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联谊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展开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湘教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夸父一号”是我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主要用于测量太阳磁场,观测太阳耀斑等剧烈的太阳活动。下图示意“夸父一号”运行轨道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夸父一号”在轨运行期间( )
①属于天体②不属于天体③进入了河外星系④仍在银河系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夸父一号”观测的太阳耀斑位于太阳大气层的( )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日核层
3.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
①日地距离适中②卫星数量适中③体积质量适中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下图1示意我国年均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2示意便携式烘鞋器。据此完成4~5题。
图1 图2
4.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炭、石油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无关B.太阳辐射进入地球大气,在高纬地区产生极光
C.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唯一能源D.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5.从区域太阳辐射强弱的角度考虑,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便携式烘鞋器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A.重庆B.黑龙江C.山西D.上海
下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a~d为地球内部圈层)。据此完成6~7题。
6.依据图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可知( )
①地震发生时,震区的人先感受到水平晃动,后感受到上下颠簸 ②在地球内部,纵波传播速度最快的位置属于地核 ③在古登堡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降 ④在地幔,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7.关于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岩石圈B.b存在软流层C.c是下地幔D.d圈层压力、密度极小
右图示意我国某地貌实景。据此完成8~9题。
8.在图示地貌拍摄地区还可能广泛分布的地貌是( )
A.海蚀柱B.峡湾地貌C.钙华湖D.新月形沙丘
9.造成图中“蘑菇状”景观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主要原因是( )
A.上部沉积显著B.下部侵蚀强烈C.上部结构松散D.下部结构紧实
红柳是生长在沙漠中的一种灌木,秋天红柳落叶,在地面形成枯枝落叶层;春夏季刮大风时,风沙流挟带的沙粒遇到红柳丛的阻挡产生沉积,形成不同厚度的沙层;年复一年,枯枝落叶层和风沙层交替堆积,红柳越长越高,从而形成红柳沙包。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具有红柳沙包的形成条件。下图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红柳沙包最可能成片分布的区域是( )
A.①B.②C.③D.④
11.利用红柳沙包的交替堆积层可推测该地区( )
A.物种变化B.气候环境变化C.月相变化D.地球年龄
下图1地区地貌景观一般会历经图2所示的四个演变阶段。据此完成12~14题。
图1 图2
12.图1所示地区最可能位于( )
A.东北地区B.长江下游地区C.西北地区D.云贵高原
13.目前图1地区地貌所处的演变阶段是图2中的( )
A.渗穴期B.洼盆期C.锥丘期D.残丘期
14.形成图1地区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作用B.流水溶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
如图示意某大气成分浓度随高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大气成分最可能为( )
A.臭氧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
16.该大气成分( )
A.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成分B.能强烈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C.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D.干洁空气中体积分数占比最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下图示意长江流域及甲、乙、丙三处河段景观。位于长江中游的下荆江段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其河道景观如丙图所示,经裁弯取直后,留下许多古河道。
甲 乙 丙
(1)填表比较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貌类型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8分)
(2)受山高谷深影响,甲地山谷两侧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4分)
(3)与长江其他河段相比,下荆江段河道(丙图)最突出的特征是________;丙图中废弃的古河道称为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6分)
18.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A代表________层,B代表________层,C代表________层。(6分)
(2)分别说出A、B、C层的气温变化特点。(6分)
(3)分析B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原因。(4分)
19.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方法之一,某地理实践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某处的地层与化石进行了实践研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活动一:地层与古地理环境
地层是地壳上部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下图为该实践小组绘制的地层柱状剖面图(把一个地区的地层层序、化石和厚度等,按一定比例尺“和图例,用柱状图解的方式表示)。
注: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
该小组的实践报告如下:
(1)图中地层②形成于________代,恐龙大量繁盛,被称为“________的时代”。在陆地植物中________植物占主导地位,也是重要的成________期(填写矿产名称)。(8分)
(2)在地质年代,该处曾是一片海洋,理由是曾经出现过________和________(填生物名称);在地层④到地层②形成阶段,该地地壳经历了一次________(填“抬升”或“下降”)过程。(6分)
