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七年级生物期中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七年级生物期中测试卷(原卷版).docx
    • 练习
      七年级生物期中测试卷(解析版).docx
    七年级生物期中测试卷(原卷版)第1页
    七年级生物期中测试卷(原卷版)第2页
    七年级生物期中测试卷(原卷版)第3页
    七年级生物期中测试卷(解析版)第1页
    七年级生物期中测试卷(解析版)第2页
    七年级生物期中测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七年级生物期中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七年级生物期中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Unit6重难知识点复习讲义-2023-2024学年四年级英语上册单元速记·巧练人教PEP版docx、Unit6重难知识点复习讲义-2023-2024学年四年级英语上册单元速记·巧练人教PEP版mp3mp3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检测卷
    (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 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1.与“植物的向光性”体现出的生物特征相同的诗句是(    )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C.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答案】A
    【分析】“植物的向光性”体现出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⑦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详解】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符合题意。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体现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C不符合题意。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没有体现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面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表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A.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呼吸
    B.许多植物的叶片在秋天纷纷脱落——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跳舞草会随着音乐连续摆动叶片,形似跳舞——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一株玉米长出不同颜色的子粒——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
    【答案】C
    【分析】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生物能进行呼吸,是指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例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A正确。
    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是指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例如:植物的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B正确。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指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例如:跳舞草会随着音乐连续摆动叶片,形似跳舞,C错误。
    D.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其中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例如:一株玉米长出不同颜色的子粒,D正确。
    故选C。
    3.2023年2月初,全国疫情开放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过后,某中学向全体家长发放了电子调查问卷,调查全部学生及其家长感染后的康复情况。这是利用了探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答案】C
    【分析】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实验探究等。
    【详解】A.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A不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B不符合题意。
    C.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C符合题意。
    D.模拟法,也称模拟实验法。指将所研究的对象用其它手段加以模仿,它不直接研究现象或过程本身,而是先设计一个与该现象或过程相似的模型,再通过模型间接研究此现象或过程的方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时,注意安全,不要攀爬高处
    B.调查时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C.调查时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
    D.调查时,看到的生物要逐一记录
    【答案】C
    【分析】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调查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
    【详解】A.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并且最后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统计所以,要全体同学集体行动,当然要特别注意安全,A正确。
    B.调查过程中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B正确。
    C.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尽可能全面或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的把握当前的状况,C错误。
    D.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对于所看到的生物,你不管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D正确。
    故选C。
    5.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说明生物体(  )
    A.能影响环境 B.都能适应环境
    C.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D.都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A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也影响环境,同时环境也影响生物,分析解答。
    【详解】A.蚯蚓在土壤中钻洞,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生长;实验证明,有蚯蚓栖息的周围土壤中,许多无机盐的元素,如磷、钾、钙、镁等增加数倍,因此,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A正确。
    B.现存的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这些适应性的特征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题中不能说明生物都能适应环境,B错误。
    C.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不能说明生物体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C错误。
    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不能说明生物体都能生长和繁殖,D错误。
    故选A。
    6.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葵花朵朵向太阳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大树底下好乘凉
    【答案】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A.春江水暖鸭先知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葵花朵朵向太阳属于光照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大树底下好乘凉,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符合题意。
    故选D。
    7.海洋生物大多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这主要是受到哪种生态因素的影响?(    )
    A.温度 B.水压 C.光照 D.氧气
    【答案】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阳光分布较多,生长了大量的浮游植物,因此适合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动物的生存,故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影响它们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光照,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青蛙被大量捕杀,能表示蝗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首先明确的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蝗虫是以水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是以蝗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水稻→蝗虫→青蛙。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青蛙的数量减少,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少,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若青蛙被大量捕杀,蝗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如图是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各自的有机物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图中所示成分加上分解者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答案】D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详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含有的有机物总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含有的有机物总量越少。结合题图可知,四种生物各自的有机物总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故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A错误。
