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教案,共8页。
第1节 温度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这一节为整章物态变化的基础,它是本章的预备知识,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并且学会使用“温度计”是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生活中,学生接触天气预报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但读摄氏温度时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加以引导。摄氏温度的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但只要把读的问题解决了,写也就水到渠成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使用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验习惯。再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就牢牢地掌握了这一点。
2.学习者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第十三章第1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热学的基础。学生通过生活常识对物体的冷热有一定的感知,但对准确温度的了解和测量还是未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依然让学生明白测量的重要性,同时明白使用测量工具要做到规范操作。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自制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阅读“温室效应”的材料,说说温室效应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2.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过程,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并交流、总结得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3.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过程,感受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实验基础上的创造性工作;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
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学科能力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
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科学态度
能初步养成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创设情境
课件播放四季的风景图片:万物复苏的春天;骄阳似火的夏天;凉爽怡人的秋天;白雪皑皑的冬天,不同的季节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
提问:是什么决定了人们穿衣的薄厚呢?显然,是由温度所决定的,温度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温度》。
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美丽风景的同时,感受不同季节天气的冷热不同。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温度的概念和符号。
任务二:温度
今天咱们就一同去感受温度。设计实验:(同时摆放三只杯子,依次分别放入冷水、温水、热水)首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再把双手同时拿出放入温水中。
问: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思考:我们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否准确?
学生参与实验,并说出不同水杯中的温度感受。
讨论回答后,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出现,引发思考。
学生经过实验后总结出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准确的。
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任务三:温度计
提问:如果我们要确切的知道一杯水的温度,应该怎么办?
1. 探究:自制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设计方案:
(1)仪器介绍:自制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在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吸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
(2)将小瓶分别置于热水、冷水中观察吸管内液柱高度的变化。
(3)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4)问:你能否将此装置进行改进,使它能测出具体的温度值?
(5)启发:标上刻度的自制温度计虽然可以测出温度,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6)问:如何给改进后的温度计标上刻度?
2.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说出制作原理,构造并进行分类,根据液泡中的不同液体通常使用的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
学生思考回答:需要用温度计测量。
(1)展示自制的温度计
(2)学生动手实验、观察。
(3)小组交流,说出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4)思考后回答:只要标上刻度就可以了。
(5)自由讨论,对温度计进行修改,从而了解温度计的构造。
(6)先发表自己的观点,再查阅课本找答案。
2.回忆总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计有玻璃泡、细管、煤油酒精等液体、刻度线等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观察与一步步的改进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温度计的原理、构造设计、温度标识。
培养与实践结合的学习习惯,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任务四:摄氏温度
1.课件展示:介绍摄氏温标的0℃与100℃。
2.提问:你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请你写在黑板上,并读出来。
1)我国漠河的最低气温为-52.3℃,这个温度值怎么读呢?
2)这些温度值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呢?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温度
提问:你知道哪些常见物体的温度?
例如:人感觉到较舒适的温暖温度是多少?
请学生观察教材第48页“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将空白填上。
1.学生自主学习摄氏温标的0℃与100℃含义。
2.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人体的正常温度36.5℃,感觉较舒适的温度23℃……
通过具体的实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任务五: 温度计的使用
1.学生分组实验:同学们阅读P49页内容后,用桌上的温度计小组合作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
2.小组交流:归纳总结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1)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浸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3)温度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相互合作、分组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归纳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归纳能力。
任务六:体温计
展示体温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的结构,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体温计玻璃泡内的液体是水银
2)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
3)体温计与其他常用的温度计在构造上有什么不同?
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管做的很细,设计了一个细弯的缩口
讲解缩口的作用
4)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上升的水银甩回玻璃泡里(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
练习体温计的读数。
介绍新式体温计。
学生观察体温计,了解体温计的结构特点。
认识缩口的作用。
学习体温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
了解不同类型的新式体温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突出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构造和使用方法的不同点。
体会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性。
任务七: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构建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6.板书设计
第1节 温度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关于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0℃的钢材比0℃的木柴更冷
B.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C.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D.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完全浸在液体中
2.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9.5℃
3.以下有关温度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B )
A.小明测得自己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1℃
B.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约98℃
C.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的温度是0℃
D.高压锅内沸水的温度可以达到110℃
【拓展】查阅资料:进一步探索温度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一周后,在物理知识讲座中说说你的见解。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多媒体、自制温度计各1个,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每桌3只,中等大小)、多媒体课件、开水、冷水若干。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基础,是学习物态变化的基础,温度计的使用,对后续的热学的学习也有帮助。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在加强理解的同时也能增强与生活的联系,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能更好地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第1节 温度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教案,共10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活动导入,新课推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