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基础+提升版)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复习与巩固练习(基础) 巩固(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复习与巩固练习(基础) 巩固(含解析),共5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责编:熊亚军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竹炭不
具有的性质是( )
A. 黑色固体 B. 易溶于水 C. 有吸附性 D. 能够燃烧
2.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使用塑料袋 B.使用节能灯泡,人走灯灭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纸张双面打印,寄电子贺卡
3.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4.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对比不正确的是( )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5.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所示是他的主要实验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6.使用燃气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否则容易中毒,造成人中毒的气体是( )
A.甲烷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7.如图是上海世博会提倡的“低碳生活”宣传画之一。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低碳、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作法不符合低碳生活要求的是( )
A.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
C.出门少坐公交车,多用私家车 D.尽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
8.CO2常用来灭火,因为它( )
①不能燃烧;②不支持燃烧;③能溶于水;④密度大于空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装置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10.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比空气重 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
C.都有还原性 D.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
11.(苏州中考)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
B.实验室常用纯碱粉末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
D.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则会引发酸雨
12.(邵阳中考)“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B.一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C.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3.下列关于O2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是氧化物
C.都含有氧气分子 D.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4. 可把下表中每一组气体物质分别区别开来的共同方法是( )
A.滴入澄清石灰水 B.滴入酚酞试液 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滴入蒸馏水
15.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
A.喷石灰水 B. 直接喷水 C.直接放入CO2中 D.喷水后放入CO2中
二、填空题
16.下列物质中是氧化物的是 。
①石灰石;②干冰;③石灰水;④碳酸
17.(新昌县模拟)小组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收集并检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连接A、B装置时,应将A装置中的e连接B装置中的 (选填“a”或“c”)。实验中:
(1)在A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2)打开a、c,关闭b,向B中集气瓶内充入气体;
(3)关闭a、c,打开b,用冷毛巾捂住B中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装置中烧杯内液面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是酸性氧化物;②会造成温室效应;③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④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19.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饮料瓶(质软)和注射器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推测振荡后塑料瓶将发生什么变化 。
20. 下列关于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①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②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③分别通入水中;④观察颜色和闻气味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竹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碳难溶于水。
2.【答案】A
【解析】使用塑料袋既浪费资源又会造成环境污染。
3.【答案】B
【解析】由高的蜡烛先熄灭,茶杯内上端CO2浓度大,且有C生成,因此B做法不正确。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阻止烟尘吸入人体内;伏低身子利于吸进O2;淋湿衣服可以降低衣服温度。
4.【答案】C
【解析】固态二氧化碳能用于人工降雨,不是一氧化碳。
5.【答案】D
【解析】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进集气瓶内。
6.【答案】D
【解析】一氧化碳有剧毒。
7.【答案】C
【解析】私家车越来越多,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
8.【答案】B
【解析】CO2灭火与①②④有关,而与是否能溶于水无关。
9.【答案】B
10.【答案】B
【解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只差一个氧原子,但它们结构不同,其性质也相差很大,即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
11.【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但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可作为植物养料,A错误;纯碱粉末和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控制,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B错误;干冰在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干冰汽化时可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人造云雾,C正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空气中含量过高时,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而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会引发酸雨,D错误。
12.【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溶于雨水,虽能使雨水呈弱酸性,但还不能成为酸雨,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A错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B错误;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错误;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正确。
13.【答案】A
14.【答案】A
【解析】N2、O2、CO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5.【答案】D
【解析】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约色,故应选D。
16.【答案】②
【解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混合物;石灰水是将氢氧化钙溶于水后制成的溶液,也为混合物;碳酸存在于CO2的溶液中,其化学式为H2CO3,组成元素有三种,不属于氧化物。干冰是固态CO2,为纯净物,其组成元素只有两种,且有一元素为氧元素,故选择②。
17.【答案】a (3)下降
【解析】将A、B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e与B装置的导管a相连,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瓶中的空气从c排出。
(3)用冷毛巾捂住B中集气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收缩引起烧杯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集气瓶,进入瓶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使瓶内气体减少,烧杯内氢氧化钠溶液则会更多地流入集气瓶,烧杯内的液体减少,液面下降。
18.【答案】①②③
【解析】二氧化碳能与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一种酸性氧化物。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19.【答案】塑料瓶变瘪
【解析】CO2与NaOH反应(或CO2+2NaOH=Na2CO3+H2O),使塑料瓶内气体减少(或压强减小),塑料瓶在大气压作用下变瘪。
20.【答案】B
【解析】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水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不与水反应,但在实验现象上都无明显变化,所以无法区别这两种气体。两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从颜色和气味上无法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