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七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来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国: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
A. a是太阳所属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B. d是人类目前观测到的最大宇宙范围
C. c中心天体地表的陨石多来自恒星D. b中的天体类型都能够自己发光
2. b所反映出的地球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是( )
A. 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B. 存在液态水
C. 存在可供呼吸的大气D. 有稳定的光照
集中式光伏电站是集中建立的大型光伏电站,所获的电力直接并入国家电网;分布式光伏电站是指装机规模较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下表示意我国三省区光伏发电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新疆、甘肃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较高的主要优势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大气高度D. 地形地势
4. 西藏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量小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较弱B. 气温较低C. 人口较稀疏D. 日照时长短
《新华日报》报道:太阳活动日益频繁,到2025年更将迎来活动最高峰,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可能会频繁发生。地球可以提前进行预警,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目前,我国研制发射的第一颗太阳观测卫星“夸父一号”已开启主动监测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推测上一次太阳活动峰值大约出现在( )
A 1999年B. 2004年C. 2011年D. 2014年
6. 人类应对太阳活动预警采取的防范措施最不可能包括( )
A. 暂停航天器的发射活动B. 太空中宇航员避免出舱作业
C. 临时关闭景区旅游接待D. 减少飞往两极地区的航班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9日18时58分,澳大利亚东部瓦努阿图群岛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500千米。下图为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 )
A. H圈层底部B. G圈层C. F圈层上部D. E圈层
8. 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D表示的是莫霍界面B.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H圈层
C. F圈层物质状态为固态D.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G圈层上部
9. 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传播速度发生的变化是( )
A. A波波速加快,B波波速下降B. A波完全消失,B波波速突然下降
C. A波、B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 B波完全消失,A波波速突然下降
2021年12月22日20时左右,四川北川青片乡大林滑坡地灾点突发大规模山体崩塌,塌方3万多立方米,大林滑坡地灾,点为2020年洪灾后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大林滑坡地灾点新增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山区地形陡峭②地区经济发达③地表多松散碎屑物④区域降水较少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
11. 滑坡通常会( )
①摧毁农田房舍②淤塞江河③形成新的通行道路④带来大量淡水,缓解旱情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020年12月8日,我国测量登山队对珠穆朗玛峰的“身高”进行了新的测量,并公布了最新高度为8848.86米,下图为珠穆朗玛峰登峰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示地区地貌主要为( )
A. 冰川地貌B. 河流地貌C. 风蚀地貌D. 喀斯特地貌
13. 图示甲地貌是( )
A. 溶沟B. 海蚀柱C. 刃脊D. 峡谷
暑假期间,某校高一年级教师跟随旅游团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甲、乙两图为旅游期间拍摄的部分景观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结合甲、乙景观照,推测教师们的旅游地最可能分别是( )
A. 云南、山东B. 内蒙古、青海C. 北京、江苏D. 贵州、新疆
15. 游览甲地景观时,下列最可能是地理老师对其进行讲解的内容是( )
①组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可溶性②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
③构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是石钟乳、石柱④该地貌多分布在降水稀少的地区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6. 前往乙地旅游时( )
A. 可以看到沙子移动方向较为一致B. 随处可见携带大量泥沙奔腾河流
C. 需要携带好雨伞、雨靴等用品D. 高大植被下是躲避烈日的最佳选择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亚长牛尊青铜器(下图),是河南省安阳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的原型是圣水牛,现已灭绝,在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圣水牛是一种曾生活在黄河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水牛,同时期该地还生活着像亚洲象、犀牛等这些在今天只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动物。
(1)说出圣水牛生存地质年代及该时期繁盛的植被类型。
(2)推测圣水牛生存时期黄河流域气候特点,并说出依据。
(3)推测圣水牛灭绝的原因。
18. 读我国长江流域及甲地景观、乙地放大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甲地河流地貌的剖面特点,并简述成因。
(2)指出长江乙河段流水作用的主要形式,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长江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19. 一位骑行爱好者利用假期打卡祖国具有特色的景点,在骑行途中拍摄了大量风景照,并发布在网络社交平台进行分享,下面甲、乙景观为拍摄的部分景点。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形成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并说出该骑行者打卡甲地景观时观测到的当地环境特征。
(2)说出形成乙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及①、②两处地貌名称。
(3)景观照一经分享,便吸引各地网友评论,下列评论中符合实际的是____。
①广西网友:甲景观地下常发育有暗河,我们这都被开发成了景区
②海南岛网友:在我家乡乙地景观很常见,人们常常在岸边进行捕捞
③湖南长沙网友:乙景观和我家乡的橘子洲形成的作用力一致
