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葛江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展开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葛江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
1.(2分)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有很多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琴、筝、箫、笛、二胡、琵琶、唢呐、鼓等,代表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下列几组民族乐器中( )
A.二胡与古筝 B.古筝与琵琶
C.二胡与唢呐 D.箫与笛子
2.(2分)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乙图:利用超声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说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
C.丙图:城市中的噪声测试仪,数字95.8后的单位应该是Hz
D.丁图: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音调高
3.(2分)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4.(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比次声波大
B.次声波只要响度足够大,人就能听到
C.超声波可以测量月地之间的距离
D.回声的速度和原声一样
5.(2分)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在图中位置读数,测得温度值偏大
(多选)6.(2分)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个人中有至少一人体温是39.5℃
7.(2分)如图所示为《天工开物》中描述的古代劳动人民铸“釜”时的场景,匠人将铁水倒入“范”(模具)中成形。该过程的物理图像是( )
A. B.
C. D.
8.(2分)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分)你见过晾晒香肠的情景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肠衣”包裹的猪肉,可以减慢蒸发,达到更好的腌渍的效果
B.为了尽快晒干,摊开来晒比裹在一块晒效果更好
C.有时会在香肠的表面扎一些气孔,是为了吸收水分,获得更好的口感
D.香肠晒了一段时间之后会变“瘦”,是因为猪肉里的水分蒸发掉了
10.(2分)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固态氢
钨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259
3410
A.﹣200℃的氢为固态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
D.铁和钨相比,用铁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11.(2分)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是非晶体
B.A的熔点是80℃
C.A熔化用了10分钟
D.A和B熔化过程都要吸热
12.(2分)将某固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从c到d的过程温度不变,不吸热
B.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D.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二、填空题(共40空,每空1分)
13.(5分)温度一定时,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 Hz,人耳 (能/不能)听到该声音。
14.(2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 ;小明在音乐厅里弹钢琴,琴声通过 传到距离他17m远的观众耳中,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时间是 s。
15.(5分)(1)如图(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 ,便于观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小刚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近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 ,说明理由 。
(2)如图(2),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放在水平桌面上,小槌敲响右边的音叉,此实验说明 (选填“桌面”、“小槌”或“空气”)可以传声。
(3)若把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是图 ,原因是 。
16.(6分)喜欢课外探究的小凯,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这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振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1)在图1中,高音区是 区(A/B/C)。
(2)往同一气孔阻力吹气时,发出声音的音调 ;(变高/变低/不变);响度 (变大/变小/不变)。
(3)停止吹气后,口琴仍“佘音未绝”,其原因是 。
A.这是声音的回声
B.铜片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4)动手能力强的小凯又利用纸盒、木棒、各种弦丝自制了一把吉他,若想探究弦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他现有如图2所示规格的弦 cm、横截面积 mm2的钢丝弦。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55
0.5
17.(3分)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后计时与看到冒烟后计时,两种情况下所计时间相差约 秒,为了计时准确应在 (听到枪声/看到冒烟)后开始计时,若该方式记录的时间为12s,则另一种方式记录时间为 (均保留两位小数)。
18.(3分)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 性质制成的;若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 (升高/降低),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可采取什么措施有很多 。
19.(2分)小明发现冬天汽车车窗玻璃常会上雾,可以擦车窗玻璃的 (内侧/外侧)除雾,回到家中小明发现窗户玻璃 (内侧/外侧)有美丽的冰花。
20.(3分)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选填“吸收”或“放出”),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起到镇痛的作用。
21.(4分)如图所示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达到制冷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冷剂会在冷凝器里发生 ,在冷冻室里发生 达到搬运热量的目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2)制冷物质在冷凝器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通过 方法实现的,这一过程要 热。
22.(2分)如图所示为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发射升空,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烧毁,火箭必须由熔点 (高/低)的材料制成,同时在火箭表面涂上易 (吸热/放热)的物质来加强防护。
