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ppt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长: 90 分钟)
一、单选题 (本题共计20小题,总分40分)
1.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列文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B. 施莱登和施旺首次观察到了活细胞
C. 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详解】A、罗伯特•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A错误;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列文胡克首次发现了活细胞,B错误;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对先前提出的细胞学生做了重要补充,C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不涉及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2. 支原体种类繁多,常导致呼吸道、生殖道等器官感染,而中医临床研究发现念珠蓝细菌(十堰地区称其“地曲莲”)有一定消炎止痛功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曲莲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等多个生命系统的层次
B. 支原体细胞中的核酸仅有DNA
C. 地曲莲的直径较大多数细菌的直径更小
D. 支原体细胞无多数细菌外层的细胞壁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详解】A、分析题意,地曲莲是念珠蓝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只有细胞和个体层次,不具有组织、器官等多个生命系统的层次,A错误;
B、支原体细胞属于细胞生物,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B错误;
C、地曲莲即念珠蓝细菌,与细菌均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大小与细菌差距不大,C错误;
D、多数原核生物(除支原体外)都有细胞壁,即支原体细胞无多数细菌外层的细胞壁结构,D正确。
故选D。
3. 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生于池塘淤泥之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莲花属于生命系统的组织层次
B. 池塘中的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种群
C. 池塘之中的淤泥不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
D. 莲和池塘中的鱼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有例外,如植物无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病毒没有结构层次,因为它没有细胞结构,属于非细胞生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
【详解】A、莲叶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因此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A错误;
B、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
C、池塘之中的淤泥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成分,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C错误;
D、莲具有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池塘中的鱼具有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二者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各组物质中,元素组成相同的一组是( )
A. 叶绿素分子、磷脂、脱氧核糖
B. 葡萄糖、甘油三酯、性激素
C. 胰岛素、磷脂、几丁质
D. 肌糖原、乳糖、血红蛋白
【答案】B
【解析】
【分析】核酸、ATP和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糖类、甘油和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
【详解】A、脱氧核糖由C、H、O组成,磷脂由C、H、O、N、P组成,A错误;
B、葡萄糖、甘油三酯、性激素都是C、H、O组成,B正确;
C、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由C、H、O、N等组成,磷脂C、H、O、N、P,几丁质属于多糖,由C、H、O组成,C错误;
D、糖原,乳糖由C、H、O组成,血红蛋白由C、H、O、N等组成,D错误。
故选B。
5. 下列生物分类错误的是( )
①颤蓝细菌、 ②酵母菌、 ③变形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HIV、 ⑦ 大肠杆菌、 ⑧甲型H1N1 流感病毒、 ⑨肺炎链球菌
A. 无核糖体的生物是⑥⑧
B. 具有核膜的生物只有③④⑤
C. ①⑦⑨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
D. ①④⑤是自养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病毒无核糖体,所以⑥⑧(都是病毒)无核糖体,A正确;
B、原核生物和病毒无核膜,真核生物有核膜, ②酵母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 ③变形虫(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 ④小球藻 和⑤水绵(低等植物)都是真核生物,因此具有核膜的生物有②③④⑤,B错误;
C、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但不含染色体,①⑦⑨均为原核生物,C正确;
D、①颤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含有光合色素(藻蓝素和叶绿素),④小球藻和⑤水绵含有叶绿体,①④⑤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D正确。
故选B。
6. 刚摘的玉米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甜度越来越低。利用新摘后第2天和第4天的等量玉米粒,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进行如图所示操作,在a、c试管中各加5mL第2天的提取液,在b、d试管中各加5mL第4天的提取液。在a、b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在c、d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比较颜色,实验结果是( )
A.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
B.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
C.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
