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广东省广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本题包括19-23共5道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共40分。第1~14小题,每小题2分;第15~18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图中甲为红细胞,A、B、C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下列错误的是( )
A. 图中A代表组织液,可为甲提供氧气和养料
B. 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中液体的量增多
C. A、B、C的pH稳态与内环境中的某些离子有关
D. 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要通过内环境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甲为红细胞,A是甲生存的直接环境,所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
【详解】A、图中甲为红细胞,A为红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血浆,A错误;
B、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A渗透压降低,血浆中水分大量进入B(组织液)中,导致B增多,B正确;
C、内环境中的HCO3-、HPO42-等物质能够维持pH的稳定,C正确;
D、内环境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
故选A。
2. 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代谢活动都会减弱
B. 在进行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
C. 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机体的内环境不会变化
D. 内环境稳态是体内细胞酶促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答案】D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代谢活动会紊乱,但不是都减弱,A错误;
B、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反应,使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
C、当外部环境变化剧烈,超过了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时,机体的内环境也会发生变化,C错误;
D、细胞内代谢活动离不开酶的催化,而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催化作用,所以内环境稳态是体内细胞酶促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D。
【点睛】
3.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中枢神经系统不包括下丘脑和脑干
B. 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其作用通常相反
D.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两大类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和脊髓组成,所以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下丘脑和脑干,A错误;
B、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按其所支配的范围,可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又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躯体感觉神经,内脏神经又分为内脏感觉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B错误;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其作用通常相反,C正确;
D、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或树突、髓鞘等组成,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非条件反射建立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
B. 条件反射建立后需要反复应用条件刺激才能维持
C. 军训时蚊子叮在手上感到很痒属于非条件反射
D.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A错误;
B、条件反射建立后需要反复应用非条件刺激才能维持,B错误;
C、军训时蚊子叮在手上感到很痒只是产生感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
D、“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种反应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D。
【点睛】
5. 如图为躯体运动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
B. 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既可以通过小脑和脑干传给脊髓,也可直接传给脊髓
C. 针刺手指头采血时患者虽感觉疼痛但并没有缩手,因为此时没有分级调节
D. 在大脑皮层及其他中枢分级调节下,机体运动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可以直接到达脊髓等低级中枢,也可以经过小脑或脑干传给低级中枢。
【详解】A、由图示可知,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和小脑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A正确;
B、据图可知,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既可以通过小脑和脑干传给脊髓,也可直接传给脊髓,B正确;
C、针刺手指头采血时患者虽感觉疼痛但并没有缩手,是因为此时存在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对脊髓低级中枢的控制,C错误;
D、由图可知,机体运动在大脑皮层及其他中枢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D正确。
故选C。
【点睛】
6. 以下是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分析,叙述错误的是( )
A. 短时记忆需要不断重复才能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 在译员专心同声翻译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H区和S区
C. 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适量运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
D. 聋哑演员在手语老师的指导下表演“千手观音”时,需要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第一运动区参与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A、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需要不断重复才能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错误;
B、同声翻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故译员主要是听讲及翻译,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H区和S区,B正确;
C、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适量运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C正确;
D、聋哑人虽然听不见声音,但她们靠手语与别人交流。聋哑演员在手语老师的指导下表演“千手观音”时,演员们看着手语老师的手语,凭着自己的感觉翩翩起舞(作出正确的动作),所以需要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第一运动区参与调节,D正确。
故选A。
【点睛】
7. 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是不受意识支配的
B. 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C. 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的蠕动会加强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二者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其功能不受人的意识支配,A正确;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会使内脏器官活动加强或减弱,如交感神经会使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使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B错误;
C、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减慢,胃肠的蠕动会加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C正确;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支配着内脏器官的活动,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D正确。
故选B。
【点睛】
8. 如果图中方框表示细胞,请据图分析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④为胰岛素,则其形成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参与
B. 若④为胰高血糖素,则③过程需要依赖②结构的流动性
C. 若图中细胞为肾上腺髓质细胞,则①可为神经递质,④可为肾上腺素