23.(5分)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 (甲/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 现象。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小明观察盛有干冰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接着他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 (空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看到的白雾会 (上升/下沉)。
三、探究题(共36空,每空1分)
24.(5分)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声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先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然后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材料
玻璃
木板
硬纸板
泡沫塑料板
距离/m
0.6
0.4
0.5
0.3
(1)小明是通过比较 来确定哪种材料隔声效果好的,这种物理方法叫 。
(2下列器材中,适合作为本实验声源的是 (填字母)。
A.音叉
B.机械闹钟
C.鞋盒
(3)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
(4)通过本实验,你认为好的隔声材料应具备的特点是 (粗糙多孔/光滑少孔)。
25.(8分)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
测量温度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下方的铁圈根据 来安装。
(3)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在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实验时,先后四次观察到烧杯中水出现的现象,把四个现象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4)当水温升到88℃时,小明组的同学开始每个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9
99
98
99
99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5)根据实验记录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 ℃;此时大气压 (高于/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6)为了解决实验中加热时间长的问题,可以 。
26.(9分)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然后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对试管中冰加热,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1)此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实验中用了水浴法加热,烧杯中的水面应 (高于/低于)试管中固体的上表面,选温水而不选开水是为了: 。
(3)在第10min时,处于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整个熔化过程大约经历了 min。
(4)实验结束后,小明在图乙中加上酒精灯(如图丁所示),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加热,试管中的水 (会/不会)沸腾,理由是: ;要使试管中的物质一定能沸腾,可将其换成 。(酒精沸点78℃,甲苯沸点111℃,煤油沸点150℃,)
27.(5分)小华和小红做探究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后,想利用所学的凝固知识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于是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小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小红所测得的盐水在第4分钟处于 状态(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2)经过多次实验,小华和小红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1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升高/降低/先升高后降低/先降低后升高)。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
A.冰
B.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标准大气压下,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在正在熔化的浓度为18%的盐水混合物中,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变多/变少/不变)。
28.(9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加湿器
超声波加湿器以体积小、静音、加湿均匀而深受用户喜爱。超声波加湿器原理是什么呢?如图甲是某款超声波加湿器,它是利用超声波振子每分钟向水箱中发射900万次高频振荡波,将水打散成直径为3~5微米的细小水雾颗粒。加湿器加湿效果如何呢?物理学中将某一温度下,以百分数表示。研究发现: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为此人们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测定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干湿球湿度计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用湿棉布包裹住的称为湿球温度计。已知部分室温下的相对湿度表如下表所示。
室温/℃
相对湿度
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
1℃
2℃
3℃
4℃
15
90%
80%
71%
62%
18
91%
82%
74%
66%
21
92%
83%
76%
68%
24
93%
85%
79%
74%
(1)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 (方向性好/声能集中)的特点制作而成的,该款加湿器产生的超声波频率为 Hz。
(2)加湿器工作时,喷出的水雾最终使空气湿度增大的原因是:水雾发生了 ,这个过程中要 (吸/放)热。
(3)关于加湿器和干湿球湿度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正常工作时,加湿器的响度约为90dB
B.加湿器喷口外的白雾是液化形成的
C.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大,表示当时空气越干燥
D.干湿球温度计不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
(4)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玻璃泡部分已被遮挡,由图可推测湿球温度计是 (A/B)。根据两温度计的示数,对照湿度表可知: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 。
(5)某天中午,小明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26℃,湿温度计示数为21℃。到了晚上,湿温度计示数为10℃。由此可判断: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 (大于/等于/小于)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
(6)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图丙为一种超声波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
四、附加题:(共10分,每空2分)
29.(2分)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52Hz,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很可能是( )
A.
B.
C.
D.
