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教版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设计
展开第6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学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以及溶剂的概念,会通过溶液的性质简单区分常见的溶液。
2.了解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知道常见的几种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
3.通过实验了解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和区分溶解和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溶液的形成。
2.溶剂、溶质、溶液的区分和联系。
难点:
1.通过溶液的形成,在头脑里建立溶液的微观概念。
2.会区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溶解还是乳化。
【教学方法】实验导学、组织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微观展示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媒体】多媒体 实验仪器
【教具准备】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蒸馏水,红墨水,乙醇,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铵固体,植物油,洗涤剂,食盐,食醋,稀硫酸,碎冰,氢氧化钠溶液;烧杯,试管,胶头滴管,小灯泡,电池(1.5V,2节),开关,碳棒等
【授课教案】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海水中含80多种元素,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问题】如果你在海水中游过泳的话,就会发现海水又苦又咸,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点拨】海水中溶解了很多物质,它是一种混合物。
思考回答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溶液
1.演示实验:在20 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提问:蔗糖去哪里了呢?
3.点拨:结合咱们第三单元学习的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间隙进行考虑。
4.讲解:把蔗糖放入水中,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同理,我们也可以理解食盐放进水中,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会向水里扩散,最终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氯化钠溶液。
5.用多媒体演示溶解过程的微观动画。
1.观察实验,小组讨论,蔗糖到底去哪里了。
2.仔细听讲,理解溶解的原理。
3.思考,在头脑中自己初步形成抽象的溶解过程。
4.结合动画,在头脑中加深溶解的微观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溶液
6.定义:像这样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7.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杯蔗糖溶液,你倒出一小杯溶液,这一小杯溶液和剩余的溶液甜度一样吗?我把一杯糖水放在教室里一段时间,蔗糖会重新出现吗?
8.讲解:溶液的特性:
(1)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2)稳定性:外界条件(温度、压强)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者放出气体。
小组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溶解时的
吸放热现象
9.提问:同学们会有疑问,为什么我平时喝糖水的时候感到上面的糖水没有下面的糖水甜呢?
10.演示教材实验
提问:我们之前的实验中,蔗糖和食盐都是固体,那么所有的溶质在分散前都是固体吗?
溶质
溶剂
现象
碘
水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的现象
静止后的现象
结论
11.总结: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12.学生自学溶解的应用。
【探究实验】用三个烧杯各注入
50 mL水,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分别将一药匙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加入三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再测量溶液温度。
水中加入
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
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
溶液的温度/℃
小组讨论回答:这仅仅是分子扩散尚未达成均一的情况。当我们充分搅拌,形成溶液后,各处就一样了
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表格。思考问题,交流讨论
完成实验,并记录化学现象
学生讨论之前的实验中各物质属于溶剂还是溶质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小组讨论总结填写表格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分类归纳、总结
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溶解时的
吸放热现象
13.讲解: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当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不同时,就会表现出吸热或放热现象。
—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乳化现象
【演示】教材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填写表格。
试管内
加入的
物质
现象
用水冲洗
后的试管
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
植物油
水和
植物油
及洗涤剂
乳浊液: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这种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分为上下两层。
14.提问:为什么在加入洗涤剂的试管里,乳浊液却能稳定地存在,不再分为两层?
解答:由于乳化作用的缘故,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15.乳化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小组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归纳乳浊液的特性
学生自学课本,找到答案
学生比较溶解去污和乳化去污,并进行简单的去污原理辨别
培养自学能力,了解溶液的广泛用途,知道溶液的重要性
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呢?
要点一:溶液的特征与识别。
要点二:溶解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要点三:溶解去油污与乳化去油污。
自我总结,自我检查
培养归纳和表达能力
知识延伸
探究
化学反应去污方法
思考总结
培养学生知识归纳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某些与纯水不同的性质。
例如:1.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食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
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
3.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请将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讨论。
思考回答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水溶液
的性质
水溶液的性质
【实验探究】在500 mL的大烧杯中加入半杯碎冰,再加入约40 mL的冷水,混合后再加入20 g氯化钠制成冷冻混合物。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5 mL的水、稀的蔗糖溶液、食盐水,并在试管中各插入1支温度计。将3支试管同时插入大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记录3支试管里液体开始凝固时的温度。
【投影】水、蔗糖水溶液和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
项目
水
蔗糖水溶液
食盐水溶液
凝固点/℃
【讲解】大量的实验证明: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如: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的乙二醇之类的物质,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
【投影】某地特大暴风雪袭击了我国南方地区,在抗击暴风雪的战斗中,融雪剂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过渡】刚才我们对水的电解实验放入氢氧化钠或稀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的原因做了讨论,那么,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进行验证。
【实验探究】在5只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食盐溶液、蔗糖溶液、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按教材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闭合开关时,观察现象。
【提问】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能导电的物质是哪一种?不能导电的是哪一种?
2.你能对氢氧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吗?
3.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为什么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讲解】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例如,食盐溶于水后生成了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和钠离子;稀硫酸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此它们的溶液都能够导电。而蔗糖溶于水后,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的,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蔗糖溶液不能导电。由此可见,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是否能够导电,与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有关。
观察现象,并记录3支试管里液体开始凝固时的温度
观察思考
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归纳总结
本节学习了水溶液的一些性质,还有溶液在生活中的意义
自我总结,自我检查
培养归纳和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一、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3.组成: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2.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
3.有些物质溶解时温度基本不变,如氯化钠。
三、乳化现象
1.乳浊液: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乳化现象。
四、水溶液的性质
1.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2.部分水溶液能导电。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7756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过程,课堂反馈练习,课后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7756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溶液的概念,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和浊液,溶解时的热效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