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汇编考点 07 分子和原子 (含解析)
展开考点 07 分子和原子
★学霸笔记考点归纳【有笔记归纳、易错点、容量大试题、随时可用】
归纳1:化学用语提前记忆
归纳2 分子
归纳3 原子
归纳4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归纳5 解题知识技巧提升和易错点、化学符号归纳
归纳6 2018年、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五年化学中考试题《分子和原子》汇编(容量大、一次下载、值得拥有)
(可供考生、教师:暑期自学、学霸笔记、备课、新课、期中复习、期末复习、
重点高中自主招生考试、中考备考复习、组卷等等所用)
归纳1:化学用语提前记忆
一、目前常见物质名称和化学式:
物质名称
磷
硫
炭
铁
镁
锌
铜
氢气
氧气
氮气
化学式
P
S
C
Fe
Mg
Zn
Cu
H2
O2
N2
物质名称
水
过氧化氢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二氧化锰
氧化镁
五氧化二磷
四氧化三铁
化学式
H2O
H2O2
CO2
CO
SO2
MnO2
MgO
P2O5
Fe3O4
物质名称
氧化铜
氧化铝
高锰酸钾
锰酸钾
氯酸钾
氯化钾
化学式
CuO
Al2O3
KMnO4
K2MnO4
KClO3
KCl
二、写常见分子符号:
氧分子 O2 、氮分子 N2 、氢分子 H2 、氯分子 Cl2 、
氨分子 NH3 、水分子 H2O 、过氧化氢分子 H2O2 、二氧化碳分子 CO2 ;
五氧化二磷分子 P2O5 、氧化汞分子 HgO 、二氧化硫分子 SO2 、
2个氧分子2O2 、2个氢分子 2H2 、 2个氯分子 2Cl2 、
2个氨分子 2NH3 、2个水分子 2H2O 、2个过氧化氢分子 2H2O2 、2个二氧化碳分子 2CO2
三、写常见原子符号:
氢原子 H 、 氦原子 He 、 碳原子 C 、 氮原子 N 、氧原子 O 、氟原子 F 、
氖原子 Ne 、钠原子 Na 、镁原子 Mg 、铝原子 Al 、硅原子 Si 、磷原子 P 、
硫原子 S 、 氯原子 Cl 、 氩原子 Ar 、铁原子 Fe 、
两个氢原子 2H 、 两个氧原子 2O 、六十个碳原子 60C 、两个钙原子 2Ca 、
三个铁原子 3Fe 、三个氯原子 3Cl 、两个铜原子 2Cu 、2个氯原子 2Cl 、
两个银原子 2Ag 、两个钾原子 2K 、
归纳2 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_化学性质__的_最小__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_很小__。
(2)分子间有_间隔__,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_增大__,遇冷_缩小__,气态物质分子间的间隔_最大__。
(3)分子在_不停地运动__,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_越快__。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相同__,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不同__。
归纳3 原子
1.概念:原子是_化学变化__中的_最小__微粒。
2.基本性质
(1)原子的体积_很小__,质量_很轻__。
(2)原子在不断_运动__。
(3)原子之间有一定的_间隔__。
(4)同种原子的性质_相同__,不同种原子的性质_不同__。
归纳4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概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_化学变化__中的最小粒子
举例
水(H2O)、氢气(H2)
铁(Fe)、硅(Si)、汞(Hg)
特性
①很小但真实存在
①很小但真实存在
②不停地运动
②不停地运动
③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③原子间有一定间隔
主要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_分子__可以再分,而_原子__不能再分
相互联系
_分子__是由_原子__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_分子__分裂成_原子__,_原子__重新组合可构成_分子__
+
右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示意图,试看图
分析:①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变了而原子没变。②反应中,新的分子是怎样形 氯气 氢气 氯化氢
成的,即化学反应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解出原子、 (Cl2) (H2) (HCl)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相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②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③彼此间有间隔,④总是在不停地运动,⑤都既有种类之分,又有个数之别,⑥都不显电性。
不同点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以再分,只能重新结合为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的物质
构成物质举例
单质:O2、H2、N2、Cl2、C60、O3等
化合物:H2O、CO2、HCl、NH3等
金属:如Fe、Cu、Hg
稀有气体:如He、Ne、Ar
某些固态非金属: 如C、Si等
相互关系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
知识拓展: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较,原子比分子小,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如最小的氢分子中,一个分子共含有2个质子和2个电子,其体积和质量均没有氧原子大。一个氧原子中就含有8个质子,8个中子和8个电子。
归纳4 解题知识技巧和易错点归纳
1.需知:温度改变会引起微粒运动速率改变,也必然导致微粒的间隔发生改变;压强改变会直接导致微粒间隔发生改变。如,①风吹日晒导致自然界的水蒸发,其微观实质是:风吹日晒使水分子运动加快,间隔变大,逐渐由液态变为气态;②炎热的夏天,充满气的轮胎易爆,其微观原因是:炎热夏天温度高,轮胎内空气粒子运动加快,间隔变大,体积膨胀使轮胎爆裂;③加压条件下能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压入钢瓶中制成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其微观原因是:加压能使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小,体积缩小,由气态变为液态。
2.气体体积膨胀的两种情况:一是温度升高使粒子运动加快、间隔变大,体积膨胀;二是压强减小使气体粒子间隔变大,体积膨胀。
3.气体液化的两种情况:一是温度降低使粒子运动减慢、间隔变小,逐渐由气态变为液态;二是加压使气体间隔变小,逐渐由气态变为液态。
4.热胀冷缩的微观本质是:温度升高使粒子运动加快、间隔变大,体积膨胀;温度降低使粒子运动减慢、间隔变小,体积缩小。
5.物质三态变化的微观本质:一是温度引起的——大多数固体在温度升高时,粒子运动加快、间隔变大,逐渐由固体变为液体乃至气体;反之,温度降低会使粒子运动减慢、间隔变小,气体逐渐变为液体乃至固体。二是压强引起的——加压时气体粒子间隔变小,逐渐变为液体乃至固体;反之,压强变小时,像液氮、液氧、液化气、液体二氧化碳等的粒子间隔会变大,由液态变为气态(请记住:同时吸收热量,起到降温作用)。
6.溶解的微观本质:在水分子作用下,溶质的粒子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去了。
7.物质构成初探:
⑴原子构成的物质,其“物质符号==元素符号”。
由原子
构成的
物质有
金属:汞(Hg)、铁(Fe)、镁(Mg)——“钅”
稀有气体:氦气(He)[He]、氖气(Ne)[Ne]、氩气(Ar)[Ar]
某些固态非金属:碳(C)、硫(S)、红磷(P)——“石”
⑵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物质符号特征是“2个或多个原子构成”,不是单个元素符号。
如O2、N2、H2、Cl2、C60、 H2O、CO2、H2O2 、CO、SO2、NO2、P2O5、C2H5OH
⑶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构成:
①水、水银、铜导线、二氧化碳分别由水分子、汞原子、铜原子、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②保持过氧化氢、氧气、铝化学性质的微粒分别是过氧化氢分子、氧分子、铝原子。
③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 ,由化学式可以看出,乙酸由乙酸分子构成,每一个乙
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每一个乙酸分子中共有8个原子。
⑷会写原子符号和分子符号:方法是“原子符号==元素符号,分子符号==物质符号”。
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用语:铁原子Fe,两个铜原子2Cu,十个硫原子10S,一个氮分子N2,两个氧分子2O2,五个五氧化二磷分子5P2O5,三个三氧化二氮分子3N2O3。
8.会用分子的观点(即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
试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子分解出氢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大量氧分子聚成氧气,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大量水分子聚成水。
9.能根据下列事实说明分子的性质:
⑴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⑵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而一氧化碳能燃烧说明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往往不同。
⑶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用微粒的观点重新认识两大变化、物质分类:
⑴试用微粒的观点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没变没有生成新分子,只是状态或形状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了,生成了新分子(新物质)。
⑵用分子的观点重新理解物质分类: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1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C D G J L M O R T V X Z (填字母序号)。
A.过氧化氢 B.硫粉 C.水 D.五氧化二磷 E.金项链 F.铁水 G.液氮
H.水银 I.红磷 J.二氧化硫 K.锡箔 L.蒸馏水 M.氧化汞 N.氦气 O.氮气 P.木炭 Q.铝箔 R.氧气 S.银手镯 T.冰水 U.氖气 V.一氧化碳 W.镁条 X.液氧 Y.铜丝 Z.二氧化碳
12.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用语(即物质符号、分子符号、原子符号等化学符号):
(1)一个氧原子 ,(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3)四个氧分子 ,
(4)十个碳原子 ,(5)两个磷原子 ,(6)三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7)两个氢原子 ,(8)两个氮分子 ,(9)三个氯原子 ,
(10)两个钾原子 ,(11)两个二氧化氮分子 ,(12)两个钠原子 ,
(13)三个锌原子 ,(14)一氧化碳分子 ,(15)两个过氧化氢分子 ,
(16)两个铜原子 ,(17)两个汞原子 ,(18)两个银原子 ,
(19)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20)两个钙原子 ,(21)三个水分子 ,
(22)十个钡原子 ,(23)氧化汞分子 ,(24)四个镁原子 ,
(25)三个铁原子 ,(26)液氮 ,(27)液氧 。
答案:(1)O (2)CO2 (3)4O2 (4)10C (5)2P (6)3P2O5 (7)2H (8)2N2 (9)3Cl (10)2K (11)2NO2 (12)2Na (13)3Zn (14) CO (15)2H2O2 (16)2Cu (17)2Hg (18)2Ag (19)SO2 (20)2Ca (21)3H2O (22)10Ba (23)HgO (24)4Mg (25)3Fe (26)N2 (27)O2
13.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判断物质的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隔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但原子的种类不变。以水的变化为例:
水的蒸发——物理变化—水分子间隔变化:
水的电解——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变化:
★五年真题
2022年中考真题
1. (2022年吉林省中考)王安石在《梅花》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闻到‘暗香’”说明了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的质量很小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闻到‘暗香’”是花香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选A。
2. (2022年抚顺本溪辽阳市中考)一定质量的由分子构成的气体液化后,发生改变的是
A. 分子的数目 B. 分子的间隔 C. 分子的体积 D. 分子的质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定质量的由分子构成的气体液化后,改变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与排列方式,分子本身不变,即分子的数目、体积和质量都不变,故选B。
3. (2022年百色市中考)航天员饮用水属于小分子团水,小分子团水由5~8个水分子构成,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 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
C. 小分子团水的组成元素和普通水不同
D. 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间隔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题意“小分子团水由5~8个水分子构成”可知: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具有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即小分子团水也由氢氧元素组成,与普通水相同,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具有分子间有间隔的性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2022年广东省中考)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
A. O2- B. 2O3 C. SO2 D. 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表示一个氧离子,不符合题意;
B、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数目,表示2个臭氧分子,符合题意;
C、化学式的意义可以表示二氧化硫、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数目,即表示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2022年福建省中考)某海水淡化系统(如下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
D. 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选项正确;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而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正确;
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而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选项错误;
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水的化学性质不变,选项正确;
答案为:C。
6. (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气体受热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B.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气体受热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此选项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此选项正确;
C.电解水的微观解释: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所以电解水实验是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此选项正确;
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此选项正确;
故选A
7. (2022年山西省中考)“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A. 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 水分子分解加快
C. 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 水分子数目增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空气中湿度变大,水分子增多,但水分子本身没变,选项错误;
B、空气中水的含量增多但水未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水分子没有分解,选项错误;
C、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不变的,选项错误;
D、空气中湿度大的原因是水含量增多,水分子的数目增多,选项正确;
答案为:D。
8.(2022年邵阳市中考) 邵阳武冈是“中国卤莱之都”,这里的卤菜味道鲜美、香味扑鼻,深受人们的喜爱。能够闻到卤菜的香气是因为( )
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能够闻到卤菜的香气是因为卤菜中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选B。
9. (2022年盘锦市中考)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 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C. 原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不能转化为原子 D. 钠原子和钠离子核电荷数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的原子核不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原子质子数为1,无中子,说法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离开化学变化,原子是可以再分的,说法错误;
C、原子得失电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得失电子也能转化为原子,说法错误;
D、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核电荷数不变,核外电子数少1,说法正确。
故选D。
10. (2022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B.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体积增大
C.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 向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消失——H+和OH-结合生成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Cl-;正确。
B、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水由液体变成气体,壶盖被顶起,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的缘故;错误。
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D、烧碱是氢氧化钠,烧碱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溶液显中性,所以酚酞试液红色消失;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正确。
故选B。
11.(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氢氧化钾 B.铝 C.金刚石 D.甲烷
【答案】D
【解析】
分子、原子或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金属和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一般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A、氢氧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喷洒“84”消毒液,能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A
【解析】
A、能闻到特殊气味,是由于构成“84”消毒液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就会闻到香味,故A正确;
B、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B错误;
C、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的间隔无关,故C错误;
D、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能否再分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3.(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西岭雪山是著名旅游胜地,下列对其景色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景色
解释
A
春天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夏天云消雾散
水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C
秋天层林尽染
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
冬天白雪皑皑
水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A、春天花香四溢,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A正确;
