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展开(一)语言目标
1.通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梳理课文中的人景物,读准、理解并积累独特的文言表达,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分析观察方法、景物特点及写法,从修辞、视觉、形态等方面品析表达效果。
(二)价值目标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之趣的认知,感受作者开阔的胸襟和豁达的品质。培养可以陶冶情操的审美趣味和笑对人生的美好品质。
(三)情感目标
了解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融情入境的手法,陶冶情操。
二、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典范。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指导朗读,翻译课文
1.听范读,全班齐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音语调。
2.小组合作:结合课文注解理解重点词语并进行全文翻译。
(三)梳理游踪,赏析景致
师:什么时间、什么人到什么地方游览?
生: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苏轼和张怀民到承天寺庭院中游览。
师:游览中他们见到了什么景致?
生:“庭中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师:作者在描写景致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妙处?
生:运用比喻。“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四)结合背景,分析情感
师:为什么作者要在庭院中散步?
生:“月色入户”,月光很美,作者睡不着就想着去赏月。
师:那为什么作者要约上张怀民?
生:因为张怀民也被贬谪在黄州,就住在承天寺,他“亦未寝”。
师:文章中什么地方体现了作者赏景的心情?
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师:这句话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情?
生:“闲”字。
师:这个”闲”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1:欣赏美丽月下景的闲情逸致。
生2:被贬后,赋闲的悲凉之情。
生3:在庭中散步的悠闲之情。
生4:对人生沉浮的感慨之情。
师:是的,作者对人生的沉浮心中五味杂陈,感慨万千。可就算在人生的低谷,作者依然能够保持一颗闲适的心,去欣赏美丽的景致。
(五)再读课文,理解主旨
1.全班齐读《记承天寺夜游》。
2.《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怎样的美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明确: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六)板书
(七)作业设计
请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一篇600的《承天寺夜游记》,将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并运用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解析标题,朗读课文,赏读美景,悟读情怀,熟读成诵,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精读课文,学习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师生配乐共读,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