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燃烧和灭火 知识讲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燃烧和灭火 知识讲解第1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燃烧和灭火 知识讲解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燃烧和灭火 知识讲解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燃烧和灭火 知识讲解,共5页。
    燃烧和灭火责编:熊亚军【学习目标】1.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2.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点梳理】要点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条件的探究:
    (1)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思考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而达不到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
      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燃烧起来
    (2)完成下表中的三个实验 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实验1分别将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片刻蘸酒精的棉花立即烧起来,而蘸水的小棉花球不会燃烧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可燃性实验2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烧的小蜡烛,观察小蜡烛燃烧情况蜡烛火焰逐渐变暗,最后熄灭烧杯中氧气含量不断变小,最后氧气被完全消耗实验3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置于同一酒精灯上加热小木条很容易烧起来,而小煤球很难燃烧起来使小木条发生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而使小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比较高(3)由实验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
    【要点诠释】
    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着火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对于固体物质,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着火点就越低,如炭粉的着火点比炭块的更低。
    2.空气或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助燃剂的作用(支持燃烧),而不具有可燃性,但空气或氧气并不是唯一的助燃剂。
    3.有些物质虽然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的燃烧,如:铁丝在空气中只能达到红热状态,在纯氧中可以剧烈的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要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要使燃烧不会发生或不再燃烧(即灭火),只要破坏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就能达到目的。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助燃性的物质);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根据灭火的原理,灭火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 隔离可燃物。如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原理①);(2)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如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灭火(原理②);
    (3)用水使燃烧物冷却降温。如房屋火灾时,喷射大量的水灭火(原理③);
    (4)向火灾现场洒干冰(原理②③)。
    3.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以及使用范围
    (1)基本原理:利用C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灭火时,灭火器喷射出的CO2覆盖在燃着的可燃物表面,阻止可燃物与空气接触,从而实现灭火。
    (2)几种灭火器及使用范围:
     ①泡沫灭火器:灭火时喷射出大量的CO2和泡黏附在可燃物上,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此类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用压缩CO2吹出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来灭火。除扑灭一般可燃物外,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内装着的被压缩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射出来变为气态二氧化碳灭火。该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火灾。(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候,一定要握住灭火器的木柄,以免冻伤。)
    【要点诠释】
    1.灭火原理实际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不同的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其灭火的方法不尽相同,如家用电器着火、森林火灾、档案室火灾等与普通火灾灭火方法不同。
    2.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要点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易燃物和易爆物
    (1)易燃物:是指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就能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面粉等。
      易爆物:指的是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黑火药、硝酸铵等。
    (2)安全意识: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要注意采取一些防范措施。记忆口诀为:易燃爆物要注意,轻拿轻放防撞击;分开放置避暴晒,标志名称要看清;常通风并灭烟火,消防设施要保证;常检查来不轻心,消除隐患为第一。
    (3)常见的几种安全标志
       
    2.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爆炸极限: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由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将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性质实验之前,务必检验气体纯度(常用的方法是:收集一试管该气体,用拇指住试管口。将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放开拇指,观察气体燃烧情况。如果气体安静燃烧或仅听到很小的声音,说明该气体是纯净的;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发生了爆炸,此气体不纯)。
    3.燃烧与爆炸的关系:
       
    【要点诠释】1.应一分为二的看待爆炸。爆炸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危害,如厂房、矿井爆炸;但人们也在利用爆炸来改造自然、造福人类,例如:矿物开采、建筑施工(如拆迁时的定向爆破等)用到爆破技术。
    2.爆炸不都是化学反应,有些爆炸是物理变化,如汽车轮胎爆炸。【典型例题】类型一、考查燃烧的条件1.(常州中考)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氧气B.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C.缺乏可燃物D.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思路点拨】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时,产生的热量主要随着热空气上升,火柴梗的温度上升很慢,不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故选D【总结升华】火柴无论怎样放置,着火点不能改变,接触氧气的量不变,潮湿程度一样,所以火柴梗是否容易继续燃烧与这些因素无关举一反三:【变式1】甲、乙、丙三支试管内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如图所示:           
      ⑴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_。原因是                                     
      ⑵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_。原因是                                      
      ⑶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_。原因是                                        
    【答案】⑴ 否  白磷虽与空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
      ⑵ 否  白磷虽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空气(氧气)接触,所以不燃烧
      ⑶ 能  白磷达到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条件,所以燃烧
    【变式2】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他设计了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答案】(1)4P+5O2 2P2O5
      (2)温度达到着火点  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关闭燃气灶阀门,火焰熄灭(或打火机没燃料后打不着火或木柴燃烧而石块不燃烧)
    类型二、考查灭火原理和方法
    2.2010年5月12日,一列载有500t燃油的火车途经宝成铁路109隧道时起火。消防官兵迅速将隧道两端封死,并不停地向隧道内注水。由于方法得当,终于成功灭火。请分析他们的灭火方法依据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灭火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清除可燃物或者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消防官兵迅速将隧道两端封死,是为了隔绝氧气;不停地向隧道内注水是利用水蒸发吸收热量,降低环境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总结升华】解题关键是了解灭火的原理及方法。3.2011年12月17日晚,我市淮海西路一棉花店突发大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C.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
    【答案】C【解析】用水灭火一般是利用水蒸发吸收热量,降低环境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总结升华】本题易错选A,主要是不能正确理解着火点的概念,习惯上认为是用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使火熄灭的。举一反三:【变式】(广东中考)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         【答案】C 【解析】A是当心火灾,B是禁止烟火,D是安全出口标志,这些都与消防安全有关。C为可回收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类型三、考查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4.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其中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酒精、烟花、鞭炮、汽油、煤油都是易燃物或易爆物,因此不准随身携带。【总结升华】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一些物质。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者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旅客乘坐车船时携带这些物品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严禁携带。举一反三:
    【变式1】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A  【变式2】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
      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和撞击
      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
      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答案】A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