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林县板桥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语文卷及答案
展开(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5个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1-4题。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荧(yíng)屏上的一大亮点。节目制作组沥(lì)尽心血,制作出一档档精彩节目。《典藉里的中国》让厚重的历史变得愉悦可亲,《国家宝藏》用故事化演绎的手法讲述国宝文物背后的传奇,《上新了!故宫》以全新的视角梳理故宫的历史脉(mài)络……
这些节目无不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________,用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表达方式与历史握手,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________,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辍(zhuì)。
这些节目推动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让那些 _____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文物、文化“热起来”,它们展示了更多的文化元素,但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更多滋养。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荧(yíng)B.沥(lì)C.脉(mài)D.辍(zhuì)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典藉B.厚重C.演绎D.凝结
3.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源头活水 博采众长 积累
B.源头活水 博大精深 积淀
C.源远流长 博采众长 积淀
D.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积累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节目制作组沥尽心血,制作出一档档精彩节目。
B.《上新了!故宫》以全新的视角梳理故宫的历史脉络。
C.这些节目推动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
D.它们展示了更多的文化元素,但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更多滋养。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红色成为青春底色, ,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革命先辈早在青年时期就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路,将报国之心融入人生追求。可以说,鲜红底色一旦铺就,将始终流淌在青年血脉里,帮助青年在广阔天地中找到建功立业的舞台。
A.青年方能明辨是非曲直,体会成长快乐
B.青年方能找准人生方向,树立一生之志
C.青年方能明辨是非曲直,认清真伪善恶
D.青年方能找准人生方向,增长丰富学识
6、名篇名句默写。((1)--(4)题中任选两题作答,(5)、(6)小题必答,每空1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2)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3) ,猿鸟乱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 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龟虽寿》)
(5)崔颢的《黄鹤楼》中表现游子思乡的诗句是: ? 。
(6)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4分)
【材料一】同村的那些成年男女,舌头基本定型,扭转已经非常困难,他们再也经受不起方言带来的打击,只得在城市里寻找能说方言的同乡,在外没扛多久,就回家守着方言味道的山山水水,不再外出。
(摘自2012年第7期《散文选刊·方言》)
【材料二】36%的学生不了解昆明话,46%的学生几乎不使用昆明话交流,仅有8%的学生会在校园里用昆明话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摘自2017年《昆明市中小学沪语使用情况及教学调查报告》)
【材料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方言对应的是多元化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最典型的是一些地方曲艺,如花鼓戏、相声等。往往是依托于方言的背景,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那么一旦方言衰败,其对应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将随之凋零。 (摘自2017年7月13日《光明日报》)
7、边远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有多种,就材料看,原因之一是什么?(2分)
(8、云南花灯是昆明独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历年来进行表演,赢得大家广泛赞誉。根据材料推断,将来有可能导致云南花灯面临危机的原因是什么?(2分)
(二)名著阅读(4分)
阅读名著《昆虫记》之《蝉和蚁》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9.本文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的_______ ,这部书被誉为______。(2分)
10.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2分)
(三)临写与鉴赏(4分)
1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2分)
12、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笔章法严谨,流畅洒脱B.线条变化自如,粗细适当。
C.笔墨干净利落,浓淡相宜。D.布局整齐有序,彰显楷书气势。
三、阅读(13~25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3-14题。(4分)
黄鹤楼
【唐】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诗句中有两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及作用有何不同(2分)
_________
14、细读全诗,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颈联呈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情感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0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癸卯四月二日,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
【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桥。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 (2)林寒涧肃 肃:
(3)虽兜笼不能容 虽: (4)乃缚跨其背 缚: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17、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8分)
飞花令
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气质沉静的武亦姝由于在“飞花令”中展现出超凡的诗词阅读量,因而圈粉无数。人们在感叹选手涉猎之广的同时,也不由发问,“飞花令”究竟是什么呢?