B、夏天云消雾散,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B正确;
C、秋天层林尽染,树叶经霜打后变红,说明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C正确;
D、冬天下雪,属于水的状态变化,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分子本身不变,D错误。
故选D。
14.(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一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一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水分子很小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一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解析】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说明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氧气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滴水很小,但其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都是由氧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2022年陕西省中考B卷)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特征。下列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的是( )
A.甲烷 B.空气 C.冰水 D.黄金
【答案】B
【解析】
A、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甲烷中只有一种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氮气由氮气分子构成,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故B符合题意;
C、冰是水的固体,冰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黄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不含有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2022年安徽省中考)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氯化氢由分子构成,则氯化钠也由分子构成
B.铁器在空气中易腐蚀,则铝制品在空气中也易腐蚀
C.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氢氧化钙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锌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氢气,则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也产生氢气
【答案】C
【解析】
A. 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错误。
B. 铁器在空气中易腐蚀,铝在空气中和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以阻止铝和空气接触进一步被腐蚀,所以铝在空气中抗腐蚀。错误。
C.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均为碱性,均能使酚酞变红。正确。
D. 锌活动性比氢强,锌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氢气。铜活动性比氢弱,不与稀硫酸反应。错误。
故选:C。
17.(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下列现象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路过梨花园,闻到梨花香
分子在不停运动
B
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氢氧根离子
D
温度计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
温度升高汞原子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A、由于分子不断运动,路过梨花园,才能闻到梨花香,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二者混合时分子间间隔变小,导致体积变小,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氢氧化钠由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在溶液中可以自由移动,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温度计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因为汞原子体积变大。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8.(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黄金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人要实,火要虚” ——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答案】C
【解析】
A、“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高温下,也与氧气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均是由水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但是物质状态不同,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符合题意;
D、“人要实,火要虚”,是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可燃物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厨房中经常使用食盐、料酒、洗洁精、植物油等物质。 从化学视角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是由NaCl分子构成
B.打开装料酒的瓶塞时有一股酒味,是因酒精分子不断运动
C.洗洁精去除衣物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
D.植物油是液态油脂,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
【答案】A
【解析】
A、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符合题意;
B、打开装料酒的瓶塞时,有一股酒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酒精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C、洗洁精去除衣物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是液态油脂,油脂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022年安徽省中考)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开设的“天宫课堂”进行了泡腾片(由碳酸氢钠、酸和香料等组成)实验。下列对应解释错误的是( )
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
A
从水袋中挤出水,形成水球漂浮在空中
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B
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美丽的蓝色
颜料溶于水形成溶液
C
将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
发生化学变化生成CO2气体
D
靠近水球,闻到阵阵香气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A. 从水袋中挤出水,形成水球漂浮在空中,水的形状发生改变,但依然是液态。错误。
B. 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美丽的蓝色,颜料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正确。
C. 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生成盐、水、二氧化碳,所以将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发生化学变化生成CO2气体,正确。
D. 靠近水球,闻到阵阵香气,是因为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带有香味的微粒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了气味。正确。
故选:A。
21.(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被动吸“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B.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多的是硬水
C.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硝酸铵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
【答案】B
【解析】
A、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被动吸“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说法正确;
B、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故说法错误;
C、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故说法正确;
D、部分物质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例如硝酸铵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故说法正确;
故选B。
22. (2022年河南省中考)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
(2)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开。
【答案】(1)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
(2)分子间隔变大,导致水的体积变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
【小问2详解】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开,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导致水的体积变大。
23. (2022年百色市中考)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
(1)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
(2)两个锌离子__________。
(3)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__________。
(4)3P2O5__________。
【答案】(1)N2 (2)2Zn2+
(3)C60 (4)三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氮气由氮气分子构成,则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氮气分子,其符号为N2。
【小问2详解】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锌离子可表示为:2Zn2+。
【小问3详解】
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为碳60分子,可表示为C60。
【小问4详解】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表示1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则3P2O5表示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2021年中考真题
一、选择题(共82道题):
1.(2021·湖北襄阳市·中考真题)下列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A.无色 B.无味
C.供给呼吸 D.食品防腐
【答案】D
【解析】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供给呼吸。但氧气具有氧化性,食品和氧气接触会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因此不能用于食品防腐。故选D。
2.(2021·广西梧州市·中考真题)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液滴
【答案】C
【解析】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A正确。
B、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B正确。
C、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会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蒸气遇冷液化。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液滴,D正确。
故选:C。
3.(2021·湖南郴州市·中考真题)有关空气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成分主要有N2、O2、稀有气体 B.大气污染物主要有SO2、NO2、CO2
C.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 D.常温下,氧气能与碳发生反
【答案】C
【解析】
A、空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稀有气体的含量很少,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能导致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C、氮气可用于磁悬浮列车,因为液氮的低温,符合题意;
D、常温下,碳与氧气不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1·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为了快速、安全地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 B.向试管中加锌粒
C.点燃酒精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C
【解析】
A、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错误;
B、向试管中加锌粒,要把试管横放,将锌粒放在试管口,慢慢竖起试管,错误;
C、点燃酒精灯使用火柴,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为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要在瓶中放少量水,错误。
故选C。
5.(2021·湖南株洲市·中考真题)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大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可得到四氧化三铁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以防腐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
D.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收集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A、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不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但是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收集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等,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1·湖南株洲市·中考真题)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化合反应多变一,该反应生成物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A错误。
B、化合反应多变一,该反应生成物多种,不属于化合反应,B错误。
C、化合反应多变一,该反应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C正确。
D、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D错误。
故选:C。
7.(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燃着的蜡烛熄灭时产生白雾
B.光亮的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变银白色
C.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
【答案】C
【解析】
A、燃着的蜡烛熄灭时会产生白烟,此选项不正确;
B、光亮的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着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变为蓝色,此选项不正确;
C、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此选项正确;
D、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C。
8.(2021·河南中考真题)现有下列反应:①②③。其中适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就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方便、简洁地来制取氧气,同时考虑生成物是否有污染,根据题意,硝酸铵因为温度不同,硝酸铵分解的产物不同,即使发生了题目所指出的反应,生成的是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难以分离;同时,硝酸铵受热易发生爆炸,因而缺乏可靠的安全性,而利用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易行,故实验室常用来制取氧气。
故选:A。
9.(2021·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的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B.同种分子在不同环境和状态下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D.气体和液体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而固体物质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答案】C
【解析】
A、热胀冷缩是由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故说法错误;
B、同种分子,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说法错误;
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D、不管是固态、气态和液态,物质的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故说法错误。
故选C。
10.(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考真题)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答案】B
【解析】
A、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不同,A正确。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原子间有间隔,B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C正确。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D正确。
故选:B。
11.(2021·湖南湘潭市·中考真题)湘潭又名“莲城”,初夏时节,荷花盛开,花香怡人,这主要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花香怡人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使人们闻到花香,故体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C。
【点睛】微粒的性质:高速无规则运动,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即可,难度不大。
12.(2021·湖南衡阳市·中考真题)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会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大
B.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小
C.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是因为分子不再运动
D.40L的钢瓶可充入6000L氧气,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D
【解析】
A、水沸腾时会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错误。
B、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篮球内的气体分子数减少引起的,错误。
C、0℃时水分子依然在运动,错误。
D、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可以被压缩。所以40L的钢瓶可充入6000L氧气。正确。
故选D。
13.(2021·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结合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是
物质
分子个数
体积
0℃/101kPa
20℃/101kPa
0℃/202kPa
17g氨气
约6.02×1023个
22.4L
22.1L
11.2L
A.氨分子质量很小 B.闻到氨水的气味是分子在运动
C.温度升高,氨分子体积变大 D.压强变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答案】C
