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精品同步讲义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精品同步讲义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解析版)01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精品同步讲义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解析版)02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精品同步讲义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解析版)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精品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精品课后测评,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耕作工具,灌溉工具,畜牧业生产工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
    (1)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2)表现
    2.灌溉工具
    (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3)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民间广泛使用。
    (4)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3.畜牧业生产工具
    古人用圈厩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微点拨】翻车与筒车的区别
    翻车与筒车都是古代灌溉工具,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翻车是靠人力踏动,筒车是靠水力冲动。
    【知识拓展】
    西亚、北非和欧洲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这里是农业最早起源的地区,以后又最早出现金属器,最早进入文明时代,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即学即练1】
    1.下表是根据考古资料统计的汉朝出土铁农具种类及比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B.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
    C.官私手工冶铁业很发达D.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中“铁农具种类及比例”可知,汉朝铁农具种类齐全,并广泛用于农业,体现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项正确;铁农具种类齐全不能说明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A项排除; 材料未体现“官营”的信息,C项排除;材料未涉及铁农具的使用范围,D项排除。故选B项。
    【即学即练2】
    2.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唐代出现了一种结构更加完备的耕作工具,操作灵活省力,便于转弯,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宜于深耕和精耕,不仅节省了畜力,也提高了耕作速度和质量。这种耕作工具是
    A.大镰B.曲柄锄C.耧车D.曲辕犁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操作灵活省力,便于转弯,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宜于深耕和精耕”,可知材料所指的是曲辕犁通过犁评可以调节耕作的深浅度,更加符合力学原理,体现出相比直犁的灵活性,D项正确;大镰属于收割工具,排除A项;曲柄锄是先秦时期著名的翻土工具,排除B项;耧车是汉代的播种工具,排除C项。故选D项。
    知识点02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
    2.陶瓷工具
    (1)主要工具:坯车、匣钵、支钉等。
    (2)表现
    3.冶炼工具
    【微点拨】提花机
    提花机作为一种纺织工具,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据考古证实,从河南安阳殷墟墓葬铜器上保留的丝织物痕迹来看,不仅有平纹组织的绢,还有提花的菱纹绮。这说明,我国早在商代就出现了提花机。 一般的织机只能织出平纹的织物,带有复杂花纹的织物只有提花机才能织出。
    【即学即练3】
    3.有学者说:“汉代是中国冶铁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铁制品开始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农业耕作方式和技术的进步B.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C.煤炭开始被用作冶铁燃料D.商品经济推动手工业发展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农业得到发展,对铁器的需求量上升,因此各种铁制品开始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A正确;盐铁官营制度是题干现象出现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B;人们对铁器的需求使得冶铁技术发展,而非冶铁技术发展推动人们的需求,排除C;商业发展的前提是农业的发展,排除D。
    知识点03 劳作方式的发展
    1.农业家庭式劳作
    (1)原因: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
    (2)表现
    ①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②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2.农业庄园式劳作
    (1)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2)表现
    ①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②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③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3.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
    (1)含义:手工业家庭式劳作是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作坊式劳作是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
    (2)特点: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知识拓展1】坞堡
    坞堡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基本上以家族为核心,以血缘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地方组织,它既是一种经济组织,也是一种政治组织,是自卫组织也是自治组织,因为要自卫,所以要构筑军事设施,又往往带有军事色彩。
    【即学即练4】
    4.西汉桓宽在《盐铁论·水旱》中记载:“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不合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这反映出( )
    A.官营手工业产品低劣影响生产B.私营手工业出现带来激烈竞争
    C.官营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合作D.官营手工业产品面向市场需求
    【答案】A
    【详解】
    桓宽认为盐铁官营制度下,政府铸造的产品器型较大,不合民用,不利于农业生产,即官营手工业产品低劣影响生产,A正确;题干主要针对官营手工业产品的问题,并未提及私营手工业,排除B、C;根据材料可知,官营手工业产品并未迎合市场需求,不便于使用,排除D。
    【即学即练5】
    5.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这不同于近代西欧农具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适用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 )
    A.实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农具制造技艺比较落后
    C.政府不注重对农具的改进D.自然地理环境的局限性
    【答案】A
    【详解】
    由材料中的“轻便、小型”可知,中国古代的农具比较适合个人或家庭使用,这与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相符,A项正确;B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说法错误。
    能力拓展
    考法01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进及特点
    【典例1】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汜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中出现的情况最主要得益于
    A.曲辕犁的使用B.精耕细作模式
    C.水利灌溉工具D.政府重农抑商
    【答案】B
    【详解】
    中国古代农业中收获量远远超过播种量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中的精耕细作模式,提升了粮食产量,B正确;曲辕犁出现在秦朝,排除A;水利灌溉工具和政府的重农政策有助于农业产量的提升,但是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
    【典例2】《甲子语溪闵雨四首 其一》云:“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车无水声。”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是
    A.B.
