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晋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版晋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版晋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共91页。
第一章疆域和人口——从世界看中国
《辽阔的国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
【课时安排】
本节共分3课时。“位置”、“疆域”和“3三级行政区域”。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
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1. 位置优越 (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由于初一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 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让学生分别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界线,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但对这幅图的理解,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因为在这幅表示立体地球的平面图中,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的比例似乎太不成比例了。有学生就说,我还以为赤道是北极圈呢!所以我用的是地球仪,请学生上来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界线的大致位置,再说出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就不难了。 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1.1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就可以。平时要求学生做到“左图右书”,哪怕学校没有挂图都关系不大。
位置问题讲完,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引出第5页活动题。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老课本中有直接的文字叙述,现在放在活动题中。这里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将学生分作两大组,每组讨论一小题。采用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的形式,推荐代表发言。通过与几国对比,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归纳如下:
活动第1部分──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觉得比较抽象,也可举一些例子,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活动第2部分──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①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铁路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
活动第3部分“其他”,我想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综合考虑,那就是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学过程】
2. 疆域:包括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
陆地国土中要求掌握一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二是四至点,三是陆上疆界,四是陆上邻国。 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1.2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说明: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很形象,学生立刻就可记住。
陆上疆界还有后面的海上疆界,请学生在图.2、1.4中国疆域示意图中用笔描出来。用红笔沿逆时针方向描出陆上国界线,用蓝笔由北向南描出大陆海岸线,而且将它们的长度与赤道相比,再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之“大”的印象。
邻国的教学,先让学生沿逆时针找出陆上邻国和自北向南找出海上邻国,老师再介绍一个口诀记忆:“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然后让学生比赛记忆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增强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内海、领海宽度12海里课本上没提及,但还是向学生介绍一下为好,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领土、领海、内水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等这些概念我认为也应向学生稍作介绍。领海、内水是完全享有主权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者则享有管辖权。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3. 三级行政区域
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多花心思,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
下面是我的一些方法: 首先我是利用一幅巨大的木制的中国政区挂图(虽然有些古老,但很好用,很直观),按照课本P6活动题中按方位将我国分作7个区域来讲34个省级行政区位置的。
每讲到一个区域,都会同时辅以许多记忆方法多方面加深印象。⑪首先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用简单的图形帮助记忆,如东北3省呈一斜线排列(东北—西南走向);黄河中下游4省2市,分别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特征对称分布;长江中下游6省1市以长江为特征南北大致对称排列;南部沿海以临海为特征呈一线东西排列;西南3省三角排列等等。
⑫根据形状单个记忆: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江西省近似倒三角;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象在喝水;台湾省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青海省像奔跑的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亦可根据自己意愿想象。
⑬根据已知的相关重要地理事物记忆(山脉、河流、湖泊、半岛、北回归线等):山西与陕西之间以黄河巨大的“几”字右边竖部分为界;黄河从山东注入渤海,长江从上海注入东海,珠江从广东注入南海;洞庭湖以南、以北分别是湖北、湖南;太行山以东、以西分别为山东、山西;辽宁、山东、广东都有向海洋凸出的大半岛;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等等。 ⑭七字歌:“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⑮猜谜语(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船出长江口(上海);碧波万顷(青海); 十一逢中秋(重庆);银河渡口(天津);宝地(贵州);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川)
⑯拼图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同时将分散的各省级行政单位拼合成一幅中国政区图,看哪组拼得最快。
⑰练习:找出与江西省相邻的省;以辽宁省为起点,沿着海岸线,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以广西为起点,沿着陆上疆界,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找出长江干流、黄河干流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等等。
以上是关于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位置的记忆,注意一定要紧密结合地图。而简称和行政中心,主要交给学生课后记忆,下节课抽查、演示或板书就可以了。难写的字、有两个简称的都要特别提醒一下。有些也可适当联系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提一提。如湖南的湘,湘江、湘妹子、李湘;山东的鲁,鲁国,鲁花花生油,等等。
依据课标,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是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也不可能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
2.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3.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2.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家乡的人口状况,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技能与方法】
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教学准备】
《我国人口增长图》《我国人口分布图》;调查家乡人口情况,准备相关数据;分活动小组围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
2.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教学过程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引入】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2.【谈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4.12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3.【比较】读图1.7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图。比较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巴西等国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4.【解读我国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看《我国人口增长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人口直线上升,增势迅猛)
教师: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此,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举例】结合书上p10内容: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2021年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并配套支持设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2.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过程
二、 不均衡的人口分布
读图1.8和下面的表格,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中国地形类型与人口分布
海拔高度
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区
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高山区
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比(%)
25.2
32.9
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
79.7
2.1
中国距海岸远近与人口分布
距海洋距离
0~200千米
0~500千米
0~1000千米
1000千米以上
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
35.9
60.2
96.6
3.4
距海洋距离
0~200千米
200~500千米
500~1000千米
1000千米以上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104
205
161
14
1. 【读图,提问】看《我国的人口分布》,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 A东南部地区人口稠密,西北部地区人口稀疏。
B平原、丘陵区人口多,高原、高山区人口少
C我国人口的60%以上分布在距离海岸线500千米范围内的地带,越向内地人口越少
2. 注意: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限,该线东南侧人口密度大,西北侧人口密度小。
3.【探究】联系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学生回答提要:东部的成都平原气候温暖湿润,是肥沃的灌溉区,自然条件优越;又邻近成都,基础设施好,城镇和产业密集,经济发展较快,因此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所以人口稀少。)
4.【教师小结】人口的分布有其必然的自然、经济原因,人口的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合理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搬迁。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使人口有序流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的人口构成,民族分布的特点,对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的影响,掌握5个民族自治区,了解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及各民族的生活习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填图的能力,搜集资料、整理归纳的能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通过播放《爱我中华》和观看各民族的图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国民族的分布特点,5个民族自治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按汉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藏族、其他少数民族、分8组收集各民族的资料,准备在课内以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播放宋祖英《爱我中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引出课题《多五十六个兄弟姐妹》。
二、新课教学:
1、教师: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少数民族各占多少呢?
根据2020年第7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汉族占总人口的91%,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比较得出汉族人口最多。
2、 教师出示《中国人口图》,请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结束后将学习的结果填在空白地图上,并用实物投影仪显示: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5个民族自治区各分布在哪里?
(3)哪一个省少数民族最多?
(4)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5)这样的分布对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何影响 ?
(6)如果到其他民族地区,遇到不同的民族生活习俗,你会怎么办?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地图阅读,可以得出结论:汉族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5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藏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是全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这种分布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教师要着重请学生在地图上落实5个自治区的位置,分析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如何得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的,这种分布又如何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教师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课件、巩固我国民族分布“大散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如果到其他民族地区,遇到不同的民族生活习俗,学生讨论的结果是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由此引出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学。
3、 学生把课前以组为单位收集的各民族的资料,在课内进行展示。
4、 教师请学生总结你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师生共同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各民族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在《大中国》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章 自然环境——我们懒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教案(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够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总特征;分析我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初步树立辩证思维意识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 、讨论、合作探究法,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国的地势如何呢?
