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三种血细胞的功能。(重点、难点)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青少年要注意全面饮食,并多吃富含蛋白质和铁的物质,预防贫血。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血液的组成成分方面的相关知识。本节内容主要是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与三种血细胞功能相关的疾病,如贫血、发炎、流血和止血等的学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本节课中采取“激趣-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体验和探究,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同时,通过对血细胞功能的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卫生保健,注意合理饮食,学会预防常见血液疾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的教育。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鲜鸡血凝固块、培养皿、解剖刀等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进行预习,收集血常规化验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三种血细胞的功能,能力培养点是学会解读和分析血常规化验单。要想深刻理解三种血细胞的功能,首先就要熟练掌握其结构特点,因为结构是和功能相适应的。在上课之初我设计了“快问抢答”环节让学生能熟练掌握三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本节教学的开展打好了基础。
通过一个高原反应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感觉到生物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生物学知识也能够为自己的健康服务。
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本节课中也成为了教学的资源,比如伤口发炎红肿甚至化脓、皮肤破损后止血等经历或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图片、小实验以及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源等,引导学生从表面现象入手逐层深入学习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通过对化验单的分析,令同学感觉到学有所用,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过对于化验单上的其他部分项目学生也都非常感兴趣,不过由于时间所限没有能够一一为学生解读和分析,如果能够提供类似下面附录中的比较全面一些的小资料知识,让感兴趣的学生开拓一下视野还是很好的。
附录:小资料——血常规检测项目分析
血常规检查对血液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进行质和量分析,仅能反映机体造血状态对其器官、组织疾病诊断和监测亦有重要意义。
血常规(血细胞分析)化验单上有20多项结果。有些比较专业项目不必深究,只要重点关注几项目: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
白细胞计数(WBC)指单位体积血液白细胞数量。其正常参考值: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白细胞总数升高常见于各种细菌感染、炎症、出血、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感染、严重败血症、药物或射线损伤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DC)指各种白细胞(包括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所占百分比。其正常参考值:性粒细胞(N)0.5-0.7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B)0-0.01淋巴细胞(L)0.2-0.4单核细胞(M)0.03-0.08由于各种白细胞生理功能同所同病理情况下引起同类型白细胞数量发生变化。一般来说,若性粒细胞数量增多细菌性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病毒性感染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寄生虫感染或过敏性疾病。 红细胞计数(RBC)单位体积血液红细胞数量。其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4-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儿童(4.0-4.5)×1012/L红细胞总数病理性增加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脱水等病理性减少则见于各种贫血、白血病、手术。
血红蛋白(HGB)测定单位体积血液血红蛋白含量。其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儿童(120-140)g/L血红蛋白增多或减少临床意义与红细胞相似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数量与血红蛋白含量比例相对固定贫血时两者之间比值发生变化因月经过多导致成年女性常见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程度较红细胞下降严重红细胞数量与血红蛋白含量之比会升高。
血小板(PLT)计数测定单位体积血液血小板数量其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药物过敏致血小板减少等疾病。
值得注意上述各检测项目正常参考值只是正常人群绝大多数人平均数值,并非每人都适用。仍有约5%正常人不在此范围内。所以当拿到患病时血常规化验单应与自己健康时体检结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正确判断。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抢答
温故
知新
5分钟
【快问抢答】
先给学生3分钟时间,快速浏览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每个问题每小组只能有1人站起来回答,每个人最多只能回答2个问题,教师说出题目后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说答案就可以,回答正确加1分,回答错误扣1分。课代表负责记录,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共设计15道题目)
放置血液凝固的抗凝剂是什么?
凝固的血块分成哪几部分?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分几层?
分层的血液,最上层是什么?
中间层是什么?
最下层是什么?
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那种?
体积最大的是哪种血细胞?
没有细胞核的是什么血细胞?
数量最少的是什么血细胞?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体积最小的是哪种血细胞?
红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
那种血细胞有细胞核?
列举出血浆中的3种成分。
3分钟的速记,学生积极性很高,快速记忆,然后进行抢答。
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别强,教师通过【快问抢答】的方式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复习热情,另一方面这一方式对每一位同学都是公平的,改变了教师点名提问不能覆盖全班同学的缺点。
创设
情景
激趣
导入
2分钟
【过渡】第2、3、5小组表现的最好,我们一起鼓掌祝贺他们的精彩表现。其他小组也不要泄气,今天上课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也可以抢答,看哪个小组听课最认真回答问题最积极。
我有一个朋友王老师到西藏去支教。在火车即将进入西藏的高原地区的时候,他和车上很多人都出现了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列车上乘务员说这是高原反应。经过吸氧处理,他们的症状得到缓解。他在西藏地区生活一段时间后就逐渐适应了。他在西藏地区进行了1次体检,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他体内的红细胞数量高于正常水平,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以后他从高原地区回到我们当地,那么他体内的红细胞数量还能不能恢复正常呢?
这些现象都是怎么回事呢?你想不想解开这些谜团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2 】
学生认真听故事。
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迅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巧妙引入课题。
引导
探究
层层
推进
25分钟
(一)
探究红细胞的功能
10分钟
(二)
探究白细胞功能
5分钟
(三)探究血小板的作用
5分钟
(四)
综合
应用
解决
问题
5分钟
知识点一:红细胞的功能
1、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学习课文45—46页,并用笔把重点和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圈划。完成下面的自学检测题。
【多媒体展示】
一、探究红细胞的功能
(1)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2)什么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3)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4)什么情况下可以视为贫血?
(5)怎样预防和治疗贫血症状?