D. 若图中细胞为垂体细胞,若④是促性腺激素,则其会调节性腺发育,促进性激素生成和分泌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②是细胞,细胞外的物质①,作用于细胞②,使细胞②发生代谢反应,合成的产物通过③过程,释放④物质出来。
【详解】A、若④为胰岛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形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的参与,不需要溶酶体的参与,A错误;
B、若④为胰高血糖素,则③过程为胞吐,需要依赖②结构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若图中细胞为肾上腺髓质细胞,则①可为神经递质,④可为肾上腺素,C正确;
D、若图中细胞为垂体细胞,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②是垂体细胞,④可能是促性腺激素,则其会调节性腺发育,促进性激素生成和分泌,D正确。
故选A。
【点睛】
9. 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
B. 胃液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人体第二道防线
C.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胸腺发育不全属于免疫缺陷病
D. 细胞因子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和溶菌酶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有细胞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
【详解】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均属免疫器官,脊髓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不属免疫器官,A错误;
B、胃液属于消化液,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B错误;
C、T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在胸腺中成熟,胸腺发育不全属于免疫缺陷病,C正确;
D、细胞因子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但不属于细胞因子,D错误。
故选C。
【点睛】
10. 如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信息分子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 神经系统只能通过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影响免疫调节和体液调节
C. 图中信息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D. 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细胞因子风暴”对机体正常细胞的损伤,属于免疫抑制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示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该调节网络的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图中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免疫系统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
【详解】A、图中的信息分子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属于细胞因子,乙酰胆碱等属于神经递质,糖皮质激素等激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B、神经系统中的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内分泌系统中的垂体分泌促激素,故神经系统还能通过分泌激素影响免疫调节和体液调节,B错误;
C、图中信息分子有细胞因子、激素和神经递质,这些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正确;
D、细胞因子风暴是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免疫功能过强的现象,免疫系统会对宿主的正常细胞发动攻击,而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细胞因子风暴”对机体正常细胞的损伤,故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属于免疫抑制剂,D正确。
故选B。
【点睛】
11. 如图表示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组织胺的释放会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进而产生过敏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症状的产生是过敏原同时作用于B细胞和肥大细胞的结果
B. 机体免疫反应过弱会促使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C. 过敏反应一般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性,图中的“过敏原”在不同个体中均会引起过敏反应
D. 发生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会使皮肤红肿
【答案】D
【解析】
【分析】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
【详解】A、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图中作用于肥大细胞的是再次进入机体的过敏原,所以据图分析,过敏症状的产生是过敏反应过程中过敏原先后作用于B细胞和肥大细胞的结果,A错误;
B、接受过敏原刺激后机体免疫反应过强,使得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和其他化学物质,产生过敏症状,B错误;
C、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并非所有个体都会对图中“过敏原”产生免疫反应,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发生过敏反应时,组织胺的释放会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同时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加,故会使皮肤红肿,D正确。
故选D。
【点睛】
12. 各国均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积极研发疫苗,目前我国已有几种灭活疫苗投入使用。人体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肌肉注射的新冠疫苗,主要在组织液中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B. 新冠疫苗进入机体后,迅速刺激记忆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C. 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与侵入细胞内的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性
D. 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1、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2、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
【详解】A、肌肉注射的新冠疫苗从组织液运输到血浆中,然后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A错误;
B、新冠疫苗进入机体后,刺激B细胞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记忆B细胞不产抗体,B错误;
C、机体产生的抗体不可以与侵入细胞内的病毒结合,抗体只能在体液中与病毒相结合,对于侵入细胞内的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后将抗原释放出来,C错误;
D、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可以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D正确。
故选D。
【点睛】
13. 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胚芽鞘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b、c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B. a、b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中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
C. d中如果固定胚芽鞘,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D. d中如果将纸盒和胚芽鞘一起旋转,则胚芽鞘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由于尖端被玻璃片隔开,单侧光无法使生长素跨过尖端横向运输到背光侧,故尖端两侧生长素向下运输分布均匀,直立生长。b单侧光使生长素横向运输到背光侧,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块向下运输,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故b向光弯曲生长。c含胚芽鞘没有尖端,c中生长素不能发生横向运输,生长素琼脂块放在单侧光一侧,生长素集中向下运输分布在向光侧,向光侧生长快,故背光弯曲生长。图d中如果固定纸盒,旋转胚芽鞘,尖端因受光均匀而直立生长;如果只转动盒子,只有右侧接受光照,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
【详解】A、a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a直立生长;b中的琼脂片能够透过生长素,b侧向光弯曲生长;图c中由于胚芽鞘没有尖端,c中生长素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故背光弯曲生长,A错误;
B、由A可知B选项错误,B错误;
C、图d中固定胚芽鞘,旋转纸盒,只有右侧接受光照,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