板书:地势
活动: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
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活动:《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思考: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西部高、东部低)
练习: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阶梯状)
活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思考: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活动: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1,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讲述: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提问:前面我们已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下面同学们参照图2.1和22页图2.3,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山脉)名称(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并填写下表:
阶梯名称
主要地形类型
海拔(单位:米)
第一级阶梯
山地 高原
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
高原 盆地
1000~2000米左右
第三级阶梯 平原
平原 丘陵
500米以下
讨论: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呢?教材(P20)。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教案(第2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2、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及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
3、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的地形名称;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观察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数据对比,讨论,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总人口14.12亿多,构成56个民族,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生活在怎样的自然环境中吗?
二、多种多样的地形(仔细阅读教材21--22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回忆:地球表面地形类型有几种?
(五种,分别是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
活动:1、读图2.3,在图中找出我国的地形并说出它们的具体名称。
小结:我国地形类型多样。
练习: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___,最平坦的高原是__________,土质疏松,沟壑纵横的高原是________,崎岖不平,多梯田的高原是____________。纬度最高的盆地是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____,海拔最高的盆地是___________,长江流经的盆地是______________。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是类型多样的,那么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三、山区面积广大
活动: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地形区占全国陆地面积的百分比》,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
小结:由上图可知,山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如果按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面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
讲述:由此可见,我国陆地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居各地形类型之首,高原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3,位居第二,盆地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5,位居第三,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位居第四,丘陵面积仅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10,位居第五。
提问:在我国,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怎样开发和保护山区,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摆在我国山区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两项重要任务。
小结: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教材P23页)
活动:读图2.3,在图中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及走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复杂多样的气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阅读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我国一、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和分析气候特征的能力。
2.联系身边地理景观,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我国的南北气温差异,使学生了解我国国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的情况。
重点:1.我国气温分布以及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2.我国降水分布以及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
难点:1.阅读我国一、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降水空间、时间分布特点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讲练结合、交流讨论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板书设计: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气温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的差异 温度带的划分依据
温度带包括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
东西干湿 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
差异 干湿地区包括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同学们经常收听天气预报,联系七年级所学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哪些是天气方面的要素呢?在众多的天气要素中,气温和降水是非常重要的气候要素,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气温分布。
1.会阅读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 新课探究
1.学生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1:
1. 读图2.6 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年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冬季和夏季)
2.读图2.7“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完成下列问题:
在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 ,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 逐渐降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 --- 一线分布。
3.读图2.8“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完成下面问题:
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 ,只有 ,气温相对较低。
4.读图2.9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A 带,
B 带,
C 带,
D 带,
E 区,
F 带。
小组活动1:举例说明气温南北差异对人类的影响
2.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1.学生小组内自学情况交流,提出自己组的疑难问题。
2.全班交流讨论,解决各组提出的问题。
3.教师适时补充点拨。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① 1月份0℃等温线大致通过的地方
② 800mm年降水量通过的地方
③ 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④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⑤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⑥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⑦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3.承转过渡
讲述:前面我们研究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变化,那么我国降水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我国东西干湿差异。
4.学生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2:读图2.10“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⑵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 — 一线。
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 。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 ,北方雨季 。
3.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 。
4.读图2.11“我国干湿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干湿带的划分:一个地方 和 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⑵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 、 、 。
⑶写出各干湿地区的主要植被: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
小组活动2:举例说明降水差异对人类的影响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气温: ;降水:
温度带: ;干湿地区:
耕地类型: 结冰期:
气候类型:
5.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1)学生小组内自学情况交流,提出自己组的疑难问题.
(2)全班交流讨论,解决各组提出的问题.
(3)教师适时补充点拨:
教师思路
5、年降水量分布图
6、降水的时间变化
7、干湿地区划分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二、课堂总结:
教师简单小结本课内容后引导学生依据所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
三、课堂训练
1.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与 一线重合( )
A.长江 B.黄河 C.秦岭——淮河 D.珠江
2.有关我国的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B.曾母暗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C.漠河是我国冬、夏气温最低的地方
D.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3.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是( )
A.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B.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由南向北递减 D.由北向南递减
4.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取决于该地区的( )
A.降水量 B.距海远近
C.蒸发量 D.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
5.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 )
A.哈尔滨 B.台湾的火烧寮 C.新疆的吐鲁番 D.四川盆地
6.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降水
7.下列四个城市中,雨季最长的是( )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
8.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大致相同,前者比后者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远 B.地势高 C.多冰川 D.空气稀薄
9.影响我国耕地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土壤 D.地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复杂多样的气候(第3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
教学重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我国气候特征、我国降水时间分配不均的原因
一、设疑自学
1.受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2.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是 _________ 主要是由__________风带来的。
3.梅雨和伏旱出现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地区。
4.我国灾害性天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交流探究
5.阅读图2.13,完成下表:
季风
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温度,水气特点
冬季风
由于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_________和蒙古高原一带
夏季风
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海面
归纳:我国降水是哪种风带来的?降水集中在什么季节?
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全年比较干旱?
5.读2.12《中国的气候类型分布》说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1.温带季风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
3.亚热带季风气候
4.热带季风气候
5.高原山地气候
三、自主解决下列问题
1.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气温南北差异的重要原因?
3.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的成因?
4.同一纬度,高原山区和平原的气温如何,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如何?
5.完成课本积极参与内容
四、检测反馈
1.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以( )为主
A.季风气候 B.纬度差异 C.山地气候 D.海洋性气候
2.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 )
A.地形复杂多样 B.领土辽阔 C.气候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
3.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主要出现在( )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深居内陆,离海洋远
C.有广阔的沙漠 D.地势高
5.“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 )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
C.东北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
D.两广丘陵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描述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黄河中下游地区
C.塞外江南 D.东北平原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
A.不受夏季风影响 B.夏季风来的迟
C.年降水量少 D.雨季来得迟
8.下列灾害性天气不是由季风活动引起的是( )
A.洪涝灾害 B.干旱 C.寒潮 D.沙尘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数以万计的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了解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有三大支流汇集在一起。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外流河与内流河
课程引入:
【教师】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学生】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 水能;害……水灾
【教师】导语: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可兴利,又可作害。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读图感知
【教师】读图2.15《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和图2.16《中国主要河流平均流量与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提出问题:看到我国河流湖泊分布图的第一印象和感受是什么?
【教师】
读图查找
【教师】展示《中国水系图》,引导学生结合图2.16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学生】结合课本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怒江。
读图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提问:
1.我国所有河流都东流吗?
2.有没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 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海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向哪里?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
【学生】读图回答:
1.不是,是大部分向东流入太平洋。
2.有,我国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我国西北地区的大多数河流也都如此。
明晰概念
【教师】我们来画一幅示意图,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叫内流河,什么叫外流河吗?
【学生】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内流河。
【教师】对,描述的非常准确。
【教师】出示河流景观图,小结: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多数外流河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只有唯一的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析成因
【教师】地势对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何影响?
【学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向东流。
【教师】分析得很好。我国的河流不只向东流,而是流向多个方向,亚洲中部这一块高起来的“世界屋脊”,是亚洲众多大河的发源地。因为这个原因,把青藏高原称为是“亚洲的水塔”。
读图归纳
【教师】明白了内、外流河的基本概念,那我们再来看看内、外流河分布情况怎样?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学生】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
【教师】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再进一步对比内、外流区的面积和水量。为什么内、外流区的水量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因素带来了影响?
