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提能作业(22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第2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第5节人脑的高级功能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体液调节单元素养等级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体液调节第1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7页。
第2章 第3节A组·素养自测一、选择题1.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两电表的电极均置于膜外侧(a、d点均为电表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刺激某位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图中共有三个神经元和两个突触B.刺激a点,电表①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电表②的指针可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刺激b点,电表①和②的指针均能发生两次偏转D.刺激c点,若电表①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电表②的指针能发生偏转,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图中共有三个神经元和两个突触;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图中由左向右),a点处于电表①两个电极的中点,刺激a点时,电表①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电表②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若刺激b点,则电表①的指针不偏转,电表②的指针可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果刺激c点,电表①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电表②的指针发生偏转,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如果刺激c点,电表①和电表②的指针都发生偏转,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2.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图1中神经纤维没有接受刺激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引起的B.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可测量静息电位的大小C.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Na+含量较低,则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D.图2中从A到C是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是由Na+内流引起的解析:题图1中神经纤维没有接受刺激前的电位为静息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由K+外流引起,A正确;在没有接受刺激时,题图1中的电位计测量的电位是零电位,不是静息电位,B错误;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Na+含量较低,则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即题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C正确;题图2中从A到C是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是由Na+内流引起的,D正确。3.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 )A.阻断了部分Na+通道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解析: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大量外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元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大量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用药物处理后动作电位小于正常时动作电位,可推知Na+内流减少,进一步推测该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4.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D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解析: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比细胞外低。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大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5.突触一般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A.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肌肉或腺体细胞相接触B.突触小体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突触后膜通常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D.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有关解析: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肌肉或腺体细胞相接触形成突触,A项正确;突触小体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B项错误;突触后膜通常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C项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有关,D项正确。6.根据突触前细胞传来的信号,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的为兴奋性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效应(抑制效应是指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仍为内负外正)的为抑制性突触。如图为某种动物体内神经调节的局部图(带圈数字代表不同的突触小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①的突触小泡中是兴奋性神经递质B.当兴奋传至突触3时,其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C.图中的突触类型为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肌肉型D.突触2和突触3的作用相同,均是抑制肌肉兴奋解析:据题图可知,突触1为兴奋性突触,因此,①的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神经递质,A正确;突触3为抑制性突触,因此,当兴奋传至突触3时,其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仍为内负外正,B错误;由题图可知,突触1和3为轴突—肌肉型,突触2是轴突—轴突型,C错误;突触2的作用是抑制①处的轴突兴奋,突触3的作用是抑制肌肉兴奋,D错误。二、非选择题7.图甲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MNDA的作用是_识别多巴胺、运输Na+__。(2)由图甲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__,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增多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这一过程可以用图乙中_y__(填“x”“y”或“z”)曲线表示。(3)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_减少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解析:(1)据图甲可知,MNDA的作用是识别多巴胺、运输Na+。(2)据图甲可知,可卡因能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根据题意可知,可卡因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因此回收时间比正常情况延长,但是最终可以全部回收,则这一过程可以用图乙中y曲线表示。(3)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会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的刺激,即减少突触后膜上的MNDA,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降低。B组·素养提升一、选择题1.大鼠SCN神经元白天胞内氯离子浓度高于胞外,夜晚则相反,SCN神经元主要受神经递质氨基丁酸(GABA)的调节,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SCN神经元兴奋时膜内电位由正变负B.GABA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的C.夜晚GABA使突触后膜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外流D.白天GABA提高SCN神经元的兴奋性,夜晚则相反解析:SCN神经元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A错误;GABA是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的,B错误;夜晚GABA使突触后膜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C错误;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白天导致氯离子外流(协助扩散),提高SCN神经元的兴奋性,夜晚导致氯离子内流(协助扩散),SCN神经元受抑制,D正确。2.为研究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作用,科学家利用离体蛙心做了一个实验(注:蛙心置于人工液体环境中),反复刺激支配一个蛙心的迷走神经(属于脑神经),使其心率下降,然后从这个蛙心中收集液体,灌入另一个蛙心,发现该蛙心的心率也下降了。再刺激支配第一个蛙心的交感神经,使其心率加快,当其液体转移给第二个蛙心后,该蛙心的心率也加快了。由上述实验能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A )A.神经元会释放有关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B.迷走和交感神经的神经元释放的化学物质可能完全相同C.受刺激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电位变化一定相同D.完成上述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解析:反复刺激支配一个蛙心的迷走神经,使其心率下降,然后从这个蛙心中收集液体,灌入另一个蛙心,发现该蛙心的心率也下降了,说明迷走神经会释放有关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造成另一个蛙心的心率下降,A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可知,刺激迷走神经造成了蛙心的心率下降,刺激交感神经造成了蛙心的心率加快,故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神经元释放的化学物质可能不同,B不符合题意;刺激迷走神经和刺激交感神经后,两个蛙心的心率变化不一致,推测受刺激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电位变化不一定相同,C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反复刺激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可导致其释放神经递质,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完成题述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突触,D不符合题意。3.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可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兴奋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B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解析:兴奋在神经元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神经冲动。给予某种药物后,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但兴奋的传递被阻断,说明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均不受影响,A、D错误;该药物应该是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B正确;该药物的化学结构无法推断,C错误。4.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电刺激②处,肌肉会收缩,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能检测到神经递质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这是一个反射活动C.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会消耗能量解析: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刺激②处,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错误;由于反射弧结构不完整,电刺激①处,肌肉收缩不能称为反射,B错误;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依赖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的,建立在带电离子跨膜运输的基础上,需要消耗能量(在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Na+-K+泵把Na+排出细胞、把K+吸收到细胞内需要消耗ATP),D项错误。5.如图示意反射弧结构,若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B )A.刺激a点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B.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C.刺激b点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D.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使突触传递抑制解析:在刺激a点或b点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是单向的,刺激a点时可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而刺激b点时不会使兴奋向突触前膜传递,并不是使突触传递抑制。6.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麻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通道,阻碍Na+外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一致,前者不属于神经递质C.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膜内外Na+的浓度差会影响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局麻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进入细胞内后能阻塞 Na+通道,抑制Na+内流,因此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A错误;由题图1可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与局麻药作用机理不同,局麻药不属于神经递质,B、C正确;产生动作电位时,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膜内外Na+浓度差会影响Na+进入细胞内的量,从而影响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D正确。二、非选择题7.请据图回答问题:(1)突触由_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__组成,N释放神经递质_需要__(填“需要”或“不需要”)耗能。(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屈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图甲中各点可作为投药或者刺激的位点。①第一步:电刺激e点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出现肌肉收缩,这种现象_不属于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②第二步:将药物投放在b点,刺激_a__点无反应,刺激c点_有__(填“有”或“无”)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③第三步:药物投放在d点,刺激_c__点无反应,刺激_e__点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解析:(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N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需要耗能。(2)①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参与,所以电刺激e点出现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②把药物投放在b点即突触间隙,目的是判断药物是否抑制突触间隙兴奋的传递,而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因而要想达到实验目的,应刺激a点。若刺激a点肌肉不收缩,刺激c点肌肉收缩,则可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③药物投放在d点,刺激c点肌肉不收缩,刺激e点肌肉收缩,可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