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 古代日本学案设计
展开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兴起:公元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2.统一:5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3.统治: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地位近似奴隶。
二、大化改新
1.背景:
(1)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2.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内容:
4.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三、幕府统治
1.基础:武士。
(1)形成背景: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社会局势动荡。
(2)形成:地方豪强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2.建立: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 “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3.特点:
(1)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2)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3)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4.影响:逐渐形成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时空观念——大和兴起国统一】
材料一
(1)根据图示内容,对比中日的发展,简述古代日本的发展概况。(2分)
答:古代日本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国。
材料二 乐浪海(日本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百余国”指的是什么状况。(2分)后来谁的兴起完成了统一?(2分)
答: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历史解释——大化改新封建化】
材料三
(3)仔细观察材料三的图片,分析改革前后国家的权力有何变化。(2分)
答: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
漫画说史
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唐朝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易错易混
1.大化改新的改革内容是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的改革。而不是全盘照抄。
2.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武士的最高首领是将军,而不是天皇。
思维构建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下列第一次统一“百余国”的是(A)
A.大和B.高丽C.琉球D.新罗
2.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材料反映的是(A)
A.大化改新的背景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D.大化改新的影响
3.据图一、图二可知,大化改新着眼于(C)
A.大力推行民主政治B.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实现近代社会转型
4.(2023·佛山顺德期末)701年,日本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此举旨在(C)
A.效仿唐朝制度B.发起大化改新
C.学习先进文化D.打击幕府统治
5.(2023·潮州潮安期中)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这表明大化改新废除了(C)
①统一的赋税制度 ②土地私有制 ③部民私有制 ④中央集权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6.孝德天皇诏书规定: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该规定的直接意义是(D)
A.日本历史进入了新时代B.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高度繁荣
C.强化了天皇制中央集权D.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2023·广州天河期中)“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这次改革指的是日本历史上的(A)
A.大化改新B.法兰克王国改革
C.幕府统治D.伯里克利改革
8.(2023·深圳期中)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出现了很多皇族、大贵族和寺庙所拥有的庄园。这些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庄园主或者庄官成为事实上的领主。天皇权力日渐衰弱,大化改新中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走向解体。以上材料说明(A)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大化改新对日本没有实质影响
D.大化改新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9.(2023·深圳福田期中)日本政府派出大批留学生来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军事技术和思想文化。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朝野掀起“中国化运动”。材料中的“中国化运动”(C)
A.造成幕府掌握实权B.代表日本奴隶主的利益
C.推动日本社会进步D.推动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10.事实证明,大化改新没有让日本变成中国,该学的一样也不少,该保留的一样也没少保留,日本还是日本,日本还因此跳了龙门。由此可见,日本学习外来文化的特点是(C)
A.在文化上缺乏自己的独特创造性
B.全盘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
C.学习外来文化与保留本民族特色相结合
D.完全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
11.庄园制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使得日本的班田制彻底崩溃。由于大庄园往往跨山越岭,又支离破碎,因此需要雇佣一批人来保卫,这就形成了(B)
A.部民B.武士
C.将军D.幕府
12.在镰仓时代,以皇家为中心的所谓“公家”政权开始衰落,而以幕府为中心的所谓“武家”政权和武士阶层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材料说明日本幕府和天皇的关系是(B)
A.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听命于天皇
B.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国家大权
C.武士效忠的对象是“公家”
D.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公家”手中
二、非选择题
13.日本跟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荣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本州中部兴起了一个叫作大和的古代国家(日本),它大量吸收中国大陆的先进技艺和大批移民,并凭借肥沃的土地,迅速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日本通过什么方式吸收中国大陆的先进技艺。(2分)
答:日本派遣唐使、留学生等来中国学习。
材料二 中臣镰足等人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苏我氏父子,拥立天皇发布改新诏。新政府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646年元月以诏书形式公布改新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发布诏书的人物是谁?(2分)
答:大化改新;孝德天皇。
材料三 隋唐政治经济制度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之比较表。
(3)根据材料三表格,将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仔细比较,你能有什么发现?(2分)说明这一民族具有什么特点。(2分)
答:日本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模仿;说明日本民族善于学习和模仿。
(4)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2分)至今,日本在很多方面还残留着唐朝文化的影子,请你列举一例。(2分)
答: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汉字、和服等。
素养导学
历史解释:了解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及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了解幕府统治的发展。
时空观念: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家国情怀:通过大化改新的学习,认识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统一赋税
项目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隋唐
经济
班田收授法
均田制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政治
中央
设二官八省
三省六部制
地方
设立国、郡、里
郡县制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精品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a href="/ls/tb_c14463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11课 古代日本精品导学案</a>,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学指导,归纳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导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导学案,文件包含第四单元第11课古代日本导学案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九年级上册docx、第四单元第11课古代日本导学案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九年级上册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