【教师】对,是降水。仔细读图,你会发现内、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某条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学生】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教师】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
拓展思考
【教师】你能不能进一步深入分析,我国东部外流河河流的水量受什么气候的影响很大?为什么?它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我国西北内流河主要的补给水源是什么?来我们边画示意图边分析。
【学生】外流河受季风气候影响很大;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就小;东部外流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天然降水。内流河以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
感知理解
【教师】能分析这么深入的问题,真的用心啊。到此,我们对于河流有了一定的认识,分析河流可以从河流长短、河流位置、河流源头、流向、沿途流经哪些地区、注入什么海洋等方面来分析。河流具有较长较复杂的流程,一般划分上、中、下游三个河段,我们也可以对每段河流分别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我们还常常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与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决定着河流的开发利用。
【学生】结冰情况。
【教师】补充,有的河流结冰,结冰期有长有短,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有的河流终年不冻,从发展航运来说,四季皆可通航。
【教师】河流的水文特征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那我们就进一步研究河流的水位特征,还有什么?还有汛期,读图观察了解汛期,河流在汛期和枯水期时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影响河流在汛期容易泛滥成灾,在枯水期,水量减少,人们生活用水能以满足,轮船不能正常航行。……
【教师】喜欢河流的同学们,经常在河边玩耍小住的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水文特征?
【学生】河流有时清澈,有时浑浊。有的河流水量大,有的河流水量小,同一条河流有时水量大,有时水量小。
【教师】说得好!一般我们研究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温故知新
【教师】我们先来看看以前提到过的,结冰期。河流有无结冰期是以哪条线为界?主要影响结冰期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有冰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河流无冰期。
【教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不能只从感性入手,辅以更科学的方法,我们能分析得更具体,更深入。
接下来,我们更专业地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以下面四条河为例,注意这四条河的分布情况。我们把它们按自北向南的顺序编号。松花江、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长江、珠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这幅图是什么图?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能用来分析哪些水文特征?怎样分析?
【学生】水量、水位、汛期、结冰期。
读图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思考
1.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夏季盛行夏季风,降水多;冬季盛行冬季风,降水少。我国外流河大都流经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形成汛期,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而冬季降水少,形成枯水期。)
2.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黄河、松花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流量小,冬季出现枯水期,有结冰现象,甚至断流。)
3.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和结束时间有何不同?汛期长短有何变化?(一般北方河流汛期开始较晚,结束时间较早汛期较短;南方的河流汛期开始较早,结束时间较晚,汛期较长。)
归纳总结:外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结合课本完成课本表格: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析表
【教师】承转: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河流──运河,从古至今,它们为我国的航运、灌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举世闻名的京杭运河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分析归纳了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了解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懂得了由于我国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各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数以万计的河流》教学设计(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二、长江
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长江之歌》
【教师】导语,每每听到这首深情的赞歌,我的心都如同长江水一样汹涌澎湃,源远流长,长江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时至今日,长江依然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长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长江,了解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第一篇章:万里行长江
长江行程万里,现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景观图,行走长江,做一次考察旅行,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明确长江的概况。
1.阅读2.17“长江流域水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源头、注入的海洋,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2.结合中国政区图上,依次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湖口所在的省份。
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长江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
【学生】略
【教师】小结,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长江干流的形状图(V+W)干流全长6300多千米,长度居我国第一。
【教师】提问,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请学生结合资料说明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学生】阅读资料,长江在这三个方面是全国之最,长度最长6300千米,水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教师】长江流量为什么是全国第一?
【学生】探究长江所流经的地区是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水量大。
第二篇章:科学探开发
【教师】承转: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河,它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被誉为“黄金水道”。那么长江哪河段的水能最为丰富呢?哪些河段适合开发航运?长江的开发需要我们按长江不同河段进行科学考察,合理开发。
【教师】根据各河段景观和水文特征,判断是哪一河段?
补充各河段景观资料。
【教师】承转: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各具特点,怎样根据各段的不同特点合理地加以开发?要进行科学的分析,还需借助图2.18“长江干流剖面图”。教师边动态绘制剖面图,边启发学生读图。
1.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长江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
2.从源头到入海口,长江的总落差是多少?各河段的落差是多少?(总长6621米,上游落差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
3.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结合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分析。(因为长江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流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势的影响。)
4.结合河段的水文特征分析,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哪个河段,航运价值更大?
【教师】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比例?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比例?引导读图2.19。
【学生】读图回答。
【教师】目前开发建设了很多大型水电站,请学生阅读长江水系主要水电站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水电站集中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
【教师】继续读图,请同学们查找长江三峡水电站和葛洲坝水电站的位置。
(在长江干流的形状板图上强调两个水电站位于V和W之间)
【教师】 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发电量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
【教师】议一议,三峡工程还有哪些主要作用?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它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
【教师】读图2.20长江航运主要集中下游,我们读图看看我们目前的开发情况,想想长江如此巨大的运输能力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江阔水深,终年不冻,支流众多,干流横贯东西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教师】小结:长江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通航河道7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可绕地球赤道2圈,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长江横贯东西,通过长江还可形成“江海联运”,沟通了沿海和内地;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实现“铁水联运”,是当之无愧的“黄金水道”。
【教师】请读一份资料,长江货运量占我国内河货运量的60%,长江货运量之大,在世界大河中不多见,“黄金水道”名副其实啊。
第二篇章:综合做治理
【教师】承转,长江有巨大的经价值,可是长江的水能仅利用了8.6%,长江通航也有一定的障碍,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和航运功能还没有开发出来,对长江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更大地发挥潜能。
【教师】展示一些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的文字、图片资料,如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道蜿蜒蛇形。
【教师】呈现荆江河段的卫星照片,指导学生观察河道的特征。
【教师】讲解,因荆江河段河道蜿蜒如蛇行,多浅滩和沙洲,通航受到一定的影响。
【教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长江的关键工程,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其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和宏伟的工程规模,因而为世人瞩目。
【教师】过渡,“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河道,除了使通航受阻外,还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讲解,荆江河段水位高出两岸的江汉平原,河道蜿蜒,水流不畅,容易积水,造成洪灾。荆江河段是长江洪灾最严重的河段,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追问,荆江河段应如何治理,减小洪灾呢?
【学生】读图得出:裁弯取直、建分洪区、修建荆江大堤。
【教师】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相结合,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教师】信息传递:长江各河段还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应该如何治理和保护长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数以万计的河流》教学设计(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三、黄河
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黄河景观图、黄河干流轮廓图。
导语,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不断地滋养着我们,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诸多媒体上我们又不断地看到“救救母亲河”之说。于是,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会急切地查找资料,翻阅课本?
第一篇章:探源母亲河
【教师】承转:几千年来,黄河一直孕育中华灿烂文化的母亲河,我们的祖先对其源头进行长期的探索,唐代诗人李白有诗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而后,人们猜测,考察,经过几千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到底从何而来,终于有了科学的答案,对母亲河的源流概括也了如指掌。
【教师】组织探究,引导自学,可结合“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
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又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2.黄河干流流经哪些省区、地形区?