    B.图中所示成分加上分解者仅是生物部分,还缺少非生物部分,不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结合题图可知,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C错误。
    D.根据食物链“丙→丁→甲→乙”分析,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因食物的增加而增加,丁因天敌的增加而减少,进而导致丙的数量增加,D正确。
    故选D。
    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与这个成语相关的食物链是(    )
    A.螳螂→蝉→黄雀 B.蝉→螳螂→黄雀
    C.树→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树
    【答案】C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B.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而螳螂、蝉是消费者,螳螂以蝉为食,AB错误。
    C.该项正确反映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C正确。
    D.箭头应指向捕食者,D错误。
    故选C。
    11.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 B.一条河流
    C.一群大雁 D.一块农田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参与了物质的循环。
    【详解】ABD.“一个湖泊”、“一条河流”、“一块农田”,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ABD不符合题意。
    C.“一群大雁”只包括一种生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故选C。
    12.影片《流浪地球》发人深省,以下有关地球和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应该加倍珍惜和爱护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答案】A
    【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生物圈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
    【详解】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不是整个地球,A错误。
    B.生物圈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正确。
    C.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C正确。
    D.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D正确。
    故选A。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B.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就是指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答案】C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详解】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地球之肾”是湿地生态系统,A错误。
    B.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被称为“地球之肾”。“地球之肺”是森林生态系统,B错误。
    C.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正确。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错误。
    故选C。
    14.要将显微镜视野中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的方法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光线的明暗程度不变
    B.视野中出现气泡的原因,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C.向右下方移动玻片可以使图中细胞调至视野中央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从侧面注视目镜
    【答案】B
    【分析】图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⑤反光镜。
    【详解】A.使用显微镜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A错误。
    B.视野中出现气泡的原因,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B正确。
    C.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中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可将图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C错误。
    D.转动②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眼睛应看着④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D错误。
    故选B。

    15.小红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目镜有5×和10×两种,物镜有10×和40×两种,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
    【答案】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而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时,看见的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所以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应是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
    【详解】A.目镜5×,物镜1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0×,A错误。
    B.目镜10×,物镜1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B错误。
    C.目镜5×,物镜4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200×,C错误。
    D.目镜10×,物镜4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放大倍数最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D正确。
    故选D。
    16.避光条件下,绿豆种子萌发为黄白色的豆芽菜,豆芽菜中进行能量转换的结构是(    )
    A.液泡 B.线粒体 C.叶绿体 D.线粒体、叶绿体
    【答案】B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详解】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位,题干中为避光条件下的黄白色的豆芽菜,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因此,豆芽菜中进行能量转换的结构只有线粒体。
    故选B。
    17.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    )
    ①盖片 ②撕表皮 ③染色 ④滴清水 ⑤观察
    A.④②①③⑤ B.④②③①⑤ C.②④①③⑤ D.②④③①⑤
    【答案】A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有:擦、滴、撕、展、盖、染。
    【详解】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染”,重复“吸”动作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所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④滴清水、②撕表皮、①盖片、③染色、⑤观察。
    故选A。
    18.研究人员从一种海鱼中获得抗冻蛋白基因,将其转入到番茄细胞中,获得了抗冻的番茄品种。该过程应用到的生物技术是(  )
    A.完隆技术 B.杂交技术
    C.发酵技术 D.转基因技术
    【答案】D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巧妙地进行拼接组装,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其某些遗传性状。
    【详解】A.克隆技术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方式,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A不符合题意。
    B.杂交技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B不符合题意。
    C.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C不符合题意。
    D.科学家把海鱼的抗冻蛋白基因转入番茄细胞,番茄获得了抗冻的性状,这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得到了转基因番茄,D符合题意。
    故选D。
    19.以下列出了细胞中的几种物质,其中都是有机物的一组是(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核酸   ④糖类   ⑤脂质   ⑥蛋白质   ⑦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③④⑥⑦ D.①③⑥⑦
    【答案】B