【解析】
A、6.02×1023个氨气分子质量为17g,因此氨分子质量很小,正确;
B、闻到氨水的气味是因为氨气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正确;
C、温度升高,氨分子间隔变大,错误;
D、压强变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正确;
故选C。
14.(2021·湖北襄阳市·中考真题)六月的校园,百花盛开,香远益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答案】B
【解析】
A、花香四溢不能说明分子质量很小,此说法错误。
B、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花的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使人感觉到了香味,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此项正确。
C、花香四溢是香味分子的一种性质,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此说法错误。
D、能嗅到花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和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太大关系,此说法错误。
故选:B。
15.(2021·湖北宜昌市·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
A.H2 B.H2O2 C.H2CO3 D.H2O
【答案】A
【解析】
A、H2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B、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H2CO3是由碳酸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D、H2O是由水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一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解: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的缘故,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食物中的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分子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2021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A. 品红扩散 B. 柳絮飞扬 C. 美酒飘香 D. 食醋挥发
【答案】B
【解析】
A、品红扩散是由于品红的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柳絮是宏观物质,它们的运动不能代表分子的运动,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故B符合题意;
C、美酒飘香,是由于酒精的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食醋挥发,是因为醋酸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宏观的颗粒和微观的粒子的不同的概念。分子是微观概念,可以解释宏观现象,但宏观颗粒造成的现象就不能用微观粒子的性质来解释。
18.(2021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下列对化学问题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氢气球升入高空后会爆炸,因为高空中氢气分子体积会变大
B. 镁粉制造烟花,因为镁粉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
C.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因为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D. 氮肥、磷肥、钾肥使作物增产,因为作物生长只需要氮、磷、钾三种元素
【答案】B
【解析】
A、 氢气球升入高空后会爆炸,因为高空中氢气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故A错;
B、镁粉制造烟花,因为镁粉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故B正确;
C、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发生的不是中和反应,故C错;
D、作物生长主要需要氮、磷、钾三种元素,还需要其它营养元素,故D错。
故选:B。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镁条燃烧的现象,中和反应的特点,农作物中的营养元素。
19.(2021年云南省中考)打开香水瓶盖闻到浓郁的香水气味,说明
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的质量很小
【答案】A
【解析】打开香水瓶盖闻到浓郁的香水气味,是因为香水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水气味。
故选:A。
【点评】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2021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考)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液化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一一分子体积变小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一一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一一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一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A
【解答】解: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1.(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下列关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缩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变小
B.二氧化碳分子在容器内静止不动
C.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D.碳原子和氧原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答案】C
【解答】解:A、压缩容器不会使二氧化碳分子变小,变化的是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氢氧化钾 B. 铝 C. 金刚石 D. 水
【答案】D
【解析】
A、氢氧化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氢氧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2021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A
【解答】
A.蔗糖加入水中后不久“消失”是因为蔗糖分子在不断运,进入水分子间隔中去的缘故,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具有香味的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是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4.(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防疫期间常用酒精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C
【解答】解:,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5. (湖北省荆州市2021年中考)“荷花送香气”说明了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具有一定质量
C.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 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解析】
A、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
B、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具有一定质量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
C、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
D、荷花送香气,是因为荷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所以人们能闻到荷花香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6.(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干冰可以制造云雾缭绕的效果,当喷出的干冰周围出现云雾时,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
B.二氧化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C.水分子间的间隔
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答案】A
【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变了,分子大小、质量都不变,故A正确;
B、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二氧化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小,故B错;
C、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C错;
D、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小,故D错。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
27.(2021年广西北海市中考)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水 B.铜 C.氢气 D.氯化钠
【答案】B
【解析】解: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2021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在压强为101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答案】D
【解析】解:氧气降温变为液态,氧分子运动速度变慢,氧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氧分子的体积大小、质量大小、数目多少都不变。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
29.(2021天津市中考真题)春天里百花竞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解: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春天里百花竞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0. (2021湖北省黄石市中考)下列对宏观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A.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 明矾可以净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
【答案】C
【解析】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正确;
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含量不同,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错误;
D、明矾可以净水是因为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正确。
故选C。
31. (2021·安徽中考)富氢水指富含氢分子的水,在医学、体育等领域有重要用途。下列有关富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纯净物 B. 含氢、氧两种元素
C. 所含氢分子不运动 D. 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及分子的性质。富氢水指含有氢分子的水,即有氢分子又有水分子,水混合物,A错;氢分子和水中共有氢、氧两种元素,B正确;分子都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氢分子也在运动,C错;富氢水属于混合物,水和氢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D错。
故选:B。
32.(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B.油锅着火最好用水浇灭
C.肥皂水可用于鉴别硬水和软水
D.棕叶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B
【解答】
A、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选项正确;
B、由于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选项错误;
C、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选项正确;
D、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歇的做不规则运动,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范围广,但难度不大,依据所学知识便能解答。
33.(2021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 十里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C.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D. 1滴水中约含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答案】C
【解析】
A、十里桂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花香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闻到香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滴水约有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4.(2021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氢气 C.金刚石 D.二氧化碳
【答案】A
【解答】解: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5.(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下列事实用化学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
A.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现代工业生产使用催化剂﹣﹣催化剂能提高总产量
C.修车师傅用汽油清洗手上油污﹣﹣利用乳化原理
D.烧火时将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增大氧气的浓度
【答案】A
【解析】解:A、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分析;
C、根据汽油去油污是溶解分析;
D、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分析。
A、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故选项解释错误;
C、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所以修车师傅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的溶解作用;故选项解释正确。
D、烧木柴时将木柴架空,则燃烧会更旺,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性质、催化剂得概念、乳化和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6.(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红色消失﹣﹣﹣﹣﹣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B.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原子体积受热变大
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硝酸银溶液中滴入氯化钠溶液,产生沉淀﹣﹣﹣﹣﹣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难溶性氯化银
【答案】B
【解析】
A、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红色消失,是因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A说法正确;
B、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的原因是: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B说法错误;
C、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C说法正确;
D、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产生的沉淀是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难溶性氯化银,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反应的实质。
37.(2021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解:1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〇氧原子构成的。观察分子模型,正确的是C,A、B、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二氧化碳分子模型的结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8.(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元素观: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结构观: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C.微粒观:过氧化氢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转化观: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水
【答案】C
【解析】
A、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可以转化为水和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9.(2021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中考)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液化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一一分子体积变小
B.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一一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一一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一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A
【解析】解: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0.(2021•岳阳中考)下列用微粒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氮原子和磷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质子数不同
B.端午时节,粽叶飘香﹣﹣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C.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H+
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的体积增大
【答案】D
【解析】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分子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D。
41. (2021·临沂中考)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C
【解析】
氢原子的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可能相等,可能不相等;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故选:C。
42. (2021·临沂中考)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
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A
【解析】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A。
43.(2021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端午时节,粽香飘入千家万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是因为( )
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分子不带电
【答案】A
【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端午时节,粽香飘入千家万户”,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香。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析此类题的关键。