    C.D.
    【答案】A
    【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材料描述的是一种超大型踏车, 这是一种很高大的龙骨车,实际上就是翻车,这种工具高达数层,置于塘边汲水,克服了地势的限制,增强了灌溉效果,故A项正确; B项是播种工具耧车,排除B;C项是曲辕犁,排除; D是利用水力的简车,排除。
    考法02 古代的劳作方式
    1.农业家庭式劳作
    (1)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
    (2)代表: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和古希腊罗马的家庭劳作。
    2.农业庄园式劳作
    (1) 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中进行大规模集体劳作。
    (2)代表:欧洲中世纪的庄园和中国魏晋时期的坞堡。
    3.手工业家庭式劳作和手工业作坊
    (1)特点: 手工业家庭式劳作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手工业作坊是以作坊为场所进行集体生产。
    (2)两者的共同特点: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典例3】据学者研究,在希腊的经济结构中以葡萄、橄榄的种植、加工和海外贸易为代表的商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人口的大多数从事的都是与工商业有关的生产;农业在狭隘的公民集团内部尚不能普及,完全以农为生的人口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知,当时希腊
    A.注重物质生活B.产业结构单一
    C.海外贸易发达D.商业特征突出
    【答案】D
    【详解】
    地理环境对古希腊的经济的影响非常突出。希腊平原少、土地贫瘠,“农业在狭隘的公民集团内部尚不能普及”、“完全以农为生的人口更是少之又少”。只利于种植葡萄、橄榄经济作物,使得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可知商业特征突出,故选D;古希腊人相较于物质生活更注重精神生活,故排除A;有商业、有手工业、有农业,产业结构并不单一,故排除B;海外贸易仅是商业中的一部分,所以看不出来海外贸易发达与否,排除C。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农业工具的发展与变化,按其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A.打制农具一磨制工具一铁器农具一青铜农具
    B.磨制工具一打制农具一铁器农具一青铜农具
    C.打制农具一磨制工具一青铜农具一铁器农具
    D.打制农具一铁器农具一磨制工具--青铜农具
    【答案】C
    【详解】
    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农具的发展顺序为,最早为打制农具、然后为磨制农具,随着生产力进步,出现了青铜农具,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曲辕犁(如下图)是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它的出现标志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它的出现在( )
    魏晋时期B.汉朝C.战国时期D.唐朝
    【答案】D
    【详解】
    曲辕犁出现在唐代,D正确;A、B、C不是曲辕犁出现的时间,排除。
    3.唐代劳动人民对耕作工具进行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之后最先进的工具,它是
    A.直辕犁B.二牛抬杠C.曲辕犁D.郑国渠
    【答案】C
    【详解】
    唐代在农具改进方面最主要的成就是出现了曲辕犁,使得耕犁形式基本固定,C正确;A、B均不是唐代首创的,排除;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的灌溉工程,不属于农业工具,也不是唐代修建,排除D。
    4.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下列选项中出现在汉朝的生产工具是
    A.石锄B.骨耜C.耦犁D.曲辕犁
    【答案】C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西汉赵过推广耦犁,C项正确;A、B是原始社会出现的,排除;D是唐代农具,排除。
    5.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农业上开始使用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农具D.铁制农具
    【答案】D
    【详解】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上开始使用铁制农具,D正确;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与题干中“开始”限定不符,排除A、B、C。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春秋战国时,出现了翻土垦荒的犁(替代了末耜),铲土、耘苗、松碎表土的铲,除草、间苗的锄,平地、起肥用的耙,开沟、做垄的锸,收割谷物的镰等多种农具系列。这一现象
    A.体现了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B.巩固了规模化农业生产秩序
    C.形成了完整的农耕生产分工D.促进了牛耕技术在全国推广
    【答案】A
    【详解】
    春秋战国时期,在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较为完整的农具系列,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私田日益出现,农业生产由大规模的集体生产逐渐转变为小块土地的家庭劳作,B项错误;“完整”一词表述太过绝对,从生产农具种类也无法得知生产分工的完整性,C项错误;D项西汉时期牛耕在全国推广。
    2.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C.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D.礼乐制度的加强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边界处的大量荒地逐渐被开垦出来,诸侯国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C项正确;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是促进因素不是根本原因,A项错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与诸侯国地界明晰一样,根本原因都是当时生产力的发展,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并未加强,D项错误。
    3.宋李处权《土贵要予赋水轮》诗:“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桶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这种“水轮”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桶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可知,这里描述的是高转筒车,这种灌溉工具的使用能够节省人力,有助于提高农田的抗寒能力,B正确;A错在“开启”,排除;高转筒车并不能作为古代灌溉技术成熟的标志,排除C;古代农业并不能摆脱自然的束缚,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排除D。