【学生】读图2.21《黄河流域水系图》自学,回忆学长江时老师给的读图方法。小组交流整理,然后组织汇报并适当点评。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上、中游以河口为界;中、下游以桃花峪为界;主要支流游有渭河、汾河等。
2.黄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黄河干流依次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教师】总结补充:黄河干流很明显地呈巨大的“几”字形,像一条巨龙,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黄河干流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教师】组织学生竞答
1.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长江发源于哪列山脉?黄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特点是什么?(发源于巴颜喀拉山,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
2.黄河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山西省、陕西省和河南省、山东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教师】承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度仅次于长江,但是我们只能说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读“我国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年径流量对比表”,你会发现什么?我们再来对比黄河、长江的长度和年径流量,你会有什么发现,并思考成因?
【学生】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800千米,年径流量却相差14倍。
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不多,年径流量却很悬殊,这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黄河的径流量受气候影响很大,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教师】与长江比,黄河水文特征还有什么差异?
【学生】与长江比,黄河的年径流量集中在夏秋季节(7~9月),黄河的含沙量大,黄河在冬季会出现结冰现象。
第二篇章:感恩母亲河
【教师】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横卧在祖国北部的大地上。由今天上溯百年,由百年上溯千年,由千年上溯万年直至几十万年,由古而今,黄河塑造着大地,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为母亲唱着赞歌。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乐章《感恩母亲河》,感受一下母亲无私的奉献。
【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黄河的认识,畅所欲言地举例说明黄河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学生】回答问题:灌溉、发电等等
【教师】利用多媒体适当根据学生反馈情况予以补充,主要体现灌溉、发电、旅游、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等方面。
【教师】出示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景观图
讲解: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早在两千年前,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人们就引黄河水灌溉。这两幅图片描绘的是位于黄河上游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我们知道黄河流经的地区,是我国干湿地区中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般降水都不足。是黄河水使一块块干涸的土地展现了生机,在干旱的地区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讲解:黄河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与长江一样,都发源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向东流去的过程中,总落差达到了4000多米,形成了巨大的水能资源。
读图2.21和2.22回答:
对黄河水能开发最为密集的地区在哪里?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地处我国阶梯之间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学生】开发最密集的地区位于我国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教师】通过读图,我们知道黄河的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种种条件限制,黄河上还没有出现一座水坝,滚滚河水白白流入大海。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进行了梯级开发,已陆续建成了多座大型的水电站。
【学生】读图找出主要的水电站有刘家峡、龙羊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教师】这些水电站的建立,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电能和水能。
【教师】讲解黄河是世界上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由于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峡谷中穿行,水流湍急,形成了许多壮观的景象,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发了许多旅游项目。
【教师】出示壶口瀑布图讲解
壶口瀑布以其水势汹涌、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游客
来此参观游览。
【教师】小结,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第三篇章:忧患母亲河
【教师】承转:古老的黄河如母亲般哺育着她的儿女,但是历史上万古奔流的黄河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0世纪,黄河陷入危机。黄河“忧患”在它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有何表现?
下面我们来观看一组资料,请同学们一一说出黄河不同河段产生的问题各是什么?
【教师】出示源头、上游地区荒漠化图片资料,提问:黄河上游地区为何会出现荒漠化问题?与哪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关呢?
【学生】(投影、播放录像)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上游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以及上游地区草地退化植被遭到破坏的录像景观图后,得出结论:黄河上游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降水少,气候干旱),也有人为因素(人们过度放牧、滥垦草地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凌汛景观图》和文字资料。提问:黄河凌汛出现在黄河哪些河段?为什么会出现凌汛?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①上游和下游;②由于黄河干流跨的纬度比较大,南北河段地区的气温有明显的差异,造成河水封冻和解冻的时间不同。凌汛的河段大多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③自然因素。
【教师】出示黄河水含沙量大的图片和数字资料。
引导学生读课本54 页图《黄河泥沙来源》观察并思考:黄河在流经哪个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黄土高原地形特征是什么?想一想,下雨后千万条沟会是一种什么情形?
【学生】读图回答:①黄河中游;②因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③沟壑纵横、黄土裸露、植被覆盖不好、土层疏松。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教师】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又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七八月份多暴雨,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就会一起汇入黄河。因而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
【提问】黄河还会什么危机呢?请仔细读一段历史资料。一部黄泛史便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黄河哪一个河段会容易泛滥呢?
【学生】下游多泛滥。
【教师】黄河泛滥给华北平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出示“地上河”景观图和示意图。
【学生】读图观察认识下游形成“地上河”。
【教师】请读地上河示意图和《黄河干流泥沙的变化》,把两幅图结合起来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形成与中游地区的问题有关吗?如果有关系,请你讲一讲它的形成过程。
(读图提示:黄河下游的泥沙大多来自于哪个河段?黄河下游进入什么地形区?可以想象一下此时黄河河道、水流速度和泥沙有何变化?)
【学生】读图思考,指图讲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过程。①黄河下游的泥沙约90%来自于哪个河段。②黄河流入下游,进入华北平原;③此时黄河河道会变宽,河水流速会变慢,携带的泥沙会越来越多;大量的泥沙日积月累,使黄河越“长”越高,成为“地上悬河”。
【教师】分析得很好,黄河下游河段的泥沙越来越多,黄河安全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安全。因为泥沙越来越多,黄河下游的河床逐渐抬高,两岸就可能决口改道,给两岸人民造成洪水灾害。
【教师】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多年黄河安澜无恙。尽管我国控制河流的能力已经十分强大,可是黄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16亿吨,其中约1/4淤积在河床,1/4输往深海,1/2在滨海地区填海造田。“悬河”依然是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利剑。只要黄河“悬”着一天,中华民族的心就悬着一天。
【教师】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近年来,黄河又出现了缺水断流,水污染等新问题。
第四篇章:拯救母亲河
【教师】(承转)百病缠身的黄河需要她的儿女的加倍关爱与保卫,怎样才能根治黄河呢?
【学生】读资料,畅所欲言。
【教师】结语:我们对河流的依赖十分久远,我们对黄河以及一切哺育了我们的河流以“母亲”相称,我们对母亲河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还为时不长,如何正确处理人与河流的关系也还在起步阶段。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短暂的学习也许远远达不到你对黄河了解的要求,我们仍要继续思考:
──黄河能不能变得水量充沛、奔流不息?
──黄河能不能变得水质良好,甚至摘掉“天下第一浊河”的帽子?
──黄河能不能变得山清水秀,随着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开发而成为旅游热线?
──黄河能不能变得水路畅通,成为一条运输繁忙的“黄金水道”?
──黄河能不能变得温顺依人,不再狂放不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章 自然资源——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丰富的自然资源》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 :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比如:我们做饭用的铁锅,它来自于自然界中的铁矿。大家分析一下,铁矿从哪里来?(自然界)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即有用)这样铁矿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叫做铁矿资源。下面请同学们说出家里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来自于自然界?是何种自然资源?
[讲授新课]
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中有的是自然资源,有的不是;有的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有的则间接来自于自然界。教师要做好点评,让其辨明“真伪”。
这一章我们学习与中国的自然资源有关的内容。
(师问)土地、矿产、森林、水及水能都来自于哪里?
