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强基班)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Na-23 Cl-35.5 I–127 Cu-64 Ag-10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有关C、及其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石墨、碳纳米管、富勒烯是同素异形体
B. 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可用于制造发动机
C. 制成玻璃纤维,由于导电能力强而被用于制造光缆
D. 玻璃、水泥、陶瓷其成分均含有硅酸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石墨、碳纳米管、富勒烯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A正确;
B.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发动机,故B正确;
C.制成玻璃纤维,由于导光能力强而被用于制造光缆,不能导电,故C错误;
D.玻璃、水泥、陶瓷属于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其成分均含有硅酸盐,故D正确;
故选C。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原因是N的非金属性较弱
B. “雷雨发庄稼”所包含的化学变化有N2→NO→NO2→HNO3→硝酸盐
C. 氮气与氧气直接在汽车内燃机中高温下反应,氧气少量生成NO,过量生成NO2
D. 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原因是N≡N键能大使得氮气很稳定,A错误;
B.“雷雨发庄稼”所包含的化学变化有:放电时氮气被O2氧化产生NO,NO被O2氧化为NO2, NO2与H2O反应产生HNO3,硝酸进一步转变为硝酸盐,即存在转化关系:N2→NO→NO2→HNO3→硝酸盐,B正确;
C.氮气与氧气在汽车内燃机中高温反应生成NO,NO进一步被氧气氧化生成NO2,C错误;
D.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浓硫酸使胆矾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浓硫酸表现出吸水性
B.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玻璃瓶中
C. 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
D. 较浓硫酸和Na2SO3反应制取SO2时,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硫酸铜晶体的结晶水,使胆矾变成白色,在该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吸水性,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会和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故需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玻璃瓶中,B正确;
C.氢氟酸会和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腐蚀玻璃,故不能保存在玻璃瓶,C正确;
D.较浓硫酸和Na2SO3反应制取SO2时,元素化合价不变,较浓硫酸表现出强酸性,而不是强氧化性,D错误;
故选D。
4. 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工业制备硫酸后含的尾气可用溶液吸收
B. 葡萄酒中通入规定量的,有抗氧化的作用,还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C. 通入氯水,溶液褪色,体现了的漂白性
D. 通入滴有酚酞的溶液中,红色褪去,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溶液,红色复现,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可与溶液发生反应,故工业制备硫酸后含的尾气可用溶液吸收,故A正确;
B.葡萄酒中通入规定量的,具有还原性,有抗氧化的作用,还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故B正确;
C.通入氯水,溶液褪色,是由于发生反应,体现了的还原性,故C错误;
D.通入滴有酚酞的溶液中,红色褪去,是由于发生反应,溶液碱性减弱,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碱性增强,红色复现,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D正确;
故选C。
5. 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
B. 可用Ba(OH)2溶液鉴别(NH4)2SO4和(NH4)2CO3
C. 可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H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D. 实验室不能直接加热NH4Cl或NH4NO3固体制取氨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A正确;
B.Ba(OH)2溶液与(NH4)2SO4和(NH4)2CO3溶液反应均生成氨气和白色沉淀,不能鉴别,B错误;
C.烧碱可与NH反应生成氨气,故可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C正确;
D.加热NH4Cl生成的氨气和HCl遇冷又化合为氯化铵,加热NH4NO3固体易爆炸,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D正确;
故选B。
6. 下列四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并回收胆矾,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装置反应后,烧瓶中有固体生成,产生大量气体
B. 用B装置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
C. 用C装置溶解反应后烧瓶内混合物中的硫酸铜固体
D. 用D装置加热硫酸铜溶液,蒸干溶液制备胆矾晶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反应产生CuSO4、SO2、H2O,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反应产生的少量H2O被浓硫酸吸收,得到的CuSO4是白色固体,因此A装置反应后,烧瓶中有固体生成,产生大量气体,A正确;
B.SO2是酸性气体,容易与NaOH容易反应导致装置中气体压强减小而产生倒吸现象,因此使用倒扣漏斗可以充分吸收尾气中的SO2,同时防止产生倒吸,B正确;
C.浓硫酸与Cu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大量未反应的浓硫酸,因此检验反应产生的CuSO4固体水应该将反应后的物质加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C正确;
D.制取硫酸铜晶体时,为防止失去结晶水,应该采用降低饱和硫酸铜溶液的方法,而不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7. 下图为检验浓硫酸和木炭反应所得气体产物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浓硫酸在反应中显酸性和强氧化性
B. 若按③→②→①顺序连接,可检验所有气体产物
C. 若装置②只保留a、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足量,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D. 实验中a、b、c溶液均褪色且反应后b溶液的酸性减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为检验浓硫酸和木炭反应所得气体产物,装置①用于检验水蒸气,组合装置②中,a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硫,装置b除去二氧化硫,装置c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装置③检验二氧化碳。
