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六上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pptx、六上31《紧密联系的工具与技术》docx、第1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2021年最值得关注的天象可能是月全食(红月亮)巧遇超级月亮。2021年5月26日10时,月亮运行到距离地球的最近点,是名副其实的超级月亮;当天19时14分,太阳、地球和月球排成一条直线而发生月全食。下图为“月全食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月全食”天文景观涉及的三个天体,太阳、地球、月球分别属于( )
A.恒星、行星、行星B.恒星、行星、卫星
C.卫星、行星、行星D.恒星、卫星、行星
2、图示天体( )
A.均位于地月系B.均位于太阳系
C.地球质量最大D.自身发光的是太阳和月球
2020年是利用科学寻找外星生命的第60年,下图是英国科学家霍金构想的外星人的样子。完成下面小题。
3、宇宙探测器向霍金构想的外星人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位于小行星带中
②与金星和火星相邻
③是距太阳第三近的行星
④位于太阳系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X星球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
①充足的水分
②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③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
④坚硬的地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的温度
B.煤和石油等矿物燃料来源于地下,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地表环境产生影响
6、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行进中的赛车B.煤球炉C.太阳能电池D.地热发电站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天和核心舱”在我国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出了空间站建设的第一步,其空间位置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7、对“天和核心舱”与地球站通信联系干扰强度最大的是( )
A.极光现象B.流星现象C.耀斑爆发D.太阳辐射
8、“天和核心舱”工作时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
A.太阳能B.太阳风C.核能D.风能
2020年6月21日中国出现了日全食奇观,据悉,上一次日全食时是在2009年7月22日。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平时我们看到的圆圆的太阳是太阳的( )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日核
10、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发生在①层B.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都发生在②层
C.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②层D.日珥和太阳耀斑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2021年9月28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我国研制的太阳双超卫星首次亮相。作为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计划在今年发射,卫星若发射成功,将标志中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①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
②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③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黄之类,经年不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
④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
①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带来影响
②耀斑爆发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从而干扰地球的电离层
③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与地震、暴雨等灾害密切相关
④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3、太阳活动强烈时,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
A.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活力B.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
C.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D.清理“宇宙垃圾”,保护宇宙环境
吉林省延吉市龙山多处发现恐龙化石,发现的恐龙化石为早白垩纪晚期至晚白垩纪早期过渡类型,距今约8000万年到9000万年。根据现场地貌研判,此处可能有恐龙化石群,且种类多样,如禽龙、甲龙、角龙等。完成下面小题。
14、恐龙作为“爬行动物时代”的典型代表,其兴盛的时期是( )
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15、该时期陆地上极度兴盛的植物是( )
A.蓝细菌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完成下列小题。
16、图中横波不能通过的圈层是( )
A.地幔B.地壳C.地核D.软流层
17、关于图中①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物质的源地B.位于水圈与大气圈之间
C.气体为主的内部圈层D.由厚度不同的岩石组成
18、岩石圈位于图中所示的( )
A.①底部B.②顶部
C.①全部和②顶部D.②底部和③全部
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20、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
21、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
下表为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完成下面小题。
22、干洁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是( )
A.氮气(N2)B.氧气(O2)
C.氩气(Ar)D.二氧化碳(CO2)
23、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
A.氮气(N2)B.氧气(O2)
C.氩气(Ar)D.二氧化碳(CO2)
24、低层大气中除干洁空气外,主要还有( )
A.臭氧(O3)B.氨气(NH3)C.甲烷(CH4)D.水汽和杂质
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1980~2010年间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平均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25、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大的月份是( )
A.2月B.5月C.7月D.12月
26、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势力增强B.太阳辐射增强
C.植被覆盖率提高D.大气降水增多
27、近20年来,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呈上升趋势。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化石燃料使用增多B.途经航空班次增多
C.地表植被密度增大D.人工降雨频率增大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及北京2021年10月12日与13日的天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③
29、与12日相比,13日气温日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减弱,④增强B.①增强,④减弱
C.②减弱,③增强D.②增强,③减弱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四种大气环流模式图中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31、形成上图四个环流的缘故是( )
A.风的阻碍B.海拔不同C.地面冷热不均D.地转偏向力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B.减少了大气逆辐射
C.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33、“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理是( )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读“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4、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 )
A.①B.②C.③D.④
35、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
A.大气受热过程B.海陆间水循环
C.大气热力环流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二、综合读图题
36、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八颗行星中,B表示____,D表示____。按结构特征划分,它们都属于____行星。
