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长宁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0分)
1.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湿衣晾干B. 电灯通电发光C. 空气制氧气D. 食物腐败
【答案】D
【解析】
【详解】A、湿衣晾干,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电灯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空气制氧气,是利于液氧、液氮沸点不同,将其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2. 属于纯净物的是
A. 二氧化碳B. 河水C. 新鲜的空气D. 食醋
【答案】A
【解析】
【详解】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能用化学式表示;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为混合而成的。
A、二氧化碳属纯净物;B、河水中含有大量泥沙等杂质,属混合物;C、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等气体组成的,属混合物;食醋是醋酸溶液,除醋酸外,还含有水,属混合物。故选A。
点睛:判断一种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要看组成这种物质的种类有几种,而不能看表面的描述,如新鲜的空气仍是空气,仍属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则属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3. 以下物质的用途,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①氮气作保护气 ②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 ③用氧气气焊 ④电笔中充入氖气
A. ②④B. ①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利用的是化学性质;
②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是因为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③用氧气气焊,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④电笔中充入氖气,是因为氖气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则利用化学性质的是①③,故选B。
4. 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B.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光合作用
C. 氧气支持燃烧,可做燃料D. 稀有气体不会和其他物质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A错;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所以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光合作用。B正确。
C、氧气支持燃烧,可做助燃剂。C错;
D、一些特殊条件下稀有气体也会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D错。
综上所述:选择B
5. 加湿器可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这是因为
A. 分子间有间隔B. 分子体积很小
C. 分子发生分解D. 分子不断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分子的性质可知,加湿器可增加室内空气湿度,是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选D。
6.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硫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被加热到红热,不会燃烧,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7. 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A. 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B. 制冷剂的排放
C. 汽车排出的废气D. 燃烧煤、石油等含硫的燃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详解】A、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选项错误;
B、制冷剂也就是氟利昂,氟利昂的排放会破坏臭氧层,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选项错误;
C、汽车排放的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并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选项错误;
D、燃烧煤、石油等含硫的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形成酸雨,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 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是
A. NH3B. NOC. N2OD. N2O5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计算。A、氢元素为+1价,故氮元素为-3价;B、氧元素为-2价,故氮元素为+2价;C、氧元素为-2价,故氮元素为+1价;D、氧元素为-2价,故氮元素为+5价。故选C。
9. 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Sb2O3+2X→Sb2O5+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H2B. O2C. H2O2D. H3SbO4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后锑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是2、7、4,反应前锑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是2、3、0,因此2X含有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是H2O2,故选:C。
10. 氧元素由游离态变成化合态的是
A. 氧气变液氧B. 氯酸钾制氧气C. 工业制氧气D. 镁条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变液氧,氧元素还是游离态,错误;
B、氯酸钾制氧气,氧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错误;
C、工业制氧气,氧元素还是游离态,错误;
D、镁条燃烧,氧气和镁生成氧化镁,氧元素由游离态变成化合态,正确。
故选D。
11. 物质名称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
A. 硫酸铜CuSO4B. 氧化铁FeOC. 氢气HD. 碳酸钠NaC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酸铜中铜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CuSO4 ,故A符合题意;;
B.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气由氢分子构成,1个氢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其化学式为H2,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 原子数目B. 原子质量C. 物质种类D. 元素种类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化学反应过程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以新的方式形成新的分子,所以化学反应过程只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物质种类 ;故选C
13. 苯(化学式为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 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C. 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D. 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1个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错误;
B、分子由原子构成,1个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错误;
C、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2):(6×1)=12:1,错误;
D、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正确。
故选D。
14. 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而不是氧气,归纳错误;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而不是铁,归纳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①填充气球最安全的气体是氦气,归纳正确;②精盐中仍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归纳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①木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归纳正确;②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有色光,可作电光源,归纳正确,该选项符合题意;
D、①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归纳错误;②工业污水应处理后排放,归纳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的物质均为氧化物B. 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C. 过程Ⅱ发生了化学变化D. 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氧化物,氧气属单质,错误;B、该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一种,属化合反应,正确;C、过程2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间隔变小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错误;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4:2=2:1,错误。故选B。
点睛: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16. 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但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不是2:1:2,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但各物质的质量比(28×2):32:(44×2)=7:4:11,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比(2×2):32:(18×2)=1:8:9,故选项正确。
D、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但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7. 粗盐提纯的实验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为加快溶解速度,溶解时用多些水B. 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
C. 过滤可以除去粗盐中的所有杂质D. 蒸发至大量固体出现熄灭酒精灯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能为了加快溶解速度,溶解时用多些水,会导致蒸发时间过长,故A错误;
B、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滤纸破损,故B错误;
C、过滤只能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所有杂质,故C错误;
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利用余温将剩余液体蒸干,故D正确。
故选D。
18. 1ml氮气和2ml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2ml甲分子。若以“”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以下微粒图示中可以表示甲分子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个氮气分子是由2个氮原子构成的,一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根据“1ml氮气和2ml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2ml甲分子”可知,一个甲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观察选项,故选B。
19.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相等的CO和N2含原子数一样B. 1mlO3比1mlO2多1个氧原子
C. 氢气的摩尔质量是1g/mlD. 1个硫原子的质量是32g
【答案】A
【解析】
【详解】A、CO和N2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8,且1个分子中均含有2个原子,则质量相等的CO和N2所含原子数一样,正确;
B、1个臭氧分子比1个氧分子多一个氧原子,1ml O3比1ml O2多1ml氧原子,即多6.02×1023个原子,错误;
C、摩尔质量是指1ml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l,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故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l,错误;
D、硫原子的质量很小,1个硫原子的质量不是32g,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错误。
故选A。
20. 类推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 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D. 纯净物中只含一种物质,所以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符合题意;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中含氧元素,但是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但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不符合题意;
D、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但是纯净物中不一定只含一种元素,如氯酸钾是纯净物,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共21分)
21. 化学学科有世界通用的语言。
(1)氯的元素符号是_____,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
(2)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Al(NO3)3、He、CO2、CO、Na2S,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______,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的名称是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3)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写出检验某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现象为_______。
(4)酒精(C2H5OH),有___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是___,该物质中质量分数最高的为____元素,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ml的C2H5OH中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一个C2H5OH分子的质量(单位:克)计算表达式是___(只列式)。
【答案】(1) ①. Cl ②. 钙
(2) ①. He ②. CO2 ③. 硝酸铝 ④. CO2、CO
(3) ①.
