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28份)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6页。
课时分层作业(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A级·学考达标练美国科学家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农场里,利用二氧化碳对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他们发现二氧化碳在农作物的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作用最显著。在这两个时期,如果每周喷射两次二氧化碳气体,喷上4~5次后,蔬菜可增产90%,水稻增产70%,大豆增产60%,高粱甚至可以增产200%。据此完成1~2题。1.干洁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特征是( )A.约占大气总重量的0.038%B.25km以上的高空大气中含量更高C.在地球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匀D.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元素2.施用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农作物增产,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 )A.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B.能吸收紫外线使植物不受到伤害C.能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温度升高D.直接影响地面温度,增加降水量读地球大气中臭氧浓度垂直分布图,回答3~4题。3.臭氧主要分布于(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外层大气4.近几十年来,局部地区的臭氧浓度逐年下降,该现象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大气反射作用增强B.地面辐射减弱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D.大气逆辐射增强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拉开了行星探测的序幕。下图示意大气层垂直分层。据此完成5~6题。5.“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上升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 )A.递减→递增→递减B.递增→递减→不变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6.图示①层大气( )A.其厚度两极地区比赤道地区大B.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C.易发生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D.其厚度夏季午夜最大如图示意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7月和1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据此完成7~8题。7.澳大利亚航空于2017年开通了全球第一条南极航线,飞机在万米高空巡游,乘客可隔着玻璃俯瞰南极大陆。有关飞机所在大气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层大气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B.该层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水汽C.存在一定厚度电离层,利于通信D.气温随高度升高降低,气流平稳8.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A.1.5km B.8.5kmC.12.5km D.22.5km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见下图。材料二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不同层次的大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制约也各不相同,并且不同程度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1)若上图表示的大气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则该层是________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层因________________而有利于高空飞行。若上图表示的大气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则该层是________。(2)若人类活动导致其成分增加或减少,则该层可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B级·选考高分练右图是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变化图。读图,完成10~11题。10.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km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大致是-60℃~20℃11.关于图中①②两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大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如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D.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13.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D.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m)时空变化图,回答14~15题。14.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A.9时~17时B.18时~次日7时C.17时~次日9时D.19时~次日8时15.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100m B.200m C.400m D.500m[答题区]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画出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界线(甲乙在不同的大气垂直分层)。(2)甲处位于大气垂直分层的________层,该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运动显著,该层天气________。课时分层作业(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A级·学考达标练1~2.解析:第1题,二氧化碳约占大气总体积的0.038%,A错误;25km以上的高空大气中含量较多的是臭氧,B错误;由于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燃烧大量的矿物燃料的地区及毁林严重的地区,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反之,二氧化碳含量较少,所以二氧化碳在地球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匀,C正确;氮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元素,D错误。故选C。第2题,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可以使农作物增产,A正确;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使植物不受到伤害,B错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但不会使农作物增产,C错误;二氧化碳含量会影响地面温度,但降水不一定增加,D错误。故选A。答案:1.C 2.A3~4.解析:第3题,0~12km属于对流层;自对流层顶部到55km高度间属于平流层,自平流层顶部到3000km属于高层大气。读图分析可知,臭氧层主要分布在20~40km的高度,属于平流层。故选B。第4题,臭氧能强烈吸收紫外线,如果臭氧的浓度降低,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故选C。答案:3.B 4.C5~6.解析: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③为高层大气,据图可知,在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平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高;在高层大气,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先递减后递增。所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上升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递减→递增→递减→递增。故选D。第6题,①层为对流层,对流层的厚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越高,对流运动越旺盛,厚度越大,所以其厚度两极地区比赤道地区小,A错误;电离层不在对流层中,B错误;对流层对流运动旺盛,易发生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C正确;对流层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其厚度夏季正午最大,D错误。故选C。答案:5.D 6.C7~8.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7月属于南极洲冬季,南极洲地区有极夜分布,南极航线多在1月南极洲夏季通航。根据“飞机在万米高空巡游”和“1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可知,飞机所在大气层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说明是平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于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A正确,D错误。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B错误。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C错误。第8题,读图可知,1月地面至高度约8.5km处,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A错误,B正确。从高度约8.5km处开始,1月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不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C、D错误。答案:7.A 8.B9.解析:第(1)题,本题的关键是对天然屏障的认识,这里是指阻隔宇宙空间的有害物质对人类伤害的屏障,来自宇宙空间对生命有害的物质主要是太阳紫外线,能阻隔太阳紫外线的物质主要是臭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由此推断该层是平流层,原因是该层臭氧含量最多,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而且,该层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第(2)题,如果人类活动导致其成分增加或减少,说明该大气层受人类活动影响比较明显,大气层自下而上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与平流层和人类活动最接近,受其影响较大。答案:(1)平流 此层臭氧含量最多,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 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 高层大气(2)对流层 平流层B级·选考高分练10~11.解析:第10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不同大气层温度的变化不同,距地面20km处气压不到地面的1/10。第11题,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冬季易出现辐射逆温;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行。答案:10.D 11.C12~13.解析:第12题,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冬季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多,D对。A、B、C都不是主要原因,故错误。第13题,图示一天中最低值出现在17时左右,正是下班时间,交通工具使用量应较大,故C项说法不正确。答案:12.D 13.C14~15.解析:第14题,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正值,则表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正常分布),为负值则表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出现逆温)。图中18时至次日7时,气温垂直递减率为负值,故出现了逆温现象,对流运动不会发生。第15题,发生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与图中等值线0的最大分布高度接近。答案:14.B 15.C16.解析:第(1)题,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km,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地区较厚大约17~18km,中纬地区大约10~12km,高纬地区较薄约8~9km。故甲位于对流层,乙位于平流层。根据此进行画图。第(2)题,甲位于对流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旺盛,对流层水汽和固体杂质较多,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答案:(1)画图如下:(2)对流 降低 对流 复杂多变题号1234567答案题号8101112131415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