30.(2分)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这支温度计测得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6℃,测得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4℃,则当某液体的温度为 ℃时,测得的温度就等于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
31.(3分)如表和图为一超声波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
①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
②某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毫秒(1毫秒=0.001秒)。
32.(3分)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7s,汽车的速度是 m/s。(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葛江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
1.(2分)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有很多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琴、筝、箫、笛、二胡、琵琶、唢呐、鼓等,代表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下列几组民族乐器中( )
A.二胡与古筝 B.古筝与琵琶
C.二胡与唢呐 D.箫与笛子
【答案】C
【分析】二胡、古筝、琵琶靠弦振动发声,唢呐、箫、笛子靠空气柱振动发声。
【解答】解:A、二胡和古筝都是靠弦振动发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古筝和琵琶都是靠弦振动发声,故B不符合题意;
C、二胡靠弦振动发声,二者发声原理不同;
D、箫与笛子都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分)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乙图:利用超声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说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
C.丙图:城市中的噪声测试仪,数字95.8后的单位应该是Hz
D.丁图: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音调高
【答案】D
【分析】(1)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2)在相同温度下,在相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
(3)声音的强弱,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用分贝来表示,声音越小,分贝数越小。
(4)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可以比较频率大小。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A、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故A错误;
B、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与其他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监测噪声的设备是用来测定噪声的等级的,所以监测噪声设备上数字95.8后的单位应该是dB(分贝);
D、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上面物体振动的频率大于下面的频率,故D正确。
故选:D。
3.(2分)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答案】C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解答】解:
A、甲图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故A正确。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结论不能直接得出。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刻度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4.(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比次声波大
B.次声波只要响度足够大,人就能听到
C.超声波可以测量月地之间的距离
D.回声的速度和原声一样
【答案】D
【分析】(1)超声波、次声波也是声音,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3)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与声音的特性无关、可听声,故传播速度一样快;
B、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故B错误;
C、属于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回声和原声在同一种介质中,速度相同。
故选:D。
5.(2分)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在图中位置读数,测得温度值偏大
【答案】D
【分析】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不要马上读数,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A、温度计的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壁;故A错误;
B、将温度计浸入热水中,否则,应该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C、读数时温度计的感温泡不可以离开被测热水。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再读数;
D、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是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读出的数据会偏大,读数会偏小。
故选:D。
(多选)6.(2分)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个人中有至少一人体温是39.5℃
【答案】BD
【分析】在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
【解答】解:甲的体温等于39.5℃,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结果准确。
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甩体温计,结果不一定准确、也可能小于甲的体温。
故选:BD。
7.(2分)如图所示为《天工开物》中描述的古代劳动人民铸“釜”时的场景,匠人将铁水倒入“范”(模具)中成形。该过程的物理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铁是晶体,铁水的浇铸成模过程属于晶体的凝固过程;
【解答】解:A、温度逐渐升高,是晶体的熔化图象;
B、温度逐渐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C、温度逐渐降低,是晶体的凝固图象;
D、由于温度逐渐降低,故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故选:C。
8.(2分)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①塑料片下的水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②烧杯内的冰变小,是冰的熔化现象;
③推动活塞乙醚变多,是气体乙醚的液化现象;
④碘粒变少是碘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吸热的是②④,故ABC错误。
故选:D。
9.(2分)你见过晾晒香肠的情景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肠衣”包裹的猪肉,可以减慢蒸发,达到更好的腌渍的效果
B.为了尽快晒干,摊开来晒比裹在一块晒效果更好
C.有时会在香肠的表面扎一些气孔,是为了吸收水分,获得更好的口感
D.香肠晒了一段时间之后会变“瘦”,是因为猪肉里的水分蒸发掉了
【答案】C