D.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蔗糖、淀粉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刚摘的玉米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甜度越来越低,淀粉的含量逐渐升高,而还原性糖的含量逐渐降低,所以试管a、c中含淀粉的量少,还原性糖含量高,试管b、d中淀粉含量多,还原性糖含量少,即a试管淀粉含量少于b试管,c试管还原性糖含量高于d试管。在a、b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在c、d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a、b呈蓝色,a颜色较浅,c、d呈砖红色,d颜色较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 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图甲为先观察到的视野,适当调整显微镜后的视野为图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的视野比图乙的视野亮
B. 若调整的部分是物镜,则换成的物镜较之前长
C. 若将血涂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左移
D. 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答案】D
【解析】
【分析】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
【详解】A、显微镜使用相同的光圈,甲放大倍数小,可视范围大,也就是有光的面积比乙大,所以比较亮,A正确;
B、乙放大倍数较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若调整的部分是物镜,则换成的物镜较之前长,B正确;
C、显微镜下看到的是物体的倒像,若将血涂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左移,C正确;
D、在低倍镜看到的物像模糊,改换成高倍镜仍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需要先调节粗准焦螺旋,清晰后再换高倍镜,D错误。
故选D。
8. 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2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加速变革”。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下水进入植物体后,可以与一些大分子结合并成为细胞的结构成分
B. 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多种代谢活动的介质
C. 抗逆性强的植物体内,水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不易挥发
D. 由于氢键的存在,使水可以缓解温度的变化,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其中主要是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
【详解】A、地下水进入植物体后,可以与蛋白质、多糖等亲水物质结合,形成结合水,组成细胞的结构,A正确;
B、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必须在以水为基质的液态环境中才能进行,是各种代谢的介质,B正确;
C、抗逆性强的植物体内,水主要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只是结合水相对含量增多而已,但还是自由水含量更多,C错误;
D、由于氢键的存在,水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可以缓解温度的变化,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C。
9. 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输液时用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这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B.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铁,不能合成血红素引起的
C. 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很少,所以属于微量元素
D. 哺乳动物体内Na+含量增加,会导致肌肉酸痛、无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机盐是细胞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根据含量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不同无机盐在生物体中起不同作用,有些无机盐可以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有些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等。
【详解】A、人输液时用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这说明无机盐在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A错误;
B、铁元素是血红素的组成部分,体内缺乏铁,不能合成血红素,导致缺铁性贫血,B正确;
C、无机盐中也包含大量元素,如N、P、Mg等,C错误;
D、哺乳动物体内Na+缺乏,会导致肌肉酸痛、无力等,D错误。
故选B。
10. 奶油蛋糕中的奶油分为植物奶油和动物奶油,植物奶油是由植物脂肪经过特殊工艺加入添加剂制作出来的,而动物奶油主要从天然新鲜牛奶中提取纯天然油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脂肪和动物脂肪都含有C、H、O元素
B. 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
C. 动物脂肪是动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能起到保温作用
D. 动物体内糖类和脂肪可以大量相互转化,因此要少食用动物脂肪
【答案】D
【解析】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无论是植物脂肪还是动物脂肪,都含有C、H、O元素,A正确;
B、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B正确;
C、动物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C正确;
D、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
故选D。
11. 新冠康复患者体内,新冠病毒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产生沉淀,被免疫细胞摄取后彻底水解可得到( )
A. 21种氨基酸、5种含氮碱基
B. 21种氨基酸、1种脱氧核糖
C. 多种氨基酸、1种核糖
D. 多种氨基酸、4种核糖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详解】新冠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A、C、G、U);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有21种,但不是每种蛋白质都是由21种氨基酸组成的。因此,新冠病毒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产生沉淀,被免疫细胞摄取后彻底水解可得到多种氨基酸、1种核糖、磷脂和4种含氮碱基,C正确。
故选C。
