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海洋》教案(5套合集) 苏版三年级科学上册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4939061/0-169838061894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3《海洋》教案(5套合集) 苏版三年级科学上册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4939061/0-16983806189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3《海洋》教案(5套合集) 苏版三年级科学上册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4939061/0-169838061902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14 海洋教案
展开苏科版 三年级上册《地球的水资源》单元 2.海洋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地球的水资源》
课题
2.海洋
课时
1
核心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及要求
10.2水循环
③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说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体类型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了解地球表面水陆的分布情况。
科学思维
了解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探究实践
能够探究海水与淡水的不同,学会搜集证据推理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的杂质;通过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
态度责任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了解海洋这一水体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制作海水淡化装置。
教学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海洋照片或视频
学生:滴管、小铁勺子、酒精灯、火柴、烧杯、海水(盐水)、淡水、石块、保鲜膜、塑料盆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研究海洋。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一)海洋的特点
1、提供海洋和照片或视频,请学生观看。
2、请学生讨论并汇报海洋不同于湖泊之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发现海洋这一水体与其它水体之间的不同之处,尤其是与之前学过的河流/湖泊相比较,找出各自水体的特点。
二、探索
(二)海水为什么这么咸?
1、组织学生猜测海水咸的原因。
2、提供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和制定实验方案。
3、放材料,动手实验, 教师加强指导
4、讨论和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去发现和探寻海水苦咸的原因,激发学生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所看到的现象,并透过现象找寻隐藏在背后的原因和本质。
三、研讨
(三)制作海水淡化装置。
1、既然淡水资源非常有限,那该如何把海水变成淡水呢?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2、利用这些材料,你能制作一个海水淡化装置吗?小组讨论和交流制作方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3、分发材料,制作海水淡水装置。
4、汇报与交流。
(1)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分享小组内制作的成功经验
【设计意图】淡水资源非常紧缺,而海水资源却非常丰富,因此海水淡化具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因此让学生围绕海水淡化装置进行思考、设计、制作、讨论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也是未来水资源问题解决的发展趋势。
四、拓展
四)人类的资源宝库——海洋
1、海洋的面积与水资源总量。
2、海洋丰富的生物资源。
(1)你知道哪些海洋动、植物信息?
(2)从海岸边、海洋里各选出一种,写一写它的生存本领。
3、海洋与人类 。
(1)海洋所蕴含的丰富的矿产资源(图片或视频)
(2)海洋所蕴含的丰富的化学资源(图片或视频)
(3)海洋所蕴含的的丰富的动力资源(图片或视频)
(4)我们能为海洋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海洋在整个地球生存和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丰富的资源对于整个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进而认识到海洋这一水体的重要性和价值性。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海洋里生活着( )种生物。
A.20余万 B.无数 C.1000多 D.3万多
2.海洋里生活着( )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
A.20 B.19 C.21 D.22
3.( )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A.河流 B.海洋 C.湖泊 D.森林
4.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
A.71% B.29% C.65% D.35%
5.下列哪种水又苦又咸?( )
A.海水 B.河水 C.湖水 D.地下水
二、判断题
6.海水又苦又涩,不能直接饮用,所以没有多大用处。( )
7.海水中的盐类物质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食盐。 ( )
8.章鱼和海带等生物生活在河流和湖泊中。( )
9.海洋中的盐类物质使海水又苦又咸。( )
10.海洋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 )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A
6.× 7.× 8. × 9.√ 10.√
在线练习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14、海洋
海水 盐 淡水
海洋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资源
八、课堂反思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在本课教学中,当学生通过学习在脑中建构“海洋面积巨大并含有极为丰富的水资源”的知识后,特别加入“还有很多人缺乏饮用水的新闻报道,目的在于创设一个反差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他们质疑、思考,自主发现问题“为什么会缺水”。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海水”,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之后的学习和探究变成了学生心里自发的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创新实验设计,提高学生探究兴趣与能力在本课“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环节,传统的教学设计一般采用“数格子法”“涂色法”等来比较。这样的设计存在对学生操作要求高、误差大、实验效果不明显等弊端,而改进后的活动变成了学生爱玩的“拼图游戏”,学生在拼拼剪剪中轻松愉快地建构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的知识。
又如在“蒸发海水和淡水”的实验中,我特别增加了在金属勺上覃玻璃烧杯和品尝烧杯中水的环节,这样的改变,使本环节的教学内容与下一环节的“设计海水淡化装置”内容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设计搭建了思维的支架
改进和创新后的实验设计也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13 地下水》
教学目标
1.知道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2.知道海水苦、咸是因为流入大海的江、河、地下水溶解的盐类物质。
3.认识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
4.观察地球平面图或地球仪,能初步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
5.乐于探究海水与淡水的不同,学会搜集证据推理出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的杂质。
6.通过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
7.通过阅读和交流,知道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重要资源。
8.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海水苦成的原因。
9.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设计淡水净化装置。
10.了解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要保护好海洋环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海水的组成及成因。
【教学难点】
设计淡化海水的装置。
课前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模拟海水,蜡烛,勺子,木夹,打火机,石块,保鲜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河流与湖泊、地下水,有没有同学知道黄河和长江最终流到哪里去了呢?生:大海。
2.教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水资源——海洋。
3.教师:说说你对海洋的了解。猜一猜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多少?
