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重点01 诗词曲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重点01 诗词曲阅读(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重点01 诗词曲阅读(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重点01 诗词曲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01
    重点01 诗词曲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02
    重点01 诗词曲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03
    重点01 诗词曲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01
    重点01 诗词曲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02
    重点01 诗词曲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点01 诗词曲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重点01 诗词曲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情到深处,诗人泪目,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点01 诗词曲阅读

    题型以简答为主,选择题为辅,主观题居多,重点考察常识记忆、重点语句理解、情景描述、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近几年有由考察知识能力向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转化的趋势。

    在备考中,要注意:①赏析的诗词大致可分为写景抒情、托物言志、题赠送别、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等类型,以写景抒情类居多。②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

    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
    (含重点溯源和模拟预测)
    重点溯源
    (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上片叙事,写词人密州出猎的盛大场面;下片抒怀,写词人请战,情豪志壮。
    B.上片中“卷平冈”三个字,极言速度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上片结尾二句,写词人在猎场驰骋,像孙权那样英勇无比,亲自射杀了老虎。
    D.下片结尾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C.有误,“亲射虎,看孙郎”,是说词人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而不是说他亲自射杀了老虎;故选C。
    2.“狂”贯穿全词,词人的“少年狂”,狂在外形,狂在内心。请简要分析。
    【答案】狂在外形:词人行为举止狂,比如率众多随从出猎(或词人语气狂,比如他说要像孙权那样挽弓射虎)。
    狂在内心:词人“两鬓微霜”仍不服老(或身处逆境,仍积极进取)。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首先词人的“狂”表现在狂在外形:根据“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可知,词人行为举止狂,劲装出猎且全城百姓出动,规模盛大;其次,词人的“狂”表现为狂在内心:根据“亲射虎,看孙郎”“鬓微霜,又何妨”可知,词人以孙权自比,抒发雄心壮志,以“老”衬“狂”,充分表现出了词人豪情满怀,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结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知,词人通过运用冯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也是词人的内心的“狂”。
    (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南园(其一)
    [唐]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释】此诗是李贺组诗《南园》之一,大约写于元和十年春,李贺辞官离京,回到故乡昌谷,闲居南园之时。
    3.请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诗人由花朵的艳丽联想到江南女子的容颜,以人面喻花面,用语新奇。
    B.“可怜”意为可惜,此句描写了日暮时分花落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情感。
    C.此诗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南园风光描绘得生动传神。
    D.全诗意象丰富,色彩缤纷,视听结合,画面感强,给读者以美的感受。
    【答案】D
    【解析】考查诗歌的理解与赏析。D.“视听结合”有误,本诗没有听觉方面的描写;故选D。
    4.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会写出风格迥异的诗歌。请比较此诗与《雁门太守行》在内容与情感上的不同。
    【答案】(1)内容:①《南园》通过“花枝”“草蔓”等意象,描绘了生机盎然的田园之景,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②《雁门太守行》则通过“黑云”“角声”“燕脂”“夜紫”等意象,描绘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情感:①《南园》抒发了诗人对南园风物的喜爱之情,委婉地流露出归隐情绪,也隐含着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无奈;②《雁门太守行》则赞扬了唐军将士英勇无畏、报效国家的精神。
    【解析】考查比较阅读。本诗: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日莫暮花落,纷飞如雨。作者从视角角度落笔,表现出田园生活的美好。
    《雁门太守行》: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这是两诗内容上的不同。本诗:前两句写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南园风物的喜爱之情。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隐含了作者对仕途的无望与无奈之意。
    《雁门太守行》: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这是两诗情感上的不同。
    (2022·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呢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长于律诗,有“杜律”之称。《春望》为五言律诗,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
    B.艾青是“土地的歌者”,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诗节形式自由,句子长短错落,不讲究押韵和对仗。
    C.甲诗颈联写出了战争离乱中人们共有的一种心情,能够引起广泛的同情和共鸣。
    D.两首诗都是基调沉郁、感情凝重,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D.甲诗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在此指安史之乱的战火,“烽火连三月”直言战事之久,战争背后是家人的离散,国家的破败;此时能够传达报平安的“家书”就显得弥足珍贵,“抵万金”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书的珍贵,渴望得到家书以解对家人的思念。此句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思是: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搔”为动词,表现了诗人因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才不知不觉搔首徘徊。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借助诗人衰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心系国事,不禁伤时忧国的情怀,思亲之切,感叹自身命途多舛的悲伤。称甲诗“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分析有误;故选D。
