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D 3,①对比论证,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B 2.D 3.D
4.①对比论证。将“国潮”和一般的潮流对比,指出前者具有独特文化元素,内涵丰富;而后者仅仅是那些与年轻人有关联 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内涵较窄。
②举例论证。列举大红大紫的故宫文创IP、国际时装大秀上的李宁、许许多多“国潮”品牌跨界合作等例子,证明“国潮”站位高、舞台广,给人们带来惊喜。
5.①中国综合国力得到巨大提高,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高品质国货赢得了市场,中国制造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经济成功转型。
②国人消费观念产生了变化。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消费转向了注重品质消费。
③中国“国潮”产品和新时代年轻人的内在需求相切合,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对民族文化有了高度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得到了充分提升。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国潮’就是‘中国风+中国潮流’”错误,以偏概全。材料二原文是说“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就是‘中国风+中国潮流’”,“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不代表所有人的看法。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国潮’不一定是来自国外”错误。材料二原文是说“‘国潮’,不是什么舶来品,是新时代背景下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潮流”,“不是什么舶来品”,即“国潮”应该是中国本土创造的。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国潮”彰显了文化自信。
A.表达的是众多“国潮”品牌带给我们的惊喜,体现了文化自信。
B.表达的是“消费者内在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体现了文化自信。
C.表达的是中国本土品牌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于创新品牌之中,体现了文化自信。
D.表达的是“国潮”销售平台抢占消费市场,与文化自信无关。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中,将“国潮”和一般的潮流对比,“它是具有独特文化元素的被广大民众认可的时尚。它与国家和民族所传承的物质、精神、行为、制度等文化及其相关的人、物、技、艺等息息相关,它不同于一般的潮流,即那些仅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指出“国潮”具有独特文化元素,内涵丰富;而“一般的潮流”仅仅是那些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内涵较窄。可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从材料二倒数第二段“‘国潮’产品站位高,舞台广。不难发现,除了大红大紫的故宫文创IP、国际时装大秀上的李宁,还有许许多多‘国潮’品牌、跨界合作正在给我们带来一波又一波令人梦牵魂萦的惊喜”可知,列举了故宫文创IP、国际时装大秀上的李宁、许许多多“国潮”品牌跨界合作等例子,证明“国潮”站位高,舞台广,给人们带来惊喜。可见,使用了“例证法”或“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国潮’的迅速火爆看似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其实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背后有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动因。‘国潮’热标志着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高品质国货赢得了市场,中国制造已经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速度’正在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经济在转型中实现了成功起跳”分析可知,中国综合国力得到巨大提高,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高品质国货赢得了市场,中国制造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经济成功转型。
由材料一“‘国潮’的兴起,是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消费偏好,转向注重品质消费的必然结果”分析可知,国人消费观念产生了变化。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消费转向了注重品质消费。
由材料一“‘国潮’不仅可以用年轻人的语言诠释古老文化赋予现代的美感,也可以表现为将传统文化融入时尚的创意。‘国潮’热展现的是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更是文化自信的提升”和材料二“中国‘国潮’产品以美好的品质,切合了新时代年轻人的内在需求,它凸显了消费者内在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分析可知,中国“国潮”产品和新时代年轻人的内在需求相切合,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对民族文化有了高度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得到了充分提升。
B 7.B
8.①正面描写。通过对老苏动作和语言的精准刻画,表现出他不怕危险乐于奉献的形象及高度的责任感;②侧面描写。通过对面敌人惊呆的神态侧面表现出老苏勇敢智慧的形象;③细节描写。用特征鲜明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苏去汲水的“举”“敲”的细节凸显其沉稳;④情节设计上的反复手法的运用,文中“老苏要求”“老苏还是要求”“老苏和白连长争论起来”“老苏继续争辩”及去汲水时举桶敲桶等动作的反复凸显了老苏执着的形象。
9.①“硝烟”指战场上的战火(答代指战争亦可),“流泉”指敌我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的一股清泉;②“硝烟”和“流泉”形成对比,战场缺水严重,战士取水迫切,战场紧张死寂,流泉自由奔流;③暗示老苏的重要性,敌我双方生死之际,老苏以他的灵活、智慧打破僵局,给死寂的战场带来转机;④战争毁灭生命摧毁人性,硝烟下的流泉却在关键时刻唤醒了敌我双方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引起人们对战争深层次的反思。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A.“缺水断粮形势严峻”有误,小说开头只提及断水,没说断粮,后来老苏冒险通过敌人的封锁区来到前沿阵地为战士们送萝卜,说明粮食没断;