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张地图,用格子纸附在上面数一数,海洋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多少?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或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生活中河流与湖泊的存在,引出课题。
二、海水的组成
1.教师: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资源,为什么我们还总说要节约用水呢?我们直接用海水不可以吗?
2.教师:海水可以直接饮用吗?海水是什么味道的呀?关于海水你有没有想问的。
3.学生:海水为什么又苦又咸呢?海水里面有什么呢?
4.学生猜测:海水中含有盐……
5.教师:我们如何来验证呢?对啦,我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来蒸干水分。接下来让我们来实验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吧。
6.实验一:蒸干海水和淡水,对比剩余物质
7.教师:留在勺子上的白白的物质是什么?可以尝一点。没错,剩下来的就是盐类物质,海水中含有很多种不同的盐类物质,我们平时吃的食用海盐就是其中之一,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35克盐类物质。正是这些盐类物质使海水又苦又咸。
海水中盐的浓度是人体体内的四倍,约为4%,而人体肾脏排泄盐的浓度最高不能高于2%。专家指出,如果喝下200毫升的海水,要排掉所含有的盐分,需要排出350毫升体内的水,不仅没有起到解渴的作用,还会失去体内更多的水!
8.教师:流入大海的河水是淡水,为什么海水却是咸的呢?是的,江河流入大海时夹杂了陆地上的可溶性物质(大部分是各种盐类),每年大约有30亿吨的盐分被带进海洋,海洋表面有大量水分蒸发,收入的盐类不能随水蒸气升空,只得留在海洋之内,海洋就变得又苦又咸了。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观察模拟海水,知道海水的味道激发学生对海水成分的好奇心,让学生猜测海水的成分。通过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承接导入部分,江河最终汇入大海,江河是淡的而海水确是成的,引导学生猜测并解释。
三、淡化海水
1.教师: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而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1%,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呢?
2.学生:淡化水资源。怎样才能使海水变成可以饮用的淡水呢?
3.教师:我们刚刚的实验把淡水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是不是可以借鉴这个方法来淡化海水呢?
同学们来开动脑筋设计一个淡化海水的装置。
4.实验二:淡化海水
5.教师:我们利用水分吸收热量蒸发再遇冷凝结来从海水中收集淡水,这是一个很好的利用海水获取淡水的方法。同学们除了这个装置,你还能设计出别的海水淡化装置吗?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出发,思考如何利用地球含量如此丰富的海水,实际与理论结合学以致用。
四、丰富的海洋资源
1.教师:海洋里有哪些生物?它生活在哪里?它有哪些生存的本领?
2.教师:海洋中除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还有哪些资源?
3.观看影片。
4.教师: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海洋里生活着20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5.教师: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们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与海洋和谐发
【设计意图】了解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意识到保护好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14 海洋
14.海洋
【教材分析】
本课重在让学生认识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海水是咸水,并意识到海洋也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发现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第二部分,指向海水特点,紧扣海水含有大量盐类这个重要特征,通过观察实验,对比自来水和“模拟海水”蒸发后的残留物,得出海水含有更多杂质的结论,引导学生基于证据进行推理;通过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体验海水被转化为淡水的过程,既能认识到海水的用途,也为高年段学习水的三态变化埋下伏笔。第三部分,通过阅读和交流,认识海洋中除了丰富的生物资源,还蕴藏着其他资源。初步意识到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学情分析】
本课围绕“海水为什么不能直接引用”和“海洋资源”两个主题展开,重点是通过盐水蒸发和盐水淡化两个探究实验,帮助学生认识海水又苦又涩的原因,并简单介绍“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同时让三年级的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并让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2.知道海水苦、咸是因为流入大海的江、河、地下水溶解的盐类物质。
3. 认识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地球平面图或地球仪,能初步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
乐于探究海水与淡水的不同,学会搜集证据推理出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的杂质。
通过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
通过阅读和交流,知道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重要资源。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海水苦咸的原因。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设计淡水净化装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要保护好海洋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海水的组成及成因。
难点:设计淡化海水的装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视频等。
学生准备:模拟海水、蜡烛、勺子、木夹,打火机、石块、保鲜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河流与湖泊、地下水,有没有同学知道黄河和长江最终流到哪里去了呢?