    【分析】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是无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淀粉等)、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选项中:①水、②无机盐和⑦氧属于无机物,而③核酸、④糖类、⑤脂质和⑥蛋白质都属于有机物,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下图中的甲和乙分别表示细胞的哪个生理过程(  )
      
    A.细胞分裂、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细胞分化
    C.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D.细胞分化、细胞分裂
    【答案】C
    【分析】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长大的。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使生物体形成不同层次。
    【详解】生物体从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长大后就会分裂,其过程:细胞核先分成两份,后细胞质分成两份,再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受精卵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后来一小部分仍然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失去了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就叫做组织。图中甲是细胞的分裂;乙是细胞的分化。
    故选C。
    21.人的细胞核有染色体的46条,经过两次分裂形成了4个细胞,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
    A.92条 B.23对 C.46对 D.数目不确定
    【答案】B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详解】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新形成的细胞和原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相同,这样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人的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有46条,经过两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细胞,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也是46条(23对)。
    故选B。
    2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染色体会平均分为两等份
    B.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将细胞一分为二
    C.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
    D.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遗传物质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
    【答案】D
    【分析】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
    【详解】动物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核中,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一样,因此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23.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奥秘是(  )
    A.细胞的生长使体积增大 B.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量增多
    C.种子中细胞吸水膨胀所致 D.细胞的体积增大和细胞的数量增多
    【答案】D
    【分析】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制的生长,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详解】细胞的分裂是指由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其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是指细胞由小长大的过程,其结果是细胞的体积增大。所以,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奥秘是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共同作用,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4.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人的皮肤属于(  )
    A.细胞 B.组织 C.系统 D.器官
    【答案】D
    【分析】细胞是动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动物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因此动物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详解】人体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皮肤由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构成,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5.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该组织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护和分泌 B.收缩和舒张 C.支撑和连接 D.产生和传导兴奋
    【答案】D
    【分析】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人体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但往往以某种组织为主。
    【详解】A.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A错误。
    B.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使机体产生运动,B错误。
    C.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等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C错误。
    D.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感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起调节和控制作用,D正确。
    故选D。
    26.下列概念图框架能准确反应人体各结构层次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细胞是除病毒以外,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人体有八大系统组成,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7.下列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生殖器官的是(    )
    A.根、花 B.茎、果实 C.叶、种子 D.种子、果实
    【答案】D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详解】根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由茎运到叶等地方供植物体利用,在叶里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植物的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所以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8.下图载玻片上滴有甲、乙两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连通两滴培养液,并在乙的右侧放一小粒食盐。请你利用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原理,推测草履虫将(  )
      
    A.静止不动 B.从甲移到乙中
    C.从乙移到甲中 D.随机分布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草履虫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的特性,即应激性。如图在乙的右侧放一小粒食盐,食盐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害刺激,那么草履虫将从乙培养液游向甲中培养液,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9.如图是几种生物示意图,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①② B.③⑤ C.③④ D.④⑤
    【答案】B
    【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详解】①水绵属于多细胞藻类植物,①不符合题意;
    ②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②不符合题意;
    ③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③符合题意;
    ④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④不符合题意;
    ⑤衣藻属于单细胞植物,⑤符合题意。
    故选B。
    30.某同学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滴一滴生理盐水,其作用是(  )
    A.使细胞染上颜色 B.防止细胞干燥
    C.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D.防止细胞重叠
    【答案】C
    【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水滴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至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详解】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人体细胞处在这样的液体环境中,细胞的形态、功能可以保持正常,如果处在清水中,人体细胞会吸水涨破,由此可知,某同学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滴一滴生理盐水,其作用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C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31.(6分)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鼠、兔、蛇、鹰都是动物,统称为 者。
