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时训练
展开A.地热能 B.天然气 C.可燃冰 D.风能
2.下列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天然气是混合物
B.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C.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3.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A.减少空气通入量
B.充分利用热能
C.块状煤碾成粉末
D.净化尾气
4.实施“清水蓝天”工程,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不利于此项工程实施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
B.使用太阳能路灯
C.开发氢燃料电池客车
D.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5.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葡萄酿酒
B.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C.紫外线消毒
D.煤隔绝空气加热
6.雾霾天气与空气中PM2.5超标有关。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措施不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
B.鼓励用农作物秸秆做燃料
C.鼓励用水力、风力发电
D.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7.2019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成功。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种化合物
B.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C.一种可再生能源
D.一种可以燃烧的固态水
8.燃料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燃料说法不合理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B.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使用
C.所有能量的获得都来自于燃料的燃烧
D.车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10.有关能源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天然气和液化气都属于含碳燃料
B.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脱排油烟机
C.富氧空气有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
D.氢能源是一种高能无污染的能源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
B.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可发生燃烧
C.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12.我国具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取乙二醇的产业化发展是煤综合利用的方向。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属于可再生能源
B.煤和合成气均属于纯净物
C.仅用该合成气作原料,可生产出尿素[CO(NH2)2]
D.合成气可用作气体燃料,其中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有剧毒
13.[2019·天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乙醇汽油
14.[2019·宁波]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
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15.[2019·广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
16.[2019·海南]建设海南自贸区,要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为此海南省政府采取了系列相关措施。
(1)写出使用新能源汽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两种适合海南推广使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C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B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14.【答案】D
15.【答案】A
16.【答案】(1)减少空气污染
(2)风能、核能、太阳能、潮汐能、氢能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1158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习题</a>,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优秀第2课时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a href="/hx/tb_c1158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优秀第2课时随堂练习题</a>,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2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2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