生:大海。
2.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水资源——海洋。
3.师:说说你对海洋的了解。
猜一猜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多少?
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张地图,用格子纸附在上面数一数,海洋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多少?
二、海水的组成
1.师: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资源,为什么我们还总说要节约用水呢?我们直接用海水不可以吗?
2.师:海水可以直接饮用吗?海水是什么味道的呀?关于海水你有没有想问的?
3.生:海水为什么又苦又咸呢?海水里面有什么呢?
4.学生猜测:海水中含有盐……
5.师:我们如何来验证呢?对啦,我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来蒸干水分。接下来让我们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吧。
6.实验一:蒸干海水和淡水,对比剩余物质。
7.师:留在勺子上的白白的物质是什么?可以尝一点。没错,剩下来的就是盐类物质,海水中含有很多种不同的盐类物质,我们平时吃的食用海盐就是其中之一,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约含35克盐类物质。正是这些盐类物质使海水又苦又咸。
海水中盐的浓度是人体体内的四倍,约为4%,而人体肾脏排泄盐的浓度最高不能高于2%。专家指出,如果喝下200毫升的海水,要排掉所含有的盐分,需要排出350毫升体内的水,不仅没有起到解渴的作用,还会失去体内更多的水!
8.师:流入大海的河水是淡水,为什么海水却是咸的呢?是的,江河流入大海时夹杂了陆地上的可溶性物质(大部分是各种盐类),每年大约有30亿吨的盐分被带进海洋,海洋表面有大量水分蒸发,收入的盐类不能随水蒸气升空,只得留在海洋之内,海洋就变得又苦又咸了。
淡化海水
1.师: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而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1%,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呢?
2.生:淡化水资源。怎样才能使海水变成可以饮用的淡水呢?
3.师:我们刚刚的实验把淡水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是不是可以借鉴这个方法来淡化海水呢?
同学们来开动脑筋设计一个淡化海水的装置。
4.实验二:淡化海水。
5.师:我们利用水分吸收热量蒸发再遇冷凝结来从海水中收集淡水,这是一个很好的利用海水获取淡水的方法。同学们除了这个装置,你还能设计出别的海水淡化装置吗?
丰富的海洋资源
师:海洋里有哪些生物?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有哪些生存的本领?
师:海洋中除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还有哪些资源?
观看影片。
师: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海洋里生活着 20 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师: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们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与海洋和谐发展。
【板书设计】
14.海洋
云
雨 水分蒸发、凝结
江河 海洋
盐类物质
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
人类资源宝库——海洋14.海洋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2.知道海水苦、咸是因为流入大海的江、河、地下水溶解的盐类物质。
3. 认识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
过程与方法:
观察地球平面图或地球仪,能初步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
乐于探究海水与淡水的不同,学会搜集证据推理出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的杂质。
通过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
通过阅读和交流,知道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重要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海水苦咸的原因。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设计淡水净化装置。
3. 了解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要保护好海洋环境。
【教学重点】
知道海水的组成及成因
【教学难点】
设计淡化海水的装置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模拟海水,蜡烛,勺子,木夹,打火机,石块,保鲜膜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河流与湖泊、地下水,有没有同学知道黄河和长江最终流到哪里去了呢?
生:大海。
2.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水资源——海洋。
3.师:说说你对海洋的了解。
猜一猜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多少?
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张地图,用格子纸附在上面数一数,海洋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多少?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或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生活中河流与湖泊的存在,引出课题]
二、海水的组成
1.师: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资源,为什么我们还总说要节约用水呢?我们直接用海水不可以吗?
2.师:海水可以直接饮用吗?海水是什么味道的呀?关于海水你有没有想问的。
3.生:海水为什么又苦又咸呢?海水里面有什么呢?
4.学生猜测:海水中含有盐
5.师:我们如何来验证呢?对啦,我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来蒸干水分。接下来让我们来实验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吧。
6.实验一:蒸干海水和淡水,对比剩余物质
7.师:留在勺子上的白白的物质是什么?可以尝一点。没错,剩下来的就是盐类物质,海水中含有很多种不同的盐类物质,我们平时吃的食用海盐就是其中之一,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35克盐类物质。正是这些盐类物质使海水又苦又咸。
海水中盐的浓度是人体体内的四倍,约为4%,而人体肾脏排泄盐的浓度最高不能高于2%。专家指出,如果喝下200毫升的海水,要排掉所含有的盐分,需要排出350毫升体内的水,不仅没有起到解渴的作用,还会失去体内更多的水!