    4.《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而西汉时,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薄田亩十石。材料说明
    A.集体耕作方式得到推应B.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D.铁犁牛耕己普及至全国
    【答案】C
    【详解】
    汉代相比于战国,粮食的亩产量明显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战国到西汉,铁农具逐渐推广,灌溉技术有所进步,精耕细作生产得到发展,因此粮食产量提升,C正确;西汉时期实行小农经济,而非集体耕作,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实行,排除B;东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逐渐推广至全国,排除D。
    5.春秋战国时期,使“深耕易褥”成为可能,极大促进荒地垦植活动,也为兴修大型灌溉水利工程提供重要条件的是
    A.铁器的广泛使用B.牛耕方式的普及
    C.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D.陶器制作技术的进步
    【答案】A
    【详解】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以及铁器的广泛使用,极大了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其使“深耕易褥”成为可能,极大促进荒地垦植活动,也为兴修大型灌溉水利工程提供重要条件,A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并未普及,排除B;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实现,排除C;D与题干涉及的活动无关,排除。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应用、推广及大量出现,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着必然的联系。据统计和考证,《山海经》里著名的铁山之中,“秦地即占10处之多”,河南、山西都有铜矿。战国早期,出现用退火热处理方法获得的展性铸铁(可锻铸铁),并出现“一范两器”的范具。随着铁制农具种类的丰富和形制、功能的创造,农民希望掌握新型工具从事和发展农业生产。战国时期,列国诸侯相继变法,铁农具的制造生产在各国“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摘编自杨玄《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的金属农具的分析研究》
    材料二 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三脚耧车)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楼,皆取备焉,日种一顷(100亩)。至今,三辅(陕西中部地区)犹赖其利。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耧,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其悬绝如此。
    ——摘编自(东汉)崔定《政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大量出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犁耕技术发展的特征。
    【答案】(1)条件:黄河流域具有丰富的金属自然资源;冶铁工艺的创新和进步;大量土地的开发;劳动人民对落后农具的变革要求;列国变法的推动。
    (2)特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由中原地区向边远地区推广;呈现多样性和地域性。
    【详解】
    (1)条件:根据材料“据统计和考证,《山海经》里著名的铁山之中……河南、山西都有铜矿”可知,黄河流域具有丰富的金属自然资源;根据材料“战国早期,出现用退火热处理方法获得的展性铸铁(可锻铸铁),并出现‘一范两器’的范具”可知,冶铁工艺的创新和进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大量土地的开发;根据材料“随着铁制农具种类的丰富和形制、功能的创造,农民希望掌握新型工具从事和发展农业生产”可知,劳动人民对落后农具的变革要求;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列国诸侯相继变法,铁农具的制造生产在各国‘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可知,列国变法的推动。
    (2)特征:根据材料“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殖”可知,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材料“至今,三辅(陕西中部地区)犹赖其利。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可知,由中原地区向边远地区推广;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犁耕技术,呈现多样性和地域性。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齐民要术》中有多处关于汉代犁耕的记述,关中地区以轻便无床的耧犁为典型,作条、下种、覆土一次完成,一牛一人,日种一顷;而同期辽东地区的“辽东犁”,属大型有床铧犁,“耕者且深,耨者熟耘”,“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A.两地的经济交流少B.两地的自然差异大
    C.两地经济类型不同D.犁耕技术推广艰难
    【答案】B
    【详解】
    关中地区和辽东地区的歌犁耕方式不同,生产效率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两地自然环境差别较大,B正确;犁耕方式的差别不是经济交流少造成的,而且《齐民要术》所处的时代,辽东和关中有经济往来,排除A;两地都是农业经济,排除C;犁耕技术在当时相对先进,易于推广,汉代就在全国推广了,排除D。
    2.商周时期,锸、䦆类农具开沟起土较慢,农田垄与沟的宽度比约为1:2,沟宽垄窄;战国晚期,垄、沟宽度之比变为1:1;沟、垄宽度基本一致。这一变化表明战国晚期
    A.生产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集体劳作方式不断得到强化
    C.人地矛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D.技术革新带动种植面积扩大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商周时期的垄与沟的宽度比约为1:2,战国晚期的垄、沟宽度之比变为1:1,再结合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可得出技术革新带动种植面积扩大,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排除A项;战国时期的劳作方式主要是个体耕作方式,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经济结构调整,排除C项。
