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题
展开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园日涉以成趣
D.或棹孤舟
答案B
解析A项,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C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D项,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云无心以出岫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木欣欣以向荣
C.既自以心为形役
D.登东皋以舒啸
答案B
解析A项,介词,因。B项,和例句相同,都是连词,表修饰。C项,介词,使、让。D项,连词,表顺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将有事于西畴
B.俯察品类之盛
C.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答案C
解析A项,古义指从事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B项,古义指自然界的万物;今义指种类。C项,过去的事情,古今同义。D项,古义指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指文雅。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痛快地表达深远高雅的情思了。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 , , 。”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 , 。”
(3)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化用《论语·微子》里的句子反思自己的过去,觉悟到过去的错误虽然无法挽回,未来的去向却还来得及重新安排的句子是:“ , 。”
(4)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想象自己辞官回家的路上,船行顺风,轻松如飞,衣服随风飘扬,心情愉快的句子是:“ , 。”
答案(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3)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4)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六朝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世族与门第。任何个人都无法超越社会时代的 ,陶渊明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中,不可 地受到门第观念的影响。( )。寒门士人 的,是有朝一日能跻身于世族高门的行列,而世族之胄进而千方百计地保住家门、宗族之光。陶渊明带着一定的门第观念步入了社会,沾溉着门第之泽,感受着由门第与家族的荣誉与权利。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的,享受权利的同时要为此付出代价。振兴家族、光耀门庭,并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六朝世族人士大多将个体功业的建立与家族命运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体与家族 ,共损共荣。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局限 避免 念念不忘 休戚与共
B.拘泥避免久久不忘息息相关
C.局限避开念念不忘休戚与共
D.拘泥避开久久不忘息息相关
答案A
解析局限:限制在某个范围内。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拘束,不自然。此处语境强调被限制,应选“局限”。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避开:躲开,不接触;摆脱,不受困扰。此处横线前有“不可”修饰,应选“避免”。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久久不忘:形容印象深刻,强调时间久远。此处语境表述寒门士人时刻不忘个体建功立业的责任感,应选“念念不忘”。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此处语境除了强调个体与家族的紧密联系,还表述两者间利害相通,彼此共同承担祸福的含义,应选“休戚与共”。
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于是陶渊明形成了一定的门第观念,这在当时固然是一股时代潮流,但首先是个别现象
B.这在当时是个别现象,还是一股时代潮流,于是陶渊明形成了一定的门第观念
C.这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股时代潮流,于是门第观念在陶渊明的心中形成
D.于是陶渊明形成了一定的门第观念,这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股时代潮流
答案D
解析从主语衔接的一致性来看,此处应是“陶渊明”作主语,从关联词看,“不是……而是……”表示强调“而是”部分的内容,“是……还是……”表示选择,“固然是……但首先……”表示让步转折,根据语境,强调人受到时代局限,门第观念对个体的影响是一个大形势,与后文用“寒门士人”“世族之胄”来解说的内容呼应,所以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对其加以修改。
参考答案:陶渊明带着一定的门第观念步入了社会,沾溉着门第之泽,享受着门第与家族带来的荣誉与权利。
解析“感受”与“权利”搭配不当,可改为“享受”;“由门第与家族的荣誉与权利”成分残缺,可在“家族”后加“带来”。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王 羲 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答案C
解析“以母丧”是“居郡境”的原因,两者不能断开,且“先为会稽”和“……居郡境”有先后顺序,前后应断开,排除A、B、D三项。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徒,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西汉末至东汉末,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三国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B.从伯,父亲的堂兄。次于至亲而同祖的亲属关系叫“从”,父亲的哥哥为“伯”,也被称为“堂伯”。“堂”与“表”指的都是亲戚关系。
C.东床,因为王羲之的故事,“东床”与“令坦”就成了对女婿的称呼,多用来称呼对方的女婿。皇帝的女婿也被称为“东床驸马”。
D.《道德经》,战国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被称为《老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
答案D
解析《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他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孙绰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有感情上的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怀恨在心。
答案D
解析D项,“王述对此怀恨在心”错误,文章最后说的是“述深以为恨”,应为“深为遗憾”,文中的“恨”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指“遗憾”。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参考答案:(1)王羲之高兴地写完《道德经》,用笼子装了鹅回去了,觉得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2)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解析(1)欣然:高兴的样子。笼:名词用作动词,用笼子装。乐:快乐的事情。(2)耽:沉迷。后:在……之后,比……差。
12.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为世所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本内容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①道士用自己的鹅换王羲之书写《道德经》;②门生的父亲无意中刮去了几案上王羲之的字,门生为此懊悔了好几天。
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特异之处。等到长大后,他言辞漂亮丰富,并且以性情刚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隶书,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评论的人称赞他的书法笔势像浮云一样轻盈,像游龙一样灵活,深为堂伯父王敦、王导器重。陈留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当时,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挑选一位女婿,王导让太尉派来的门生到东边厢房里去看所有的王家子弟。太尉派来的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都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访,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躺在东床上,敞开肚子吃东西,唯独他好像没有听说一样。”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王羲之很喜欢服食丹药,怡养性情,不喜欢住在京城,他刚到浙江,就有了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有好山好水,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多居住在这里,谢安没做官时也住在这里。孙绰、李充等人,都凭借文章出众,他们都在会稽修建了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些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王羲之亲自作序,来表明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独居的老太太养了一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但没有得到,于是就带着亲友驾着车前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王羲之要来,就把鹅烹煮了来招待他,他为此慨叹惋惜了一整天。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好鹅,王羲之去看了以后非常高兴,坚决恳求道士,希望能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书写《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高兴地写完《道德经》,用笼子装了鹅回去了,觉得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曾经有一次,他到门生家去,看见人家用榧木做的几案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书。后来那位门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那位门生懊悔了好几天。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还应当居于前列。”(他)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习写字,使池水都变成黑色了,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年纪轻轻就享有盛誉,和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曾做过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居住在郡县境内,王羲之接替了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了一次,就再也不登门了。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赶忙洒水扫地来等待他。这样过了多年,但是王羲之最终也没有去,王述深感遗憾。
高中语文10 *苏武传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0 *苏武传同步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当堂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种树郭橐驼传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种树郭橐驼传课时作业,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