C.“老苏通过赠送物资才达成不经谈判而停火汲水的默契”错误,应当是基于老苏的勇敢和对战场人性的洞察,以及他的大胆细致和冒险精神,才达成了这种默契,互送香烟只是对老苏预判的睿智的证明;
D.“行事过度谨慎”解读有误,应是表现我军行事谨慎小心考虑周全的优良品质。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不可调和的激烈矛盾冲突”错误,白连长反对老苏汲水是担心老苏的安全,老苏与白连长的争辩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白连长觉得老苏说得有道理,同意他去试一试。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由“他把水桶举过头顶,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用石块‘当当……’敲了五下,然后又把水桶放下,过了四五分钟,他又把水桶举到交通沟上部,暴露给敌人,又敲了十来响”“白连长,我想到下边山沟里汲桶泉水来”“让我试试吧!”“你对我负责,我也要对全连负责,五天了没有喝上水,谁能受得了,你知道不少人渴得喝尿吗?”等可知,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出他不怕危险乐于奉献的形象及高度的责任感;
由“对面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常行动惊呆了”可知,运用侧面描写,用敌人惊呆的神态衬托出老苏勇敢智慧的形象;
由“他把水桶举过头顶,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用石块‘当当……’敲了五下,然后又把水桶放下,过了四五分钟,他又把水桶举到交通沟上部,暴露给敌人,又敲了十来响”“老苏冒着生命危险爬上交通壕,他高举着水桶,弯着腰观察地下可能埋下的地雷,顺着山坡向泉水走去,他步子稳健,没有丝毫惊慌,好像经常去汲水一样”可知,运用细节描写,老苏去汲水的“举”“敲”的细节凸显其沉稳;
由“老苏要求”“老苏还是要求”“老苏和白连长争论起来”“老苏继续争辩”“敲了五下,然后又把水桶放下,过了四五分钟,他又把水桶举到交通沟上部,暴露给敌人,又敲了十来响”可知,运用反复手法,凸显了老苏执着的形象。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这篇小说以物象“流泉”作为标题,且将“流泉”置于“硝烟”的背景下,所以这里的“流泉”不仅指敌我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的一股清泉,且在残酷激烈的战争背景下,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和深层的主旨义:流泉自由地奔流与战场的胶着死寂构成鲜明对比,敌我双方困守战场,他们向往活力与自由,所以流泉象征着活力与自由;
老苏这个典型人物是通过流泉这一物象得以突显的,在敌我双方生死之际,老苏用他的灵活、智慧打破僵局,表现出老苏的灵动智慧勇敢的品质,所以流泉又是灵动智慧勇敢的象征;
流泉在关键时刻滋养生命救护生命,因汲泉水互送香烟的情节还体现了对对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与战争毁灭生命摧毁人性又构成鲜明对比,从而主题就凸显出来了。
D 11.A 12.B
13.(1)世人行事,往往是几近成功的时候又失败了。到最后一刻还像刚开始时一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2)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厌恶)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天下很少见。
14.①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
②在物质生产方面,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
③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十目所视”和“十手所指”句式结构相同,都是主谓式,所以两个句子中间断开,单独成句,排除AB;“富润屋”和“德润身”句式结构相同,且主谓宾结构完整,故可单独成句;“心广体胖”是并列式结构,中 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老子》又名《南华经》”错误,《庄子》又称《南华经》,《老子》又称《道德经》。
12.B.“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错误,结合原文“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分析,孟子未直接地批评,而是从施行仁政就会让百姓主动归顺,不必引起战争的角度来委婉告知。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从事”,行事;“几成”,几近成功;“慎”,谨慎;“败事”,失败的事。
(2)“好”,喜好,喜爱;前一个“恶”,缺点;“美”,优点;“鲜”,少。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由“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可知:政策生产方面应该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
由“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可知: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
参考译文:
(一)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极高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世人行事,往往是几近成功的时候又失败了。到最后一刻还像刚开始时一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所以圣人,以没有欲望作为自己的欲望,不看重难得的财物,以“不教”的方式来教,(通过)恢复、弥补众人的过错(来让人们知道如何正确行事),来辅助万物按其本然的方式发展而不敢强为。
——《第六十四章》
(二)
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的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请大王不要怀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三)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慎重。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做坏事,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夸耀自己好的一面。(殊不知)别人看你,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天下很少见。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节选自《礼记•大学》)