(2)从运动特征来看,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____。另外,还具有____性和____性。
(3)从地球历史的角度,地球上高级智慧生命主要出现在____代____纪,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37、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图N)”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图P)”,图P是图N中A层某地的气压状况图,该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N中A为____层,其直接热源是____,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___(升高或降低)。
(2)图P中①②③④⑤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
(3)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容易形成阴雨天气是____。
三、材料分析题
3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图示意我国北方的某地新型“阳光居室”。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恒星是自身会发光发热的天体,太阳属于恒星;行星围绕恒星公转,地球为行星;卫星围绕行星公转,月球属于卫星,所以太阳、地球、月球分别属于恒星、行星和卫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答案:B
解析:图示天体系统主要涉及到太阳系和地月系,均位于太阳系,A错误,B正确。太阳属于恒星,质量最大,C错误;自身会发光的是太阳,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D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考察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②③④正确。故选B。
4、答案:A
解析:考察存在生命的条件。存在生命的条件需要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以及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①②③正确。故选A。
5、答案:B
解析: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A正确;煤、石油等能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B不正确;太阳辐射是促使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C正确;太阳辐射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太阳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地表环境产生影响,D正确。题目要求选不正确的,故选B。
6、答案:D
解析:地热发电站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不是来自太阳辐射,D符合题意;赛车利用的是汽油或柴油,是石油加工产品,煤球炉利用的是煤炭,石油和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储存的太阳能;太阳能电池直接利用太阳能,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答案:C
解析:耀斑爆发时高能粒子喷发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甚至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C正确。极光是太阳风达到地球时,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的发光现象,流星现象是流星体与地球大气摩擦出现的发光现象,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来源,它们都不会影响“天和核心舱”与地球站通信的联系,ABD错误。故选C。
8、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天和核心舱”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将太阳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讲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天和核心舱”工作时利用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能,A正确。太阳风不能为“天和核心舱”提供能源,B错误。“天和核心舱”位于太空,不便于利用核能、风能等能源,CD错误。故选A。
9、答案:A
解析:太阳大气由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肉眼可直接观察到,色球层、日冕层在日全食或借助特殊的仪器才能观察到,所以平时我们看到的圆圆的太阳是太阳的光球层,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0、答案:A
解析:太阳大气由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①、色球层②、日冕层③,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①,耀斑发生在色球层②,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1、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①为煤炭,②为风的运动,④为石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均是由太阳能转化来的,大气运动、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太阳辐射能,①②④正确。③为火山喷发现象,其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能无关。故选B。
12、答案:A
解析: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并非11年出现一次,③错误;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是地球出现磁暴现象,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13、答案:B
解析:太阳活动强烈时增加户外活动,会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病率上升,A错误; 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能有效防范太阳活动的不利影响,B正确; 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会更容易受到太阳活动影响,C错误; 清理“宇宙垃圾”,保护宇宙环境,不能防范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D错误,故选B。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生活的时间是距今约8000万年到9000万年,即中生代,以侏罗纪最盛,中生代末期灭绝,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答案:C
解析: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以侏罗纪最盛,中生代末期灭绝。中生代大部分时期以裸子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繁茂,白垩纪后期出现早期被子植物,因此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兴盛的植物是裸子植物,C符合题意;蕨类植物在古生代中期兴盛,被子植物在新生代兴盛,藻类植物在古生代早期兴盛,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且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为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与地幔中间是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之间是古登堡面,地核分内核、外核,外核为熔融状态,横波不能穿过,故图中不能通过的圈层是地核,C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图中①圈层是地壳,火山喷发物质的源地是软流层,在上地幔上部,A错;位于水圈与大气圈之间的是地球外部圈层中的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错;气体为主为外部圈层,应是大气圈,C错;地壳是由厚度不同的岩石组成,D对,故本题选D。
1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故岩石圈位于图中所示的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C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9、答案:B
解析:图中各圈层中只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误。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B正确。图中的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发展变化的,C错误。该瀑布景观的形成过程,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D错误。故选:B。
20、答案:C
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生物,对应的是树木花草。故选:C。
21、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该景观主要为河流,故主要的要素为水体,位于水圈。故选:B。
22、答案:A
解析:大气的主要成分为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其中干洁空气当中含量最大的是氮气,其次为氧气,选A。
23、答案:D