D、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D正确。
故选D。
14. 大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产生的赤霉素可诱导胚乳的糊粉层大量合成α-淀粉酶,此过程会受到脱落酸的抑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赤霉素与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同,可以互相代替
B. 赤霉素和脱落酸共同调节种子萌发的过程
C. 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但不能促进果实发育
D. 在保存种子的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脱落酸的含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促进插枝生根;引起植物向光生长;促进器官形成;维持顶端优势;诱导产生无籽果实。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促进植物茎叶强烈生长;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诱导开花结实;促进坐果和果实生产;控制性别,诱导雌花产生。
3、脱落酸:明显促进叶片脱落;诱导芽和种子休眠;抑制花芽形成和开花;调节气孔关闭。
【详解】A、赤霉素与生长素的作用机理是不完全相同的,不能相互替代,A错误;
B、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而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两者相互拮抗,共同调节种子萌发.B正确;
C、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也能促进果实发育,C错误;
D、在保存种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种子的萌发,所以应提高脱落酸的含量,D错误。
故选B。
【点睛】
15. 研究人员对突触a、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测量两突触前、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存在一定的电位差主要是Na+内流所致
B. 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一个小的动作电位,但该动作电位不能传播
C. 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类似,自身可产生动作电位却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再扩散到突触后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1、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传递存在延搁现象。
【详解】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存在一定的电位差主要是K+外流所致,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仍然表现为外正内负,没有产生动作电位,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分析可以得出,刺激后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可产生动作电位,但其释放的神经递质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说明突触b为抑制性突触,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类似,C符合题意;
D、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进入突触间隙、再扩散到突触后膜,而不是通过主动运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16. 如图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③可以是性激素或肾上腺素
B. 若图中③为甲状腺激素,则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
C. 人受寒冷刺激时,c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激素③含量增加
D. 由图分析,激素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或性腺,c为下丘脑。①为促××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激素。
【详解】A、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存在分解调节和反馈调节,故图中的③可以是性激素,不可以是肾上腺素,A错误;
B、若图示③为甲状腺激素,则图示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a分泌的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
C、寒冷环境下,c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增加,此时激素①②③含量都会增加,C正确;
D、由图示分析可知,激素的分泌存在从c-a-b的分级调节和b-a、b-c的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A。
【点睛】
17. 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这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B. 运动过程中血液中的CO2浓度升高导致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其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
C. 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相对稳定,这是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D. 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中枢部位是大脑皮层
【答案】B
【解析】
【分析】1、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基本方式是反射。
2、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与靶器官和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调节其特定生理过程的速率,只是起着把调节组织活动的信息传递给靶器官和靶细胞的作用。
【详解】A、肾上腺素的分泌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完成的,肾上腺素能促进心跳加快,故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A正确;
B、运动过程中血液中的CO2浓度升高导致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其调节方式是体液—神经调节,B错误;
C、体温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说明此时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C正确;
D、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控制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点睛】
18. 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D-Ll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B. 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
C. 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
D. 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当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时,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不能对肿瘤细胞起作用,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当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不结合时,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杀伤肿瘤细胞。
【详解】A、PD-Ll抗体和PD-1抗体能分别于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和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但它们结合在一起时,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就不能结合,T细胞可以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因此PD-Ll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A正确;
B、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可以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B正确;
C、PD-L1与PD-1的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因此PD-L1与PD-1的结合会降低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C错误;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减少,导致肿瘤细胞不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T细胞能产生干扰素,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杀伤肿瘤细胞,从而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D正确。
故选C。
二、本题包括19-23共5道题。