    6.甲诗以“________”字领起前四句,由远及近,视域开阔;乙诗以“________”一词统领四句,由近及远,虚实相映,以声夺人。
    【答案】望     歌唱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第一空:甲诗前四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思是: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诗歌开篇描绘远见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近处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均为诗人所见,可见甲诗以“望”字领起前四句。第二空:《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歌唱”自己所见;“土地”为万物生长、繁衍提供营养,是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而现在的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风雨”是指祖国正被侵略者无情的践踏,祖国正在经受着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中的“激愤、激怒”是中国人民看到祖国被侵略时内心的感受,愤怒并且进行着反抗,是不屈不挠的反抗战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中“黎明”代表光明与未来,代表“风雨”(苦难)终会过去,生机与希望还会回归这片“土地”,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而作者身为一只鸟,看似身单力薄的一只鸟,它从未放弃对祖国热忱的爱,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乙诗以“歌唱”统领作为一只鸟的所见。
    7.情到深处,诗人泪目。杜甫和艾青之“泪”有什么相通之处?
    【答案】因为他们都有一腔爱国热情,而且国家都在遭受战争的摧残。(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甲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提到了作者的流泪,其意思是: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诗人是为自己的处境而落泪,此时正值“安史之乱”,战事持久,战争背后是家人的离散,国家的破败,诗人为国家遭受战争的摧残而落泪,体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土地”为万物生长、繁衍提供营养,是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而现在的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祖国正被侵略者无情的践踏,祖国正在经受着苦难;而作者身为一只鸟,看似身单力薄的一只鸟,它从未放弃对祖国热忱的爱,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眼里常含泪水”,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它愿意将“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作者面对遭受苦难的祖国,愿意倾其所有,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愿意为祖国而献身),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
    据此可知,作者创作诗歌的时候国家都在遭受战争的摧残,杜甫和艾青之“泪”都饱含对国家的热爱。
    (2022·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己亥杂诗(其二十八)
    [清]龚自珍
    不是逢人苦誉[注]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注】 苦誉:极力赞美。
    8.依据一、二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龚自珍的这位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龚自珍的朋友是一位狂放、侠义、温文尔雅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意思是:不是我每逢遇到人的时候就竭力地赞誉你,是你又狂放又侠义又温文尔雅。据此得出:龚自珍的朋友是一位狂放、侠义、温文尔雅的人。
    9.结合“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说说你在交友方面得到的启示。
    【答案】“照人胆似秦时月”是说龚自珍的朋友与人相处肝胆相照,“送我情如岭上云”是说龚自珍的朋友对他情深意切。由此我得到启发,与人交友要坦诚相待,情真意切,给人以温暖。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的意思是:示人以肝胆就像秦时的明月那么亮,送给我的友情又像山岭上的白云那么多。据此得出启示:交朋友要真诚,肝胆相照。同时又要以情待人,给自己的朋友温暖。
    (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0.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运用借代手法描写月到中秋,飞镜重磨的景象。词人不仅感叹时光流逝,也表示对自己满头白发的无奈。
    B.“苏辛”是豪放派代表词人,本词中“把酒问姮娥”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把酒问青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词的下片“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让我们感受到神舟飞船在太空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豪迈之情;“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典故出自杜甫,委婉含蓄,别有深意。
    D.辛弃疾是一个词人,更是一位英雄。现实的种种不如意让作者一次次伤心失落,却让笔下的词焕发出倔强的神采,慷慨纵横。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不正确的一项。A.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选项中“借代手法”不正确,选项理解也有误;故选A。
    11.作者想象丰富,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①中秋月夜,作者想象自己乘风飞到万里高空,去看一看魂牵梦绕的祖国河山。②作者托月色清光表达自己想要“斫去”北伐阻碍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及写作手法的理解。作者的这首《太常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词的内容看,作者“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词人感慨时光的流逝和功业难成的愤懑心情。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展开想象的翅膀,诗人想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的山河,又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直接而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爱国,以及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022·贵州黔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选自《陈子昂集》)
    12.“前不见古人”的“古人”指谁?“后不见来者”的“来者”又指什么人?