8.师:流入大海的河水是淡水,为什么海水却是咸的呢?是的,江河流入大海时夹杂了陆地上的可溶性物质(大部分是各种盐类),每年大约有30亿吨的盐分被带进海洋,海洋表面有大量水分蒸发,收入的盐类不能随水蒸气升空,只得留在海洋之内,海洋就变得又苦又咸了。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观察模拟海水,知道海水的味道激发学生对海水成分的好奇心,让学生猜测海水的成分。通过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承接导入部分,江河最终汇入大海,江河是淡的而海水确是咸的,引导学生猜测并解释。]
淡化海水
1.师: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而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1%,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呢?
2.生:淡化水资源。怎样才能使海水变成可以饮用的淡水呢?
3.师:我们刚刚的实验把淡水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是不是可以借鉴这个方法来淡化海水呢?
同学们来开动脑筋设计一个淡化海水的装置。
4.实验二:淡化海水
5.师:我们利用水分吸收热量蒸发再遇冷凝结来从海水中收集淡水,这是一个很好的利用海水获取淡水的方法。同学们除了这个装置,你还能设计出别的海水淡化装置吗?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出发,思考如何利用地球含量如此丰富的海水,实际与理论结合学以致用。]
丰富的海洋资源
师:海洋里有哪些生物?它生活在哪里?它有哪些生存的本领?
师:海洋中除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还有哪些资源?
观看影片。
师: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 的70.8%,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海洋里生活着 20 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师: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们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与海洋和谐发展。
[设计意图:了解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意识到保护好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14.海洋
云
雨 水分蒸发、凝结
江河 海洋
(盐类物质) (盐类物质)14.《海洋》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学生对海洋的已有认识出发,逐步深入地安排了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区别海洋与其他水体的不同。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找到海水发苦发咸的真正原因。第三部分是动手活动,制作海水淡化装置,将不可直接使用的海水经过装置转化为可用的淡水资源。第四分部是阅读活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整个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海洋的认识都非常直观和浅显,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和探究海洋这一水体的特点及其海水为什么是苦的,咸的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有一点的难度和深度。
三、学习目标
明确海洋这一水体的特点。
知道海水发苦发咸的主要原因
会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
了解到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和宝贵性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海洋这一水体的特点
难点:制作海水淡化装置
教学准备
海洋照片或视频,滴管、小铁勺子、酒精灯、火柴、烧杯、海水(盐水)、淡水、石块、保鲜膜、塑料盆等。
教学过程
(一)海洋的特点
1、提供海洋和照片或视频,请学生观看。
2、请学生讨论并汇报海洋不同于湖泊之处。
【意图解析】: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发现海洋这一水体与其它水体之间的不同之处,尤其是与之前学过的河流/湖泊相比较,找出各自水体的特点。
(二)海水为什么这么咸?
1、组织学生猜测海水咸的原因。
2、提供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和制定实验方案。
发放材料,动手实验, 教师加强指导
讨论和汇报
【意图解析】: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去发现和探寻海水苦咸的原因,激发学生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所看到的现象,并透过现象找寻隐藏在背后的原因和本质。
(三)制作海水淡化装置
1、既然淡水资源非常有限,那该如何把海水变成淡水呢?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2、利用这些材料,你能制作一个海水淡化装置吗?小组讨论和交流制作方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3、分发材料,制作海水淡水装置
4、汇报与交流
(1)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分享小组内制作的成功经验
【意图解析】:淡水资源非常紧缺,而海水资源却非常丰富,因此海水淡化具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因此让学生围绕海水淡化装置进行思考、设计、制作、讨论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也是未来水资源问题解决的发展趋势。
(四)人类的资源宝库——海洋
1、海洋的面积与水资源总量
2、海洋丰富的生物资源
(1)你知道哪些海洋动、植物信息?
(2)从海岸边、海洋里各选出一种,写一写它的生存本领。
3、海洋与人类
(1)海洋所蕴含的丰富的矿产资源(图片或视频)
(2)海洋所蕴含的丰富的化学资源(图片或视频)
(3)海洋所蕴含的的丰富的动力资源(图片或视频)
(4)我们能为海洋做些什么?
【意图解析】: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海洋在整个地球生存和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丰富的资源对于整个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进而认识到海洋这一水体的重要性和价值性。
板书设计
14、海洋
海水 盐 淡水
海洋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资源
小学18 食物的旅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18 食物的旅行教案设计,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级上册16 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册16 人的呼吸教学设计,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探索,研讨,拓展,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三年级上册13 地下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三年级上册13 地下水教学设计,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探索,研讨,拓展,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