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讲义 必修第一册 (含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优秀第1课时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优秀第1课时测试题,共9页。
[学习目标] 1.掌握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定义,理解其矢量性(重点)。2.理解平均速度,能区分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并会进行相关计算(重难点)。3.理解瞬时速度,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与联系,初步体会极限思想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和意义(重难点)。
一、速度
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相关问题。
(1)将四个物体的位移填入表中。
(2)自行车和汽车哪个位置变化得快,为什么?
(3)自行车、汽车、火车谁位置变化最大,哪个位置变化最快,谁运动得最快?
答案 (1)150 100 100 750
(2)汽车位置变化得快,汽车和自行车位移大小相等,但汽车经过时间短。
(3)火车 火车 火车
1.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3)定义式:v=eq \f(Δx,Δt)。
(4)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1 m/s=3.6 km/h。
2.速度的矢量性
(1)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选填“标量”或“矢量”),方向与Δx的方向相同。
(2)在一维坐标系中,速度方向可用带正、负号的数值表示,正号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某同学根据v=eq \f(Δx,Δt)得出“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你还学过哪些物理量用比值定义法的?
答案 不正确。v=eq \f(Δx,Δt)是速度的定义式,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其大小与Δx及Δt无关,比如匀速直线运动中v不变。ρ=eq \f(m,V),R=eq \f(U,I)。
例1 (多选)对速度的定义式v=eq \f(Δx,Δt),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Δ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成反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和时间Δt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答案 BCD
解析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v=eq \f(Δx,Δt)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此式只能说明速度可由位移Δx与时间Δt的比值来计算,并不是说v与Δx成正比,与Δt成反比,故A错误,B、C、D正确。
1.比值定义法: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如速度、压强、密度等。
2.比值定义法的特点: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往往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有无而改变。
例2 (多选)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甲的速度为2 m/s,乙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
A.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B.因为+2>-4,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这里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相距60 m
答案 ACD
解析 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比较速度大小只比较其绝对值,故A、C正确,B错误;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由同一点出发,向相反方向运动,10 s内甲运动了20 m,乙运动了40 m,故10 s后甲、乙相距60 m,D正确。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在时间Δ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及方向。
粗略地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表达式:v=eq \f(Δx,Δt)。
(3)方向:与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的概念
(1)定义:在表达式v=eq \f(Δx,Δt)中,当Δt非常非常小时,运动快慢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此时,我们就把eq \f(Δx,Δt)叫作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极限思想)
(2)方向:物体在该时刻的运动方向。
(3)物理意义:是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4)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作速率,是一个标量,没有方向。一般的速度计显示的是速率。
小明坐在沿直线行驶的汽车上,从甲地到乙地用时20 min,行程20 km。根据公式v=eq \f(Δx,Δt),他计算出自己的速度为60 km/h,而途中某时刻小明发现速度计显示为70 km/h。
(1)上面提到的两个速度各表示什么速度?
(2)若小明由乙地返回甲地又用了20 min,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率=eq \f(路程,时间))各是多少?