    【答案】像建幽州台的燕昭王一样的明君;明君(或“圣人”)。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中的字词理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意思是: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本诗是诗人登上幽州台后有感而发,“幽州台”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表现了诗人渴求明君的赏识,发挥自己的才能;可见“古人”指的是像建幽州台的燕昭王一样的明君,“来者”指的是明君、圣人。
    13.诗人为什么“怆然涕下”?从诗中找出理由。
    【答案】①明君不见(不见古贤),②壮志难酬(不见今贤),③人生短暂(天地悠悠),④孤独寂寞(独自孤单)。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怆然涕下”形容诗人倍感凄凉而落泪;联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可知,本诗是诗人登上幽州台后有感而发,“幽州台”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诗人渴求明君的赏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现实是诗人屡遭贬谪,可见诗人因不见古贤,不见今贤,壮志难酬而悲伤落泪;“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诗人登楼眺望,看到空间的辽阔无限,联想到世事的沧桑易变,天地浑然一体,唯独自己独立于幽州台上,作者因天地悠悠,人生短暂,自己孤独寂寞而悲伤落泪。
    (2022·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宅
    白居易
    小宅里间接,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
    庾信①园殊小,陶潜屋不丰。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
    【注释】①庾信,六朝末期的一位大诗人,
    14.“小宅”除了“小”之外,还有哪些特点?
    【答案】地处市井(或“毗邻百姓”);建筑简陋(或“屋内陈设简陋”)。(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可知“小宅”地处市井,毗邻百姓;根据“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可知“小宅”是建筑简陋。
    15.诗中提及庾信、陶潜二人,有何用意?
    【答案】示例一:这两人的园屋和作者的宅院一样狭小,以此表明自己和他俩一样,不重物质生活,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运用村托(类比)手法,以“庾信园”“陶潜屋”衬托自己的“小宅”(或“以小宅类比古人的陋室”),隐含以“贤人”自居之意,抒发自己虽居小宅,但心胸宽广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庾信园殊小,陶潜屋不丰”,运用典故,借古代的贤人“庾信”“陶潜”自比,表达自己虽居陋室,但品格高洁。安贫乐道的情怀。以“庾信园”“陶潜屋”衬托自己的“小宅”,以小宅类比古人的陋室”,以古代贤者自居,“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表明自己不介意生活的清贫,更在意精神世界的满足。
    16.下列语句中,对自己住处的态度与《小宅》一诗最不相称的一项是(   )
    A.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迁移拓展。A.“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赞美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与《小宅》一致;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明了陶渊明喜爱远离俗世的隐居生活,淡泊的情怀。与《小宅》一致;C.“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表现的是杜甫因为自己的茅屋破漏而感到忧伤,并由此想到天下百姓的苦难生活。与《小宅》不一致;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体现了刘禹锡身在陋室,安贫乐道的情怀。与《小宅》一致;故选C。
    (2022·青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7.曲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情感。
    【答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
    【解析】考查元曲主旨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第一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作者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表现出了这首散曲的主旨。第二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句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于自己置身乱世,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对于现状有心思辨而无力改变的怆然与苍凉。
    18.请从感官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表达效果。
    【答案】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突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表现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解析】考查句子的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意思是(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第一句是视觉描写,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着一“聚”字展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是听觉描写,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着一“怒”字形象地表现出那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的回响。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把河水人格化,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还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咸阳城东楼(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9.“_______________”一句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_______________”二字指秦汉故都咸阳。
    【答案】山雨欲来风满楼     故国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感知。“山雨欲来风满楼”意思是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一句中“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20.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家园故国之愁,吊古伤今之感。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家园故国的愁绪,以及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据此理解作答。
    (2022·贵州六盘水·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三、四两句中“嫌”“故”两字的妙处。
    【答案】“嫌”“故”两字赋予了白雪人的情态,将白雪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早春二月白雪纷飞,在庭院洋洋洒洒的情景,富有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题目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赏析。“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嫌”“穿”赋予春雪以人的情绪与姿态,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二月天里白雪纷纷扬扬下落的情景,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表达诗人对春意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春意的热切期盼,且以冬雪喻花,形象生动,引人联想,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据此作答。