【分析】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液体的表面积。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解答】解:
A、通过“肠衣”包裹的猪肉,可以减慢蒸发,故A正确;
B、为了尽快晒千,能增大水的表面积,所以比裹在一块晒效果更好;
C、在合适的时候,加快了空气的流动,故C错误;
D、香肠晒了一段时间之后会变“瘦”,所以质量会减小。
故选:C。
10.(2分)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固态氢
钨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259
3410
A.﹣200℃的氢为固态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
D.铁和钨相比,用铁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答案】C
【分析】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解答】解:A、﹣200℃的氢为液态,﹣200℃高于其凝固点;
B、铜球掉入铁水中会熔化,故B错误;
C、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50℃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故C正确;
D、铁和钨相比,因为钨丝的熔点高。
故选:C。
11.(2分)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是非晶体
B.A的熔点是80℃
C.A熔化用了10分钟
D.A和B熔化过程都要吸热
【答案】C
【分析】(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则为晶体;
(2)A曲线表示物质有固定的熔点,B曲线表示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
(3)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解答】解:A、由图可知A曲线表示的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因此物质A为晶体,故A正确;
B、物质A有固定的熔点,故B正确;
C、A在熔化过程中5min开始,共用时5min;
D、A和B熔化过程都要吸热。
故选:C。
12.(2分)将某固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从c到d的过程温度不变,不吸热
B.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D.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答案】B
【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一定的熔点,图中所示BC段该物质的温度不变,所以熔点是50℃,属于晶体。50℃时该物质可能刚好熔化完全;由图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50℃;ab段是该物质的熔化阶段;温度计里面的液体的沸点需要超过水的沸点才可以用来测沸水的温度。
【解答】解: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一定的熔点,图中所示BC段继续吸热,所以熔点是50℃。
A、该物质从c到d的过程温度不变,故A错误;
B、50℃时该物质可能刚好熔化完全,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50℃;
D、温度计里面的液体的沸点需要超过水的沸点才可以用来测水的沸点,所以不能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故选:B。
二、填空题(共40空,每空1分)
13.(5分)温度一定时,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大于/等于/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音色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响度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 6 Hz,人耳 不能 (能/不能)听到该声音。
【答案】大于;音色;响度;6;不能
【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较慢,在气体中最慢;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还有关系;
(2)声音的品质叫音色,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
(3)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物理学中,1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5)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超过这个范围,人耳是听不到的。
【解答】解: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在温度一定时,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物体在1s内振动1次,称为7Hz.如果2分钟振动720次,那么在1s内振动了2次,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
故答案为:大于;音色;6;不能。
14.(2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 甲、丙 ;小明在音乐厅里弹钢琴,琴声通过 空气 传到距离他17m远的观众耳中,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时间是 0.05 s。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四幅图,可找出振幅相同的和振动频率相同的。
根据声速和距离,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可求出时间。
【解答】解:对比甲丙可看出波出现的个数不相同,说明振动快慢(频率)不相同,故响度相同;
琴声通过空气传到距离他17m远的观众耳中;
由公式v=得琴声传到距离他17m远的观众耳中所需要的时间是:
t===0.05s。
故答案为:甲、丙;空气。
15.(5分)(1)如图(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便于观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小刚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近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 小丽 ,说明理由 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使乒乓球跳动,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 。
(2)如图(2),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放在水平桌面上,小槌敲响右边的音叉,此实验说明 空气 (选填“桌面”、“小槌”或“空气”)可以传声。
(3)若把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是图 (2) ,原因是 真空不能传声 。
【答案】(1)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小丽;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使乒乓球跳动,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2)空气;(3)(2);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便于观察,理由是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使乒乓球跳动。
(2)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放在水平桌面上,小槌敲响右边的音叉,此实验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3)若把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是图(2),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小丽,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3)(2)。