④甘肃兰州网友:甲景观附近常常能见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貌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来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国: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
A. a是太阳所属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B. d是人类目前观测到的最大宇宙范围
C. c中心天体地表的陨石多来自恒星D. b中的天体类型都能够自己发光
2. b所反映出的地球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是( )
A. 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B. 存在液态水
C. 存在可供呼吸的大气D. 有稳定的光照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分析,图中c天体系统等级最低,属于地月系,中心天体为地球,地表的陨石主要来自小行星,C错误;b表示太阳系,除太阳可以自己发光外,其他天体都不能自己发光,D错误;a表示银河系,太阳所属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A错误;d表示总星系,是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大宇宙范围,B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b表示太阳系,该图反映出的地球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是各大行星各行其道,各不相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安全稳定,A正确;存在液态水、 存在可供呼吸的大气、 有稳定的光照,图中信息并没有反映,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1.温度——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③结晶水汽化 原始的大洋。
集中式光伏电站是集中建立的大型光伏电站,所获的电力直接并入国家电网;分布式光伏电站是指装机规模较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下表示意我国三省区光伏发电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新疆、甘肃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较高的主要优势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大气高度D. 地形地势
4. 西藏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较弱B. 气温较低C. 人口较稀疏D. 日照时长短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甘肃两省都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较远,气候较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总量较大,适宜光伏发电,B正确;新疆、甘肃的纬度位置差异较小,A错误;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大气高度、地形地势相差不大,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西藏地区自然环境较恶劣,人口稀少,人口总量少,电力需求少,造成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量小,C正确;西藏地区海拔高,光照较强,太阳能资源较丰富,适宜光伏发电,A错误;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量小与气温、日照时长关系较小,BD错误。故选C。
【点睛】中国太阳辐射分布状况: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新华日报》报道:太阳活动日益频繁,到2025年更将迎来活动最高峰,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可能会频繁发生。地球可以提前进行预警,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目前,我国研制发射的第一颗太阳观测卫星“夸父一号”已开启主动监测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推测上一次太阳活动峰值大约出现在( )
A. 1999年B. 2004年C. 2011年D. 2014年
6. 人类应对太阳活动预警采取的防范措施最不可能包括( )
A. 暂停航天器的发射活动B. 太空中宇航员避免出舱作业
C. 临时关闭景区旅游接待D. 减少飞往两极地区的航班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而根据材料可知,2025年更将迎来活动最高峰,故由此可推算处上一次太阳活动峰值出现在2014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由于太阳的耀斑、日冕物质抛射会释放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上的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也会干扰地球磁场,造成“磁暴”现象,会影响航天器的发射活动、宇航员出舱作业和飞机与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所以ABD的措施都是合理的,故ABD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一般不会对旅游活动造成影响,故无需关闭景区,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9日18时58分,澳大利亚东部瓦努阿图群岛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500千米。下图为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 )
A. H圈层底部B. G圈层C. F圈层上部D. E圈层
8. 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D表示的是莫霍界面B.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H圈层
C. F圈层物质状态为固态D.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G圈层上部
9. 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传播速度发生的变化是( )
A. A波波速加快,B波波速下降B. A波完全消失,B波波速突然下降
C. A波、B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 B波完全消失,A波波速突然下降
【答案】7. B 8. D 9. C
【解析】
【7题详解】
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陆地地壳厚度平均39-41千米,震源深度500千米说明震源位置已经不在地壳部分,应在古登堡面之上的地幔部分G,B正确;H是地壳,F是外核,E是内核,此次地震的震源不在这些圈层,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D表示的是古登堡面,A错误;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G圈层的软流层,B错误;F圈层是外核,物质状态为液态或熔融态,C错误;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上地幔底部属于G圈层上部,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地震波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无论是横波A还是纵波B传播速度都会突然减慢,出现明显下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