12. 某兴趣小组采用两种途径处理鸡蛋清溶液,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溶解后产生的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都会变成紫色
B. ③④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③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
C. ①②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②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
D. 过程②产生的蛋白块也可以用③的方法进行溶解
【答案】A
【解析】
【分析】1、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2、蛋白质鉴定使用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A、蛋白酶的本质也是蛋白质,因此溶解后产生的溶液中含有蛋白质或多肽,仍然具有肽键,因此双缩脲试剂鉴定均能产生紫色反应,A正确;
B、过程③没有改变蛋白质的结构,过程④利用蛋白酶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因此③④所依据的原理不同,B错误;
C、①②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②是利用高温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空间被结构破坏,但肽键并没有断裂,C错误;
D、过程②产生的蛋白块其蛋白质已经变性,用③的方法不能使其再溶解,D错误。
故选A。
13. 血管紧张素是由肝脏分泌的前体物质一血管紧张素原(一种蛋白质)水解形成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升高血压的功能。在临床应用上,人工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可作为药物改善低血压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管紧张素原能与双缩脲试剂生紫色反应,血管紧张素则不能
B. 血管紧张素原水解生成血管紧张素的过程有肽键的断裂和水的生成
C. 血管紧张素具有升血压功能与其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D. 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血管紧张素来改善低血压症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血管紧张素原是一种血清球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血管紧张素原水解形成血管紧张素,在水解形成血管紧张素时,伴随着肽键的断裂。
【详解】A、血管紧张素原是一种蛋白质,血管紧张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A错误;
B、血管紧张素原水解形成血管紧张素需要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完成,有肽键的断裂和水的消耗,B错误;
C、结构决定功能,血管紧张素是由肝脏分泌的前体物质一血管紧张素原(一种血清球蛋白)水解形成的,具有升血压功能与其空间结构密切相关,C正确;
D、血管紧张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口服会使其被水解,导致丧失活性,不能口服,D错误。
故选C。
14. 如图可表示生物概念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①表示动植物共有的糖类,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B. 若①表示固醇,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C. 若①表示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C、H、O
D. 若①表示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脂肪、淀粉、糖原
【答案】D
【解析】
【分析】1、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2、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细胞中常见的脂质有:(1)脂肪:是由脂肪酸与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作用: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2)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结构的重要成分。(3)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详解】A、动植物共有的糖类包括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若①表示动植物共有的糖类,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核糖(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DNA的组成成分)、葡萄糖,A正确;
B、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若①表示脂质中的固醇,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B正确;
C、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组成脂肪的化学元素为C、H、O,若①表示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C、H、O,C正确;
D、若①表示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脂肪、肝糖原、肌糖原,不可能是淀粉(植物的储能物质),D错误。
故选D。
15. 蛋白质分子能被肽酶降解,至于哪一个肽键被断裂则决定于肽酶的类型。肽酶 P 能断 裂带有侧链 R4 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肽酶 P 的作用下可以形成两个多肽分子
B. 上图所示肽链含有四个肽键,所以叫五肽
C. 肽酶 P 可以催化 2 处的化学键断裂
D. 该肽链中含有游离氨基和羧基各 1 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1、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上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R基上可以有氨基或羧基。
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相关计算为:脱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
【详解】A、由题目分析知,肽酶P可以催化题图1处的化学键断裂,在肽酶P的作用下,经过水解可以形成2条肽链,R基为R1、R2、R3的氨基酸形成的三肽和R基为R4、R5的氨基酸形成的二肽,二肽不属于多肽,A错误;
B、氨基酸脱水缩合后产物叫多肽,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上图所示肽链含有四个肽键,所以叫五肽,B正确;
C、由题意可知,肽酶 P 能断裂带有侧链 R4 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即肽酶P催化1处的化学键断裂,C错误;
D、由于构成该多肽的各氨基酸的R基结构未知,不能确定R基上是否有氨基和羧基,所以不能确定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D错误。
