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4955229/0-169888630009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二年级上册3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展开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角,却是我本人第二次上《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所以我知道学生对角的认识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系统的认识。本节课通过猜三角板后,就让学生来指出三角板上的角,学生果然像预设的一样,指的都是那个尖尖的地方,也就是角的顶点,通过老师否定后,学生再重新指认,就能够完整地指出角,接着再让学生指出教室里的角,学生基本上能够完整地指出整个角,所以这节课的开头是顺利的。其次评课老师说整节课的衔接也是非常自然、顺利的,活动丰富,氛围轻松,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其实我个人觉得这节课与7年前上的那节课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合理地运用折角和运用活动角来突破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口有关这个教学难点,特别是当部分学生纠结于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有关时,耐心地在课堂上临时改变教学策略 ,让学生充分利用重叠法来理解角的大小与开口有关。当然也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在逐一反思如下:
作为公开课,到一个全新的合班教室上课,学生是否紧张,是不是可以在课前开展一个热身活动,减轻学生的紧张感,可以让学生课堂上正常发挥。
示范动作要规范、严谨,在用身体部位表示一个角时,用了一个打勾的手势,这个手势如果大拇指和食指分得很开的话,那么两根手指之间的空档就大,就没有顶点了,只有当食指和大拇指挨的紧时,才能产生角。
在折角的这个操作活动中,操作的要求不够具体,学具纸圆片不应该都选同一个颜色,这样不方便比角的大小;
在用活动角活动得出结论后,可以多强调几次这个结论:角的开口越大,角越大,角的开口越小,角越小;
在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时,可以设计两组对比角,一组是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一组是两个直角,但角的边的长短不一样,这样可以更加充分地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中与角的开口有关,而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习题量有点少,同时让学生做习题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不太够,有些仓促。
板书的那个角的边有点淡,不够粗,坐在后排的学生有些看不太清,同时板书的“顶点”两个字也有点看不太清。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包括两个例题的教学内容,但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出现了一些吃力的现象,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所以课堂教学时把例2画角的知识放在后面去学习了,所以整体上就这节课来说,大部分学生都系统性认识了角,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还知道如何用重叠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同时理解了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口有关,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为后面角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角的初步认识_人教新课标: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角的初步认识_人教新课标,共1页。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二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二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情景图上的角,实物上的角,用纸折角,判断题,用卡纸条做角,比较角的大小,三道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角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本节教学生设计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