改善意义不大,D错。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5)影响下渗。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甲图为北大西洋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四幅海洋表层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乙图中四幅图最可能表示甲图中a处洋流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 与甲图中c洋流形成最相关的是( )
A. 东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盛行西风 D. 东北信风
26. 受洋流b影响,甲图中M地( )
A. 温带草原广阔 B. 近海渔业较丰富
C. 常年寒冷干燥 D. 海洋污染物集聚
【答案】24. A 25. D 26. B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
读图分析,甲图中a处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属于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大陆东岸的洋流(暖流);根据乙图中海水温度、洋流流向判断可知,①为北半球暖流,②为南半球暖流,③为南半球寒流,④为北半球寒流;因此与甲图中a处洋流对应的是①。故选A。
【25题详解】
甲图中c洋流为北赤道暖流,由东北信风吹拂海水运动而形成。故选D。
【26题详解】
甲图中b洋流为加那利寒流,对沿岸地区降温减湿,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常年炎热干燥,AC错误;洋流会促进海洋污染物扩散,加快净化速度,D错误;M沿海受东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将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促进了浮游生物生长,渔业资源丰富,B正确。故选B。
【点睛】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值凸出,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值凸出,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28. 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 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 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 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27. D 28. C
【解析】
【分析】
【27题详解】
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的差异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没有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BC错误。所以选D。
【28题详解】
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与①自然带成因不一致,A错误;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与①自然带成因不一致,B错误;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及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都形成了热带雨林带,C正确;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陆地环境,与①自然带成因不一致,D错误。所以选C。
【点睛】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在地表因受海陆差异、地势起伏、大地构造和岩性组成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与纬度地带性相异的各种地域分异现象。
秦岭山脉北临渭河平原(秦岭北坡断裂凹陷形成的),南靠汉水谷地(汉江的冲积作用形成),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下图为秦岭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①②自然带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坡向 B. 海陆位置
C. 相对高度 D. 地形地势
30. 与南坡相比,秦岭北坡( )
A. 夏季降水多 B. 自然带丰富
C. 地势陡峻 D. 光照条件好
【答案】29. A 30. C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读图分析,该山脉为秦岭,②位于秦岭南坡,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①位于秦岭北坡,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导致两地自然带差异主要原因是坡向,A正确;两地海陆位置、相对高度、地形地势相差不大,不是导致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南坡向北,秦岭北坡坡度较大,地势陡峻,C正确;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较多,A错误;南坡自然带比北坡更丰富,B错误;南坡为阳坡,光照条件更好,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3)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乙地某处花岗岩地貌(分裂苹果岩)景观图。
(1)指出X岩石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2)建设大型工程应尽量避开甲地,说明理由。
(3)简述图2中分裂苹果岩景观的形成过程。
【答案】(1)类型:变质岩(大理岩)。形成过程:X岩石位于石灰岩和花岗岩之间,岩浆侵入石灰岩岩层后,接触部位在地下岩浆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
(2)甲地位于断层,断层处地壳活跃,地质不稳定,易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存安全隐患,断层处易产生地下水渗漏,因此,建设大型工程应尽量避开甲地。
(3)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花岗岩周围围岩被外力剥蚀,花岗岩出露地表;花岗岩岩体发生球状风化,岩体形成圆球状;花岗岩岩体从中间分裂为两瓣,形成分裂苹果岩景观。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以及分裂苹果岩为材料,涉及岩石圈物质循环、断层的应用以及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能力、地理事物分析表达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X岩石是位于石灰岩和花岗岩之间,石灰岩为沉积岩,花岗岩为岩浆岩,在发生岩浆活动时,岩浆侵入石灰岩,导致在与岩浆接触的点位处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石灰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所以X为大理岩(变质岩)。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处为断层。断层位置,岩层变得破碎,裂隙发育,容易遭受侵蚀,地壳不稳定,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会对大型工程设施造成危害;断层处地下裂隙发育,容易造成地下水渗漏,所以大型工程应尽量避开断层所在位置。
【小问3详解】
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地球内部软流层的岩浆,在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岩石圈相对薄弱的点位侵入到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花岗岩;这时花岗岩还在地壳深处,后来地壳抬升,花岗岩与周围岩体一起到达地表之上;花岗岩周围的围岩被外力剥蚀,围岩被剥蚀完毕后,花岗岩岩体出露;花岗岩岩体出露后,岩体发生球状风化,岩体形成圆球状;进而岩体中间分裂为两瓣,形成分裂苹果岩。
32. 读世界部分区域气候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l)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2)比较甲地冬、夏季风力大小,并分析原因。
(3)简述风带的移动对丙地降水的影响。
【答案】(1)相同点:都是亚热带气候,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和。不同点:甲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乙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2)冬季风力大于夏季。原因:甲地冬季由于高低纬度间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夏季由于高低纬度间温差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弱。
(3)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季风,从热带海洋上带来充沛的水汽,给丙地带来大量降水。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以及影响等相关知识
【详解】(1)气候特征的比较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分析。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乙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因此两地气候的相同点为:均为亚热带气候,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和;两地气候的不同点为:甲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乙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2)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地区温度的差异。甲地位于东亚,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区域低纬地区气温较高,高纬地区气温低,南北温差大,风力强劲;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甲地低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但昼长较短,高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但昼长更长,故而南北气温差异不大,南北温差小,故夏季风风力较冬季风小。
(3)丙地位于东南亚,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从海洋带来充足水汽,为丙地带来丰沛的降水。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面甲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D海域是位于大陆之间的陆间海,乙图为甲图中E地(阿尔卑斯山)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
(1)指出A地的地带性植被及C→B→A沿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2)简述D海域雨水补给的主要季节及原因。
(3)阿尔卑斯山脉北坡雪线较南坡低,分析原因。
【答案】(1)地带性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雨水补给的主要季节:北半球冬季。原因:D海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湿润。
(3)阿尔卑斯山北坡较缓,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日照时数少;阿尔卑斯山南坡较陡,为背风坡,降水少,为阳坡,气温高,日照时数多。
【解析】
【分析】题目通过亚欧大陆东西向水平分异和阿尔卑斯山垂直分异,考查区域地域分异规律判读及区域气候特征分析等问题的判断总结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A地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其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中亚地区C→B→欧洲西部沿海,由内陆到沿海,降水越来越多,沿线自然带由荒漠→草原→森林过渡,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为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D海域为地中海地区,当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雨水补给的主要季节是当地冬季。地中海气候主要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及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控制该地区,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南移的盛行西风控制,温和湿润。
【小问3详解】
阿尔卑斯山脉为西南--东北走向,北坡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日照时数少,积雪量较大;北坡为阴坡,光照较少,积雪融化较慢;北坡坡度较缓,积雪不易滑落;南坡相反,所以雪线北坡较南坡低。
【点睛】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是学科网旗下智能题库,拥有小初高全学科超千万精品试题。
微信关注组卷网,了解更多组卷技能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
【期中真题】青海省海南州中学、贵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青海省海南州中学、贵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青海省海南州中学贵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期中真题青海省海南州中学贵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新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新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新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新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