②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其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属雅令,比较高雅,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游戏。
③古代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现场吟作,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古代的飞花令要求较为严格,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而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说,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乙要接续第二字带“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字位置上。接着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发”、“出门俱是看花人”、“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到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④在酒宴上,行令方式还可以有一些变化,如直接说一句带“花”字的诗,“花”字在诗中的位置对应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如果正好对应到自身,则罚酒。如行令人说“牧童遥指杏花村”,“花”在第六字位置上,从行令人开始数到第六人接令,如果第六人刚好是行令人自己,则行令人喝酒。
⑤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如巴金的小说《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⑥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飞花令”除了“花”之外,诸如“月”“酒”“云”“春”“夜”等诗词中出现的高频字都曾被用作关键字;对诗句要求也没有古代那么严格,既无格律的要求,也无关键字位置要求,选手只需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即可过关。
⑦这种“飞花令”是真正诗词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含有约定关键字的诗句。这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因而“飞花令”的竞赛感很强,电视观赏性很高,难怪“飞花令”环节能够受到观众的热捧。对此,《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蒙曼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飞花令”之所以能引起共鸣,是因为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但需要被激活。
1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飞花令”其实是古代人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罚酒助兴的文字游戏。
B.“飞花令”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C.古代行“飞花令”要求十分严格,酒宴上的行令方式不能有变化。
D.在“飞花令”环节中展现出的超凡的诗词阅读量令武亦姝圈粉无数。
19.《中国诗词大会》中行“飞花令”的规则与古代的行令规则有什么区别?请简要概括。(3分)
20. 蒙曼认为,“飞花令”之所以能引起共鸣,是因为“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但需要被激活”。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12分)
歪儿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A.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B.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改动)
21.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2分)
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2分)
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
22.文章有A、B两处都写到歪儿的眼睛,有何作用?(2分)
23.第⑦段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24.结合文本说说你对“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的理解。(3分)
四、作文(40分)
25、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因为懂得宽容,所以收获友谊;因为懂得真诚,所以赢得信任;因为懂得理解,所以消除隔阂;因为懂得……,所以……。让我们在成长中不断感悟世间的美好!
请以“因为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题目二: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生活的家乡、养育自己的父母、教育自己的老师、学习成长的集体(学校、班级、小组)。请你从中选取一个方面,把题目《我爱我的 》填补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若选题目二,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
1.D 2.A 3.B 4.D 5.B
6、(1)长歌怀采薇(2) 山随平野尽(3) 晓雾将歇 (4)老骥伏枥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语言沟通不畅。
8、昆明方言的衰败。
9.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 ”
10.(1)如“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可以看出蝉的生活习性,让我们获得科普知识。
(2)如“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采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蝉的无可奈何,显得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这些显著地艺术特色让它成为一部文学经典。
11、宁静致远
12.D(D.有误。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从图中可以看出是行书而不是楷书。)
13.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14.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诗人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长江的浩浩烟波,形象地代表了诗人无边的乡愁,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15、(1)在(2)肃杀,凄寒(3)即使(4)捆绑
16、(1)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17、【甲】文的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正面描写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侧面描写分析可知;【乙】文描绘黄山具有险仄、奇雄的特点,从“虽兜笼不能容”“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步行良苦”等正面和侧面描写分析可知。
[乙文参考译文]
癸卯四月二日,我游览了白岳峰后,就在黄山的温泉洗澡。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晚上在慈光寺住宿。
第二天早上,和尚告诉我说:“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连兜笼也容不下。你自己步行太辛苦,幸亏当地有背惯了游客的人,叫作‘海马’,可以雇佣。”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这样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着攀登。走到云巢路断了,只有踩着木梯子上去。只见万座山峰直刺苍穹,慈光寺已经落在锅底了。当晚到达文殊院,住了下来。
18.C
19.参考答案:《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对格律和关键字的位置没有要求,古代的限制十分严格;关键字不像古代只有“花”,还有一些高频词;选手只背诵古人的诗(词、曲)句,而古代则可现场吟作。
20.示例:中国诗词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瑰宝,自古以来,诗词就是中国人最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古人行酒令的文字游戏“飞花令”就是源于人们的诗词之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曾经认为诗词已经远离,但实际上它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诗词大会上“飞花令”受到热捧,武亦姝圈粉无数,正是因为它唤醒了中国人心底最温暖的文化记忆,激活了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
21、(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体现了歪儿(他)对“玩踢罐电报”这种游戏的喜爱和痴迷。
(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歪儿被“我”捉弄之后的狼狈的样子,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无助。
22. 形成了对比,A处交代了歪儿的身体情况,B处表现了歪儿内心的激动和兴奋。
23.①大家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的到来。大家做假成真,情愿被他捉住,尽力不叫他坐庄。②歪儿从沮丧到兴奋,重新加入我们的队伍玩耍。
③我们和歪儿又像先前一样兴奋、亲热、满足。(意思对即可)
24.句子意思是:每个人都可能被激发热情与活力,就看我们能不能用心对待,找到合适的方法。在文中,我们不再捉弄歪儿,而是平等友好地对待他,让他感受到了友谊带来的快乐,充满了热情与活力,点亮了他的眼睛,他的生活。
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语文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语文卷及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积累,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石林县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语文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语文卷及答案,文件包含第23章小结与复习上课课件pptx、第23章小结与复习教案doc、第23章旋转单元测试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石林县板桥中学2022--2023学年七上期中测试语文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板桥中学2022--2023学年七上期中测试语文卷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