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重点突破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953416/0-16988030047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重点突破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953416/0-169880300484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重点突破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953416/0-169880300488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单元素养等级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重点突破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展开重点突破练(一)
对点训练
题组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
1.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第二年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 A )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迁入率下降 D.迁出率上升
解析:由题意可知,由于低温的影响导致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即没有给来年留下新生个体就死亡,显然导致第二年新生个体数目减少,即出生率下降。
2.如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将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与下列选项中的坐标曲线相符的是( A )
解析:由于入侵的物种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所以该种群中幼体所占的比例减小。
3.下图为某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实线)及平均死亡率(虚线),与该种群所依赖的资源量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影响种群密度
B.资源量是影响该种群数量最主要的内部因素
C.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
D.随着资源量的增加,此种群的K值可以无限增大
解析: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A错误;资源量是外部因素,B错误;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使出生率长期小于死亡率,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C正确;据图示可知,随着资源量的增加,该种群的K值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D错误。
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植物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动物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B.调查高速公路一侧某种绿化树的种群密度适合采用等距取样法进行取样
C.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农田中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标记重捕法调查兔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时间过长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解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长,标记物易脱落或者标记动物死亡等会导致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数减小,调查结果会偏大,D错误。
5.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发现其最大体长、种群生物量(该种群所有生物个体的有机物总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种群密度与生物量呈线性关系
B.种群密度越大,个体的体型越小
C.个体体型的差异,随着种群的生物量增加而逐渐变小
D.个体间的种内竞争,在种群密度低于每平方米400只时最激烈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种群密度与最大体长接近呈线性关系,A错误;个体体长与种群生物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个体间的种内竞争,在达到每平方米400只后最激烈,D错误。
题组二 种群的数量变化
6.如图为某天鹅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
B.对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
C.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
解析: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至0,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最后两者相等,C错误。
7.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三个种群的起始数量相同,图中的λ=当年的种群数量/上一年的种群数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t1时刻,乙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丙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小
B.0~t1时间段,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断增大
C.0~t1时间段,丙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内竞争加剧
D.甲可以表示一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解析:0~t1时间段,甲种群呈“J”形增长,无K值,B错误;0~t1时间段,丙种群数量减少,但减少的幅度减缓,说明主要原因不是种内竞争加剧,C错误;在一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不是“J”形曲线,与甲曲线不符,D错误。
8.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在不考虑迁入率、迁出率等因素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图中a时间和b时间,鲤鱼种群增长率一定相等
B.O~d时间段内,鲤鱼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波动
C.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推断,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
解析:据图可知,a、b时间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相等,但因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值不定,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量也不定,故种群增长率不一定相等,A错误;出生率/死亡率>1时,种群数量增多,出生率/死亡率<1时,种群数量减少,0~d时间段内,鲤鱼种群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没有呈现周期性波动,B错误;a~b时间段内,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大于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若不考虑其他因素,鲤鱼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D错误。
9.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n点
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可能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
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吹绵蚧种群数量会稳定在q点
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
解析: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可推测种群数量会逐渐下降而后稳定在m点,A错误;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由于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种群数量会增加,从而可能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B正确;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种群数量下降,最终稳定在p点,C错误。当种群数量超过n时,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可使种群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D错误。
综合强化
10.图1是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2是草原上甲、乙、丙三个种群在不同繁殖期的个体数量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表示_种群密度__,制约某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直接因素有_②、③__(填数字)、迁入率、迁出率。
(2)根据图2分析,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越来越大的是_甲__。
(3)某地引入了24只新动物,若该动物种群数量年增长率为a,则第10年,种群数量将会达到_24·(a+1)9__只。
(4)持续数年调查该地田鼠的种群数量,发现其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在一年内田鼠数量随季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不同季节食物的多少不同__。
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故图1中①表示种群密度。制约某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直接因素有②出生率、③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2)分析图2可知,甲种群中处于繁殖前期的个体所占比例最大,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乙种群中处于繁殖前期和后期的个体所占比例相当,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丙种群中处于繁殖后期的个体所占比例最大,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因此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越来越大的是甲。(3)种群数量年增长率为a,即λ=1+a,则第10年种群数量N10=24(a+1)9。(4)此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不同季节食物的多少不同。
11.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图1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_曲线图_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1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J”___形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__。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K1__(填“K1”或“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1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B__。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K值(或环境容纳量)__会变小。
(6)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前4年该种群数量_基本不变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将呈_“J”__形曲线增长。
12.图1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的K/2对应图2中的_a__(填字母)点,若草原鼠迁入一个理想环境中,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则λ为_大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的定值。
(2)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最初_不一定__(填“一定”或“不一定”)呈现类似“J”形曲线的增长,原因是_生物适应环境会呈现类似“J”形曲线的增长,不适应环境就不会呈现__。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图2中_b__(填字母)点进行捕捞。
(3)将一定量的酵母菌接种在10 mL培养液中,培养较长时间,可采用_抽样检测__的方法调查酵母菌的数量。在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前要将试管_轻轻振荡几次__。培养足够长的时间后酵母菌会呈现图2中的_c__(填字母)点所示的增长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