44.(2021·黑龙江黑河·中考真题)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液化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一一分子体积变小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一一分子在不停的运动中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一一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一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A
【解析】
A、液化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一一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是分子变小,微观解释错误;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一一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中,微观解释正确;
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一一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微观解释正确;
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一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微观解释正确。
故选A。
45. (2021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下列有关原子、分子和元素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B.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
D. 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答案】C
【解析】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此选项不正确;
B、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此选项不正确;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此选项正确;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原子或分子的质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微粒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故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C。
46.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氧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B
丁香花开,香满冰城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氧气加压液化可以装入钢瓶中
加压后,分子变小
D
蔗糖溶液不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带电粒子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相同分子化学性质形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氧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说法正确;
B、构成花香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我们周围,可以闻到花香,说法正确;
C、氧气经加压后变成液体装入钢瓶中,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是分子变小,说法错;
D、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在水溶液中,蔗糖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蔗糖溶液不导电,说法正确;
答案:C。
47.[2021·呼和浩特中考]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遇冷结成冰,体积变大
水分子体积变大
B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构成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D
酸碱盐溶液都能导电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答案】B
【解析】
水遇冷结成冰,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都由氧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说法正确;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酸碱盐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答案:B。
48.[2021·呼和浩特]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体现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木已成舟”与“铁杵成针”都属于物理变化
D.“人要实,火要虚”中“火要虚”指氧气浓度越高,可燃物燃烧越旺
【答案】D
【解析】D项“人要实,火要虚”中的“火要虚”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更充分,可燃物才能燃烧得更旺,答案:D。
49.(2021·丽水中考)相比于普通汽车,氢燃料电池车的排放物只有水,没有其它污染物。如图是氢燃料电池内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氢分子氧分子
C.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克
D.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答案】A
【解析】
氢燃料电池内发生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但是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水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0152;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故选:A。
50. (2021·宁波中考)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C.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1
D. 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A
【解析】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乙的化学式为H2O,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1,质量比为28:18=14:9;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故选:A。
51. (2021年贵州铜仁市中考)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食醋可除去水壶底部的水垢
B.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新冠病毒疫苗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都要冷藏,以防蛋白质变性
D. 合成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生活,纯羊毛衫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
【答案】D
【解析】
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食醋可以与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食醋可除去水壶底部的水垢,故A叙述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B叙述正确;
C、高温条件下蛋白质易变性,新冠病毒疫苗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都要冷藏,以防蛋白质变性,故C叙述正确;
D、纯羊毛衫是用天然纤维制成的,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52.(2021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地区中考) 如图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 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1:1
C. 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只有属于氧化物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答案】D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Mg+CO2 2MgO+C。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故A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镁原子与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2:1,故B错误;
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二氧化碳和氧化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二者均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故选D。
53. (2021年哈尔滨市中考)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氧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B
丁香花开,香满冰城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氧气加压液化可以装入钢瓶中
加压后,分子变小
D
蔗糖溶液不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带电粒子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相同分子化学性质形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氧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说法正确;
B、构成花香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我们周围,可以闻到花香,说法正确;
C、氧气经加压后变成液体装入钢瓶中,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是分子变小,说法错;
D、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在水溶液中,蔗糖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蔗糖溶液不导电,说法正确;
答案:C。
54.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2021年6月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火箭用的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液氢和液氧反应吸收热量
B. 液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C. 液氢贮存、运输都容易
D. 氢气液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距不变
【答案】B
【解析】
A、液氢和液氧反应放出热量,故A错误;
B、液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故B正确;
C、氢气的密度小,贮存、运输比较困难,故C错误;
D、氢气液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距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55. (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表中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B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
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D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说法正确;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说法正确;
C、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说法错误;
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石墨是层状结构,金刚石是网状结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
答案:C。
56. (2021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甲醛是室内装修材料释放出来的污染空气的有毒物质,利用催化剂可消除,下图为该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醛的化学式CH2O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了 D. 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由图可知,每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H2O,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符合题意;
D、生成物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氧元素显-2价,丁为水,水中氧元素显-2价,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7. (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下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该反应中,原子个数发生了改变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和)的个数比为1:1
【答案】A
【解析】
A、反应后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可知,反应后没有单质生成,A正确。
B、反应后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可知,生成物只有一种,不属于复分解反应,B错误。
C、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
D、反应后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和 )的个数比为2:1,D错误。
故选:A。
58.(2021年湖北恩施州中考) CCTV-2有一档节目《是真的吗?》。下列哪个选项是真的
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质子和中子
C. aL水和b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a+b)L
D. 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变红
【答案】C
【解析】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仅仅加快,A错误。
B、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质子和中子,氢原子就没有中子,B错误。
C、分子之间有间隔,故aL水和b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a+b)L,C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变红,二氧化碳不可以D错误。
故选:C。
59. (2021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与相关解释或结论不一致的是
A.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
B. 夏日雨后初晴,路面的水渍很快消失,主要是由于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C. 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D. 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CO2是一种酸
【答案】D
【解析】
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B、夏日雨后初晴,气温较高,路面的水渍很快消失,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很快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故选项解释正确。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呈酸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60. (2021年临沂市中考)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
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A、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体积不变,符合题意;
B、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1. (2021年陕西省中考)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夏天汽车轮胎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变大
C.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
D.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答案】B
【解析】
A、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使得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该说法正确;
B、夏天汽车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之间的间距增大,故该说法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总质量不变,微观解释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说法正确;
D、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说法正确;
故选择B;
62.(2021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宏观角度答案: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角度答案: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C.从表示方法答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
D.从社会价值答案: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
【答案】A
【解析】观察装置中发生的反应微观示意图,答案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微粒的变化、物质的组成等答案判断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A、由物质的组成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丁是由同种元素的组成的,故A说法不正确;
B、由该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故B说法正确;
C、由上述答案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故C说法正确;
D、由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可知,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63. (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归纳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 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所以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A、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形成的混合物,错误;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为盐,其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
C、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错误;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64. (2021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得到100mL酒精溶液
B.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 人体长期缺乏铁元素会引发缺铁性贫血
【答案】D
【解析】
A、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故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得到的酒精溶液小于100mL,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空气是由N、O、C等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人体长期缺乏铁元素会引发缺铁性贫血,符合题意。
故选D。
65.(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 “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用分子观点解释此现象正确的是