    22.本诗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都是借春景抒情,请分析二者“景”和“情”有何不同。
    【答案】示例一:①景:本诗写的是初春之景,《江南逢李龟年》则是写暮春之景。②情:本诗写初春雪景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盼,对春雪的喜爱;《江南逢李龟年》借落花之景表达对李龟年和自身颠沛流离、国家丧乱的感慨。
    示例二:①景:本诗是具体写景,例如“草芽”“白雪”“庭树”。《江南逢李龟年》是概括式写景,只有“落花时节”几个字简要描述。②情:本诗写初春雪景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盼,对春雪的喜爱;《江南逢李龟年》借落花之景表达对李龟年和自身颠沛流离、国家丧乱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写作手法。题目要求从借景抒情的角度入手,赏析两首诗中“景”和“情”的不同之处。《春雪》句句有景,句句有情。由诗句可知,诗人具体写了“草芽”“白雪”“庭树”。作者借“草芽”这一初春之景,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借“白雪”穿“庭树”这一景象,表达诗人对春意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春意的热切期盼,。《江南逢李龟年》中的写景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意为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由“落花时节”可知写的是暮春之景,但却没有具体描写的词语与诗句,只是一带而过,结合诗人经历可知,“落花时节”又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诗人用“江南好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据此作答。
    (2022·河南驻马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3.甲诗作者为_____代诗人_____。乙词作者为_____代著名词人_____。
    【答案】唐代   杜牧   宋代   辛弃疾
    【解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24.下列对诗词中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热闹的练兵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B.(热闹的练兵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C.(两军对垒的战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D.(两军对垒的战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此处是指战争过程中,故排除A和B;“马作的卢”意为战马像的卢马,排除D。故选C。
    25.下面对古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是作者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作。
    B.甲诗后两句强调周瑜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含蓄表明机遇垂青的重要。
    C.乙词在梦境中回忆军营餐肉、演奏军乐、沙场点兵等三个昔日军旅生活片段。
    D.乙词虚实结合,上片描写,下片抒情,符合词作常规写法,是词作中的经典。
    【答案】B
    【解析】A.“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表述有误,这并不是赤壁之战的战场;C.“等三个昔日军旅生活片段”表述有误,还缺少“征战沙场”这一内容;D.“上片描写”表述有误.应为记叙;故选B。
    26.甲乙两首古诗词中都有一个英雄的身影。甲诗中,作者除感叹“东风”成就了周瑜英雄之名,也暗含了对自己__________的意味。乙词最后“可怜”一句,道尽了词人__________的英雄之悲。
    【答案】怀才不遇(对自己不被重用)的不平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主旨的理解。【甲】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而写下的。将东风放在主要的地位,杜牧借史事以吐其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抑郁不平之气。【乙】这首词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可怜白发生”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山秋色图①
    胡行简
    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④家。
    [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
    B.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
    C.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
    D.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答案】B
    【解析】B.本项“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有误,根据前两句中的“树槎牙”和“西风雁影”可知,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树木枝叶稀疏,江山西风劲吹,北雁南归的画面,虽不可说萧瑟凄凉,但也不能说“生机勃勃”。故选B。
    28.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
    【答案】画作展现出万重秋天的美好,显现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佳境。图中还画了许多人物活动情景,使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令观者目不暇接,百看不厌。
    【解析】考查诗句赏析。三、四句大意为:一重重的秋光风景无限美好,画中还有山野之人的活动,使画面增加了生趣。由此可知,联系前两句中的“连山缥缈”可知,画作展示了万重秋光的美好,一重山色就是一重秋光,一重秋光就是一重美好。除了自然风光以外,画作中还有很多山野之人的活动情景,景与人相融相合,使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模拟预测
    (2022·河北石家庄·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说说你对画横线句的理解。
    【答案】黄河不可渡,太行不可登,形象地写出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的悲慨。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表现出了乐府的鲜明节奏。
    B.这首诗开篇夸张地写出了欢乐的宴饮气氛,和后面的三四句形成强烈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典故表现出了诗人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D.这首诗李白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抒写了人生的感慨和追求,传神地表现出诗人的苦闷、惆怅、昂扬等情绪。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D.“这首诗李白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抒写了人生的感慨和追求”错误。首先,巧用典故。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那样,为君王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其次,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如诗的开头两句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最后,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全诗充满了诗人的浪漫主义诗风,非“现实主义的笔法”;故选D。