16.(6分)喜欢课外探究的小凯,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这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振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1)在图1中,高音区是 A 区(A/B/C)。
(2)往同一气孔阻力吹气时,发出声音的音调 不变 ;(变高/变低/不变);响度 变大 (变大/变小/不变)。
(3)停止吹气后,口琴仍“佘音未绝”,其原因是 B 。
A.这是声音的回声
B.铜片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4)动手能力强的小凯又利用纸盒、木棒、各种弦丝自制了一把吉他,若想探究弦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他现有如图2所示规格的弦 55 cm、横截面积 0.5 mm2的钢丝弦。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55
0.5
【答案】(1)A;(2)不变;变大;(3)B;(4)55;0.5。
【分析】(1)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口琴在发声时是铜片在振动,较厚较长的铜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2)音调和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响度和物体的振幅有关。
(3)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弦乐器的音调可能跟弦的松紧、长度、材料、粗细有关,探究弦的音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1)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较慢,振动较快,振动最快,C区发出的音调最高;
(2)往气孔用力吹气时,其振动幅度变大,但其振动的快慢是不变的;气体振动产生声音,音色不变;
(3)由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停止吹气后,其原因是铜片在继续振动;
(4)弦的音调可能跟长度、材料,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材料不同的B和D、横截面积0.5mm4的钢丝弦。
故答案为:(1)A;(2)不变;(3)B;0.5。
17.(3分)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后计时与看到冒烟后计时,两种情况下所计时间相差约 0.29 秒,为了计时准确应在 看到冒烟 (听到枪声/看到冒烟)后开始计时,若该方式记录的时间为12s,则另一种方式记录时间为 11.71s (均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0.29;看到冒烟;11.71s。
【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光传播100m的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米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
时间相差t=≈0.29s;
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走同样的路程知道,故以冒烟时开始计时要准确一些;
若看到冒烟后开始计时,该方式记录的时间为12s。
故答案为:0.29;看到冒烟。
18.(3分)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 气体的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若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 降低 (升高/降低),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可采取什么措施有很多 增大球形容器的体积 。
【答案】气体的热胀冷缩;降低;增大球形容器的体积。
【分析】(1)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上方的球形容器是用来感知空气温度的,当空气温度降低时,球形容器中的气体遇冷收缩,体积减小,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增大球形容器的体积可以在温度变化相同时,球形容器内空气体积变化大,便于精确读数。
【解答】解: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当空气温度降低时,体积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球形容器内空气体积变化大。
故答案为:气体的热胀冷缩;降低。
19.(2分)小明发现冬天汽车车窗玻璃常会上雾,可以擦车窗玻璃的 内侧 (内侧/外侧)除雾,回到家中小明发现窗户玻璃 内侧 (内侧/外侧)有美丽的冰花。
【答案】内侧;内侧。
【分析】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解答】解:冬天汽车里面放的是暖气,汽车里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马上放热液化形成白雾;回到家中,房间里的温度比室外高,冰花附在窗户玻璃内侧。
故答案为:内侧;内侧。
20.(3分)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吸收 大量的热(选填“吸收”或“放出”),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起到镇痛的作用。
【答案】压缩体积;汽化;吸收。
【分析】(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液化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吸热,温度降低。
【解答】解:(1)要在常温下让氯乙烷从气态变为液态,我们采取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
(2)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汽化。
21.(4分)如图所示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达到制冷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冷剂会在冷凝器里发生 液化 ,在冷冻室里发生 汽化 达到搬运热量的目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2)制冷物质在冷凝器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通过 压缩体积 方法实现的,这一过程要 放 热。
【答案】(1)液化;汽化;(2)压缩体积;放。
【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较液化;
(2)液化的方式: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根据液化放热的知识解答。
【解答】解:(1)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放出热量,即发生液化现象,由液态变为气态,达到搬运热量的目的;
( 2 )制冷物质在冷凝器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实现的,这一过程要放热。
故答案为:(1)液化;汽化;放。
22.(2分)如图所示为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发射升空,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烧毁,火箭必须由熔点 高 (高/低)的材料制成,同时在火箭表面涂上易 吸热 (吸热/放热)的物质来加强防护。
【答案】高;吸热。
【分析】晶体达到熔点时,继续吸热,晶体会熔化。
【解答】解: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烧毁,火箭必须由熔点高的材料制成。
故答案为:高;吸热。
23.(5分)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 乙 (甲/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 熔化 现象。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小明观察盛有干冰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 凝华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接着他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 二氧化碳气体 (空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看到的白雾会 下沉 (上升/下沉)。