故选B。
16. 图甲表示一个由2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数字表示相应位置),图乙表示该蛋白质分子的一条肽链,其中有2个丙氨酸(R基为—CH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199个肽键
B. 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2个—NH2
C. 200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584
D. 图乙中肽链脱去2个丙氨酸后的产物(含丙氨酸)与原肽链相比,氢原子数目增加2个、氧原子数目增加4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中蛋白质由2条肽链组成,目这两条肽链之间有一个肽键和一个二硫键;乙图为甲中蛋白质分子的一条链,该片段有2个丙氨酸,分别位于21号和39号位点。
【详解】A、甲图蛋白质中含有肽键数目为200-2+1=199个,A正确;
B、甲图蛋白质由两条肽链组成,因此至少含有2个-NH2,B正确;
C、200个氨基酸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共产生了199个水,又由于蛋白质加工过程中有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S-S-,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99×18+2=3584,C正确;
D,乙图2个丙氨酸脱掉,肽键数目减少4个,由于减少了4个肽键,相当于增加了4个水分子,因此氢原子数目增加了8个,氧原子数目增加了4个,D错误。
故选D。
17. 某化合物由六个单体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为多肽,则其彻底水解时一定断裂6个肽键
B. 若为淀粉的部分结构,则最终氧化分解的产物是葡萄糖
C. 若为DNA单链部分结构,则其初步水解产物一定是4种
D. 若为RNA单链的部分结构,则其彻底水解产物可能有6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大分子如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由单体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而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单体的核心元素是C元素,因此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详解】A、若为多肽,由六个单体构成的为六肽,直链六肽中含有5个肽键,环状六肽中含有6个肽键,则其彻底水解时需要断裂5个肽键或6个肽键,A错误;
B、若为淀粉的部分结构,淀粉的单体为葡萄糖,则最终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最终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
C、若为DNA单链的部分结构,DNA的单体为脱氧核苷酸,则其初步水解产物可能为4种,C错误;
D、若为RNA单链的部分结构,RNA的单体为核糖核苷酸,则其彻底水解产物可能有磷酸基团、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A、U、G、C),共6种,D正确。
故选D。
18. 下图为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③是胞嘧啶,则该核苷酸一定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B. 蓝细菌细胞内的②只有一种
C. 人体遗传物质中的③有5种,②有2种
D.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表现在②③方面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由图可知,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③是含氮碱基。2、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详解】A、若③是胞嘧啶,则该核苷酸可能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也可能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A错误;
B、蓝细菌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②五碳糖有2种(核糖或脱氧核糖),B错误;
C、人体遗传物质是DNA,DNA中的③有4种(A、T、C、G),②有1种(脱氧核糖),C错误;
D、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的五碳糖是核糖;DNA的含氮碱基是A、T、C、G,RNA的含氮碱基是A、U、C、G,两者不同点表现在②③方面,D正确。
故选D。
19. 下图分别表示正常人、乳糖不耐受患者肠道中乳糖的利用过程。当肠道的碱性环境被破 坏时,肠道会分泌出大量的消化液(主要成分是水、NaHCO3和消化酶)来中和酸性物质,所
以容易发生腹胀、腹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糖是一种二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
B. 乳糖不耐受症的形成原因是患者体内不产生分解乳糖的乳糖酶
C. 乳糖不耐受症患者利用自身的其他酶可以将乳糖分解为多种产物导致pH 下降
D. 喝牛奶腹胀、腹泻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生了气体以及肠道产生的消化液过多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如蔗糖、麦芽糖等;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详解】A、乳糖是一种二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可以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A正确;
B、患者体内不产生分解乳糖的乳糖酶,因此形成乳糖不耐受症,B正确;
C、乳糖不耐受症患者利用肠道菌群将乳糖分解为CO2、乳酸、乙酸等导致pH下降,C错误;
D、喝牛奶之后,可能是代谢产生了气体以及肠道产生的消化液(主要成分是水、NaHCO3和消化酶)过多,导致腹胀、腹泻,D正确。
故选ABD。
20. 下图1表示甲、乙两种无机盐离子处于不同浓度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图2表示钙对某种植物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的关系。下列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1可知,乙的浓度为b时,对提高作物的产量最有利
B. 据图1可知,乙的浓度为d时,虽然对提高产量有利,但会造成肥料的浪费
C. 据图2可知,适宜浓度的钙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
D. 据图2可知,钙对花粉管生长速率的影响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1可知:
对于甲离子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离子浓度升高,农作物产量升高,超过一定的浓度,随浓度升高,农作物产量降低,浓度为a时,作物的产量最高,高于或低于最适宜a,作物的产量都会降低;对于乙离子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离子浓度升高,农作物产量升高,超过一定的浓度,随浓度升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在c~d之间,农作物的产量较高。