    (2022·北京·一模)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本首词开篇用一“①________。”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发豪情,接下的四句写出了②________的雄壮场面:“③________”一句表明词人并不在乎自己发白的两鬓,体现了他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答案】狂     出猎     又何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上片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下片由实而虚:“鬓微霜,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故①: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故②:出猎;“鬓微霜,又何妨”,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表明词人并不在乎自己发白的两鬓,体现了他壮心来已的英雄本色。故③:又何妨。
    4.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与本词“亲射虎,看孙郎”都写到了三国人物孙权,请简要说明两位词人借孙权的典故分别表达的情感。
    【答案】示例:苏轼借孙权表达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威武豪迈的气概;辛弃疾借孙权表达了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或蕴含着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词人运用典故,一方面表达出辛弃疾对孙权的热情赞颂,另一方面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也暗示了自己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讥讽和鞭挞。
    “亲射虎,看孙郎”写出苏轼决心像孙权那样亲自射杀猛虎,体现了词人的狂放,也表现了词人志在杀敌报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
    (2022·河南开封·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刘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羌管悠悠霜满地”表现了边地的寒冷,侧面表现了戍边将士们艰苦的生活,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可以确定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描绘田家忙碌耕耘的画面,总领全篇,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歧路”照应送别,点出题面上的“送”的主题;D.“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写景,突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也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故选D。
    5.“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答案】示例一: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
    示例二: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示例三:“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悲凉之感。(或:一个“满”字,写出了秋霜之浓,暗示了作者愁绪的浓重。)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从意象上来说,“羌管”与“霜”是边塞特有的两种意象,笛声绵长,白霜满地,营造了凄清的氛围。联系后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可知,此处景物描写烘托了作者因为思乡而产生的凄凉与悲苦。从用词的角度来说,“悠悠”形容“羌管”,表现了笛声的悠长。“满”字形容霜,表现寒霜覆盖大地的情景。一切景语皆是情语。悠长的不只是笛声,还有作者对家乡的思乡。满地的不只是寒霜,还有作者的深重的愁绪。
    (2022·广西河池·一模)诗词赏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请从修辞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
    【答案】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题干中明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意思是: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这两句诗人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惶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十五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从修辞角度看,这两句运用了双关和对偶。“惶恐”“零丁”一语双关,既是地名,又表心情。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作为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同时对偶使语句对仗工整,形象地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8.尾联是句千古传诵的名言,请简述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清史留名。作者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直抒他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康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解析】本题考查主旨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诗人直抒胸臆,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千百年来,它也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2022·云南临沧·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请说说你对“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理解。
    【答案】“相见时难”的难指相隔两地见面困难,“别亦难”的“难”指离别时和离别后的痛苦难耐,两个“难”字的使用,让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变得分外深沉和缠绵。
    【解析】本题考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语句。“相见时难别亦难”意思是:相见机会本已难得,别离时苦分舍更难。“相见时难”中的“难”指的是相隔两地见面困难,相见的机会渺茫;“别亦难”指离别时两人难舍难分,表现了依依不舍地话别场面,也点明离别后,两人互相想念难以相见的痛苦;“难”之又“难”,“难”上加“难”,更生动的展现了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表现的情感深沉缠绵。
    10.本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与龚自珍《已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异同?
    【答案】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表达对爱情的至死不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表现了自己虽脱离官场,但仍关心国家命运。同:都用来比喻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表达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比喻执着追求理想,愿为了实现理想奉献终身的崇高精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作者借花朵飘落在土地上最终会滋养土地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为了实现自身的理想不惜“献身化为春泥”,表现了诗人的执着追求,为实现自身理想而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
    (2022·宁夏吴忠·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会同馆①
    (宋)范成大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上沤浮②!
    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③解乳不④?