19.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短暂的、反复的剧痛。下图是相关实验及其可能的致病机理,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图的电流计M、N的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细胞膜的外侧,在C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N的指针偏转次数是_____(填“一次”、“两次”或“多次”)。
(2)图乙是图甲中结构①的放大,图乙中结构②是_____,5-羟色胺是_____(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请据图叙述你的判断理由:_____。
(3)若突触间隙5-羟色胺过多,持续作用会引起Na+过度内流,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内液渗透压会_____,进而可能吸水破裂,导致三叉神经痛。若卡马西平可通过作用于突触缓解病症,若从信息的接收与转换的角度考虑,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
【答案】(1)多次 (2) ①. 突触小体 ②. 兴奋 ③. 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上的CUMS结合后,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3) ①. 升高 ②. 卡马西平(与5-羟色胺竞争CUMS上的结合位点)抑制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上的CUMS结合/卡马西平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
【解析】
【分析】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据图分析:图甲中①是突触结构。图乙中,②是突触小体。
【小问1详解】
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所以图甲中C点受到刺激兴奋时,钠离子内流,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在C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先后经过M的两个电极,所以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而电流表N除兴奋先后经过两电极外,还可以引起5-羟色胺循环释放,兴奋会多次经过N的两电极,指针会发生多次偏转。
【小问2详解】
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被称为突触小体,如图乙中结构②就表示突触小体;由图乙可知,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上的CUMS结合后,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所以5-羟色胺是兴奋性神经递质。
【小问3详解】
5-羟色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若突触间隙5-羟色胺过多,持续作用会引起Na+过度内流,下一神经元的钠离子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可能吸水破裂,导致三叉神经痛。若卡马西平可通过作用于突触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卡马西平与5-羟色胺竞争CUMS上的结合位点,抑制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上的CUMS结合、卡马西平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等。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与传递,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及识图判断能力的提高。
20. 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可以通过抽血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进行诊断,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两个人饭后血糖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据图分析,曲线_____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作出此判断的两点依据是_____,表明此人血糖调节能力不足。
(2)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AB段的原因是:血糖含量升高剌激胰岛B细胞增加分泌胰岛素,一方面促进血糖_____,进入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物质,从而增加血糖的去向;另一方面又能抑制相关生理过程减少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3)人类糖尿病分1、2两种类型,2型糖尿病很常见,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目前,2型糖尿病有低龄化的趋势,为了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请给少年儿童提两点建议:_____。
(4)研究发现,胰岛A细胞的分泌物也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研究人员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动物细胞培养是指动物细胞在体外适宜条件下的生长,通过该技术可获得大量的细胞或其代谢产物(包括分泌物)。
①实验材料及用具:
低糖培养液,正常糖培养液,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胰岛素定量检测仪器,过滤装置等。
②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组:_____。
对照组:用等量的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③预期实验结果:_____。
【答案】(1) ①. 甲 ②. ①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值,②饭后几小时血糖含量仍处于高位
(2)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细胞)、肌肉(细胞)并合成糖原
(3)控制饮食,多运动
(4) ①. 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滤液(含胰高血糖素),再用含滤液的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 ②. 实验组的胰岛素含量高于对照组
【解析】
【分析】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小问1详解】
分析图可知,图中甲在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值且饭后几小时血糖含量仍处于高位,乙的血糖浓度在进食后先升高,后下降,说明甲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
【小问2详解】
进食后,由于将食物中的糖消化为单糖,使血液中糖的含量升高,血糖含量升高,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细胞、肌肉细胞并合成糖原,进入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物质,从而增加血糖的去向;另一方面又能抑制相关生理过程减少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小问3详解】
由题意可知,2型糖尿病很常见,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所以为了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少年儿童应控制饮食,多运动。
【小问4详解】
实验设计思路: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胰岛A细胞的分泌物即胰高血糖素,因变量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多少,其他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实验组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再用含滤液的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对照组用等量的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预期实验结果:若胰岛A细胞的分泌物也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则实验组的胰岛素含量会高于对照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胰岛素的分泌及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血糖调节过程的理解与运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 下图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请据图回答:
(1)抗利尿激素在_____合成。一般情况下,促进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增多的因素是_____升高。
(2)据图中所示生理过程,从水通道蛋白的角度,结合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分析当抗利尿激素减少时,尿量增多的原因是:_____。
(3)研究发现,迷走神经也参与了大鼠尿量的调节,如刺激大鼠的迷走神经会导致其尿量增多。与抗利尿激素相比,迷走神经参与大鼠尿量调节过程的特点有_____(写出2点)。
(4)调节渗透压平衡的过程中,除了上述的水调节过程,还存在盐平衡的调节。盐平衡调节过程主要需要肾上腺皮质产生的_____(填激素名称)参与。综上所述,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_____实现的。
【答案】(1) ①. 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 ②. 细胞外液渗透压
(2)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经a过程与细胞膜融合减弱,水通道蛋白经b过程被回收(与细胞膜分离)增强,使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重吸收的水减少