A. 分子间有间隔
B. 分子质量很小
C. 分子不断运动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和乙醇分子四处扩散,从而“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
故选C。
66. (2021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湘潭又名“莲城”,初夏时节,荷花盛开,花香怡人,这主要是因为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质量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花香怡人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使人们闻到花香,故体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C。
【点睛】微粒的性质:高速无规则运动,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即可,难度不大。
67. (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保护水资源,应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B.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净化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加肥皂水等
D.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答案】D
【解析】
A、为了保护水资源,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不是禁止,A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错误;
C、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加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不能净化水,C错误;
D、电解水时“正氧负氢”,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D正确。
故选D。
68. (2021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
的是
A. 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可以再分 D. 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解析】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大小不变,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可以再分无关。
故选D。
69. (2021年湖北恩施州中考)下列对古诗词中蕴含的化学知识理解错误的是
A.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属于合成材料
B. “梅花香自苦寒来”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添得醋来风韵美”中的食醋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
D. “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煅烧石灰石,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
A、“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A错误;
B、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我们就能闻到花的香味,“梅花香自苦寒来”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正确;
C、食醋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C正确;
D、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A。
70. (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酚酞滴入KOH溶液中,观察到液滴周围立即变红,并逐渐扩散开来。下列与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验证了KOH的碱性 B. 实验中酚酞分子没有任何变化
C. 红色扩散说明了分子在运动 D. 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A、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溶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说明氢氧化钾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酚酞发生颜色变化,是因为与氢氧化钾发生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分子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
C、红色逐渐扩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酚酞发生颜色变化,是因为与氢氧化钾发生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1. (2021年成都市中考)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结合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是
物质
分子个数
体积
0℃/101kPa
20℃/101kPa
0℃/202kPa
17g氨气
约6.02×1023个
22.4L
22.1L
11.2L
A. 氨分子质量很小 B. 闻到氨水的气味是分子在运动
C. 温度升高,氨分子体积变大 D. 压强变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答案】C
【解析】
A、6.02×1023个氨气分子质量为17g,因此氨分子质量很小,正确;
B、闻到氨水的气味是因为氨气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正确;
C、温度升高,氨分子间隔变大,错误;
D、压强变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正确;
故选C。
72. (2021年临沂市中考)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A.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氢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故错误;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正确;
D.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错误。
故选:C。
73. (2021年荆门市中考)香蕉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剥开香蕉皮可迅速闻到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食用香蕉感觉到有甜味,说明香蕉的果实中含有糖类物质
C. 香蕉果实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D. 香蕉中含有的多种微量金属元素都以单质形式存在
【答案】D
【解析】
A、剥开香蕉皮可迅速闻到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其中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使人闻到,说法正确。
B、具有甜味的是糖类,食用香蕉感觉到有甜味,说明香蕉的果实中含有糖类物质,说法正确;
C、蔬菜水果中富含有维生素,香蕉果实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说法正确;
D、香蕉中含有的多种微量金属元素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而不是单质形式,说法错误;
故选:D。
74. (2021年海南省中考)如图为海南某品牌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钾”指的是元素 B. 该矿泉水显酸性
C. “钠”指的是分子 D. 该矿泉水是纯净物
【答案】A
【解析】
A、“钾”指的是钾元素,A正确。
B、该矿泉水显酸性pH值7~8,溶液显碱性,B错误。
C、“钠”指的是钠元素,C错误。
D、该矿泉水含有多种成分,不是纯净物,D错误。
故选:A。
75. (2021年海南省中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现象
解释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液体量减少,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解释不正确;
B、挤压塑料瓶中的气体,塑料瓶变瘪,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解释正确;
C、好香啊!说明构成香水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我们周围,闻到香水的味道,说法正确;
D、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干,说明温度越高,分子遇到越剧烈,解释正确;
答案:A。
76. (2021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的图像。观察下图,有关苯分子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它在不断运动 B. 它体积很小 C. 分子间有间隔 D. 它真实存在
【答案】A
【解析】
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的图像,苯分子肉眼不可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发现,说明它的体积很小,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能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的图像,说明它真实存在,不能说明它在不断运动。
故选A。
77.(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既需要“见微知著”,又需要“见著知微”。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宏观现象辨识
微观原因探析
A
桂花十里飘香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很多果汁有酸味
这些果汁中含有氢离子
C
酒精与水混合后振荡,总体积变小
分子间有间隔
D
C60与C18的性状不同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解:A、桂花十里飘香,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A选项解释正确。
B、很多果汁有酸味,是因为这些果汁中含有氢离子,故B选项解释正确。
C、酒精与水混合后振荡,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C选项解释正确。
D、C60与C18的性状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D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析此类题的关键。
78.(202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说明(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是不断运动着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答案】B
【解析】解:A、糖块能溶解在水中是构成糖的分子运动了水分子之中去了,主要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体积和质量很小、也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析此类题的关键。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79. (2021河北中考)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A. 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 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 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答案】D
【解析】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故选D。
80. (2021年江西省中考)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其中涉及有关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冰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B. 冰和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C. 雪和水的分子间隔不同 D. 雪融成水是物理变化
【答案】A
【解析】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冰和水都是水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说法错误;
B、冰和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说法正确;
C、雪融化成水是因为分之间的间隔变小的缘故,雪和水的分子间隔不同,说法正确;
D、雪融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
故选:A。
81.(2021年广西北海市中考)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水 B. 铜 C. 氢气 D. 氯化钠
【答案】B
【解析】
A、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2.(2021·宁夏)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常用“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 NaClO)或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来消毒、杀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NaClO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7.65%
B.酒精分子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2:5:1
C.疫情防控期间,可以在公共场所大量喷洒酒精来消毒
D.喷洒酒精或“84”消毒液时都能闻到气味,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相同
【答案】A
【解析】NaClO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酒精分子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2:6:1,不是2:5:1;
疫情防控期间,应在公共场所适量喷洒酒精来消毒;
喷洒酒精或“84”消毒液时都能闻到气味,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在不断运动。
故选A。
二、填空题(简单填空题、实验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工艺流程图题)、(共18道题):
1.(2021·河北中考真题)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用该装置收集气体,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实验时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_______。
(2)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_______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实验时瓶底有水,若集气瓶炸裂,操作上可能的错误是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密度大于空气,且与空气中的物质不反应 便于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2) 火柴快燃尽 铁丝挨集气瓶内壁太近,或高温物质溅到集气瓶内壁上
【解析】
(1)由图可知,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由图可知,该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故气体应密度比空气大,且与空气中的物质不反应;
实验时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便于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2)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防止火柴燃烧消耗氧气,影响实验结果;
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实验时瓶底有水,若集气瓶炸裂,操作上可能的错误是:铁丝挨集气瓶内壁太近,或高温物质溅到集气瓶内壁上,使集气瓶受热不均,炸裂。
2.(2021·湖北襄阳市·中考真题)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积极动手实验,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图甲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1)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粉末装入试管中,应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药匙 B.镊子 C.玻璃棒
(2)图甲中收集氧气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法。
(3)加热试管时,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___________,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4)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正确操作是图乙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A (2) 向上排空气 (3)来回移动 B
【解析】
(1)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粉末装入试管中,取用粉末状固体,应选用药匙或纸槽。
故选A;
(2)图甲中收集氧气所采用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3)加热试管时,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4)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选B。
3.(2021·湖南郴州市·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所示的仪器进行实验并探究。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MnO2为原料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收集到干燥的氧气,则收集装置为______(从A~E中选择)。
(2)若用H2O2溶液和MnO2来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从A~E中选择)。为了证明MnO2的催化作用,甲同学通过以下装置来进行实验探究:
图1中加入amLH2O2溶液,然后塞入带火星木条的橡胶塞,如图2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再通过漏斗加入 bg MnO2,如图3所示,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充分反应后,将图3的混合液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仍为bg,甲同学认为MnO2是催化剂。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谨,请你帮乙同学说出理由:______。
(4)______(填“能”或“否”)用图4来探究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答案】(1) D (2)A 木条不复燃 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3)未证明MnO2的化学性质也保持不变(或未重复上述实验,证明MnO2的质量仍然保持不变)(合理即可) (4)能
【解析】
(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故收集装置选D;
(2)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
常温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很慢,故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故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二氧化锰除了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实验未证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结论不严谨;
(4)图4中,集气瓶底部铺了一层细沙,能用图4来探究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4.(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1)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 在不停地运动。
(2)画出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3)“冰毒”的化学式是C10H15N,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羊毛、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 。(填“蛋白质”或“纤维素”)
(5)过磷酸钙是Ca(H2PO4)2和 的混合物。(填化学式)
(6)我们需要清新洁净的空气,为减少雾霾的吸入,人们出行经常戴口罩,是利用口罩中填充物(活性炭)的 性。
【答案】(1)分子 (2) (3)8:1 (4)蛋白质 (5)CaSO4
(6)吸附