(生答)自然界。
(师问)土地对人类来说,有何用途呢?
(生答)放牧、耕种、树木
进一步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问:放牧、耕种、树木对人类又有何使用价值呢?进一步推出:
(师问)矿产对人类有何用途?
(生答)发电、冶炼。
(师问)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问:发电、冶炼对人类有何用途呢?大家能说出水及水能的意义吗?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
(过渡)我们离不开自然资源,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对我们人类来说有没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呢?
出示图——可再生资源
(师问)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
(学生充分想像,积极发言,最后教师总结)河水平均每16天多轮换一次,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说能够循环使用。所以它可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咱们把像它这样循环周期较短的自然资源叫做可再生资源。
(师问)大家能说出你所知道的资源中,有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吗?
在学生的回答中可能有的就列出了像铁矿等这样的矿产资源,教师要说明它们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在人类历史时期,总是用一点少一点,引出非可再生资源。(在这里可以通过与可再生资源特点比较后,得出非可再生资源)
(用投影仪显示)请同学们把左右相关内容进行对应连线(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及运用)
若有同学做不对,请其他同学予以补充和纠正,然后打出正确连线。如果气候资源的连线没有问题的话,说明学生这部分知识掌握较灵活,已经达到举一反三了。
(活动)(课本P57活动)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1.从可以循环利用的角度来看,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内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3.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及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可以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承转)针对可再生资源的特点,我们应如何利用它们呢?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点评)
合理利用,并且注重保护和培育,使其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师问)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同学们做过或知道哪些好的做法呢?
(1)节约水资源,减少水污染。
如:安装节水龙头;及时修理漏水管道;不向河中倾倒生活污水和杂物;尽量少用洗洁精;购买使用无磷、生物可降解的洗涤用品;积极进行水污染治理工作。
(2)政府出台了《水资源保护法》,使人们在利用水资源时有法可依。
(3)适当提高水价,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和促进人们进一步采取节水行动。
(教师)关于可再生资源利用方面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很多,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收集,并能结合实际付之行动,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师问)大家知道非可再生资源是用一点少一点,我们为了保护它们,是不是就不应该利用呢?否则的话,应如何利用?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我们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非可再生资源。
(小练习)
在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中,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A.一些小煤窑乱采滥挖;×
B.采富弃贫;×
C.节约利用、合理利用、综合利用;√
D.资源分类回收。√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资源,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根据其循环周期长短,把它们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它们有不同的特性,要求我们使用时要合理利用。希望同学们能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的现在和将来出一份力。
●活动与探究
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们不能离开自然资源。针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保护,请同学们从各种媒体上搜集信息,与同学、老师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丰富的自然资源》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资源密切相关。那么与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讲授新课]
大家请看这么一组数据:
※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请同学们齐声说出每一项内容,然后教师问:谁能用一句话总结出这五句话所反映出的我国资源状况?
(学生回答)我国资源丰富。
从总量看,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 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这也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一大优势。我国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而且种类多。以矿产资源为例,我国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产种类就有160多种,是世界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师问)大家知道我国各地的矿产资源有哪些吗?学生会纷纷说出许多我国各地的矿产资源,课堂十分活跃。
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
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
请两位同学,一位读出每一项内容的前半部分,由另一位接着读出另一部分。
(师问)通过以上数据,大家能否说出我国资源状况除了资源丰富外,还有什么?
(生答)人均不足。
(师问)我国资源丰富,又为什么会出现人均不足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我国人口众多。
(教师可补充说明)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约1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
(师问)如果以人均资源占有量这一指标衡量,还能说我国资源丰富吗?
(生答)不能。
(教师总结)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的状况,也是我国国情不可忽视的方面。因此,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我们既要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更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
(师问)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势必还会……
(学生补充)继续减少。
(教师说明)所以说,我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与本国资源的承载力相平衡。
(师问)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资源消耗量还会上升,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
(生答)持续增长。
(师问)读课本59页内容,我们知道在我国许多地方存在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情况,我国许多自然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这又会给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生答)使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下降,更加加剧我国资源的紧张状况。
(教师总结)如果我国更多的自然资源都发展为进口物资的话,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担将更加沉重,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我们怎么办?
(生答)(或教师提示)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让学生做P61活动
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垃圾变废为宝、再利用的典型事例及白色污染对环境的破坏方面的知识。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希望大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平常的生活实践,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时时讲环保,处处当节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有限的耕地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及其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得出利用类型;结合地形与气候知识分析图示,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评价土地资源的优劣。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搜集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图片或资料
教师方面:中国地形图、气候图以及有关对不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当鲁滨逊到达一个荒岛上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有了生的希望,因为他终于踏上了土地……,属于我们13亿中国人的这个“岛屿”的土地资源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出示板书】3.2 有限的耕地资源资源
【教师承转】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土地资源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
【展示画面并提问】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和城市。从地形差异和经济差异分析土地的利用方式。
【学生回答】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土地资源可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三大类型。
【教师提问】
1、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几位?
2、我国的地形特点是什么?这对我国发展农业有何好处?
3、我国的气候有何特点?这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温故而知新)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点拨指导。
【学生归纳总结】国土辽阔,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对学生回答正确的要点及时肯定下来,直到概括补充全面,对优秀者给予赞扬)
【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
1.中国季风区图:思考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中国干湿地区图:四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并简要分析原因。
3.中国地形图:指出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结合P62图3.2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学会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培养读图分析的能力)总结归纳我国土地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土地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
【学生活动】小组内共同观察、分析和比较,然后选一名代表陈述。
【具体例证】读图认识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
【画面展示与提问】教师展示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图片,让学生说明这两种耕地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从地表特征及作物种植不同和气候中的降水考虑)
【教师引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指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用理论指导实践)
【教师指导】对于我国后备土地资源问题,请从教材P62最后一段中概括。
(可让一位学生朗读,其余带问题思考)
【教师承转】我国土地资源除了客观上存在劣势外,还有一些人为劣势,请同学们展示和交流已搜集的这方面的资料。
【学生活动】在班内宣读、交流,展示,然后师生补充。
(①人口增加,建设用地增,使耕地减少;②人为破坏,不合理乱占耕地;③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等)
【归纳总结】综合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突出要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播放录像】播放有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乱占耕地的录像并附加解说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在情境中受到熏陶)
【教师提问】播放的内容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抢答】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承转】课下同学们通过多种媒体收集了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的资料,对土地利用的问题有了初步的印象,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 到讲台前展示所收集的资料,宣读家乡土地利用调查报告。
(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对本节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对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
【学生活动】学生可能在投影仪上展示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土地污染等现象。
(展示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同时也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
【教师指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理解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献计策”的活动。
【教师引导】从同学们展示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 着许多问题,带来了许多危害。那么,这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学生回答】人为因素
【教师引导】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教师引导】关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危害,已引起了有关人士的注意,并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反映、警示甚至批判
【学生活动】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一组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后,让小组抢答。
(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准确性)
【归纳】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导致森林被砍光,使许多野生动物失去家园,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另外,还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将砍伐森林速度控制在植树更新之下,从而促进森林的循环利用;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师承转】要真正克服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做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共同努力。那么不同行业的人们各有何好的建议呢?下面请小组同学分别扮演不同行业的人,共同讨论学习。
(学生可能提到某些行业的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和解答)
【教师指导】1组——政府官员 2组——专家 3组——环保人士
4组——乡村干部 5组——农民 6组——学生
(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也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每组互助讨论后选1——2位同学作主题发言,其他五组同学都对他们进行评价,有不同的相反的意见可以对他们进行反驳、补充。
【学生讨论活动】略
【学生展示活动】按顺序,每组推选1——2名同学展示他们组的成果,其他小组同学不时给予掌声,质疑和补充。
【教师承转】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许多法律和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制定了土地方面的国策。
【教师提问】谁能说出有关这方面的法律和国策。
【学生抢答】《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学生回答不出的教师可适当补充如《防沙治沙法》)
【教师承转】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土地管理法》,同学们能知道它的有关规定吗?