(3)作用途径为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4) ①. 醛固酮 ②. 尿的成分
【解析】
【分析】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尿量减少。
2、神经调节通过的途径是反射弧,速度快,范围局限,延续时间短;体液调节途径是体液运输,速度较慢,范围广泛,延续时间长。
【小问1详解】
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运输到垂体储存,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进下丘脑合成并通过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小问2详解】
盐平衡调节过程主要是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醛固酮参与的;抗利尿激素减少时,水通道蛋白合成减少;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由a过程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减弱;水通道蛋白经由b过程被回收(与细胞膜分离)增强,使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重吸收的水减少等,会引起尿量增多。
【小问3详解】
该题题意为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可以从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角度比较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其调节的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迷走神经参与大鼠尿量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其调节的作用途径为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小问4详解】
调节渗透压平衡的过程中,除了上述的水调节过程,还存在盐平衡的调节。盐平衡调节过程主要是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醛固酮参与的。综上所述,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通过对尿量和尿的成分进行调节实现的。
【点睛】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由胞内寄生的结核杆菌引起。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结核杆菌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①-⑨表示该部分免疫反应的步骤,据图回答问题。
(1)巨噬细胞和_____都属于APC,图中APC的功能是_____。
(2)激活细胞Ⅲ的第二个信号来自于_____(填细胞名称),刺激B细胞活化的免疫反应步骤包括_____(填编号)。
(3)步骤⑨体现的特异性免疫的分子基础是_____。
(4)若某人已注射卡介苗,结核杆菌再次入侵后却不患病,此过程中被结核杆菌感染的靶细胞是如何被裂解的?_____。
【答案】(1) ①. 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 ②. 摄取(吞噬)和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细胞Ⅱ
(2) ①. 辅助性T细胞 ②. ①②③④⑤⑥
(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4)记忆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被结核杆菌感染的靶细胞,立即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原体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其中细胞Ⅰ为抗原呈递细胞,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细胞Ⅱ为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细胞Ⅲ为B淋巴细胞;细胞Ⅳ为浆细胞,能合成与分泌抗体。
【小问1详解】
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都属于APC,它们的功能是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如图中细胞Ⅱ辅助性T细胞。
【小问2详解】
图中Ⅲ细胞代表的是B淋巴细胞,过程①是激活该细胞的第一个信号,第二个信号来自于辅助性T细胞。分析题图,①②表示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的过程,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③表示B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结合的过程;④表示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的过程;⑤表示抗原呈递细胞将处理后的病原体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⑥表示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故刺激B细胞活化的免疫反应步骤包括①②③④⑤⑥。
【小问3详解】
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抗原,抗体具有特异性;步骤⑨体现的是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特异性免疫的分子基础是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小问4详解】
若某人已注射该病原体疫苗,病原体再次入侵后,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毒,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发挥更强的免疫功能,体内迅速高效的产生免疫反应。故注射卡介苗,结核杆菌再次入侵后却不患病的原因是:记忆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被结核杆菌感染的靶细胞,立即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细胞受到病原体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3. 植物的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式,请据图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Ⅰ.图1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请据图回答:
(1)最早从人尿中分离出的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填名称)。
(2)图中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
Ⅱ.图2表示某实验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探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请据图回答:
(3)实验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丁四组中的_____组的空白琼脂块能检测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这是因为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是_____,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4)为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上述运输特点,并排除重力因素的影响,应选择甲、乙、丙、丁四组中_____两组做对照实验更为合理。
【答案】(1)吲哚乙酸
(2)抑制生长 (3) ①. 甲和丁 ②. 极性运输
(4)乙和丁
【解析】
【分析】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生长素的运输:(1)极性(轴向)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2)横向运输:在单侧光或重力作用下还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茎、根等处的横向运输,这种运输往往与单方向刺激有关。
【小问1详解】
最早从人尿中分离出的生长素,直到1946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
【小问2详解】
由图1可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图中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抑制生长。
【小问3详解】
由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为极性运输,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对应图中就是只能从a向b方向运输.因此实验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丁四组中的甲和丁组空白琼脂块能检测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小问4详解】
为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特点,应选择甲、乙、丙、丁四组中乙和丁两组做对照实验;若选用另外的甲和丙两组做对照,虽然在理论上也可说明生长素的运输特点,但与前一组相比,不能排除重力因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运输的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四会中学、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宁夏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广东省广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广东省广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期中真题广东省广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