【解析】解:(1)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2)根据钾离子的结构来分析;(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4)根据物质的成分来分析;(5)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6)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1)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填:分子;
(2)钾离子的质子数为19,核外有18个电子,分三层排布,依次为2、8、8,所以钾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填:;
(3)“冰毒”的化学式是C10H15N,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5)=8:1;故填:8:1;
(4)羊毛、蚕丝都是动物纤维,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故填:蛋白质;
(5)过磷酸钙是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故填:CaSO4;
(6)人们出行经常戴口罩,是利用口罩中填充物(活性炭)的吸附性;故填:吸附。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分子的性质、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等是解题的关键。
5.(2021·山东临沂市·中考真题)价类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构建价类二维图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甲是关于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1)图甲中,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b处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_。
(2)价类二维图中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石油中的氮元素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氨气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成分之一),这两种气体混合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此反应可以用于汽车尾气处理,其优点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HNO3 盐
(2) 产物无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
(1)图甲中,a物质是一种酸,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所以该物质为硝酸,其化学式为:HNO3,b处是硝酸铵,属于盐;
(2)图乙是氨气和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用于处理尾气优点是产物无污染。
故答案为:①HNO3;②盐;③;④产物无污染。
6.(2021年吉林省中考)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博物馆把贵重的书画保存在充满N2的圆桶中,使用N2的原因是 。
(2)从微观角度解释,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又鼓起来的原因是 。
【答案】(1)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2)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解析】
(1)博物馆把贵重的书画保存在充满N2的圆桶中,使用N2的原因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又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故答案为:(1)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2)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 (2021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1)分析图一得出: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______构成的;④的名称是______;在原子中,质子数=______=核外电子数。
(2)图二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电子,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3)已知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序数相同,则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______周期。
【答案】(1) ①. 分子、原子、离子 ②. 原子核 ③. 核电荷数 (2) 得到 (3) 三
【解析】
(1)由图可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④的名称是原子核,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填: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核电荷数;
(2)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填:得到;
(3)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氯元素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排布为2、8、7,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所以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故填:三。
8. (2021年重庆市中考B卷)2020年11月我国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太空,并成功从月球带回 173lg月壤,彰显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科技实力。
(1)硅单质制作的太阳能电池为探测器提供能源,已知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则原子硅单质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下列对 1731g 月壤成分的推测中,最不可能含有的是( )
A.铁矿石 B.锌矿石 C、塑料
(3)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为液氢,其主要优点是______。已知 MgH2可与水反应得到氢气和一种碱,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1). 原子 (2). C (3). 燃烧放热多、产物是无污染的水、可再生 (4). MgH2+2H2O═Mg(OH)2↓+2H2↑
【解析】
(1)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则原子硅单质由原子构成。
(2)铁矿石和锌矿石是自然存在的,而塑料是人工合成的材料,因此最不可能含有的是塑料,故选C。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燃烧放热多、产物是无污染的水、可用水制取,燃烧又生成水,可再生;MgH2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种碱,按照方程两边氧原子个数进行配平,配平后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H2↑
9. (2021年重庆市中考B卷)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A木条放在蜡烛火焰上片刻后______(填序号)处碳化程度最大。
(2)图 B 发现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3)图C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结束后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 1/5,可能原因是______。
A.红磷过量 B.气密性不好 C.燃烧完成后未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
(4)图D气体是实验室制取的CO2,发现干石蕊花变红,可能原因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 (1). a (2). B (3). (4). BC (5). 产生的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遇水生成碳酸
【解析】
(1)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故a处木条碳化程度最大;
(2)图B发现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从浓氨水中挥出来的氨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到盛酚酞溶液的烧杯中,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B;
(3)图C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后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 1/5,可能原因是气密性不好,反应后外界空气进入,也可能是燃烧完成后未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瓶内气体膨胀,从而使得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 1/5,故选BC;
(4)实验室制取的CO2发现干石蕊花变红,可能原因为产生的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遇水生成碳酸,使得干石蕊花变红。
10. (2021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地区中考)进入冬季以来,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新冠疫情反弹情况,日常防疫成为重中之重!
(1)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_ 性。
(2)测量体温是防控的重要环节。温度计有多种,常用的体温计有水银温度计,温度升高,水银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来解释是___________
(3)一次性口罩一般有三层,中间的一层是熔喷布,是制作口罩的核心材料,熔喷布主要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其中聚丙烯是___________(填"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4)居家隔离期间,大家纷纷学习制作各种美食,其中陕西凉皮成为抖音美食。凉皮的主要原料是面粉,面粉中富含的主要有机营养素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吸附 ②. 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③. 有机合成材料 ④. 淀粉
【解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 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故填:吸附;
(2) 温度升高,水银柱会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故填: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3)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故填:有机合成材料;
(4)面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淀粉,故填:淀粉。
11. (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汞原子___________;
(2)3个氮分子___________;
(3)4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
(4)酒精___________;
【答案】 (1). 2Hg (2). 3N2 (3). 4NO3- (4). C2H5OH
【解析】
(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汞原子表示为2Hg,故填:2Hg;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2,故填:3N2;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4NO3-,故填:4NO3-;
(4)乙醇俗称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故填:C2H5OH。
12. (2021年四川乐山化学中考) 2020年11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 器,开启了我国航天探索的新征程。回答下列问题:
(1)钛合金广泛用于航天领域,钛合金属于_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钛原子的核电核数为______。
(2)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用于搭载探测器。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发动机,将氢气和氧气压缩成液态时体积变小,是因为 ______(用分子的性质进行解释)。
【答案】(1)金属 22 (2) +7 (3)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解析】
(1)钛合金属于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22;
(2)高氯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4=0,x=+7;
(3)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发动机,将氢气和氧气压缩成液态时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13. (2021年本溪辽阳葫芦岛市中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洗涤剂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作用。
(2)刚装修好的房屋内含有甲醛,除通风外,还可以在室内放置______吸附异味。
(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有关。
(4)刚泡好的茶,会闻到茶的香味,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
(5)下列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鸡蛋 B.大米 C.奶油 D.黄瓜
【答案】①. 乳化 ②. 活性炭(或木炭等,合理即可) ③. 压强 ④. 分子不断运动 ⑤. ABC
【解析】
【详解】(1)洗涤剂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把油污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刚装修好的房屋内含有甲醛,除通风外,还可以在室内放置活性炭吸附异味。
(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4)刚泡好的茶,会闻到茶的香味,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
(5)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营养物质由糖类、油脂、蛋白质。
A、鸡蛋富含蛋白质;
B、大米富含糖类;
C、奶油富含油脂;
D、黄瓜富含维生素。
故选ABC。
14 (2021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关注生活现象】山西省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着力推进文旅融合,通过转型跨越,实現经济高质量发展。下面展示了几个旅游景点,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就相关问题表达观点,完成以下小题。
(1)图Ⅰ: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曾为全国二青会圣火采集留下了举国关注的佳话。
圣火采集,选用主要成分______的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圣火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图Ⅱ:壶口瀑布以排山倒海的雄姿著称于世,彰显中华母亲河的博大恢宏。黄河已成为造福百姓的幸福河,生活诸多方面都离不开她,黄河水在发展经济方面可用于______(合理即可)。浑浊的河水给畜牧饮用时,事先应进行的简单处理是______(合理即可)。
(3)图Ⅲ:“万年冰洞”诞生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时期。冰洞内冰的物质成分用化学式表示为______,与同质量的水相比,其体积变______,分子间的间隔变______。
(4)为保护我省地面旅游资源,西侯度遗址上的木制建筑应严禁烟火,理由是______(合理即可)。为保障壶口瀑布等景点的环境卫生,应做到______(合理即可)。
【答案】(1). 甲烷/CH4 (2)灌溉/发电(合理即可) 沉降泥沙/静置沉淀(合理即可) .(3). H2O 大 大 (4)木材是可燃物/木材具有可燃性(合理即可) 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化学式为CH4;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黄河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 工业用水、发电等(合理即可);浑浊的河水给畜牧饮用时,事先应进行的简单处理是静置沉淀,去除泥沙(合理即可)。
(3)水凝固结冰,所以冰的化学式为H2O;水有反常膨胀现象,水结冰后体积膨胀变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4)严禁烟火,理由是木材是可燃物,严禁烟火是防止其温度达到着火点,引发火灾;为保障壶口瀑布等景点的环境卫生,应做到不随意丢弃塑料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15. (2021年广西北海市中考)持续防疫,化学助力。
(1)起床后,强身健体。晨跑时远远就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______。
(2)上学时,佩戴口罩。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午餐时,合理膳食。若午餐食谱是:米饭、炒鸡肉、骨头汤。该食谱中富含糖类的食物是______。从营养均衡上看还应补充的食物是______。
(4)放学后,消毒杀菌。用于教室消毒的过氧乙酸化学性质不稳定,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 ①.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②. 1:2 ③. 米饭 维生素 .④. O2
【解析】
(1)远远就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
(2)由化学式可知,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n:6n=1:2。
(3)米饭富含糖类、炒鸡肉富含蛋白质、骨头汤富含无机盐和水,故该食谱中富含糖类的食物是米饭。从营养均衡上看还应补充的食物是维生素。
(4)化学反应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碳、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4、8、6,反应后碳、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4、8、4,则X的化学式为O2。
16. (202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氯气分子_______。
(2)铝离子_______。
(3)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4)小苏打的主要成分_______。
【答案】 ①. 2Cl2 ②. Al3+ ③. ④. NaHCO3
【解析】
(1)化学式前面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填:2Cl2。
(2)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标注在元素符号有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故填:Al3+。
(3)硫酸中硫元素+6价,标注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故填:。
(4)小苏打的主要成分为NaHCO3,故填:NaHCO3。
17. (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任意一种含金属元素的氧化物___________;
(2)任意一种由3个原子构成的分子___________;
(3)任意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______;
【答案】 (1). CuO (2). H2O (3). N2
【解析】
(1)氧化铜属于氧化物,且含金属元素铜元素,故填:CuO。
(2)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填:H2O。
(3)氮气无色无味,故填:N2。
18.(2021年四川乐山化学中考) 自来水厂净水时常使用明矾做絮凝剂。明矾是硫酸铝钾(一种盐)的结晶水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化学符号表示明矾结构中含有的下列微粒:
①两个硫原子______
②十二个水分子____
(2)明矾溶于水可以电离出钾离子,钾离子的符号为_____。
(3)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氢氧化铝吸附悬浮杂质,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1)①. 2S ②. 12H2O (2) K+ (3)Al(OH)3
【解析】
(1)①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硫原子表示为:2S;
②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十二个水分子表示为:12H2O;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钾离子为:K+;
(3)氢氧化铝是由铝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铝离子显+3价,氢氧根离子显-1价,故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OH)3。
2020年中考真题
一、选择题