【详解】A.F在浓硫酸和木炭的反应中,+6价S只转化成了二氧化硫,故浓硫酸在反应中只显强氧化性,A错误;
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气体通过水溶液,会带出水蒸气,若按③→②→①顺序连接,无法检验所有气体产物,B错误;
C.若装置②只保留a、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足量,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颜色变浅,可以判断二氧化硫除尽,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C正确;
D.实验中a、b溶液均褪色,装置c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c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除尽,D错误;
故选C。
8. 据报道,火星大气中含有可诱发温室效应的16O=C=1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O和18O是同种核素
B. 16O=C=18O与地球大气中CO2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C. 16O=C=18O与Na216O2反应生成的氧气中含18O
D. 标准状况下11.2L16O=C=18O含有的中子数为11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16O和18O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的核素,故A错误;
B.16O=C=18O与地球大气中CO2均为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具有几乎相同的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根据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生成的O2所需的氧原子完全来自过氧化钠,则与反应生成的氧气中不含18O,故C错误;
D.1分子16O=C=18O含24个中子,标准状况下11.2L16O=C=18O为0.5ml,含有的中子数为12NA,故D错误;
故选B。
9. 是一种工业消毒剂,其结构和性质与氯气相似,下列有关的预测正确的是
A. I、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价B. 的熔沸点比氯气的低
C. 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氧化为D. 与溶液反应,能产生黄色的沉淀
【答案】C
【解析】
【详解】A. ICl是化合物,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碘,I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A错误;
B.与氯气均构成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分子间作用力大、熔沸点高,则的熔沸点比氯气的高,故B错误;
C. +1价的I元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Fe2+转化为Fe3+,故C正确;
D. 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ICl+H2O=HCl+HIO,则与溶液反应,能产生白色的氯化银沉淀,故D错误;
故选C。
10. 在抗击新冠病毒中“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上,制备“84消毒液”的原理为:NaCl+H2ONaClO+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每转移4ml电子生成149g的NaClO
B. NaClO的消毒原理利用了其强氧化性
C. NaClO的电子式为
D. 上述制备消毒液的反应过程中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有方程式可得关系式,该反应每转移4ml电子生成2ml的NaClO,则为149g的NaClO,故A正确;
B.NaClO消毒原理利用了其强氧化性破坏了蛋白质结构,故B正确;
C.NaClO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NaCl中离子键断裂,H2O中极性共价键断裂,NaClO中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形成,故D正确;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16分)
11. 在标准状况下,一支50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mLNO,然后吸入5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振荡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动
B. 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5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充分振荡注射器,活塞停留在大约33mL处,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036ml/L
C. 若将20mLNO换为NO2,完全反应需吸入约20mL空气
D. 若注射器中是5mLNO和15mLNO2的混合气体,吸入5mL水后充分振荡注射器,活塞停留在大约15mL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O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则容器内气体、液体体积不变,振荡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动,故A正确;
B. NO与水不反应,有氧气存在,发生反应4NO+3O2+2H2O=4HNO3,20mLNO反应需要15mL氧气,吸入15mL空气后,氧气不足,NO有剩余,,则15mL空气中氮气体积为12mL,氧气体积为3mL,反应消耗4mLNO,剩余16mL,则针筒内气体体积为12mL+16mL=28mL,还有5mL水,注射器活塞停留在33mL刻度附近;反应生成硝酸,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约为,故B正确;
C.若将20mLNO换为NO2,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20mLNO2反应需要5mL氧气,则完全反应需吸入空气约5mL÷20%=25mL,故C错误;
D.若注射器中是5mLNO和15mLNO2的混合气体,吸入5mL水后充分振荡注射器,NO2能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15mL NO2产生5mLNO,则针筒内NO气体体积为5mL+5mL=10mL,还有5mL水,注射器活塞停留在15mL刻度附近,故D正确;
故选C。
12. 实验室制备过程为:①高温下在熔融强碱性介质中用氧化制备;②水溶后冷却,调溶液至弱碱性,歧化生成和;③减压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减压过滤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用瓷坩埚作反应器
B. ①中用作强碱性介质
C. ②中只体现氧化性
D. 转化为的理论转化率约为66.7%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高温下在熔融强碱性介质中用KClO3氧化 MnO2制备K2MnO4,然后水溶后冷却调溶液pH至弱碱性使K2MnO4歧化生成KMnO4和MnO2,Mn元素的化合价由+6变为+7和+4。
【详解】A.①中高温下在熔融强碱性介质中用KClO3氧化 MnO2制备K2MnO4,由于瓷坩埚易被强碱腐蚀,故不能用瓷坩埚作反应器,A说法不正确;
B.制备KMnO4时为为防止引入杂质离子,①中用KOH作强碱性介质,不能用,B说法不正确;
C.②中K2MnO4歧化生成KMnO4和MnO2,故其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C说法不正确;