    (2)以上的生物中,总量最多的生物是 ,它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
    (3)如果受到DDT污染,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4)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5)如果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上述生物外,还需要 和非生物部分。
    【答案】(1)消费者
    (2) 草 太阳能
    (3)鹰
    (4)草→鼠→蛇→鹰
    (5)分解者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并逐级递减;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和排出,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
    【详解】(1)鼠、兔、蛇、鹰都是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2)食物链的开始是生产者,由于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第一个营养级。因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故在此生态系统中总量最多的是草。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人和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体内的有机物,而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因此草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光。
    (3)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被排出和分解,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DDT作为一种剧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积累,而鹰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鹰的体内DDT的含量最多。
    (4)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有5条,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因此,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等生物外,还需要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2.(5分)在老师指导下,小秦制作并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图甲为其制作临时装片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丙为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绘制的细胞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小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依次为 (用序号表示)。过程⑤中,小秦用镊子将液滴中的表皮展平,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图乙中,若a的放大倍数为10×,b的放大倍数为40×,c的放大倍数为10×,d的放大倍数为4×,则小秦使用此显微镜观察物像,最大放大倍数为 倍。
    (3)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中细胞核的颜色最 (填“深”或“浅”)。
    (4)老师说小秦绘制的细胞结构简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来 。
    【答案】(1) ②④⑤①③
    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
    (2)400
    (3)深
    (4)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撕→展→盖→染→吸,具体步骤为:
    (1)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3)撕:用镊子从鳞片叶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4)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将其展平,目的是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细胞的各部分结构。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盖盖玻片时要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6)染和吸: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详解】(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可总结为:擦(用纱布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撕(用镊子从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用解剖针在水滴中把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盖上液滴)、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和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可见,图甲中,小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依次为:②滴清水、④撕、⑤展、①盖、③染和吸。过程⑤中,小秦把撕取的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目的是防止重叠,便于观察。
    (2)显微镜的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放大倍数低的长,放大倍数高的短。显微镜的物镜上有螺纹,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图乙中,a是物镜(10×)、b是物镜(40×)、c是目镜(10×)、d是物镜(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可见,小秦使用此显微镜观察物像,最大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
    (3)用碘液染色,因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会发现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4)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洋葱鳞片叶细胞中无叶绿体。可见,小秦绘制的细胞结构简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33.(6分)如图是成熟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 。
    (2)做出以上判断的依据:甲具有[   ] ,它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的功能;⑥细胞质中具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结构[    ] ;③植物细胞具有[    ] ,吃西瓜时,我们会感到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该结构内含有溶解着糖分的细胞液。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结构是[  ] 。
    (4)图中没有表示出来,有“动力车间”之称的是 。
    【答案】(1)甲
    (2) ①细胞壁 ③叶绿体 ⑤液泡
    (3)④细胞核
    (4)线粒体
    【分析】题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甲是植物细胞,乙是动物细胞。
    【详解】(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故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甲。
    (2)甲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因为具有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①细胞壁,能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的功能;③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⑤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吃西瓜时,我们会感到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该结构内含有溶解着糖分的细胞液。
    (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结构是④细胞核。       。
    (4)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被称为“动力车间”。
    33.(6分)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拔根毫毛吹口仙气,就能变出许多个小孙悟空。如今,这一神话终于在孙悟空的家乡——中国“实现”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0天后,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博士后刘真等科研人员,提取了雌性胎儿A猴的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注射到取自B猴的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猴C的子宫内。21只代孕母猴中的6只成功怀孕,最终生下了两只健康的猴子(如图)。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如图为“中中”和“华华”产生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中中”和“华华”的长相与图中 (填写图中字母)猴最为相像,原因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贮存在 中,该结构的功能是控制生物的 。
    (2)母猴C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3)融合细胞中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它能够让培养液中融合细胞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融合细胞外。这个结构名称是 。