(3)瞬时速度的大小叫作速率,但是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什么运动情境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答案 (1)60 km/h为平均速度;70 km/h为瞬时速度
(2)0;60 km/h
(3)单方向直线运动中
(1)物体的平均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
(2)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 √ )
(3)只有瞬时速度才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 )
(4)瞬时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 )
例3 以下关于速度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弹以900 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指的是平均速度
B.汽车在平直的乡村公路上的行驶速度约为3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某城区道路汽车的限速为4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D.比较汽车和动车从宜昌开往武汉的行驶快慢,应比较它们的瞬时速度
答案 B
解析 平均速度对应时间和位移,瞬时速度对应时刻和位置,由题可知,B正确。
例4 一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
(1)若前eq \f(t,3)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后eq \f(2t,3)时间的平均速度为9 m/s,求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若质点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3 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 m/s,求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 (1)8 m/s (2)4 m/s
解析 (1)eq \x\t(v)=eq \f(x1+x2,t)=eq \f(6×\f(t,3)+9×\f(2t,3),t) m/s =8 m/s。
(2)eq \x\t(v)′=eq \f(x,t1+t2)=eq \f(x,\f(\f(x,2),3)+\f(\f(x,2),6)) m/s=4 m/s。
1.平均速度对应时间和位移,瞬时速度对应时刻和位置。
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①平均速度=eq \f(位移,时间),即v=eq \f(Δx,Δt);平均速率=eq \f(路程,时间),即v′=eq \f(Δs,Δt);
②运动的物体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能为零,但平均速率一定不为零。
(2)联系: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课时对点练
考点一 速度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快
B.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
C.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
D.由v=eq \f(Δx,Δt)可知,位移越大,则速度越大
答案 A
解析 根据速度的定义知,A正确;速度大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快,但在很短的时间内物体位置变化(即位移)不一定大,B、C错误;由于Δt不确定,位移Δx越大,v不一定越大,D错误。
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v=eq \f(Δx,Δt)知,v与Δx成正比,与Δt成反比
B.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v=eq \f(Δx,Δt)只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的方向与对应时间内物体位移的方向一致
答案 D
解析 v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v与Δx、Δt无关,A错误;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B错误;v=eq \f(Δx,Δt)适用于任何运动,C错误;由v=eq \f(Δx,Δt)可知,速度的方向与对应时间内物体位移的方向一致,D正确。
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多选)(2022·石家庄市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第3 s末的速度为6 m/s,这里是指平均速度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20 m/s,这里是指瞬时速度
C.“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速度计显示速度为350 km/h,这里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
D.为了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问题,某快递公司采取“无人机快递”,无人机从某一投递站带着快件到达指定位置送达后又返回该投递站,这一过程中无人机的平均速度为零
答案 CD
解析 第3 s末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故A错误;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为平均速度,故B错误;速度计显示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C正确;无人机回到了原位置,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D正确。
4.(多选)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车启动后在第10 s末,速度计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前10 s内汽车运动的位移为150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10 s末汽车的速率是70 km/h
B.第10 s末汽车的速率是70 m/s
C.前1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
D.前1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35 m/s
答案 AC
解析 汽车的速度计显示的是速率,由题图可知在第10 s末汽车的速率是70 km/h,故A正确,B错误。前10 s内汽车的位移是15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5 m/s,故C正确,D错误。
5.在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以9秒83的成绩刷新亚洲纪录。假设他在50 m处的速度为9.9 m/s,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6 m/s,则他在比赛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9.9 m/s B.10.17 m/s
C.10.25 m/s D.10.6 m/s
答案 B
解析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v=eq \f(Δx,Δt)=eq \f(100,9.83) m/s≈10.17 m/s,故选B。
6.(2023·邢台八中月考)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单向行驶,从A处行驶到B处用了60 s,A、B两地相距900 m;在B处停留30 s后沿原路返回,又用了45 s到达A、B的中点C处。问:
(1)这辆汽车前6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2)这辆汽车从A处到C处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答案 (1)15 m/s (2)3.33 m/s