D.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K2MnO4歧化生成KMnO4和M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Mn元素守恒可知,MnO2中的Mn元素只有转化为KMnO4,因此,MnO2转化为KMnO4的理论转化率约为66.7%,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3. 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欲使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下列物质组合不符合要求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进入右瓶后,先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钙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则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氯气进入右瓶后,先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生成的氯化铁与溶液中的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氢进入右瓶后,先溶于水使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则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氨气进入右瓶后,溶于水得到一水合氨溶液,氢氧化铝是溶于强酸强碱的两性氢氧化物,但不能与一水合氨溶液反应,所以瓶中少量固体粉末不能消失,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 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 ΔH=akJ·ml-1,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焓变ΔH<0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能量之和
B. 2SO2(g)+O2(g)⇌2SO3(l) ΔH>akJ·ml-1
C. 过程Ⅱ使用了催化剂,使反应更快,放热更多
D. 将2mlSO2(g)和1mlO2(g)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a|kJ
【答案】B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能量之和,A正确;
B.根据图像,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a<0,液态三氧化硫能量低于气态三氧化硫,故生成液态三氧化硫放热更多,则2SO2(g)+O2(g)⇌2SO3(l) ΔH
D.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2ml SO2(g)和1ml O2(g)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a|kJ,D正确;
故选BC。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54分)
15. I.已知:焓变∆H>0,表示反应吸热,焓变∆H<0,表示反应放热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s,石墨)=C(s,金刚石),;则稳定性:金刚石___________(填“>”或“<”)石墨。
(2)已知;,则___________(填“>”或“<”)。
(3)分别表示所具有的能量,则对于反应___________kJ/ml(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4)合成氨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反应___________kJ/ml。
II.根据原电池原理,结合图装置,按要求解答问题:
(5)若X为Zn,Y为硫酸铜溶液,则X为___________(填电极名称),溶液中的移向___________(填“Cu”或“X”)电极。
(6)若X为银,Y为硝酸银溶液,则当转移2mle-时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
(7)若X为Fe,Y为浓硝酸,则负极及其附近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2)<
(3)
(4)-2(b-a+c)
(5) ①. 负极 ②. X
(6)溶液质量减少152g
(7) ①. 铜电极逐渐溶解,溶液变蓝;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要吸收能量,石墨具有的能量较低,更稳定;
【小问2详解】
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更多,更小;
【小问3详解】
∆H==kJ/ml;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反应-2(b-a+c)kJ/ml;
【小问5详解】
若X为Zn,Y为硫酸铜溶液,Zn比Cu活泼,则Zn为负极,Cu为正极,Zn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即X电极;
【小问6详解】
若X为银,Y为硝酸银溶液,则Cu为负极,发生反应,则当转移2mle-时溶液质量减少216g-64g=152g;
【小问7详解】
若X为Fe,Y为浓硝酸,铁发生钝化,铜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铜离子,则负极及其附近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电极逐渐溶解,溶液变蓝;X电极为正极,硝酸得电子生成二氧化氮,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16. 高纯硅用于制作光伏电池,如图是一种生产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流化床反应器的主反应:
②还原炉的主反应:
③SiHCl3空气中易自燃,遇水易水解。回答下列问题:
(1)S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石英砂的主要成分为SiO2,能溶于HF的水溶液,生成一种气态含硅物质,该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电弧炉中生成粗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电弧炉中焦炭过量,还会有SiC生成,石英砂和焦炭生成SiC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粗硅与HCl气体反应完全后,经冷凝得到的SiHCl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SiCl4(沸点57.6℃)和HCl(沸点-84.7℃),提纯SiHCl3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
(4)制备高纯硅整个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
①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有___________。
②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则SiHCl3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实验室用SiHCl3与过量的H2反应模拟制取纯硅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
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装置C需要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
②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上述操作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第三周期第ⅣA族 ②.