【教师引导】为了纪念《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时间,国家规定把每年6月25日作为全国土地日。
【教师承转】学完本课之后,对本节全部内容,我们应该有个总的了解和把握,请同学们各自疏理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紧缺的水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
课前准备:学生:对当地用水状况及主要水利工程进行调查。
教师:有关水污染、浪费的资料和三峡、南水北调的材料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个在海洋中遇难的人,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他首先要寻找什么?
【教师承转】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地球上的水储存在哪里?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读图3.3,思考讨论:为什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
【教师引导】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来自降水)
【教师承转】每年的3月22日是什么日。确定这一特殊节日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读书讨论,并交流已收集的资料。
【教师承转】地球上的水资源不但是有限的,而且是短缺的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实例说明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学生活动】结合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提问】在我国城市中,购买纯净水、矿泉水饮用,已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这是因为水污染的问题,我们需要清洁的饮用水。
【教师引导】想一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水危机将成为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教师承转】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如何呢?
【教师引导】举例说明我国水资源危机的状况
【教师引导】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问题已引起世界和我国的高度重视
【归纳总结】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威胁我国未来水环境安全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强化水资源稀缺和节约意识。
【教师引导】造成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原因除了以上外,还有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读图3.4
【教师提问】说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分布不均
【教师补充】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和地区分布不均也是导致我国水资源宝贵的原因之一。
【图片】P69图3.5我国主要河流流量的季节分配图。
【教师提问】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我国河流流量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在空间分布上又有什么特点?(指导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并作指导)
【教师引导】影响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水资源时间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夏秋多,冬春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教师引导】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对水资源的利用有什么影响?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结合当地实际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让一名代表发言,回答不全面的教师引导和同学补充。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需要修建水利工程,调节径流,增加了水资源利用的困难等。沂水跋山水库、沂河橡胶坝等)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教师指导,总结回答,适时补充。
【教师引导】结合当地实际举例说明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应采取的措施?
【学生活动】当地可采取沟渠引水灌溉,通过指导读P72跨流域调水工程示意图,让学生举例说明,最后得出跨流域调水这一重要措施,并指导学生在班内交流有关南水北调的材料。
(通过读图分析并结合身边实际,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补充】南水北调图,介绍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情况。以及我国主要的垮了流域调水工程。
(从工程的决策、投资、功能。意义及问题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展示】我国降水分布图
【教师引导】水资源空间分布与降水量分布有何关系?
【学生活动】归纳总结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原因?
【教师引导】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蓄水、调水只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合理用水,节约用水,请同学们回去以后调查一下家庭用水情况,总结一下,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合理用水和节约用水。
【学生活动】阅读P73的短文,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章 经济发展——强国富民之路
4.1 稳步发展的农业(第1课时)
设计思想
我国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因此农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公民应该了解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的地区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我国农业的建设方向。
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突破重点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地图是反映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载体,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充分利用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并进行列表比较,让学生知道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农业是主要部门以及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尝试运用已学习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学会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家乡的“三农”问题,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观念。
教学重点
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运用资料和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生:网上收集“三农”问题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三农”问题?
(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
[资料展示]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师生小结]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教师承转] 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你知道什么是农业?主要农业部门有哪些?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教师承转] 同学们,那么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
[学生读图] P75图4.1农业的生产部门
[学生讨论] (直观了解农业,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
[师生小结] 补充概念: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农业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业五个部门。
[出示板书] 1.农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
[补充解释] 农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农业仅只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五个大部门。
副业是指分别以种植业、牧业、渔业、林业为主的农村,为搞活经济而发展的辅助产业,因各地的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在地区分布上没有多少规律可循。
(深刻理解农业包括的各个部门。)
[学生活动] 结合P76图4.2 中国粮食、棉花、油料产量增长 ,自主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表见解,其他学生质疑补充。)板书概括,2、成就:(1)水利建设和农业技术装备大大加强,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2)确保了14亿人的吃饭问题;(3)我国的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教师小结] 从我国人口的角度来说,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从经济发展来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的地区差异
[出示课件] 图4.3“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请同学们对比并找出你设计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并做解释。
(通过对比完善自己的知识,也进一步明确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
[开放式提问、角色扮演] 学生根据“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展示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学会提出问题,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师承转]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你能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比较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吗?
[小组讨论、展示、评议、完善]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差异原因分析
北方
东北
华北
分界线
南 方
(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将原因的分析结合到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的已学知识上,加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比较归纳的学习地理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 P78 “图上所得”:读图4.3、图4.4,说出我国主要农业的地区分布与地方传统饮食的联系。
[教师小结]
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不仅体现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而且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异。这为山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各地区农业的发展要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只有因地制宜才能使我国的农业得到很好的发展。
(知识拓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感想。
(知识巩固,方法形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1 稳步发展的农业(第2课时)
设计思想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一标题主要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内容是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让学生获得有用的地理知识和终身受益的地理情感,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目标:
明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因素;
了解我国七大农产品主产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农业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资料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运用所学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看法及设想。;
分析农业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理解,使学生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树立“粮食生产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教学方法:
指导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请同学们思考:下列四个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你能解释当地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吗?
A. 太行山区 B.东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洞庭湖沿岸
[学生讨论交流] A——林业——山地、湿润
B——种植业——平原、水热条件较好
C——畜牧业——高原、降水少
D——渔业——河湖多
(本活动的关键点是让学生说出从事该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初步理解“因地制宜”的含义。)
[教师承转]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各个地区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就不同,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呢?这就是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出示课件提问] 对照图4.5“黄土高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说出影响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的主要因素?ww1-cn-jy.com
[学生抢答]
[教师提问承转]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21com
(创设情境,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讨论交流小结]
[出示板书] 2. 社会经济条件
[教师承转引申]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除了自然条件,还包括市场、交通、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学生活动] 读图4.6,图4.7蔬菜、花卉生产 (市场需求)
(加深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建立农产品主产区
[教师承转] 根据大屏幕展示的课件:图4.8“我国七大农产品主产区”
[学生讨论交流] 我国建设七大农产品主产区的原因。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申师生讨论] 粮食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三江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发展粮食生产的潜力巨大,为什么三江平原地区禁止开垦,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地区实行退耕还湖,你如何解释呢?
(关注地理热点,坚强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充分体现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教师承转] 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哪些方面的问题?农业将怎样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
[出示课件] 图4.9“农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农民科技水平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承转] 面对农业面临的问题,发展方向是什么?为什么?你有哪些更好的办法吗?