    3.明代史载,松江原本没有暑袜。有人使用尤墩镇所产轻薄棉布制成单暑袜,大受欢迎;所以松江本地新开设的百余家暑袜店的店主,把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妇缝纫成袜,男妇以“从店中给筹取值”为生。这表明
    A.商帮开始介入商品生产B.江南市镇体系发展起来
    C.家庭手工业已逐渐衰落D.棉纺织业出现雇佣关系
    【答案】D
    【详解】
    松江原本没有暑袜,但是松江暑袜店主将尤敦布分发给当地男妇缝纫成袜,男妇以“从店中给筹取值”为生,这是一种典型的雇佣关系。D正确;A错在“开始”,排除;题干主旨并不是关于江南市镇,排除B;题干反映出家庭手工业和市场的关系,不能说明家庭手工业衰落,排除C。
    4.下图是汉朝时期一些画像砖中呈现的或与农业有关的耕作现象。这些技术的出现
    A.促进了西汉初期经济的恢复B.表明汉朝精耕细作技术南移
    C.彻底解决了劳动力不足问题D.有助于汉朝社会经济的进步
    【答案】D
    【详解】
    图片中描绘的铁犁牛耕、代田法以及耧车体现了汉代农业的进步,这有助于汉代农业的发展,推动汉代农业社会的发展,D正确;图片展示内容没有具体的时间标签,无法证实其出现于西汉初期,排除A;画像砖内容无法显示出农耕技术的空间变化,排除B;C表述绝对,排除。
    5.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写道:“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经考古发掘,东北至辽西,西北至甘肃、青海、新疆一带,西南至云贵边陲,当前已有五十个以上地点出土了汉代的铁农具。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A.铁器促进小农生产方式确立B.社会经济重心逐渐转移
    C.小农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D.先进冶铁技术普及全国
    【答案】C
    【详解】
    材料方面体现了社会对农业技术变革的重视,另一方面呈现了铁农具在各地推广的现象,均可佐证汉代小农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C正确;小农生产方式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铁农具的推广促进了各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但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黄河流域,排除B项;铁器在各地被发现,不足以说明治铁技术普及全国,也有可能是铁器的区域交流,排除D项。
    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鉏(锄)、斸(斧)……,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
    ——白云翔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的选取围绕什么共同的主题?其中哪一则最有实证性,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汉朝农业生产变化发展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如何?
    【答案】(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实证性材料:长沙出土的铁锄。理由:第一手史料(或实物史料)。
    (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影响: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农耕文明的繁荣。
    【详解】
    (1)主题:根据材料“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恶金(指铁)以铸鉏(锄)、斸(斧)……,试诸壤土”可知,三则材料都关注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根据材料的分类以及历史研究方法可知,实证性材料,即长沙出土的铁锄最有实证性。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土文物是第一手史料(或实物史料)。
    (2)特点: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可知,耕作技术不断革新;根据材料“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耕作技术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耕作技术的进步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耕作技术南移有助于推动经济重心南移;耕作技术的进步促进农耕文明的繁荣。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1.农业工具的演变、特点及作用。
    2.纺织、陶瓷、金属冶炼等手工业工具的进步及其作用。
    3.劳作方式的发展。
    石器
    旧石器时代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
    铜器
    距今5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铁器
    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古代中国
    约3万年前
    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
    新石器时代晚期
    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汉朝
    使用纺车纺纱;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纺织品
    元朝以后
    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古代西方
    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新石器时代晚期
    采用坯车来制坯
    中国南朝
    为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
    唐宋时期
    为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
    锻打工具
    包括用来熔化金属原料的土炉、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磨平金属的锉等
    铸造工具
    熔化金属原料的坩埚、使液态金属成型的范等
    时间
    类型
    生产工具
    原始社会
    耕作工具
    石、骨、木
    商周时期
    石、骨、木;青铜农具
    春秋战国
    铁制农具
    汉朝
    灌溉工具
    翻车
    唐朝
    筒车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业工具的变化,手工业工具的进步,劳作方式的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精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国志韩暨传》中写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唐朝,丝纺和麻纺在安州都较普及,管子曰,《国语·齐语》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精品同步讲义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