(2) ①. ②. 1:2
(3)蒸馏 (4) ①. 引起爆炸 ②.
(5) ①. 浓硫酸 ②. 使得SiHCl3变为气体和氢气混合后进入石英管中反应 ③. 反应过程中需要高温,普通玻璃高温下会熔化
(6)H2、HCl
【解析】
【分析】石英砂与焦炭在电弧炉中发生反应产生粗硅,Si与HCl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发生反应产生SiHCl3,SiHCl3在还原炉中用H2还原产生高纯硅。
【小问1详解】
Si是14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ⅣA族;石英砂的主要成分为SiO2,其能溶于HF的水溶液,反应产生SiF4气体和H2O,由于Si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可以与4个F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使分子中各个原子都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该物质的电子式为;
【小问2详解】
在电弧炉中石英砂与焦炭在高温下发生反应产生粗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电弧炉中焦炭过量,还会有SiC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该反应中焦炭既作氧化剂,也作还原剂,在参加反应的3个C中,1个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2个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故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小问3详解】
几种物质的沸点不同,则利于沸点不同,可以蒸馏分离提纯;
【小问4详解】
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且易燃易爆,且SiHCl3空气中易自燃,故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有:发生爆炸;
②SiHCl3极易发生水解反应,反应产生HCl、H2SiO3,SiHCl3中氢元素化合价升高,则水中部分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结合质量守恒可知,生成另一种物质为氢气,则SiHCl3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①SiHCl3空气中易自燃,遇水易水解;故装置B为干燥氢气的装置,试剂是浓硫酸;装置C需要加热,目的是使得SiHCl3变为气体和氢气混合后进入石英管中反应。
②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反应过程中需要高温,普通玻璃高温下会熔化;
【小问6详解】
根据流程转化分析可知,上述操作流程中H2、HCl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故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2、HCl。
17. 硝酸在生产生活及国防建设中非常重要,工业制备硝酸的流程如下:
(1)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④反应中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2)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硝酸工厂产生的氮氧化物的尾气需处理后才能排放,可用溶液吸收。主要反应为,。下列措施能提高和去除率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
B.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
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NaOH溶液
(4)也可用溶液吸收氮氧化物的尾气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母液Ⅰ进行转化时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母液Ⅱ需回收利用,合理的处理方法是转入流程中___________中(填“中和液”或“转化液”)。
②若将两种产品物质的量之比设为1:1,则生产时,的理论用量为___________t(假定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1) ①. ②. 2:1
(2)
(3)BC (4) ①. 将NaNO2氧化为NaNO3 ②. 转化液 ③. 106
【解析】
【分析】反应①为工业合成氨反应,②为NH3被O2氧化产生NO,③为NO被O2氧化产生红棕色NO2,④为NO2与水反应产生HNO3;
用溶液吸收氮氧化物的尾气制备时,由制备流程可知,碳酸钠溶解后,”碱吸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a2CO3+NO+NO2=2NaNO2+CO2,然后中和液进行蒸发Ⅰ、结晶Ⅰ操作,过滤分离出NaNO2,母液I中主要含NaNO2,母液Ⅰ进行转化时加入稀HNO3、空气,硝酸提供酸性环境,氧气可将NaNO2转化为NaNO3,转化液进行蒸发Ⅱ、结晶Ⅱ、过滤Ⅱ分离出NaNO3,母液Ⅱ中主要含NaNO3,应在转化液及结晶中提高利用率。
【小问1详解】
②为NH3被O2氧化产生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反应为,二氧化氮转化为硝酸时充当还原剂,二氧化氮转化为NO时充当氧化剂,则其中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小问2详解】
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一氧化氮:,故离子方程式为: ;
【小问3详解】
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气体不能充分反应,故A错误;
B.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可使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能提高和去除率,故B正确;
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NaOH溶液,可使气体充分反应,能提高和去除率,故C正确;
故答案为:BC;
【小问4详解】
①据分析,母液Ⅰ进行转化时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将NaNO2氧化为NaNO3。母液Ⅱ需回收利用,合理的处理方法是转入流程中转化液;