1.(吉林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汽油挥发——分子可分
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冰雪融化——分子很小
D.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答案】B
【解析】
A、汽油挥发,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从而导致汽油挥发出去,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花香四溢,符合题意;
C、冰雪融化,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冰融化成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D、氧气液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云南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D.氧分子的数目减少
【答案】A
【解析】
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容积40L的钢瓶中可压入6000L氧气。故选A。
3.(山东省东营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两者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加压时氧气分子变小
C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足量盐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D
食盐溶液能导电而蔗糖溶液不能
食盐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蔗糖溶液中没有
【答案】B
【解析】
A、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硬度很大。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正六边形结构,并且形成层状,硬度较小。
B、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因为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因此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现红色,加入足量盐酸后,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溶液变为中性,酚酞遇中性溶液不变色,因此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法正确。
D、因为食盐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蔗糖溶液中没有所以食盐溶液能导电而蔗糖溶液不能。
故选B。
4.(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答案】C
【解析】
A、③是水蒸气状态,②是液体状态,故水分子间的间隔:③>②,说法错误;
B、③状态温度比①状态温度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说法错误;
C、分子质量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说法正确;
D、②→③的过程中水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水未发生分解,说法错误。
故选:C。
5.(湖北省天门、仙桃、潜江、江汉油田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两种单质X2、Y2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相同球代表相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原子、Y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B.X2分子与Y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完全反应时,X2与Y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D.每1个Y原子与3个X原子构成1个生成物分子
【答案】D
【解析】
A、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X2分子与Y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为X原子和Y原子,X原子和Y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1个Y2分子未参与反应,故完全反应时,X2与Y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每1个Y原子与3个X原子构成1个生成物分子,符合题意。
故选D。
6.(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中考化学试题)真空包装食品进入高原地区,包装袋往往会鼓起,这是因为包装袋内的气体分子
A.质量增大
B.间隔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答案】B
【解析】
真空包装食品进入高原地区,包装袋往往会鼓起,这是因为压强减小,包装袋内的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故选B。
7.(湖南省郴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下列现象从分子的角度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固体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很小
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二氧化碳能溶解在水中是因为分子很小
【答案】D
【解析】
A、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故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香味,不符合题意;
B、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小,很难被压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气体受热膨胀,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溶解在水中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在不断运动,与水分子混合在一起,符合题意。
故选D。
8.(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
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答案】A
【解析】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酒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芳香四溢,符合题意;
B、分子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能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的本身是有新物质生成,故分子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不是分子大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湖北省荆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大小
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答案】C
【解析】
A、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间隔大小,A错。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粒子,B错。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C正确。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D错。
故选:C。
10.(天津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一一蔗糖分子分解了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答案】B
【解析】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物质通过分子的运动挥发散发气味,选项正确;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分子的种类不改变,选项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选项正确;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的总体积变大,选项正确。
故选B。
11.(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将6000L的氧气加压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变大了
B.分子的间隔变小了
C.分子的数目变少了
D.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答案】B
【解析】
将6000L的氧气加压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质量没变,数目没变,体积没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小了,B正确,故选:B。
12.(贵州省安顺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缉毒犬通过嗅觉寻找毒品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质量很小
D.分子体积很小.
【答案】A
【解析】由于构成毒品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所以缉毒犬通过嗅觉能闻到毒品的闻到从而寻找毒品。
故选A。
13.(福建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
C.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
D.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
【答案】D
【解析】
A、氢气液化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这是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造成的,选项A不正确;
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氮气首先达到沸点,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氧,液氧中氧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选项B不正确;
C、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液氧变成气态氧时,应该吸收热量,不会放出热量,选项C不正确;
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所含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因此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就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选项D正确。故选D。
14.(四川省凉山州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杜甫的绝句《沙暖睡鸳鸯》中写到“迟日近山丽,春风花草香”诗中描写的情景用化学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很小,但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很小,但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很小,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D.分子很小,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答案】C
【解析】
“迟日近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思春天的江河山川非常明丽,春风里到处弥漫着花草的香味。闻到香味是由于分子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物质通过分子的运动,散发气味。与分子的构成,质量、间隔无关,故选C。
15.(四川省凉山州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下列示意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其中有一种可用于食品防腐,也用于充装易变形、易碎食品。这种气体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A为氧气,B为氮气,C为二氧化碳,D为一氧化碳。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保护气,可用于食品防腐,也用于充装易变形、易碎食品,B是氮气,故选:B。
16.(山东省青岛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B.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答案】B
【解析】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不符合题意;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符合题意;
C、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湖南省邵阳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B
【解析】
A、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选项正确;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错误;
C、一滴水中有1.67×1027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选项正确;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受热后分子的间隔变大,使乒乓球内气体体积变大造成的,选项正确。
故选B。
18.(山东省临沂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答案】A
【解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氢分子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故A不正确;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是品红分子在水中不停地运动,故B正确;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说明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故C正确;
D、气体分子间隔大于液体,则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D正确。故选A。
19.(湖南省岳阳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如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图示推断,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A。
20.(安徽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甲醇(CH3OH)制氢具有工艺简单、节能环保等优点。其中一种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3种分子 B.属于复分解反应
C.丙为CO D.催化剂不断减少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醇在催化剂和250~300℃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丙为CO,符合题意;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贵州省铜仁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相同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D.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纵行,18个横行
【答案】A
【解析】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不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2.(吉林省长春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水蒸气
C.氯化钠
D.碳酸钠
【答案】A
【解析】
A、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符合题意。
B、水蒸气是由水分子直接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湖南省永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B.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C.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A
【解析】
A、在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例如钠原子,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故A不正确;
B、气体分子间隔大于液体,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间隔变大,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故B正确;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花香分子运动到鼻孔被闻到,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C正确;
D、化学变化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D正确。故选A。
2019年中考真题
1.【2019年北京市】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 B.H2O2 C.H2CO3 D.H2O
【答案】A
【解析】A、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故选项错误;C、H2CO3是由碳酸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故选项错误;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
2.【2019年吉林省】下列有关分子、原子说法错误的是
A.很小 B.不断运动 C.有间隔 D.不可分
【答案】D
【解析】分子和原子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都有间隔,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故选D。
3.【2019年河南省】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铁、汞 B.氨、干冰
C.水、金刚石 D.硫酸铜、氯化钠
【答案】B
【解析】A、铁、汞属于金属单质,分别是由铁原子、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氨、干冰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别是由氨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硫酸铜、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
4.【2019年河北省】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
A.分子的质量变大 B.分子的体积变小
C.分子的数目减少 D.分子的间隙变小
【答案】D
【解析】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分子之间间隔变小,分子的大小、质量、数目都不变。故选D。
5.【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氦气 B.水 C.氯化钠 D.金刚石
【答案】C
【解析】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
6.【2019年湖北省荆州市】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构成所有的物质
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答案】C
【解析】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正确;B、分子之间有间隔,故正确;C、并不是所有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故错误;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正确。故选C。
7.【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盛产野生菌,我们能闻到某些野生菌散发出的特殊香味,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D.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B
【解析】能闻到某些野生菌散发出的特殊香味,是因为野生菌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野生菌的香味。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特殊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特殊香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特殊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特殊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B。
8.【2019年云南省】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体积扩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 D.分子个数增多
【答案】C