【答案】(1)乙;熔化;(2)凝华;二氧化碳气体;下沉。
【分析】(1)熔化指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液态,熔化要吸热;
(2)凝华指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变成固态,凝华要放热;
(3)水滴的密度大于水蒸气的密度,密度大的物体会下沉。
【解答】解:(1)在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温度不变,故碘不会熔化;
(2)盛有干冰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白霜是凝华现象,干冰会升华成气态二氧化碳;白雾是小水滴,故白雾会下沉。
故答案为:(1)乙;熔化;二氧化碳气体。
三、探究题(共36空,每空1分)
24.(5分)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声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先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然后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材料
玻璃
木板
硬纸板
泡沫塑料板
距离/m
0.6
0.4
0.5
0.3
(1)小明是通过比较 听不到声音时的距离 来确定哪种材料隔声效果好的,这种物理方法叫 控制变量法 。
(2下列器材中,适合作为本实验声源的是 B (填字母)。
A.音叉
B.机械闹钟
C.鞋盒
(3)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泡沫塑料板 。
(4)通过本实验,你认为好的隔声材料应具备的特点是 粗糙且多孔 (粗糙多孔/光滑少孔)。
【答案】(1)听不到声音时的距离;控制变量法;(2)B;(3)泡沫塑料板;(4)粗糙且多孔。
【分析】(1)根据从声源到听不见声音时的距离比较材料的隔声效果;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适合做声源的是机械闹钟;
(3)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4)隔声材料应该粗糙且多孔。
【解答】解:(1)小明是通过比较听不到声音时的距离来确定哪种材料隔声效果好的;
要比较听不到声音时的距离,应保持声音的响度不变;
(2)适合作为本实验声源的是机械闹钟,故选:B;
(3)由表中数据可知,泡沫塑料板听不到声音时的距离最短;
(5)通过本实验,好的隔声材料应具备的特点是粗糙且多孔。
故答案为:(1)听不到声音时的距离;控制变量法;(3)泡沫塑料板。
25.(8分)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水银 的温度计。
测量温度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下方的铁圈根据 需要先固定好酒精灯,点燃后再调整上面铁圈的位置 来安装。
(3)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在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实验时,先后四次观察到烧杯中水出现的现象,把四个现象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BAD 。
(4)当水温升到88℃时,小明组的同学开始每个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9
99
98
99
99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5)根据实验记录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 99 ℃;此时大气压 低于 (高于/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6)为了解决实验中加热时间长的问题,可以 适当减少水量 。
【答案】(1)水银;(2)自下而上;需要先固定好酒精灯,点燃后再调整上面铁圈的位置;(3)CBAD;(4)见解答;(5)99;低于;(6 )适当减少水量。
【分析】(1)测温物质的沸点应高于100℃,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水银。
(2)实验时要用酒精的外焰加热,故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水的沸腾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烧杯底部的水受热汽化产生气泡,气泡在向上运动时,由于热胀冷缩逐渐变小,随着水的受热,汽化现象越来越剧烈,气泡越来越多,直到水沸腾时,水的上下温度就逐渐均匀,此时汽化现象更剧烈,气泡由于在向上运动时外界液体压强逐渐的减小,气泡越来越大;
(4)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做出图象;
(5)水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沸点,水在一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为100℃;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6)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要缩短实验所用的时间,可以给烧杯加盖,减少热量的损失;或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由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外焰加热,也可以缩短加热时间。
【解答】解:(1)由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由表格可知。
(2)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好酒精灯,点燃后再调整上面铁圈的位置,然后再调整上面铁圈的位置,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
(3)实验过程中,刚开始时,水汽化的较少,水面上几乎没有“白气”,水汽化越来越快,水面上有少量的“白气”,“白气”越来越多,下部水温高,气泡上升时,导致气泡变小,上下水温相同,周围的水又不断汽化,气泡会越来越大,四个现象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4)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5)根据实验记录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99℃;
由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水的沸点为99℃,所以此地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6)要缩短加热时间,可以给烧杯加盖、提高水的初温。
故答案为:(1)水银;(2)自下而上,点燃后再调整上面铁圈的位置;(4)见解答;低于 )适当减少水量。
26.(9分)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然后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对试管中冰加热,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1)此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秒表 ,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14 ℃。
(2)实验中用了水浴法加热,烧杯中的水面应 高于 (高于/低于)试管中固体的上表面,选温水而不选开水是为了: 使加热时间长,方便记录实验数据 。
(3)在第10min时,处于 固液共存态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整个熔化过程大约经历了 10 min。
(4)实验结束后,小明在图乙中加上酒精灯(如图丁所示),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加热,试管中的水 不会 (会/不会)沸腾,理由是: 当温度升高到沸点时,与杯中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 ;要使试管中的物质一定能沸腾,可将其换成 酒精 。(酒精沸点78℃,甲苯沸点111℃,煤油沸点150℃,)