2021年12月22日20时左右,四川北川青片乡大林滑坡地灾点突发大规模山体崩塌,塌方3万多立方米,大林滑坡地灾,点为2020年洪灾后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大林滑坡地灾点新增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山区地形陡峭②地区经济发达③地表多松散碎屑物④区域降水较少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
11. 滑坡通常会( )
①摧毁农田房舍②淤塞江河③形成新的通行道路④带来大量淡水,缓解旱情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由材料“大规模山体崩塌”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滑坡多发地区一般为山区,山区地形陡峭崎岖,坡度大,在重力作用下,易发生不稳定岩体的整体下滑现象,故地形陡峭具有地质灾害隐患,①正确;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加上暴雨,缺乏植被保护极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故多松散碎屑物具有地质灾害隐患,③正确。该地区位于四川省北川,地区经济欠发达,②错误;四川北川青片乡为季风气候,降水丰富,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山体崩塌,滑坡体堵塞江河造成的湖泊堵塞,形成堰塞湖,①②正确;滑坡并不能形成新的通行道路,③错误;滑坡不能带来降水,因此不能缓解旱情,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滑坡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危害巨大。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滑坡和泥石流一般多发生在我国中西部的山区,山区地形崎岖,坡度大,且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岩石破碎,缺乏植被保护。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主要措施有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2020年12月8日,我国测量登山队对珠穆朗玛峰的“身高”进行了新的测量,并公布了最新高度为8848.86米,下图为珠穆朗玛峰登峰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示地区地貌主要为( )
A. 冰川地貌B. 河流地貌C. 风蚀地貌D. 喀斯特地貌
13. 图示甲地貌是( )
A. 溶沟B. 海蚀柱C. 刃脊D. 峡谷
【答案】12. A 13. C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片,图示信息位于高海拔地区,冰川广布,形成了角峰、刃脊、冰川U谷等冰川侵蚀地貌,A正确。与河流地貌、 风蚀地貌、 喀斯特地貌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根据图片,甲地貌位于珠峰附近冰川广布的地区,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刃脊,C正确。溶沟是喀斯特地貌景观;海蚀柱是海浪侵蚀地貌景观;峡谷是流水侵蚀地貌景观,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冰川主要分布在低纬度高山或高纬度地区;冰川侵蚀地貌以冰斗、角峰、刃脊、冰川U谷等最为典型。
暑假期间,某校高一年级教师跟随旅游团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甲、乙两图为旅游期间拍摄的部分景观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结合甲、乙景观照,推测教师们的旅游地最可能分别是( )
A 云南、山东B. 内蒙古、青海C. 北京、江苏D. 贵州、新疆
15. 游览甲地景观时,下列最可能是地理老师对其进行讲解的内容是( )
①组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可溶性②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
③构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是石钟乳、石柱④该地貌多分布在降水稀少的地区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6. 前往乙地旅游时( )
A. 可以看到沙子移动方向较为一致B. 随处可见携带大量泥沙奔腾的河流
C. 需要携带好雨伞、雨靴等用品D. 高大植被下是躲避烈日的最佳选择
【答案】14 D 15. C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为溶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乙图为新月形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山东位于华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风沙地貌不典型,A错误;内蒙古位于西北地区,喀斯特地貌不典型,青海位于青藏地区,风沙地貌不典型,B错误;北京位于华北地区,喀斯特地貌不典型,江苏位于南方地区,风沙地貌不典型,C错误;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新疆位于西北地区,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甲为溶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可溶性,①正确;构成洞内景观的地貌主要是石钟乳、石柱,③正确;甲景观主要由流水作用形成,多分布在降水较多的地区,②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乙图为新月形沙丘,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降水少,河流欠发育,B错误;不需要携带好雨伞、雨靴等用品,C错误;植被稀少,D错误;新月形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沙子往风的下风向方向移动,移动方向较为一致,A正确。故选A。
【点睛】由所学喀斯特地貌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根本原因在于岩石的可溶性,这种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石灰岩中不溶性的碳酸钙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因此湿热的气候更利于喀斯特地貌发育。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亚长牛尊青铜器(下图),是河南省安阳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的原型是圣水牛,现已灭绝,在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圣水牛是一种曾生活在黄河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水牛,同时期该地还生活着像亚洲象、犀牛等这些在今天只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动物。
(1)说出圣水牛生存的地质年代及该时期繁盛的植被类型。
(2)推测圣水牛生存时期黄河流域气候特点,并说出依据。
(3)推测圣水牛灭绝的原因。
【答案】(1)地质年代:新生代。植被类型:被子植物。
(2)气候特点:温暖湿润。依据:圣水牛生存时期的黄河流域,同时期生存着在当今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动物,可知气候环境温暖;水牛喜水,黄河流域应湖沼广布,气候湿润。
