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测试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946955/0-16986249843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测试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946955/0-169862498443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测试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946955/0-16986249844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课时训练
展开1.下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B. 小球在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C. 小球在CD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D. 小球在DE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2.某辆汽车以4m/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驶完一半时改用6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2400m,则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 )
A. 10m/s B. 5m/s C. 4.8m/ D. 6m/s
3.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4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4.小刚家距学校1200米,上学时,前半段用了6分钟,后半段用了10分钟.问:小刚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
A. 1.25米/秒 B. 2米/秒 C. 7.5米/秒 D. 0.83米/秒
5.下图是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6.据新华社报道,青奥会赛艇女子双人单桨比赛的最终“奖牌榜”出炉,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合作,以3分37秒52的成绩获得银牌.赛程全长2019米,图所示为她们在比赛中的情境.下列四个速度中,比她们的平均速度大的是( )
A. 5 m/s B. 10 m/s C. 5 km/h D. 10 km/h
7.正在建设的武汉至宜昌的高速铁路全长约291km,计划2019年建成通车。它的建成将会给沿途经过的仙桃、天门、潜江等市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若通车后某列火车当日午夜从宜昌开往武汉的启程、到站时刻如图所示,则这列火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最接近 ( )
A. 120km/h B. 150km/h C. 200km/h D. 580km/h
8.5月3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m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100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0.1m/s B. 1m/s C. 10m/s D. 100m/s
9.大家知道,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结果是乌龟赢得了比赛,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乌龟天生跑得比兔子快 B. 因为兔子没能力跑赢那场比赛
C. 因为裁判不公平 D. 因为乌龟虽然速度慢,但是全程平均速度比较大
二、填空题
10.一个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测得小车在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在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6m,在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则该小车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在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1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________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 m/s.
12.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2)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13.如图是一个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共运动了 ________ cm的路程,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cm/s.
14.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__ 。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
三、解答题
15.下表是重庆北站开往成都东站的D5135次动车时刻表,根据表中信息求:该次动车从重庆北站到大英东站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保留一位小数)
四、实验探究题
1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2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____cm; tBC=________s;VAB=________m/s;VBC=________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___,是在做________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7.小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C=________ cm,tBC=________s,vAC=________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填“大、小”)。
五、综合题
18.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1)读出小车从A运动到C经过的路程SAC=________ cm.
(2)若小车从A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为3秒,则小车经过AC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 c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4)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其能量转化情况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s/t逐一分析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即可.由题照相装置每秒拍10次,所以图中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知sAB>sBC>sCD>sDE , 所以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DE间平均速度最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计算的理解。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汽车在前半段行驶的时间:
t1===300s,
汽车在后半段行驶的时间:
t2===200s,
汽车行驶完全程的时间:
t=t1+t2=300s+200s=500s,
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
v===4.8m/s.
故选C.
【分析】先分别算出汽车在前半段路程和后半段路程行驶的时间,然后算出汽车行驶完全程的时间,最后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出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
3.【答案】D
【解析】【解答】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s前+s后)/ t =(v前t/3+ 2v后t/3)/ t =v前/3+2v后/3=(30km/h)/3+(2×60km/h)/3=50km/h。
故答案为:D
【分析】应用平均速度公式v=即可求出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时间和路程的统一.
4.【答案】A
【解析】【解答】解:路程s=1200m,运动时间t=6min+10min=16min=960s,
则平均速度===1.25m/s;
故选A.
【分析】已知路程,求出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求出平均速度.
5.【答案】D
【解析】【解答】(1)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tAB 6s,tBC 2s,所以tAB>tBC.A. B不符合题意;(2)由题意知sAB sBC sm,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AB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BC ;所以vAB
【分析】结合题意,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分析计算.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3分37秒52≈218s,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的平均速度v==≈9.2m/s=33.12km/h;
A、5m/s<9.2m/s,故A错误;
B、10m/s>9.2m/s,故B正确;
C、5km/h<33.12km/h,故C错误;
D、10km/h<33.12km/h,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公式v=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然后比较大小.
7.【答案】C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这列火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t=1小时57分-30分=1小时27分=1.45小时,
这列火车通过的全程s=291km,
则这列火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200km/h.
故选C.
【分析】由图示可得,这列火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为1小时57分减去30分,即1.45小时,然后根据速度公式v= s t 即可求出这列火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再与四个选项相对照即可做出选择.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计算出火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特别应注意时间单位的正确换算,用1.57-0.30得出火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是1.27小时,这是错误的.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苏炳添的百米平均速度为v==≈10m/s.
故选C.
【分析】已知苏炳添百米所用时间,利用公式v=得到平均速度.
9.【答案】D
【解析】解答:在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跑的总路程相同,但是兔子在跑的过程中睡觉耽搁了时间,所以它用的时间比乌龟用的时间长,所以兔子跑得比乌龟慢,并不是乌龟天生比兔子跑得快,也不是兔子没能力赢得比赛,更不是裁判不公平,根据公式 可知,在总路程相同的情况下,乌龟用的总时间少一些,即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大一些,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分析: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二、填空题
10.【答案】4;10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小车在前2s内通过的路程为8m,所以该小车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在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10m/s.
故答案为:4;10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11.【答案】12.50;0.15
【解析】【解答】解:
(1)由照片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在A点的位置坐标为0cm,在F点的位置坐标是12.50cm,
则小球由A到F的路程为S1=12.50cm.