②. 变浑浊
(4) ①. 3##三 ②. 46g/ml ③. 碳##C ④. 2:6:1 ⑤. 0.5## ⑥.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的元素符号是Cl;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小问2详解】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He;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碳即CO2;含有原子团的物质是Al(NO3)3,其名称是硝酸铝;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因此属于氧化物的是CO2、CO;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酒精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因此酒精的摩尔质量为46g/ml;酒精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因此该物质中质量分数最高的为碳元素;酒精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6:1;6.02×1023个碳原子即1ml碳原子,则C2H5OH的物质的量为1ml÷2=0.5ml;一个C2H5OH分子的质量为。
22. 某兴趣小组想研究氮气的性质,有同学提出利用空气为原料,通过下列装置除去空气中的氧气。B中是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1)—甲物质若是碳粉,(加热与点燃的反应相同),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B的作用是____,当C中见到_____现象时表示气体收集满了。
(2)C中收集到的氮气往往不纯,除了水蒸气外,还有少量的稀有气体。还有同学提出,收集到的气体中还可能有少量的氧气,理由是____。
(3)若要使实验装置简单,去掉装置“B”,(忽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甲物质可以改用____(写一种),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 ①.
②. 吸收CO2 ③. 瓶口冒出气泡
(2)氧气没有完全反应
(3) ①. 红/白磷,铜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物质若是碳粉,碳粉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如图所示,C是排水法,因此当见到瓶口冒出气泡时说明气体已经集满;
【小问2详解】
实验过程中,氧气在经过A时,部分氧气没有来得急反应,就被排出,所以剩余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氧气;
【小问3详解】
除去氧气而不产生新气体可选用红磷或是白磷,因为磷燃烧后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新气体,不需要再除去生成的气体,化学方程式是:。
三、简答题(共19分)
23. 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制取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某同学选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他关闭C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C装置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改用B装置代替装置C的优点是____。
(3)某同学用F装置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导致这一结果可能的两种原因是___、___。
(4)某同学选用G装置收集氧气,氧气从___通入(填g或h),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
(5)取少量硫放在__(填仪器名称)中点燃,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此反应的现象是___,实验时硫的用量不宜过多,因为生成的气体会导致___,反应后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
【答案】(1) ①. AF ②.
(2) ①.
②. 不漏气 ③. 控制液体的流速,从而控制反应速率,使反应平稳进行
(3) ①. 收集前集气瓶没有装满水 ②. 没有等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4) ①. g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h处,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5) ①. 燃烧匙 ②.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③. 酸雨 ④.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制取氧气,该反应为固固加热型,应该用A作为发生装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所以收集装置可选择F,故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AF;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关闭C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C装置不漏气;改用B装置代替装置C,装置B中为分液漏斗,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使反应平稳进行;
【小问3详解】
F装置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时,若收集前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会混有部分空气)或没有等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刚开始产生的气体可能混有空气)就收集,均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
【小问4详解】
某同学选用G装置收集氧气,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应该长进短出,即氧气从g通入,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h处,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集满;
【小问5详解】
取少量硫放在燃烧匙中点燃,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实验时硫的用量不宜过多,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溶于水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反应后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4. 小朋对某品牌牙膏样品中的碳酸钙含量进行测定。
【查阅资料】Ⅰ.该牙膏摩擦剂主要由碳酸钙组成
Ⅱ.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实验步骤】小朋称取10.0g牙膏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按如图装置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1)【数据分析】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某品牌牙膏样品中的碳酸钙含量是___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实验反思】经查实,上述方法所测得牙膏中碳酸钙含量偏小(若实验操作规范),导致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A. 有水蒸气逸出B. 装置漏气C. 锥形瓶内残留二氧化碳
【答案】(1)0.05ml
(2)解:设某品牌牙膏样品中的碳酸钙含量是x
x=50%
答:某品牌牙膏样品中的碳酸钙含量是50% (3)C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得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61.0g-258.8g=2.2g,故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2.2g÷44g/ml=0.05ml;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小问3详解】
A、有水蒸气逸出,会导致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偏大,含量偏大,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是通过化学反应前后,装置和药品的减少量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故装置漏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C、锥形瓶内残留二氧化碳,会导致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计算得出的碳酸钙的质量偏小,碳酸钙的含量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C。A.化学之最
B.化学与生活
①空气中最多的物质:氧气
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铁
①填充气球最安全的气体:氦气
②精盐是纯净物
C.性质与用途
D.环境保护
①木炭有可燃性:作燃料
②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有色光:作电光源
①废旧电池:随意丢弃
②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装置和药品
总质量(g)
261.0
260.0
259.3
259.0
258.8
258.8
258.8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长宁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长宁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长宁区民办新世纪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上海市长宁区民办新世纪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上海市长宁区民办新世纪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上海市长宁区民办新世纪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长宁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长宁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