(3)圣水牛生存时期,已经有人类出现,作为食物来源,人类对其过度捕猎;气候转冷,生存环境改变,导致圣水牛灭绝。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亚长牛尊青铜器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演化历史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圣水牛是一种曾生活在黄河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水牛,同时期该地还生活着像亚洲象、犀牛等这些在今天只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动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位于新生代第四纪,此时被子植物繁盛。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圣水牛生存的区域即可判读气候特征,圣水牛生存时期的黄河流域,水牛喜水,黄河流域应湖沼广布,水源充足,故气候湿润,黄流流域现在属于温带区域,圣水牛同时期生存着在当今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动物,可知当时气候环境温暖。
【小问3详解】
圣水牛灭绝的原因可从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为因素考虑,圣水牛生存的新生代时期,已经有人类出现,圣水牛作为人类的食物来源,人类对其过度捕猎,导致数量减少;伴随着气候转冷,气温降低,生存环境改变,导致圣水牛灭绝。
18. 读我国长江流域及甲地景观、乙地放大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甲地河流地貌的剖面特点,并简述成因。
(2)指出长江乙河段流水作用的主要形式,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长江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答案】(1)河谷剖面较陡、深,呈“V”形。成因: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而形成。
(2)形式:流水堆积作用。依据:流经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缓慢。
(3)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河海交界地带,海潮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地貌、外力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甲地河流地貌为河谷,其地貌剖面特点是谷壁较陡,河谷整体较深,谷地整体上呈“V”形。其成因主要是该河段地处河流上游,落差较大,水流速度快,对河床下方岩层侵蚀力强,从而导致河谷不断加深。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河流中游地区。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缓开阔,流速变缓,向下侵蚀作用减弱,以侧蚀和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凹凸河岸,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携带的泥沙不断的沉积形成河漫滩地貌。
小问3详解】
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流,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降水量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携带泥沙量大;长江入海口处海拔较低,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弱,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沉积;由于河流入海口地处河海交界地带,泥沙在入海时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强,阻碍泥沙入海,使泥沙沉积作用增强,从而容易在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19. 一位骑行爱好者利用假期打卡祖国具有特色的景点,在骑行途中拍摄了大量风景照,并发布在网络社交平台进行分享,下面甲、乙景观为拍摄的部分景点。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形成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并说出该骑行者打卡甲地景观时观测到的当地环境特征。
(2)说出形成乙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及①、②两处地貌名称。
(3)景观照一经分享,便吸引各地网友的评论,下列评论中符合实际的是____。
①广西网友:甲景观地下常发育有暗河,我们这都被开发成了景区
②海南岛网友:在我家乡乙地景观很常见,人们常常在岸边进行捕捞
③湖南长沙网友:乙景观和我家乡的橘子洲形成的作用力一致
④甘肃兰州网友:甲景观附近常常能见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貌
【答案】(1)外力作用:风力侵蚀。特征:甲景观所在地多大风;地表植被稀疏;地表岩石形状各异;地表水缺乏,土质疏松且干燥等。
(2)外力作用:海浪侵蚀;名称:①、②地貌分别是海蚀柱、海蚀崖。
(3)②④
【解析】
【分析】本题地貌景观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外力作用及地貌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甲图为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因此形成甲景观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风力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所在地多大风天气。由于水分条件差,地表植被稀疏、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地表岩石形状各异;降水少,河流欠发育,地表水缺乏,土质疏松且干燥等。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乙图中有受海浪侵蚀 、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海蚀柱(①)、基岩海岸受海蚀及重力崩落作用,沿断层节理或层理面形成的海蚀崖(②)。它们都是海浪侵蚀作用的结果。
【小问3详解】
甲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广西位于湿润区,降水丰富,①错误;乙为海浪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海南岛四周都是海洋,多乙地貌,②正确;橘子洲为流水堆积地貌,与乙处的海浪侵蚀地貌作用力不一致,③错误;甘肃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多甲景观为代表的风力侵蚀地貌。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故填②④。装机总量(万千瓦时)
集中式(万千瓦时)
分布式(万千瓦时)
新疆
1295
1278
17
西藏
138
136
2
甘肃
1228
1143
85
装机总量(万千瓦时)
集中式(万千瓦时)
分布式(万千瓦时)
新疆
1295
1278
17
西藏
138
136
2
甘肃
1228
1143
85
河北省沧州市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PDF版附答案),共8页。
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七县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七县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PDF版附答案),共15页。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景观拍摄后的一周内,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的岩层是,瓦屋山四面壁立千仞的主要成因是,冷涡出现时,其中心气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