[教师承转]图4.6 图片:无图栽培、花卉栽培
刚才我们学习了建立农产品主产区是解决农业问题的途径之一,从上述图片、材料,可以看出,解决农业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学生讨论、板书]
(2)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
[教师承转] 发展生态农业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一个例证,而基塘生产是生态农业的典型例证,你能据图描述桑基鱼塘的生产过程吗?你能够画出流程图吗?2m
[学生讨论]
蚕
桑树
桑叶
塘 蚕
泥 沙
鱼塘
变废为宝,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物,对环境没有污染。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景观图转化成流程图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感想。
[教师小结] 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快速发展的工业》教案(第1课时)
一、设计思想
“工业与我们”标题下,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利用景观图片结合文字说明,形象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工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鉴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宜采取“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思路,对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和授课顺序作如下调整:工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工业生产过程、类型工业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认识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各类工业产品和景观图片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工业的地理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
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学生互相观察彼此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
(采用竞答(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引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知识的兴趣。)
[教师承转]我国的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你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一起要来了解的内容。
(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出示板书]4.2 快速发展的工业
一、局势瞩目的成就
[出示课件、提问]对照图4.10“服装生产流程”图,你能说出工业生产的三个阶段吗?
(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抢答]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阶段。
[出示板书]1.工业:是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对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的生产部门。
[教师承转]从工业生产的过程看,工业可分成哪几种类型呢?每种类型有哪些工业部门?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的工业──采煤工业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钢铁工业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汽车工业
[教师承转提问]每一种工业产品都与多个工业部门有关,这么多工业部门是如何分类的?
[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各个部门:重工业是生产主要生产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大部分满足生产需要;轻工业主要生产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大部分满足生活需要的生活消费品,部分用于生产。
[学生讨论交流填写下表]
定义
主要工业部门
重工业
轻工业
(用图表形式边提示边回答并填表,知识脉络清晰,比较记忆。)
[出示板书]2.工业部门分类
[教师承转]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呢?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学生自愿扮演农民、建筑师、军人、科学家,分别来评述对工业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学生扮演其他多种角色并谈谈对工业的认识。
(角色扮演,使学生把身边的生活引入地理课堂。)
[教师承转]工业既然这么重要,那么我国的工业及其产品在世界上又能占多大地位呢?(引导学生读图4.11)
[教师小结]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调查发现]安排调查内容:工业在所在县区三大产业部门中所占比重;当地“龙头”工业部门。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心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快速发展的工业》(第2课时)
一、设计思想
“特色各异的工业基地”标题的内容采取了“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先让学生对我国工业的分布有一个总体了解,然后以“京津唐工业基地”为例,分析工业分布的类型及特点。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采用创设情境,指导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究,通过识图、读图、绘图,运用知识迁移分析资源、交通、市场因素对工业分布的影响,从而理解合理分布工业的战略意义,更深刻理解乡镇企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意义,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工业分布的大势、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的分布,理解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学会从工业分布图、工业基地图获取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初步学会从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说明对工业分布的影响;学会判读工业部门饼状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的理念,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生产的经济效益。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理解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2.教学难点
理解资源、交通、市场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假设你是一位准备来华投资的世界知名钢铁、石油公司总裁,你准备把你的资金投入到哪些地区?你能说明一下原因吗?结合图4.11说明
(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钢铁工业──东北地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石油工业──新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教师承转]同学们的设计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究竟是怎样的?来印证你的设计好吗?
二、特色各异的工业基地
[出示课件提问]对照图4.12“我国工业的分布”,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学生抢答]
──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地区。
[出示板书]1.我国工业分布大势
[教师承转]你能说出沿铁路干线、长江沿线、沿海地区的主要工业城市吗?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你能说出主要能源工业吗?
[出示课件、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我国工业的分布图”,依次指出京广、京沪、哈大等主要铁路干线的工业城市;黄河、长江沿线的工业城市;沿海的四个工业基地的位置和范围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教师指导]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最为丰富的能源分别是什么?
[师生小结]上游──水能 中游──煤炭 下游──石油
[教师承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合理的工业分布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那么沿铁路线、沿江、沿海三方面来说,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地区在哪里?
[学生抢答]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地区。
[教师承转]下面我们就以沿海地区的京津唐工业基地为例,看一看区域发展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出示板书]2.区域工业分布类型及特点
[教师指导]案例指导学生读图“京津唐工业基地”,先了解位置,然后根据图例熟悉图中的矿产资源分布、工业城市工业部门的构成、交通路线,最后根据活动的要求组织学生讨论,重点探究区域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学会知识归纳的方法。)
[教师承转]学生自己分析沪宁杭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条件,总结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工业的分布。
[学生讨论交流]政策、环境、劳动力等。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体验进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师承转]可见,工业分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我国工业分布来看,你能从总体上评价我国工业分布的合理性吗?
[学生抢答]不太合理。
[教师小结、提问]为使工业分布日趋合理,国家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讨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教师承转]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对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发展都有好处。那么发展乡镇企业有什么好处呢?
[教师补充指导]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一个伟大创举。到1999年底,全国有2000多万家乡镇企业,1.25亿职工,创造增加值2500亿元,出口商品交货值7200亿元,利润总额5600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750亿元。目前全国农村社会增加值的近2/3、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3、农民收入的1/3、工业增加值的近1/2、出口创汇的近2/5等,都来自乡镇企业。
[教师小结]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和生产的经济效益。各位“老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你的投资决策有何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快速发展的工业》教案(第3课时)
一、设计思想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一标题主要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发展特点、地区发展差异和不同的开发重点三方面的内容。在课前多收集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料,精心制作课件,化抽象为具体。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加强概念的理解,最终理解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产业特点、分布及发展方向;收集资料加深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技能,读图、析图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特点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知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形成地理表象,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抽象、概括思维过程,形成、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进而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及分布特点;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工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分布特点及发展方向。
2.教学难点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课前,同学们通过报纸杂志或上网收集了有关高新技术产业成果的资料,对高新技术产业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所收集的资料并作简要解释。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资料。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对高新技术产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展示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获得成就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教师引导]其实,我们从互联网上收集资料就是高新技术产业改变了我们收集资料的方式,体会到互联网带来了一场新的学习革命。那么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呢?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业相比有什么特点?分布如何呢?发展方向怎样呢?这就是我们要一起来了解的内容。
[出示课件、提问]读图4.13结合“北京高新技术园区”,介绍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
[学生抢答]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科技含量高。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
[出示板书]1.高新技术产业
[出示课件、教师承转]通过观看中关村的视频材料,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有什么特点呢?填写下表。
项目
高新技术产业
传统工业
科技人员比例
产品增加值
生产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
[学生活动](加深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及特点的理解。)
[教师承转]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电子和信息类产业、生物技术类、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正在形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
[出示课件、提问]对照图4.14“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说出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布的特点。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学生抢答]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教师承转]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因地理位置不同,就具有不同的开发重点。沿海、沿边、内地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重点有什么不同?