【答案】(1)秒表;﹣14;(2)高于;使加热时间长,方便记录实验数据;(3)固液共存态;10;(4)不会;当温度升高到沸点时,与杯中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酒精。
【分析】(1)实验中需要记录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确定所需的测量工具;温度计读数时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2)采用水浴法加热时烧杯中的水面应高于试管中固体的上表面;选温水而不选开水是为了使加热时间长,方便记录实验数据;
(3)冰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就是熔点,熔化从第5分钟到15分钟,用时10分钟;
(4)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解答】解:(1)由于要记录冰熔化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所以需用秒表记录时间,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2)采用水浴法加热时烧杯中的水面应高于试管中固体的上表面,有利于从水中吸收热量,方便记录实验数据;
(3)冰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就是熔点,是0℃,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是熔化过程;
(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试管中水从杯中水吸热升温,与杯中水温度相同,所以不能沸腾;
要使试管中的物质一定能沸腾,可将其换成沸点比水的沸点低的物质。
故答案为:(1)秒表;﹣14;使加热时间长;(3)固液共存态;(4)不会,与杯中水温度相同;酒精。
27.(5分)小华和小红做探究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后,想利用所学的凝固知识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于是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小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4 ℃。小红所测得的盐水在第4分钟处于 液态 状态(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2)经过多次实验,小华和小红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1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先降低后升高 (升高/降低/先升高后降低/先降低后升高)。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B 。
A.冰
B.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标准大气压下,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在正在熔化的浓度为18%的盐水混合物中,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变多 (变多/变少/不变)。
【答案】(1)﹣4;液态;(2)先降低后升高;(3)B;(4)变多。
【分析】(1)由图可知,小华所测盐水在﹣4℃时释放热量,温度不变。小红所测盐水在第5分钟时继续释放热量,温度不变。第6分钟处于熔化过程中。由图可知凝固过程是第5~10分钟;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
(3)冷藏盒中药品降温,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
(4)由表可知,正在熔化的盐水浓度为18%的盐水混合物温度是﹣15℃。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解答】解:(1)由图可知,小华所测盐水在﹣4℃时释放热量,所以凝固点是﹣4℃,温度不变。第3分钟处于液态;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
(3)冷藏盒中药品降温,冰的熔点是0℃,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盐水冰块降温效果较好;
(4)由表可知,正在熔化的盐水浓度为18%的盐水混合物温度是﹣15℃,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水混合物会继续释放热量,所以冰会变多。
故答案为:(1)﹣7;液态;(3)B。
28.(9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加湿器
超声波加湿器以体积小、静音、加湿均匀而深受用户喜爱。超声波加湿器原理是什么呢?如图甲是某款超声波加湿器,它是利用超声波振子每分钟向水箱中发射900万次高频振荡波,将水打散成直径为3~5微米的细小水雾颗粒。加湿器加湿效果如何呢?物理学中将某一温度下,以百分数表示。研究发现: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为此人们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测定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干湿球湿度计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用湿棉布包裹住的称为湿球温度计。已知部分室温下的相对湿度表如下表所示。
室温/℃
相对湿度
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
1℃
2℃
3℃
4℃
15
90%
80%
71%
62%
18
91%
82%
74%
66%
21
92%
83%
76%
68%
24
93%
85%
79%
74%
(1)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 声能集中 (方向性好/声能集中)的特点制作而成的,该款加湿器产生的超声波频率为 150000 Hz。
(2)加湿器工作时,喷出的水雾最终使空气湿度增大的原因是:水雾发生了 汽化 ,这个过程中要 吸 (吸/放)热。
(3)关于加湿器和干湿球湿度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正常工作时,加湿器的响度约为90dB
B.加湿器喷口外的白雾是液化形成的
C.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大,表示当时空气越干燥
D.干湿球温度计不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
(4)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玻璃泡部分已被遮挡,由图可推测湿球温度计是 B (A/B)。根据两温度计的示数,对照湿度表可知: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 76% 。
(5)某天中午,小明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26℃,湿温度计示数为21℃。到了晚上,湿温度计示数为10℃。由此可判断: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 小于 (大于/等于/小于)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
(6)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图丙为一种超声波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1.65 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
【答案】(1)声能集中;150000;(2)汽化;吸;(3)C;(4)B;76%;(5)小于;(6)1.65。
【分析】(1)根据题干数据进行计算即可:
(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喷出的水雾就是发生了汽化现象,变成了水蒸气,使得湿度变大,汽化需要吸收热量;
(3)根据题意逐项分析作答;
(4)干球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球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所以湿球温度计的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低。
由图乙可知,干湿球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21℃,湿球温度计的示数为18℃,据此计算即可。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