解析: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主要是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而大气当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于地面辐射吸收率较高,所以选D。
24、答案:D
解析:大气的主要成分为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ABC代表的气体属于干洁空气当中的成分。选D。
25、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说明对流层顶的气压越低,对流层顶高度越大。根据图中曲线,7月气压值最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6、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相同时间间隔内,对流层顶的气压值变化幅度越大,说明对流层顶的上升幅度越大。根据图中曲线,春季气压值下降,说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春季,太阳辐射增强,北半球各地气温回升,导致对流层顶高度上升,B正确;青藏高原地区,2月-7月冷空气势力减弱,A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和大气降水增多对对流层顶的高度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B。
27、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近20年来,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呈上升趋势”,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其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A正确,地表植被密度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不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错误;与途经航空班次增多和人工降雨频率增大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A。
28、答案:B
解析: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据图可知,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经大气的削弱作用后传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热量后以地面辐射④形式放散热量,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升温,据此结合图示,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①→②→④,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9、答案:C
解析:①为未进入大气层的太阳辐射,不受天气影响,并且对昼夜温差没有影响;2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13日天气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较少,12日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较多,所以两天相比,②减弱:③为大气逆辐射,13日多云天气,大气逆辐射比较强,12日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比较弱,所以两天相比,③增强;④为地面辐射,13日天气多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少,④减弱。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3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实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A错误,D正确;城市和郊区之间存在由郊区吹向城市的城市风,B正确;夜晚时,山坡比同高度山谷降温快,风从山坡吹向谷地,C正确。故选A。
31、答案:C
解析:四图表示的都是热力环流实例,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冷热不均导致的,故C正确,ABD均不是形成以上环流的原因,故错误。选C。
32、答案:C
解析:地膜覆盖,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越薄膜,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地面辐射被薄膜内大气吸收,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B错误、C正确。薄膜对太阳辐射总量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的影响很小,A、D错误。故选C。
33、答案:D
解析:“天雨初晴,北风寒彻”表明是冬季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现象,由于锋面过后天气转晴,且受冷气团控制,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地面温度骤降,易产生霜冻现象,D正确。雨后的夜晚气温不一定低,暖锋降雨的雨后的夜晚气温较高,A错误;晴朗的夜晚形成霜主要原因是地面冷却快,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并不是因为地面辐射弱,C错误。晴朗的夜晚,地面散热快,没有加强地面辐射,B错误。故选D。
34、答案:A
解析:依据热力环流原理,热水处气流上升,冰块处气流下沉,水平方向上,底部由冰块流向热水,顶部由热水顶部流向冰块顶部,形成热力环流,故选A。
35、答案:C
解析:热水和冰块代表地面受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C正确;大气受热过程有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等,A错误;海陆间水循环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等环节,B错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海洋和陆地接收太阳辐射后增温的速度和幅度不同,D错误。故选C。
36、答案:(1)金星;火星;类地
(2)自西向东;近圆性;共面性
(3)新生代;第四
解析:(1)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图中A为水星、B为金星、C为地球、D为火星、E为木星、F为土星、G为天王星、H为海王星。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巨行星是木星(E)和土星(F);远日行星是天王星(G)和海王星(H)。
(2)八大行星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从北半球看是逆时针方向;八大行星绕日运动的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且夹角很小,近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3)地球上高级智慧生命指的是人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出现在新生代第四纪。
37、答案:(1)①对流;地面辐射;降低
(2)④(3)乙
解析:(1)图N中A层最靠近地面,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直接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较少,但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所以其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2)图P中①②③位于同一条等压线上,气压相等。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④>③,①>⑤,则④>③=②=①>⑤,因此气压最高是④地,最低是⑤地。
(3)图P中,⑤处等压面向低处凹是低压,④处等压面向高空凸是高压;地面气压与高空相反,因此甲是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乙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天,因此易形成阴雨天气的是乙地。
38、答案:(1)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室内(封闭的空间隔绝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从而使大气温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解析:(1)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太阳辐射主要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主要为长波辐射,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室内温度升高,起到保温作用;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减少了室内热量的散失,加强了保温效果。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主要通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开发利用新能源,人类活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那么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气温升高减缓;大气升温作用减缓,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升高趋势减缓,能够减缓全球变暖。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氮气(N2)
78
氧气(O2)
21
氢气(Ar)
0.93
二氧化碳(CO2)
0.038(变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祁县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