    (4)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进入融合细胞后,融合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可使融合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通过复杂的变化将一些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供融合细胞利用。
    【答案】(1) A 细胞核 发育和遗传
    (2)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场所
    (3)细胞膜
    (4)线粒体
    【分析】克隆技术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受体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所以培育出“中中和“华华”的技术称为克隆技术。
    【详解】(1)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作用,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由此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动物就最像谁,故“中中和“华华”的特征更像其提供细胞核的A猴。
    (2) 将克隆胚胎移植到受体动物C体内发育,诞生了“中中”和“华华”,说明受体动物C为克隆动物提供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场所。
    (3)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融合细胞中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它能够让培养液中融合细胞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融合细胞外。这个结构名称是细胞膜。
    (4)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进入融合细胞后,融合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可使融合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通过复杂的变化将一些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供融合细胞利用。
    34.(10分)下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是结构[   ] ,图乙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的是[   ] 。
    (2)2022年合肥园艺博览会上,“鲜花大道”两旁的盛开着粉、红、黄、淡紫等各种不同颜色的鲜花,这些不同颜色的花青素存在于图乙中细胞的[   ] 。决定花瓣颜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图中细胞的[   ] 。
    (3)图甲细胞中的“能量转化器”是 。如果将图乙中的[   ] 去掉,细胞的形状将发生改变。
    (4)图丙表示油菜的结构层次,a和b表示不同的生命活动过程。a表示细胞的 过程,细胞经过b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油菜叶中的叶脉属于 组织,油菜花从功能上划分属于植物的 器官。
    (5)图丙中油菜的结构层次,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少了 这一层次。
    【答案】(1) 5细胞膜 6叶绿体
    (2) 1液泡 3细胞核
    (3) 线粒体 2细胞壁
    (4) 分裂 输导 生殖
    (5)系统

    【分析】题图甲乙中,1液泡,2细胞壁,3细胞核,4细胞质,5细胞膜,6叶绿体。
    题图丙中,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组织构成器官,d器官构成植物体。
    【详解】(1)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5细胞膜具有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一个细胞要正常生活,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即细胞的物质不能随便向外扩散,外界物质也不能随意进入细胞。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表达式为:。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场所是6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气。光合作用是其它生物物质、能量、氧气的来源,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
    (2)花青素是决定植物花颜色的重要色素之一。花青素是一类水溶性的色素,存在于植物表皮细胞的1液泡中,呈现橙色、红色、蓝色等颜色。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性状的控制及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决定花瓣颜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中的3细胞核里。
    (3)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线粒体存在于所有的活细胞中,而叶绿体只是在植物的绿色部分的细胞中具有。所以图甲(没有细胞壁等结构)中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2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因此,如果将图乙中的2细胞壁去掉,细胞的形状将发生改变。
    (4)题图丙中,a过程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多,故a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
    植物体的叶脉中含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分布在叶肉组织中起输导和支持作用。
    油菜植株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由茎运到叶等地方供植物体利用,在叶里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植物的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所以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与生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
    (5)油菜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因此油菜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36.(7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捕捉了多只鼠妇,开展了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是某小组同学的部分实验方案,请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①选个体大小、生长状况相似的鼠妇10只,准备一个铁盘、纸板、玻璃板、适量的湿土。
    ②制作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两侧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
    ③实验时,在铁盘的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后,每分钟统计一次铁盘两侧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2)该实验设计了对照实验。理由是铁盘两侧除了 是不同的,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 。
    (3)该小组同学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鼠妇做实验,目的是 。选用的鼠妇个体大小、生长状况都相似,目的是 。
    (4)如果实验成功,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 阴暗 明亮
    (2) 是 光照/光 光照/光
    (3) 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小误差 控制单一变量,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4)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的分布是否有影响”,变量是光。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透明玻璃板;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由题知,设置除了光照以外,其他条件如温度、湿度等都相同,故能成为对照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有无光照。
    (3)本实验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一些,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排除偶然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但鼠妇数量也不能太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操作难度;所以,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小误差。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题中选用的鼠妇个体大小、生长状况都相似,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4)该实验的结果是“明亮处鼠妇数量少,阴暗处鼠妇数量多”,因此可得出结论的: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相关试卷

    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一 (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一 (原卷版+解析版),共31页。

    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四 (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四 (原卷版+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是人体肺泡处气体交换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五 (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五 (原卷版+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下列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