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牛刀小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一、了解高考修辞鉴赏考查形式。二、熟悉常见修辞方法及特点。三、能够鉴赏诗歌中修辞技巧。
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通 感 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相互沟通、交融起来.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夸张: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 游 (68岁所作)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答案:“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例如: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前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翠绿的枝叶比作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把柳枝比作绿色的丝带,突出它的轻柔美。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这首诗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答案:比喻。“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山园小梅(北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中颔联最为著名,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修辞方法上分析其妙处。
答案:比拟,“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通 感 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相互沟通、交融起来.
通感;诗人把听觉美的特征表现为与之相通的视觉美的特征,将听觉形象的笛声转化为视觉形象的梅花。由梅花飘洒似的笛声的听觉之美引出梅花的视觉之美。读者眼前似乎展现出笛声吹开朵朵梅花的边塞月夜的秀丽景色,使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提供的意象世界的美。
客思 贾岛 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心。 独言独语月明里,惊觉眠童与宿禽。 本诗首句写法独特,请就你的理解,进行鉴赏。
答案:首句用通感修辞写所闻。将属于听觉的“促织声”用视觉形象的“针”来描述,突出声声鸣叫给自己内心带来的刺痛之觉,从而突出了客思之痛,可谓婉曲而深刻。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案】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词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案:运用了借代手法,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写自己和友人别离后的孤寂飘零,从而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答案: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阅读下面诗句,然后回答问题。海棠 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将花比作美人,深夜怕花睡去,点上红烛去欣赏芳容,表达对海棠花的无限喜爱之情。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复习目标,抒情手法,主观题的设题方式,常见问题,解题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叙述视角,高考真题,呼兰河传节选萧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图解,考情分析,比喻词,比喻的构成要素,比喻与比拟的区别,课堂巩固练习,答题建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