[学生抢答]
──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地区以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开发以贸易导向型的产业;
──内地以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实例分析讨论]最近几年,电子通讯、生物工程、软件行业成了各路求职人员眼中的“香饽饽”,相比之下,钢铁、纺织、机械制造等传统工业的吸引力就小多了。在不少人眼中,传统工业“老气横秋”,不如所谓“朝阳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前途。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探讨、教师提示点拨]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缩短一个产品从开发、生产到销售的周期,保证企业产品能紧跟市场需求。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工业生产摆脱了“找米下锅”的局面。纳米技术在材料、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带动了新产品的开发;环境技术使工业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并为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造了条件;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用生物技术、生物医学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促进社会产业结构越来越多元化、高效化,为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
[学以致用]结合实例,说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结]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将闯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凭借高新技术,传统工业重振雄风指日可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腾飞的交通运输业》教案(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一章阐述的是有关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学好本章内容对于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有重要作用,既有利于学生对人地关系内容学习方法的掌握,又能呼应前面农业、工业的学习,明确交通运输业的“先行官”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中国的政区、地形、河流、资源及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工业等方面的知识对中国的交通已经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习难度不会很大,但要形成牢固的空间概念却不容易;要求识记的内容较多,但客观性强,可多设计一些学生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为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更有条理,可以对教材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和重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铁路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2.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3.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并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如在评价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时,引导学生从运量、运速、运价等几个方面,比较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的不同特点,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充分运用图像进行教学,以增强直观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
记住主要南北铁路干线、东西铁路干线的分布和重要铁路枢纽
四、教学难点:
运输方式的选择。
五、自主学习
1、现代交通运输主要有 、 、 、 、 等五种方式。
2、阅读教材P94,图4.17 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写出经过下列城市铁路干线的名字。
①徐州_ _ __ 、 ___
②沈阳_ ___ 、_ ____
③兰州__ ___ 、___ __
④郑州__ ___、 __ ___、 ___ _ __、__ ___
⑤株洲__ ___、 ____ _
⑥成都___ _ __ 、_ ____ 、_____ ___
⑦上海__ __、 ___ __
⑧南昌__ ___、 __ ___ 、__ __
⑨北京___ ___ 、 ___ __ __、 __ ____、 __ _____、 ___ ____
⑩昆明___ __ 、___ ___
六、合作探究
1、议一议:修建青藏铁路会遇到哪些困难?
2、火车的“提速”与“夕发朝至”,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哪些方便?
3、请你当导游,为他们设计一条便捷的铁路旅游路线:
暑假期间,沈阳某中学组织学生夏令营,计划游览:八达岭长城、西双版纳、遵义会址、秦始皇陵兵马俑、都江堰,最后到上海参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腾飞的交通运输业》教案(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一章阐述的是有关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学好本章内容对于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有重要作用,既有利于学生对人地关系内容学习方法的掌握,又能呼应前面农业、工业的学习,明确交通运输业的“先行官”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中国的政区、地形、河流、资源及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工业等方面的知识对中国的交通已经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习难度不会很大,但要形成牢固的空间概念却不容易;要求识记的内容较多,但客观性强,可多设计一些学生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为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更有条理,可以对教材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和重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公路水路航空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2.了解公路水路航空运输建设的成就
3.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如在评价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时,引导学生从运量、运速、运价等几个方面,比较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的不同特点,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充分运用图像进行教学,以增强直观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的人高速公路发展情况,知道西气东输管道运输的线路
四、教学难点:
知道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五、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97,图4.18 中国高速公路分布,写出主要的高速公路线路
以北京为中心的高速
①京哈高速G1 北京——哈尔滨
②京沪高速G2 北京——上海
③京台高速G3 北京——台北
④京高澳高速G4 北京——港澳
⑤京昆高速G5 北京——昆明
⑥京藏高速G6 北京——拉萨
⑦京新高速G7 北京——乌鲁木齐
北向南走向的高速
① 鹤大高速G11 鹤岗——大连
② 沈海高速G15 沈阳——海口
③ 长深高速G25 长春——深圳
④ 济广高速G35 济南——广州
⑤ 大广高速G45 大庆——广州
⑥ 二广高速G55 二连浩特——广州
⑦ 呼北高速G59 呼和浩特——北海
⑧ 包茂高速G65 包头——茂名
⑨ 银百高速G69 银川——白色
⑩ 兰海高速G75 兰州——海口
⑪ 银昆高速G85 银川 ——昆明
东西走向的高速
① G10绥满高速(绥芬河——满洲里)
② G12,珲乌高速(珲春——乌兰浩特)
③ G16,丹锡高速(丹东——锡林浩特)
④ G18,荣乌高速(荣成——乌海)
⑤ G20,青银高速(青岛——银川)
⑥ G22,青兰高速(青岛——兰州)
⑦ G30,连霍高速(连云港——霍尔果斯)
⑧ G36,宁洛高速(南京——洛阳)
⑨ G40,沪陕高速(上海——西安)
⑩ G42,沪蓉高速(上海——成都)
⑪ G50,沪渝高速(上海——重庆)
⑫ G56,杭瑞高速(杭州——瑞丽)
⑬ G60,沪昆高速(上海——昆明)
⑭ G70,福银高速(福州——银川)
⑮ G72,泉南高速(泉州——南宁)
⑯ G76,厦蓉高速(厦门至成都)
⑰ G78,汕昆高速(汕头至昆明)
⑱ G80,广昆高速(广州至昆明)
2、 读图4.19中国内河、海洋航运和主要港口的分布,描述主要港口和航线
主要港口:_ ___ 、_ _____ ___ 、_ ___ 、_ _____ 、 ___ 、_ ____等。
主要航线:东海航线:连接中国东部港口和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的航线
南海航线:连接中国南部港口和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的等国家
北海航线:连接中国北部港口和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
3、水上运输包括 和 。
4、我国海洋运输航线分 航区和 航区。
5、我国北方沿海航区以 、 为中心,南方沿海航区 和 为中心。
6、我国河流众多,目前, 、 、 、 和京杭运河等皆为我国重要的内河航线。
读图4.20和4.21,了解我国的航空现状
7、 我国主要的国际航空港有 、 、 、 。
信息传递
知道管道运输市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运输方式
8、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我国“西气东输”选择的是 运输。
六、合作探究
1、议一议: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从分布密度入手)
2、我国西部地区交通网密度小,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少。
七、达标检测
1、下列城市属于我国主要国际航空港的是 ( )
A.武汉 B、南京 C.广州 D、济南
2、下列城市中既是重要河港又是重要海港的是( )
A.大连 B.上海 C、秦皇岛 D、哈尔滨
3.我国沿海航线北方航区的中心是 ( )
A.天津、秦皇岛 B.青岛、烟台
C.大连、天津 D、大连、上海
4、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 )
A.青藏铁路 B.陇海铁路
C.京广线 D.京哈线
5、陇海线和京广线交汇的铁路枢纽是 ( )
A、徐州 B、杭州 C、郑州 D、株洲
6、连线题:将下面的运输任务与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用直线连接起来:
新疆的天然气供应上海 空运
北京的一箱急救药品运到昆明 海运
一批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由满洲里发往天津 河运
从武汉到九江旅游 公路
秦皇岛港的煤炭运往广州 铁路
从北京市到首都机场 管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