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复习 教案1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复习 教案1,共6页。
《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复习三角形有关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能根据给出的图形和条件准确说出相关的结论,熟练运用三角形有关定义和定理解答简单数学问题。二、教学内容三角形的有关定义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引入学生练习课堂检测三、教学流程四、教学手段:老师精讲,以学生练习、讨论为主;PPT展示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三角形》考题类型。计划用时2分钟(二)学生练习一、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考点内容考点练习(A)(1)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①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②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º,外角和等于360º;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2)在△ABC中,∠A=60º, ∠B=70º,则∠C= ;(3)如图,A、C、D共线,∠A=30º, ∠B=70º,则∠BCD= ;(2)三角形的主要线段①三角形的高: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③三角形的中线:④三角形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⑤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4)如图,AD是△ABC的高,∠B=60º,∠BAD= ;(5)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1=40º,∠ABC = 。(6)如图,△ABC的中线AD,①若BC=10,则BD= ;②若BD=10,则BC= 。(7)如图,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B=50º,BC=10,则∠ADE= ,DE= 。(3)三角形的稳定性(8)下列各个图形中,那种图形具有稳定性( )(A)(B)(C)(D)(4)角平分线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②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9)如图,BF平分∠ABC,FD⊥BA于点D、FE⊥BC于点E,若DF=8,则FE= ;(10)如图,FD⊥BA于点D、FE⊥BC于点E,且FD=FE,若∠1=25 º,则∠2的度数是 ;(5)垂直平分线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②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11)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若CA=5,则CB= ;(12)如图,EA=EB,CA=CB,若AB=10,则AD= ;师生活动:学生练习,老师巡堂,PPT展示答案,小组内讲评消化。设计意图:左边考点内容,右边对应练习,让学生边看考点,边做练习,以题目体现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达到“温故”的目的。组内讲评消化,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应用,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计划用时15分钟。第(2)题图考点练习(B)(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2、3 (B)3、4、5 (C)2、4、8 (D)3、5、10(2)如图所示,∠B= ;第(3)题图(3)如图,△ABC中,AB=5,BC=6,CA=7,D、E、F分别是三边的中点,则△DEF的周长为 ;(4)如图,直线a∥b,∠1=75°,∠2=35°,则∠3的度数是 第(4)题图第(5)题图 (5)如图,△ABC中,∠ABC=90º,AD平分∠BAC,DE⊥AC于点E,若DE=6,则DB= 。师生活动:学生练习,老师巡堂,批改几位完成较快的同学,请他去批改别的同学的答案,讲解。PPT展示答案,问同学需要讲评,根据学生的实际,挑1~2题目简单的讲评。设计意图:经过(A)的练习,(B)是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进行一个小检测,巩固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计划用时5分钟。(三)学生练习二、等腰三角形考点内容考点练习(A)(1)等腰三角形: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性质:①等边对等角;②“三线合一”;判定:等角对等边。(1)如图,△ABC中,AB=AC,∠B=46º,则∠C= ; (2)如图,△ABC中,AB=AC,AD⊥BC于D,若BC=10,则BD= ;(3)如图,△ABC中,∠A=36º,∠B=72º,则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性质:①三边相等;②三角相等,都是60 º;判定:①三边相等的三角形;②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③有一个内角是60 º的等腰三角形(4)等边△ABC的边长为3,则△ABC的周长是 ;(5)如图,△ABC中,BC=BA,∠A=60º,则△ABC是 三角形。师生活动:学生练习,老师巡堂,PPT展示答案,小组内讲评消化。设计意图:左边考点内容,右边对应练习,让学生边看考点,边做练习,以题目体现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计划用时5分钟。考点练习(B)第(3)题图(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00 º,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分别是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和7,则它的周长为 ;(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则△ADE是 三角形。第(4)题图(4)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B=50º,则∠BAD= , ∠BAC= 。师生活动:学生练习,老师巡堂,批改几位完成较快的同学,请他去批改别的同学的答案,讲解。PPT展示答案,问同学需要讲评,根据学生的实际,挑1~2题目简单的讲评。设计意图:经过(A)的练习,(B)是对等腰三角形进行一个小检测,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计划用时5分钟。(四)学生练习三、直角三角形师生活动:学生练习,老师巡堂,PPT展示答案,小组内讲评消化。设计意图:左边考点内容,右边对应练习,让学生边看考点,边做练习,以题目体现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组内讲评消化。计划用时5分钟。第1、2题图考点练习(B)(1)如图,Rt△ABC的斜边AB的中线CD=1,则AB的长为 ;(2)如图,CD是Rt△ABC斜边AB的中线,∠B=30º,AB=10,则△ACD 的周长是 ; (3)已知△ABC中,AB=5,BC=12,CA=13, 那么△ABC是( )(A)锐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4)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长是6,斜边是10,则另外的一直角边的长是 。(5)Rt△ABC中,∠C=90º,∠A=∠B ,则∠B= º。师生活动:学生练习,老师巡堂,批改几位完成较快的同学,请他去批改别的同学的答案,讲解。PPT展示答案,问同学需要讲评,根据学生的实际,挑1~2题目简单的讲评。设计意图:经过(A)的练习,(B)是对直角三角形进行一个小检测,巩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计划用时5分钟。(五)学生练习《三角形》复习课课堂检测姓名: 成绩: (1)在中,若,则的度数是( )A. B. C. D. (2)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第(3)题图 A.5 B、6 C、11 D.16(3)如图,是斜边的中线,且,则的长为 第(4)题图(4)点D、E分别是△ABC边AB、AC的中点。若DE=8,则BC= ;(5)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等于 ;第(5)题图师生活动:学生练习,老师巡堂。PPT展示答案,同学互评,大致统计100分的同学。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复习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检测。选择题、填空题,再次体现考纲的要求。题目考点单一,也能增强学生的信心。计划用时5分钟。(六)小结:小结一下本节课复习内容。课后反思:本节课中,用题目替代了知识点的讲解,所以老师讲的时间少,学生做练习的时间多,分组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想用的练习题比较简单,基本每题只用一个知识点就基本能解决问题,学生练习起来有成功感,而且在组长的带领下、指导下,敢于发问,组长也能积极回答,整个的课堂学习气氛是比较活跃的。本节复习课,收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台山市教研室黎主任的分析:1、将知识点题目化,是本节课的亮点。这节课的概念定理很多,若逐点的讲解会用时颇多,且老师的讲述完成是无效教学,会做的学生不想听,不会的学生听不懂。将知识点题目化,学生在答题练习中回顾知识要点,有提高了答题能力。2、课堂教学中小组的作用,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3、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的,难度控制在能解答中考的简单选择题及填空题。以题目练习代替知识复述,以指导学生练习代替老师讲解,主要处理符合学生实际,能使基础较弱的学生学得进去,中考能得分。考点内容考点练习(A)(1)直角三角形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直角三角形中30 º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③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④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⑤勾股定理逆定理:若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 Rt△ABC中,∠C=90º,∠A=40º,则∠B= º。(2)如图,Rt△ABC中,∠C=90º,∠A=30º,AB=10,则BC= ;(3)如图,△ABC中,∠ACB=90º,D是AB的中点,AB=10,则CD= ;(4)如图,Rt△ABC中,∠C=90º,AC=8,BC=6,则AB= ;(5)以下各组数为边长,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2、3、4 (B)3、4、5(C)10、8、6 (D)5、13、12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