【解析】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质量增大,故选项错误;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体积扩大,故选项错误;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正确;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个数增多,故选项错误。故选C。
9.【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温度升高,微粒变大;温度降低,微粒变小
B.电解水分子分解,生戌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C.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此时,CO2分子停止运动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是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答案】B
【解析】A、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电解水分子分解,生戌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分子并没有停止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是构成它们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
10.【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B
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
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D
酸、碱、盐溶液都能导电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答案】C
【解析】A、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是由于原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故A错误;B、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B错误;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 多1个氧原子,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不同,故C正确;D、酸、碱、盐溶液都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D错误。故选C。
11.【2019年江苏省扬州市】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铁 C.氯化钠 D.氧气
【答案】D
【解析】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
12.【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水和过氧化氢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子构成不同
B.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D.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该溶液由氯化钠分子和水分子构成
【答案】D
【解析】A、水和过氧化氢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两者分子构成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B、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是因为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C、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
13.【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列事例不能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的是
A.品红溶解 B.篮球充气 C.酒精挥发 D.柳絮飞扬
【答案】D
【解析】A、品红溶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能用分子观点解释,故选项错误;B、篮球充气,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能用分子观点解释,故选项错误;C、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能用分子观点解释,故选项错误;D、柳絮飞扬,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很小,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故选项正确。故选D。
14.【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对下列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B
自然界中的水有三态变化
水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自然界中,金刚石最硬,但石墨质软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氢氧化钙可用于处理含硫酸的工业废水
OH−和H+结合成水分子
【答案】B
【解析】A、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自然界中的水有三态变化,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自然界中,金刚石最硬,但石墨质软,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氢氧化钙可用于处理含硫酸的工业废水,实质是OH−和H+结合成水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
15.【2019年湖南省益阳市】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10 mL H2O与10 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B
【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10mL H2O与10 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
2018年中考真题
1.(2018•河南)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其原因是( )
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
C.分子的间隔变大 D.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鼓起,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运动加快。
故选:C。
2. (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 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 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D. 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答案】B
【解析】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正确;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间隔变大,错误;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由氢分子和氧分子变成了水分子,正确;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正确。故选B。
3.(2018•广西)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答案】B
A项,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发生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项,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态水分子的间隔,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分子间间隔变大,故B正确;
C项,该实验是液态水和气态水之间的转化,不能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故C错误;
D项,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能得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的结论,故D错误。
故选:B。
4.(2018•湖南岳阳)汨罗长乐甜酒,香醇扑鼻。我们能闻到甜酒香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能闻到酒香,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能闻到酒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能闻到酒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能闻到酒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能闻到酒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 (2018•江苏扬州) 下列物质由分子组成的是
A. 铁 B. 氯化钠 C. 水 D. 硝酸钾
【答案】C
【解析】A、铁是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D、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
6. (2018•湖北咸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放学回到家中,还未进入厨房就闻到了妈妈炒菜时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风把蜡烛吹灭了,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降低了
C. 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D. 化肥(NH4)2SO4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答案】B
【解析】A、分子在不断运动,故远处就可以闻到反象闻,故正确;
B、风把蜡烛吹灭了,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低于了蜡烛的着火点,故错误;
C、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正确;
D、氨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故正确。故选B。
7. (2018•河北)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A
【解析】尘土是宏观物质,不是微观物质,不能用微观粒子来解释现象;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不可分;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选A。
8. (2018•黑龙江哈尔滨)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
碳原子结构不同
B
蔗糖溶液不能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C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
氧分子变小了
D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答案】D
【解析】A、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错误;B、蔗糖溶液不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没有能自由移动的带有电荷的粒子,错误;C、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间隔变小了,错误;D、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正确。故选D。
9.(2018•重庆)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 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 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答案】A
【解析】A、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正确;
B、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质量不同,故错误;
C、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电子数相同,故错误;
D、16和18表示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故错误。
故选:A。
10.(2018•天津)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B
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C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 40L的钢瓶中
加压时氧气分子变小
【答案】A D
【解析】A、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故选项解释错误。
B、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H+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D。
11. (2018•山东泰安)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二氧化碳 B. 氯化钾 C. 铜 D. 氧气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C、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2018•安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代号为DEPA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C12H17NO,下列有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无机物 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7
C.由4种元素组成 D.由31个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解:A.该物质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错误;
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2):(1×17)≠12:17,故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D.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C。
13.(2018•北京)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 )
A.Cl2 B.2Cl2 C.2Cl D.2Cl﹣
【答案】B
【解析】A、Cl2可表示1个氯分子,故选项错误。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Cl2可表示2个氯分子,故选项正确。
C、2Cl可表示2个氯原子,故选项错误。
D、2Cl﹣可表示2个氯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2018•甘肃白银)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答案】B
【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故正确;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例如C﹣12、C﹣13、C﹣14,故错;
C、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故正确。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故正确;
故选:B。
15.(2018•广西)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6,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二、 填空题:
16.(2018•北京)干热岩是地层深处的热岩体。如图为利用其发电的示意图。
(1)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 。
(2)从微粒的角度分子,水变为水蒸气时,变化的是 。
【答案】(1)水蒸气;(2)分子之间的间隔
【解析】(1)由图示可知: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水蒸气;
(2)微观角度讲,水变为水蒸气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造成的,而水分子的体积不变;答案:(1)水蒸气;(2)分子之间的间隔。
17.(2018•吉林)结合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举一个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例子: ;
(2)CO2与CO的化学性质有很大不同的原因是 。
【答案】(1)气体容易被压缩;(2)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
(1)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间隔较大,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或热胀冷缩或相同质量的同一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的体积不同或体现物质三态变化等,合理均可);
(2)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O2与CO的化学性质有很大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或分子结构不同或分子种类不同)。
故答案为:(1)气体容易被压缩;(2)分子构成不同。
18.(2018•天津)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 。
(2)如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 (填“得到”或“失去”)。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2SO3) 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常含硒元素。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回答下列问题:
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B.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 相同。
C.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离子;
(2)①得到;
②SO2+2NaOH═Na2SO3+H2O;
③A、34;
B、最外层的电子数;
C、Se+O2SeO2
【解析】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2)①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
②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力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③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
B、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
C、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e+O2SeO2
答案:(1)离子;(2)①得到;②SO2+2NaOH═Na2SO3+H2O;③A、34;
B、最外层的电子数;C、Se+O2SeO2
19.(2018•天津)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 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根据丙氨酸的化学式计算:
(1)丙氨酸由 种元素组成(写数值);
(2)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3)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4)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写最简比)。
【答案】(1)四;(2)13; (3)89; (4)2:1。
【解析】
(1)由化学式可知,丙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故填:四;
(2)1个丙氨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共含有13个原子;故填:13;
(3)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7+16×2+14=89.故填:89;
(4)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7)=2:1;故填:2:1。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汇编考点 31 化学与材料(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汇编考点 31 化学与材料(含解析),共4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汇编考点 28 化肥 (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汇编考点 28 化肥 (含解析),共4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汇编考点 09 元素(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汇编考点 09 元素(含解析),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