解析 (1)前6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eq \f(x,t)=eq \f(900,60) m/s=15 m/s。
(2)从A到C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eq \f(\f(x,2),t+t0+t′)=eq \f(450,60+30+45) m/s≈3.33 m/s。
考点三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
7.(2022·南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中)江苏高速四通八达,但是超速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防止超速,交警部门设置了两套监控系统,一套是固定测速点,定点测速。一套是在一段路线区间设置区间测速,通过记录通过固定区间的时间,分析汽车是否超速。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高速上导航仪的某时刻界面截图,该路段限速120 km/h。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这辆汽车在区间行驶中已有超速行为
B.18.3公里表示剩余行程的位移大小
C.118 km/h表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率
D.根据“18.3公里、24分钟”这两个数据,可以算出剩余行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 A
解析 由题图可得,此时汽车的速率为118 km/h。汽车从区间测速开始到现在的平均速率是120 km/h,区间测速还有3.6公里结束。距离终点的路程还有18.3公里,还需要24分钟到达终点。汽车从区间测速开始到现在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20 km/h,此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18 km/h,则在此之前汽车已有超速行为,故A正确;18.3公里表示剩余行程的路程,故B错误;118 km/h表示此时的速率,故C错误;根据“18.3公里、24分钟”这两个数据,可以算出剩余行程的平均速率,故D错误。
8.(2023·马鞍山市高一期中)旅客坐高铁从北京西到广州南的某次列车上午8:00发车,当日下午16:00到达,该次旅程约2 200 km。已知北京到广州的直线距离约为1 980 km,某次该旅客发现车厢内的显示牌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旅客此次旅程的平均速率为237.5 km/h,显示牌上的“301 km/h”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B.旅客此次旅程的平均速率为237.5 km/h,显示牌上的“301 km/h”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C.旅客此次旅程的平均速率为275 km/h,显示牌上的“301 km/h”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旅客此次旅程的平均速率为275 km/h,显示牌上的“301 km/h”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可得,列车从北京西到广州南所用时间t=8 h,运行里程s=2 200 km
平均速率为v=eq \f(s,t)=eq \f(2 200,8) km/h=275 km/h,显示牌上的“301 km/h”是某一时刻的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故选D。
9.(2022·上海市徐汇中学高一期中)如图为用高速摄影机拍摄的8 mm直径的子弹射过一只苹果时的照片,该子弹的平均速度为900 m/s,可估算该子弹从头部进入苹果至尾部穿出苹果所需的时间最接近( )
A.10-2 s B.10-4 s C.10-6 s D.10-8 s
答案 B
解析 苹果宽度约为70 mm,子弹长度大致是本身直径的3倍,故取子弹长度约为20 mm,即子弹穿过苹果过程的位移为90 mm,子弹穿过苹果的时间为t=eq \f(x,v)=eq \f(90×10-3,900) s=10-4 s,故选B。
10.(2023·南京市宁海中学高一期中)如图所示,三个质点A、B、C同时从N点出发,分别沿图示路径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N到M的过程中,B的位移最小
B.质点A到达M点时的速率最大
C.从N到M的过程中,三个质点的平均速率相同
D.从N到M的过程中,三个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 D
解析 三个质点都从N到M,则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相同,A错误,D正确;三个质点运动的时间都相等,路程不等,质点A从N点到达M点的路程最大,则平均速率最大,但到达M点时的速率不一定最大,B、C错误。
11.(2022·临沂一中高一上期中)在一次爬山比赛中,某人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 ,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eq \f(v1+v2,2),eq \f(v1+v2,2) B.eq \f(v1-v2,2),eq \f(v1+v2,2)
C.0,eq \f(v1v2,v1+v2) D.0,eq \f(2v1v2,v1+v2)
答案 D
解析 设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为x,此人往返一次对应的位移Δx=0,其平均速度大小为eq \x\t(v)=eq \f(Δx,Δt)=0,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往返一次的平均速率为eq \x\t(v′)=eq \f(x+x,\f(x,v1)+\f(x,v2))=eq \f(2v1v2,v1+v2),故选D。
12.某物体由A点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 s向东行驶了30 m到达B点,又向东行驶了5 s前进了60 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 s后又向西行驶,经历了6 s运动了120 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所示,求:
(1)最后6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3)全过程的平均速率。
答案 (1)20 m/s,方向向西 (2)1.5 m/s,方向向西 (3)10.5 m/s
解析 (1)最后6 s内物体从C点到D点的位移大小为Δx3=120 m,则平均速度大小为v1=eq \f(Δx3,t4)=eq \f(120 m,6 s)=20 m/s,方向向西。
(2)全程中物体初位置为A点,末位置为D点,其位移是eq \(AD,\s\up6(→)),方向向西,大小Δx=Δx3-Δx1-Δx2=120 m-30 m-60 m=30 m,所用时间t总=5 s+5 s+4 s+6 s=20 s,则平均速度大小为v2=eq \f(Δx,t总)=eq \f(30 m,20 s)=1.5 m/s,方向向西。
(3)全过程的路程s=30 m+60 m+120 m=210 m,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eq \x\t(v)=eq \f(s,t总)=10.5 m/s。初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位置/m
位移/m
人在平直道路上跑步
0
40
150
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20
100
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10
100
火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500
30
1 25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3 向心加速度优秀课后测评,共10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重力与弹力优秀第1课时一课一练,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优秀同步训练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