    注释:①会同馆:金人接待宋朝使节的旅馆,在金国都城中都(今北京)。②沤(ōu)浮:水中气泡。③羝羊:公羊。④不:同“否”。
    11.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诗人离朝万里,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B.第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生比作“沤浮”,体现诗人对时局的乐观态度。
    C.“汉节”“羝羊解乳”用典,诗人以苏武自喻,突显了诗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D.全诗语言明白浅近,引古抒怀,贴切而不艰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有误。首句点明此次出使离朝万里,如同身入虎穴。诗人在受命时,已作好了牺牲的准备,次句紧承上句,谓人生无常,本就像“浮沤”,而今出使万里,金国又要扣留他,安危难测,此身岂是“浮沤”所能比拟,极言处境之艰危,“对时局的乐观态度”表述错误。故选B。
    12.这首诗高扬民族气节,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写了诗人在危难之际孤身出使金国,但诗人并不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而是效仿苏武,表达了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和以身许国、坚贞不屈的豪情。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诗首句“万里孤臣致命秋”点明此次出使离朝万里,如同身入虎穴。次句“此身何止上沤浮”紧承上句,谓人生无常,极言处境之艰危。后两句,缅怀古代爱国志土的壮举,来表明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休问羝羊解乳不”,以苏武牧羊十九年手不离汉节的典故与宋孝宗临行嘱咐相呼应,凸显了诗人以身许国坚贞不屈的豪情壮志。
    (2022·山东济南·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③,我心悬旆④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苏州。②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苏州的必经之处。③的的:鲜明的样子。④旆pèi:泛指旌旗,比喻心神不安。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点明送别的地点是宣州,送别的对象是裴坦,是一首送别诗。
    B.首联色调明快,笔法简洁,通过对送别时环境的描写,勾画了一幅“春郊送别图”。
    C.颔联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D.尾联中的“逢春”写出诗人虽遭遇挫折却依然充满希望的旷达心境。
    【答案】D
    【解析】D.“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意思是:我们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诗人直抒胸臆,写自身的“寂寥”之感,表现了诗人想到与友人离别后的寂寞、怅然若失;“遭遇挫折却依然充满希望的旷达心境”表述有误;故选D。
    1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答案】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裴坦的志向比喻成鸿雁,生动形象地写出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样子。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赞美和祝福。
    示例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离任回京与朋友离别的心情比喻成挂在空中的旗帜,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心情。表达了诗人自己不得志的失落。
    示例3:运用对比,裴坦刚中进士、春风得意,而我却离任回京空虚无着,怅然若失,两者形成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失落及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意思是:你的志向像鸿雁一样鲜明,踌躇满志,而我的心情却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帜般空虚。联系注释“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苏州”可知,此句将裴坦的志向比作鸿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裴坦中得进士,有一展才华的机会,裴坦此时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将我离任回京与朋友离别的心情比作空中的旗帜,联系注释“旆:泛指旌旗,比喻心神不安”,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即将与裴坦各奔东西,诗人内心空虚无着、怅然若失。此句将“君意”与“我心”进行对比,将裴坦刚中进士、春风得意之感与诗人离任回京空虚无着,怅然若失之感,进行对比,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对朋友的不舍之情。据此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2022·河北秦皇岛·一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5.下列对这两首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是诗人王湾在一年春末夏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B.《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C.《渔家傲·秋思》的上片描写的是塞下的秋景,下片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渲染出战局之紧张。“千嶂”,是写山势,层峦叠嶂,犹如巨大的屏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根据“江春入旧年”可知,本诗作于冬末春初之时,本项“春末夏初”有误。故选A。
    16.上面两首诗词中都写到了“雁”,简要分析两位作者的用意?
    【答案】《次北固山下》中的“归雁”,是作者借“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淡淡的乡思愁绪。《渔家傲·秋思》中所写到的“衡阳雁去”一方面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另一方面,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希望战争早点结束,回到家乡。(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次北固山下》尾联意为: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作者借“雁足传书”的典故,希望北归的大雁能把自己的家书捎到家中。表达了作者淡淡的思乡愁绪。《渔家傲·秋思》“衡阳雁去无留意”中“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那些驻守边塞的将士们也希望战争能早点结束,能像大雁一样回到家乡。隐含了作者对朝廷腐朽无能的批评之意。

    相关试卷

    重点07 议论文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重点07 议论文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点06 说明文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重点06 说明文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点05 名著阅读:简答、阅读题-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重点05 名著阅读:简答、阅读题-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重点01 诗词曲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