②若将两种产品的物质的量之比设为1:1,则生产时,n(NaNO2)== 106ml,NaNO2、NaNO3两种产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n(NaNO3)= 106ml,由Na原子守恒可知,2n(Na2CO3)=n(NaNO2)+n(NaNO3),的理论用量m(Na2CO3)=( 106ml+106ml)××106g/ml=1.06×108g=106t。
18. 某小组同学通过“FeSO4被浓HNO3氧化”的实验,验证Fe2+的还原性。
实验一:验证Fe2+还原性
(1)红棕色气体是___________。
(2)实验现象与预期不符,继续进行实验。
取深棕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溶液变为深棕色的原因
【资料与猜想】
查阅资料后猜想,可能是生成的NO2或NO与溶液中的Fe2+或Fe3+反应,而使溶液变为深棕色。
【实验与探究】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气密性已检验,尾气处理已略去)
Ⅰ.关闭c,打开a和b,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a;
Ⅱ.向甲中加入适量浓HNO3,一段时间后丙中溶液变为深棕色,丁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Ⅲ.关闭b、打开c,更换丙、丁中的溶液(试剂不变);
Ⅳ.继续向甲中加入浓HNO3,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了与Ⅱ相同的实验现象。
(3)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溶液的深棕色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
A. Fe2+与NO发生了反应B. Fe2+与NO2发生了反应
C. Fe3+与NO发生了反应D. Fe3+与NO2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改进】
实验三:验证Fe2+的还原性
(7)该小组同学依据实验二的结论改进了实验一,观察到了预期现象,其实验操作是______。
【答案】(1)NO2 (2)Fe2+具有还原性
(3)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4)
(5)将NO2转化为NO (6)AB
(7)向盛有2 mL 浓硝酸的试管中滴入几滴 FeSO4溶液,振荡
【解析】
【分析】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应该要注意控制研究的变量以外,其它量要相同,以此进行对比;
【小问1详解】
浓硝酸有氧化性,可以被 Fe2+还原 NO2,且 NO2为红棕色气体。
【小问2详解】
在含有Fe3+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红,所以在棕色溶液中加 KSCN 溶液,变红,说明棕色溶液中有Fe3+存在;而原溶液是Fe2+溶液,说明Fe2+被氧化成了Fe3+,所以说明了Fe2+具有还原性。
【小问3详解】
Cu与硝酸反应得到的NO可以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且Fe2+也容易被氧化O2,所以在开始实验之前,需要通入N2,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O2干扰实验。
【小问4详解】
Cu 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2和水,;
【小问5详解】
题目中资料显示,可能是NO2或NO与溶液中的Fe2+或Fe3+反应,所以分别用NO2或NO做实验,而NO2与水反应能够生成NO,所以乙装置的作用是将NO2转化为NO。
【小问6详解】
由Ⅱ中现象可知,向甲中加入适量浓HNO3,产生NO2,一段时间后丙中FeSO4 溶液变为深棕色,丁中Fe2(SO4)3 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NO2能与Fe2+反应使溶液变深棕色,NO不能与Fe3+反应;由Ⅳ中现象可知,产生NO后,一段时间后丙中 FeSO4 溶液变为深棕色,丁中Fe2(SO4)3 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NO能与Fe2+反应使溶液变深棕色,NO不能与Fe3+反应;综上所述,实验结论为:溶液的深棕色是由于Fe2+与NO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由于Fe2+与NO2 发生了反应,不是由于Fe3+与NO或NO2发生反应。故选AB;
【小问7详解】气体
液体
固体粉末
A
CO2
饱和Na2CO3溶液
CaCO3
B
Cl2
FeCl2溶液
Fe
C
HCl
Cu(NO3)2溶液
Cu
D
NH3
H2O
Al(OH)3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实验现象
向盛有2mL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浓硝酸,振荡
试管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黄色
试管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深棕色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强基班)11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强基班)11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强基班)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强基班)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专辑参考答案pdf、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二章综合质量评测卷二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强基班)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强基班)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专辑参考答案pdf、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二章综合质量评测卷二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