(2)小球由B运动到F所用时间t=0.2s×4=0.8s,通过的路程为S2=12.50cm﹣0.50cm=12.00cm,
则它的平均速度为V===15.0cm/s=0.150m/s.
故答案为:12.50;0.15.
【分析】(1)照片中小球两位置之差就是小球运动的路程,读取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求出小球的路程S及走这些路程所用时间t,然后由速度公式求速度V
12.【答案】0.8; 组合法 ; 小 ; 慢 ; 匀速直线运动 ; 逐渐逼近法 ; 毛巾 ;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析】【解答】解:
(1)①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AB===0.8m/s;
②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把刻度尺、停表组合起来使用,应用了组合法.
③将小车重新放在C点,让小车自由运动到B点的时间偏大,根据v=可知,这样测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比实际平均速度值要小;
(2)①为使小车刚运动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大小相等,可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
并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小车所受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木板的表面最光滑,阻力最小,小车的速度改变得最慢;
②过重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过重心作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过支点作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如图所示:
③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的越慢;进一步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本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逐渐逼近法.
④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分别在以上三种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毛巾表面最粗糙,在毛巾表面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大,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故答案为:(1)0.8;组合法;小;(2)慢;见上图;匀速直线运动;逐渐逼近法;毛巾;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分析】(1)①已知小车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v=可以求出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②用刻度尺和停表组合起来,一起完成实验测量的方法是组合法.
③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将小车重新放在C点,让小车自由运动到B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段的时间,据此分析;
(2)①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要使小车以相同的初速度在阻力不同的表面上运动,并通过小车运动的距离大小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②小车沿斜面下滑时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③根据实验可知,表面越粗糙,滑行距离最近;表面越光滑,滑行距离越远,所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如果表面绝对光滑时,小车将不受摩擦力,即将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13.【答案】12.50 ; 12.50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小球运动的路程为:s=12.50cm;
时间为:t=0.2s×5=1.0s;
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12.50cm/s.
故答案为:12.50;12.50.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知识: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会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其对应时间.
14.【答案】刻度尺;0.1;vAB<vBC
【解析】【解答】此题是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根据, 必须测量滑块的路程和滑块运动的时间,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钟表和刻度尺;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滑块在AB段的路程是20cm-5cm=15cm;在BC段的路程是20cm,到在AB段用的时间是2s,在BC段用的时间也是2s,根据知,滑块在BC段的速度较大。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知道测量速度的原理,属于中等难度。
三、解答题
15.【答案】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重庆北站到大英东站的路程为194km,时间为1.5h;
则v=s/t=194km/1.5h=129.3km/h.
【解析】【分析】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1)v=
(2)小
(3)40.0;1;0.2;0.5
(4)大;变速直线
(5)大
【解析】【分析】(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3)由图示:SAB=100.0cm﹣60.0cm=40.0cm,SBC=60.0cm﹣10.0cm=50.0cm,tAB=2s,tBC=1s. AB段的速度vAB= = =20cm/s=0.2m/s,BC段的平均速度vBC= = =50cm/s=0.5m/s.(4)根据计算结果可知,vBC>vAB , 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在做加速运动.(5)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 算出的速度偏大.故答案为:(1)v= ;(2)小;(3)40.0;1;0.2;0.5;(4)大;变速直线;(5)大.
17.【答案】(1)
(2)小
(3)10.00;1;0.0333
(4)大
【解析】【解答】(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要使物体运动速度慢一些,所以斜面坡度要小.
(3)已知刻度尺分度值为1mm,
,
,
所以: .(4)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故所计时间偏小,由 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v=;(2)小;(3)10.00;1;0.0333;(4)大.
【分析】测量平均速度原理(v=)、速度的计算(明确某段路程对应的时间)以及误差的分析(让小车过了某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从图上正确读出小车通过各段路程和对应的时间.
五、综合题
18.【答案】(1)10.00
(2)3.3
(3)小
(4)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解析】【解答】解:
(1)由图知,小车通过AC的路程为sAC=10.00cm;
(2)所以小车通过AC的平均速度为vAC==≈3.3cm/s;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4)小车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小车所处的高度逐渐降低,其重力势能逐渐减小;但速度越来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故答案为:(1)10.00;(2)3.3;(3)小;(4)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分析】(1)由图读出小车通过AC的路程;
(2)已知AC的路程和小车通过AC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经过AC的平均速度;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4)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过程表格
如图所示,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不变,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全程AB和上半程AC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计算出相应的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如下:
路段
路程s/m
时间t/s
AB
0.96
1.2
AC
0.48
0.7
结论方法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 m/s.
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
问题讨论
在上述过程中,为了测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雨将小车重新放在C点,让小车自由运动到B点,
进行求解.这样得到的值比实际平均速度值要________ .
过程
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先后滑到三种不同水平面上,其中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状态改变得最________ .
作图
请画出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受力示意图.
结论
方法
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________ 状态.
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出结论,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
问题讨论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分别在以上三种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在________
表面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大,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 有关.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公里)
1
重庆北
始发站
06:34
0
2
合川
06:59
07:03
66
3
潼南
07:26
07:30
115
4
大英东
08:04
08:07
194
5
成都东
08::54
终点站
313
初中人教版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一课一练,共9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同学们乘 坐旅游大巴去黄山旅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