活动二:植物化石与古气候
煤的形成需要大量植被的生长和繁殖,以及合适的堆积环境。
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时期撒出的孢子和花粉总称。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地层②中含有大量的桦树花粉。
(3)从地层②到地层①的形成阶段,该地气候变化的表现为________。(4分)
齐市普高联谊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 “夸父一号”在轨运行期间,位于太空,绕地球运行,属于天体(人造天体),仍处于银河系。
2.B 太阳耀斑位于色球层。
3.A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上温度适宜,使液态水得以存在;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某些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使地表温差不至于过大,有利于生命活动,并形成适宜的大气成分。卫星数量、矿产资源与地球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相关性较小。
4.D 煤炭、石油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辐射;极光是太阳风(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极地上空后使大气电离产生的发光现象,主要与太阳活动有关,与太阳辐射相关性小;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主要能源,不是唯一能源;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5.A 注意,题干要求是从区域太阳辐射强弱角度考虑。由图可知,重庆所在的四川盆地年均太阳辐射总量少,属于太阳辐射贫乏区,是因为该地区为盆地地形,多阴雨天气,自然晾晒效果差,故与其他省级行政区相比,便携式烘鞋器使用频率最高。
6.C 根据所学可知,地震发生时,由于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因此震区的人首先感受到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①错误;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部分是在地幔,②错误;由于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外核,呈液态或熔融态,横波无法穿过,纵波的速度也减慢,③正确;横波和纵波在经过莫霍界面以下的地幔部分时速度都增加,④正确。
7.B 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a为地壳;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在b圈层;c层是外核;d为内核,压力、密度大。
8.D 由图可知,图示地区气候干旱,最可能是西北地区,该地区还可能广泛分布着新月形沙丘;海蚀柱主要分布在海边,峡湾地貌主要分布在高纬度的海岸上,钙华湖是喀斯特沉积地貌,这三种地貌都分布在较为湿润的地区。
9.B 造成图中“蘑菇状”景观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主要原因是上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下部岩石相对不太紧实,风蚀强烈。
10.C 根据材料可知红柳沙包由红柳枯枝落叶层和风沙层交替堆积形成。由图可知,①②位于山麓地带,沙源相对缺乏;④位于沙漠腹地,沙源丰富,但是水源过于缺乏,不适于红柳生长,因此形成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较少;③位于河流下游,周围沙源充足,且适宜红柳生长,可以形成成片分布的红柳沙包。
11.B 红柳沙包的交替堆积层可以反映气候环境的变化,形成枯枝落叶层时说明气候相对湿润,形成风沙层时说明气候相对干旱;年复一年由枯枝落叶层和风沙层交替堆积,红柳越长越高,形成红柳沙包,并没有物种的变化;月相变化与红柳沙包的交替堆积层相关性小;红柳沙包与红柳生长息息相关,红柳这一植物生存时间相对地球年龄而言非常短暂,因此红柳沙包的交替堆积层无法推测地球年龄。
12.D 读图可知,图1表示的是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云贵高原分布广泛。
13.C 图1所示的喀斯特地貌,既有地上喀斯特也有地下喀斯特,峰林林立,呈锥形,与第Ⅲ时期锥丘期相同;第Ⅰ时期是刚开始溶蚀的时候,尚未发育喀斯特地貌,第Ⅱ时期没有广泛发育峰林,第Ⅳ时期地表完全被溶蚀。
14.B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导致的;海浪侵蚀作用发生在沿海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发生在干旱地区;冰川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
15.A 读图可知,该大气成分在20~25千米的高度处(平流层)浓度最高,应是臭氧;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应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与图中气体浓度的垂直变化不同。
16.B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大气成分是臭氧,与成云致雨相关性较小;臭氧能强烈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臭氧也是温室气体,但在对流层浓度很低,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不强;大气中成分复杂,臭氧的体积分数占比不是最小的。
17.(1)①河口三角洲 ②地势平坦,水网密布 ③流水侵蚀 ④流水沉积(或堆积)(每空2分,共8分)
(2)滑坡 泥石流(每空2分,共4分,答案顺序可调整)
(3)河道弯曲(或曲流发育或河流弯曲程度大)牛轭湖 流水侵蚀(每空2分,共6分)
18.(1)对流 平流 高层大气(每空2分,共6分)
(2)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2分)B(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2分)C(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是先下降再升高。(2分)
(3)水汽和杂质含量少,无云雨现象;(2分)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2分)
19.(1)中生 爬行动物 裸子 煤(每空2分,共8分)
(2)三叶虫 珊瑚 抬升(每空2分,共6分,第一、二两空答案顺序可颠倒)
(3)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或气候变暖、变湿,4分,需从气温和降水两角度说明,每个角度2分)甲地
乙地
地貌类型
峡谷
①
地貌主要特点
山高谷深,两侧山体陡峭
②
形成外力作用
③
④
厚度(m)
地层序号
岩性柱状
岩相特征
25
①
含粉砂,黑色为煤层
50
②
含砾石,恐龙化石
16
③
水平层理
10
④
含珊瑚化石
15
⑤
分选中等,沉积物棱角分明
21
⑥
水平层理
18
⑦
含三叶虫化石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
【期中真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谊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谊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图中四点中地壳最薄的是,图中①圈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