分析图2可知:
钙离子浓度影响花粉管的生长速率,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升高,花粉管生长速率升高,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随钙离子浓度增加,花粉管生长速率下降。
【详解】A、分析图1可知,乙的浓度为b时,农作物产量较高,浓度为c~d时,对提高作物的产量最有利,A错误;
B、由图1可知,乙浓度在c~d时,农作物的产量都较高,因此乙的浓度为d时,虽然对提高产量有利,但会造成肥料的浪费,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适宜浓度的钙离子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C正确;
D、由图2可知,钙对花粉管生长速率的影响随浓度变化而变化,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本题共计5小题,总分60分)
21. 如图是几种生物或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图中的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显著特点是____,病毒的生活和繁殖必须在____内才能进行。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____,能完成此生理过程是因为其细胞内含____(填色素名称)。
(3)图中A、B属于____细胞,它们的DNA主要位于____。它们在结构上不同于D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
【答案】(1) ①. C ②. 无细胞结构 ③. 活细胞
(2) ①. B蓝细菌 ②. 叶绿素和藻蓝素
(3) ①. 原核 ②. 拟核 ③.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细菌细胞);B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蓝细菌;C没有细胞结构,为病毒;D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小问1详解】
病毒无细胞结构,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C,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无细胞结构;病毒营寄生生活,它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
【小问2详解】
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B蓝细菌,能完成此生理过程是因为其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它是一类营自养生活的生物。
【小问3详解】
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A、B ,它们的DNA主要位于拟核中,原核细胞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D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或无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
22. 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图甲为糖类的概念图,图乙是某种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泛素激活酶E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E1将泛素交给泛素结合酶E2,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靶蛋白就被绑上一批泛素分子。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就送往细胞内一种被称为蛋白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整个过程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回答:
(1)如果某种单糖A为果糖,则它与葡萄糖缩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的物质①是____。如果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③作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则物质③是____。
(2)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②,其中碱基是尿嘧啶,则形成的物质②是____﹔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④,其中的碱基是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是____。与RNA相比,DNA特有的组成成分是____。
(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根据图乙材料可推测出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能是____,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____。
【答案】(1) ①. 蔗糖 ②. 纤维素
(2) ①.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②. 脱氧核糖 ③. 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3) ①. 催化作用 ②. 糖类##葡萄糖
【解析】
【分析】图甲显示了由某单糖A合成一些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图中①是二糖,②、④均为核苷酸,③为多糖;图乙所示泛素分子参与蛋白质得降解过程,需要一系列酶(E)的催化才能进行。
【小问1详解】
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缩合形成的物质是蔗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中纤维素由多分子葡萄糖经过缩合反应形成。
【小问2详解】
尿嘧啶、磷酸和单糖A结合形成的物质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磷酸和单糖A结合形成的物质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单糖A为脱氧核糖;与RNA相比,DNA特有的组成成分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T)。
【小问3详解】
图2中泛素激活酶参与蛋白质的降解过程,起催化作用;糖类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故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类。
23. 据报道,某育种中心的巨人稻于金秋喜获丰收,亩产超过了800公斤。巨人稻株高超过两米,袁老的禾下乘凉梦如今也即将实现。研究人员以收获的水稻种子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水稻种子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研究人员将不同发芽阶段的水稻种子纵切,滴加__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可溶性还原糖)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加入适量第(1)问中的显色试剂,40℃保温30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其中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溶液pH相对稳定。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在发芽的水稻种子提取液中也可能会含有___________,在实验前应去除。