C
16.①第一首,周王兴兵打仗,战士们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同仇敌忾,慷慨赴敌,表达了作者对这场战争的拥护。
②第二首,许多人远赴荒凉的边塞,渴望建功立业,却落得“皆共尘沙老”的无奈结局,“莫学”“矜夸”等词表现出对那些自恃勇武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C.“笔端饱含诗人感佩之情”理解错误。写幽并客的时候,字里行间里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写戍边征人,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宏图大志最后只是一场空,发出了“皆共尘沙老”的感慨。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第一首: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这场战争的拥护。
第二首:本诗由征戍边塞不回而告诫少年不要矜夸武力,表达了反战之意。前四句写边塞秋景,作者刻意描写肃杀悲凉的秋景是为下文反对战争做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
后四句写久戍边塞的将士,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自古以来,试图通过沙场拼杀来封侯拜将的男儿数不胜数,诗人们也热衷于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然而,绝大数人的宏图大志最后只是一场空,所以发出了“皆共尘沙老”的感慨。诗人对“幽并客”并无贬意,反而隐约可见对献身沙场的壮士的惋惜之情。最后劝勉少年莫学游侠儿自恃武力,炫耀紫骝马善于驰骋,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
17. 朝闻道,夕死可矣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矣、始、已。
①多姿多彩、壮志凌云、生机勃勃。②接连不断、接二连三、连续不断。③精彩纷呈、异彩纷呈、新颖别致。
19.我们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在胸中,把航天梦、中国梦播撒到心里。
20.①设问。自问自答,强调太空课的意义在于播洒航空梦的种子。
②比喻。把航空梦比作能生根发芽的种子,使抽象的航天梦想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地表达了航天梦想对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此处修饰“梦想”,可选词语较多,例如“多姿多彩”“壮志凌云”“生机勃勃”等。多姿多彩:指丰富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很多种形状,很多种颜色。壮志凌云:形容理想宏伟远大。生机勃勃:形容有旺盛的生命力。
②根据孩子们的提问“太空中看到的风景有什么不同吗?”“在空间站中氧气和水是如何循环的?”“在太空中睡觉会飘来飘去吗?”可知,可用“接连不断”“接二连三”“连续不断”等修饰“提问”。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连续不断: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指长时间地持续,且紧密连接。
③此处修饰“太空课堂”可用“精彩纷呈”“异彩纷呈”“新颖别致”。精彩纷呈: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异彩纷呈:在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许多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新事物,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过去没有过,今后也不会有的具有过渡性特点的奇特事物。新颖别致:形容精巧,精致的事物或与众不同的想法或方式等。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一是搭配不当,“底气、志气、骨气”不能与“播洒”搭配;应为“底气、志气、骨气”搭配“昂扬在胸中”,“航天梦、中国梦”搭配“撒播到心里”;
二是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中国梦”在后,应为“航天梦、中国梦”。
可改为“我们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在胸中,把航天梦、中国梦播撒到心里”。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既然如此,为何要大费周章”是问,“这是因为……”是答,自问自答,属于设问。突出强调太空课的意义在于播洒航空梦的种子,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有些东西一旦在心里播下种子,就能生根发芽”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本句中“有些东西”指航空梦,这句话把航空梦比作能生根发芽的种子,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航天梦想对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
D
22.①而成为城市年轻人的时尚 ②能让人缓解压力 ③不影响邻里关系(邻居和他人)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代词的用法的能力。
题干中的“你”是泛指,没有具体指代某人或某物。
A.“你”是特指,指周萍。
B.“你”是特指,指祥林嫂。
C.“你”是特指,指水生。
D.“你”是泛指,没有具体指代某人。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对应上文“已不是”,下文应用“而是”,结合下一段首句“对城市里的年轻人来说,时尚性是当今阳台种菜的第一位”可知,此处是说“种菜已成为城市年轻人的时尚”,故此处可填“而成为城市年轻人的时尚”。
第②处,上文说“不少年轻人还将阳台种菜视为一种自我减压的方式”,下文“放松身心”则是压力得到缓解的结果,故此处应填“能让人缓解压力”。
第③处,上文说楼上楼下邻居因为阳台浇菜渗水而争吵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建设‘阳台菜园’的先决条件”是应解决好邻里关系问题,故此处可填“不影响邻里关系(邻居和他人)”。
23.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正面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