(5)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当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差相同时,室温越高,即干球温度计示数越高,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由题意可知,中午时,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26℃,湿球温度计示数为21℃,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为5℃。晚上时,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15℃,湿球温度计示数为10℃,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差还是5℃,据此分析即可;
(6)利用回声定位可以利用超声波测量身高。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超声波加湿器是通过超声波振动时具有能量且声能集中的特点,增加湿度的,即每秒向水箱中发射15万次高频振荡波=150000Hz;
(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喷出的水雾就是发生了汽化现象,使得湿度变大;
(3)A、由题意可知、静音,所以正常工作时,故A错误;
B、加湿器喷口外的白雾是由超声波振子每分钟向水箱中发射900万次高频振荡波,物态没有发生变化;
C、当空气中水蒸气很多时,吸热少,所以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小,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大,故C正确;
D、干湿球温度计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
故选:C;
(4)干球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由图乙可知;
由图乙可知,干湿球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湿球温度计的示数为18℃。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76%;
(5)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当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差相同时,即干球温度计示数越高;由题意可知,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26℃,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为5℃,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15℃,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差还是3℃;
(6)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传播的距离为:s=vt=340m/s×5×10﹣3s=8.7m,到人体头顶的距离为:s′=×3.7m=0.85m,
该同学的身高为:h=h'﹣s'=5.5m﹣0.85m=8.65m。
故答案为:(1)声能集中;150000;吸;(3)C;76%;(6)1.65。
四、附加题:(共10分,每空2分)
29.(2分)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52Hz,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很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进行分析;正常灰鲸的听觉频率范围低于52Hz。
【解答】解:根据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分析可知:一般海洋生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比发声频率范围要大一些,根据题意: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0.(2分)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这支温度计测得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6℃,测得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4℃,则当某液体的温度为 60 ℃时,测得的温度就等于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
【答案】60。
【分析】根据沸水的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确定该温度计的分度值,设这个温度是t,列一个方程,求出这个温度。
【解答】解: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6℃=℃;
设外界的实际温度为t,则:,
则t=60℃。
故答案为:60。
31.(3分)如表和图为一超声波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
①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0 ;
②某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 B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毫秒(1毫秒=0.001秒)。
【答案】①0;②B。
【分析】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解答】解:①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且由于声速相同、乙的时间相同;
②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所以声音传播到乙的时间会减少,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
故答案为:①0;②B。
32.(3分)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7s,汽车的速度是 42.5 m/s。(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答案】42.5。
【分析】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3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35s的时间;
(2)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25s;
(3)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解答】解:(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3s=119m;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5s=85m;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119m﹣85m=34m;
汽车行驶34m共用了:t′=Δt﹣+=0.9s﹣3.35s+0.25s=0.2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42.8m/s。
故答案为:42.5。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葛江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葛江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附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葛江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葛江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葛江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葛江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是四种不同乐器,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实验室小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