②试管2中加入的X是___________的提取液,则2、3号试管对比,可证明水稻种子发芽后可产生淀粉酶,进而证明上述步骤(2)的结论。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碘液 ②. 水稻发芽过程中胚乳中的淀粉逐渐减少
(2) ①. 还原糖 ②. 还原糖 ③. 发芽前水稻种子 ④. 蓝色→砖红色
【解析】
【分析】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小问1详解】
淀粉的检测用碘液,碘液遇淀粉变蓝色,因此为了检测水稻种子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研究人员将不同发芽阶段的水稻种子纵切,滴加碘液,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在水稻发芽过程中胚乳中的淀粉逐渐减少。
【小问2详解】
①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和水稻提取液中都有可能含有还原糖,干扰实验结果,故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以及发芽的水稻种子提取液中也可能含有还原糖,在实验前应去除。
②据题意试管2中加入的X是发芽前水稻种子的提取液,则2、3号试管对比,可证明水稻种子发芽后可产生淀粉酶。
③试管1~4中,加入适量第(1)问中的显色试剂碘液后均变成蓝色,保温30min后,试管1、2中不含淀粉酶,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再加入斐林试剂后仍为蓝色;试管3由于发芽水稻产生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可溶性还原糖,能和斐林试剂反应,在60°C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故颜色变化为蓝色变为砖红色;试管4中含有淀粉酶溶液,能将淀粉分解成可溶性还原糖,和斐林试剂反应,在60°C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故颜色变化也为蓝色变为砖红色。
24. 抗体是由2条相同的H链和2条相同的L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免疫球蛋白。整个抗体分子可分为恒定区(C)和可变区(V)两部分(如图所示),在同一物种中,不同机体分子的恒定区都具有相同的或几乎相同的氨基酸序列。
(1)构成抗体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____,氨基酸通过____反应合成肽链进而形成了该抗体;若某种抗体的一条H链有550个氨基酸,一条L链有242个氨基酸,则该抗体合成过程中产生了____分子水,所产生水中的氢元素来自氨基酸的____。
(2)抗体与脑啡肽(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功能不同,从分子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
(3)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以导致蛋白质变性,通常变性的蛋白质易被消化吸收,原因是____。
【答案】24 ①. ②. 脱水缩合 ③. 1580 ④. 氨基和羧基
25. 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26. 变性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
【解析】
【分析】脱水缩合: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在脱水缩合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分别脱下—OH和—H结合形成H2O,同时形成一个肽键。蛋白质的分子量=na-18(n-m),其中n表示氨基酸数目,a表示氨基酸平均分子质量,m表示肽链数。
小问1详解】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构成抗体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在脱水缩合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分别脱下—OH和—H结合形成H2O,同时形成一个肽键。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数=550+550+242+242-4=1580。所产生水中的氢元素来自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
【小问2详解】
抗体和脑啡肽是不同的蛋白质,不同蛋白质的结构不同,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氨基酸的数目不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
【小问3详解】
蛋白质变性使肽键暴露,更易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降解,因此通常变性的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
25. 下图1为某种核苷酸的示意图,图2为某概念模型,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仔细观察图1,分析回答:该物质是____的基本组成单位;该物质在生物体内共有4种,区分依据是____。请指出图1中哪一位置上的氧去掉后便可成为合成细菌遗传物质的基本原料:____(填序号)。
(2)图2为DNA和RNA化学组成的比较概念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
(3)核酸的功能是____。
【答案】(1) ①. 核糖核酸(或RNA) ②. 碱基不同 ③. ③
(2)胞嘧啶(C)、鸟嘌呤(G)、腺嘌呤(A)、磷酸
(3)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l是某种核苷酸的结构示意图,根据③部位的羟基可知其中的五碳糖为核糖,该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图2是DNA和RNA组成示意图,阴影部分含有的组分是磷酸、腺嘌呤、胞嘧啶和鸟嘌呤。
【小问1详解】
图1中的物质由磷酸、核糖和含氮的碱基组成,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RNA的碱基有4中,可根据碱基区分核糖核苷酸的种类。根据图1中③判断,该核苷酸的五碳糖是核糖,去掉③的氧即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细菌遗传物质DNA的基本原料。
【小问2详解】
组成DNA的物质有磷酸、脱氧核糖、胞嘧啶、鸟嘌呤、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组成RNA的物质有磷酸、核糖、胞嘧啶、鸟嘌呤、腺嘌呤和尿嘧啶,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胞嘧啶、鸟嘌呤、腺嘌呤、磷酸。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冬季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学业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