2、自学展示:
各小组的同学分别选一位同学回答自学提纲中的问题。
3、拓展探究【多媒体展示】
一、小实验
(1)取培养皿中新鲜鸡血凝固块,迅速将血块切开观察其切面和外表面的颜色有不同?
(2)用镊子把甲血块剖面向上接触空气,乙血块剖面向下,不让它接触空气后,过一段时间,翻转甲块和乙块对比。过一会你会发现切面颜色有什么变化?描述颜色的变化情况,并用所学知识解释。
二、高原反应
同学们还记得刚上课的时候那位去高原地区支教的王老师遇到的问题吗?结合红细胞的功能,请你解释:
为什么会出现高原反应?
出现高原反应应该怎样处理?
为什么在高原地区生活一段时间就没有高原反应了?
从高原地区回到平原地区后,他体内的红细胞数量能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请各小组进行组内讨论,然后选一位代表站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通常很难回答完整,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教师精讲点拨】
1)高原反应是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血红蛋白运输的氧气量也减少,所以会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类似缺氧的症状。
2)短期内可通过吸氧减轻症状。
3)在高原地区生活一段时间后人体为了适应氧气稀薄的环境,体内的造血干细胞会分裂分化出更过的红细胞来运输氧。因此高原地区的人们红细胞含量通常要高于平原的人。
4)从高原地区回到平原地区,由于氧气浓度增高了,因此红细胞的数量也会略微降低至正常水平。
4.我当小医生
案例:刘平安常有脸色苍白、头晕乏力的现象,近来腮腺部位肿痛,到医院抽血化验,医生经检查和据他验血的结果给出结论是:贫血和腮腺炎。你能根据刘平安验血的结果分析他贫血的原因吗?在饮食方面你给他哪些建议?
附:检查人: 刘平安
检查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红细胞
2.5
4.2~5.0
×1012/L
血红蛋白
81
110~150
g/L
白细胞
13
4.0~10
×109个/L
血小板
2.4
1.0~3.0
×1011/L
【过渡】医生是根据什么判断出刘平安还有炎症的呢?
知识点二:白细胞的功能
1、阅读课本P45,了解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形态结构:呈 状 ,有 ,可变形。
(2)功能:能吞噬病菌,有 的作用。
在学生看完书后,播放下面两个视频,分别是白细胞的种类和白细胞吞噬细菌。
播放视频:白细胞的吞噬过程
讨论
1.白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
2.当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发生什么变化?
3.通过视频和教材你能总结出白细胞的功能是什么吗?
4.身体某处出现外伤,伤口周围为何出现“红肿”现象 ?
【过渡】通常受外伤出血后,小伤口很快就能自然止血,这是第三种血细胞血小板在发挥作用。
知识点三:血小板
1、【多媒体展示】课本P44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图片,提出问题:为何没有看到血小板? 血小板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
2、功能:
播放视频:血小板促进止血加速凝血的微观过程的电脑模拟动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血小板功能是:凝血和促进止血。
2)血小板数量异常可能引起的症状:如果血小板数量过少可能会出现血流不止,数量过多可能会出现血栓。
【过渡】血液的各种成分各司其职,维持着人体的健康。血液各种成分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人体才能健康。如果出现异常,那可能就是人的健康出了问题。所以医生可以根据血常规化验单,对人体健康做出初步判断。
【学以致用】
老师准备了一部分血常规化验单,今天就请同学们体验一下医生的角色,分析这些人都可能得了哪些疾病?(教师提供小资料辅助学生分析,详见教案最后部分的附录)
每个小组分得1张化验单,小组成员共同分析研究,讨论后选出一位代表回答。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第五小组)
教师对各小组的分析进行点评,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检查结果”和“参考值”两项。
最后提出注意事项:
1)上述各个检测项目正常参考值只是正常人群绝大多数人的平均数值,并非每人都适用,大约5%正常人不在此范围内。
2)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时,还应与本人健康时的体检结进行比较以及通过其他方面的全面检测才能得出科学全面的结论。
3)很多同学都听说过白血病,误认为白细胞数量少有可能得白血病,实际上是白细胞数量多才是白血病的指标之一,只是患者产生了大量的不成熟的白细胞。远离辐射和污染源、多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可以减少得白血病的风险。
认真默读课文,并用笔把重点和难点进行圈划。
独立完成检测自学,并展示。
(1)红细胞呈红色,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内含大量的血红蛋白。
(2)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点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3)运输氧气。
(4)红细胞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数量少。
(5)多吃含铁的蛋白质。
一、小实验
学生观察小实验后回答。
鸡血块的表面是血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鲜红色,内部未与氧气结合呈现出暗红色。
二.高原反应
学生根据所学的红细胞的相关知识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解释。
用所学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回答:
红细胞数量低并且血红蛋白的数值也低于正常值因此可以判断他贫血。
贫血患者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先阅读教材,然后认真观察视频,思考并回答白细胞有什么功能
认真观看视频。
回答问题:
1.白细胞数量少,有细胞核,体积大。
2.有炎症白细胞数量增加。
3.吞噬细菌,防御疾病的作用。
4.“红肿”现象是由于血液中的白细胞从血管中释放出来吞噬细菌,是身体的一种自我防御现象。
回答问题:
血小板细胞体积小,没有细胞核,在显微镜下不容易看到。
观看视频。
总结回答血小板的功能及异常引起的症状。
各小组分析展示各自化验单的数据,并提出自己的判断。
把自学提纲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可指导学生自学。
在问题的引导下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及时反馈展示自主学习成果,促使所有学生能认真看书,自学教材。
小实验(2)需要的时间较长,可课前20分钟时准备一个用以展示。
利用自主探究得出血红蛋白的作用,并能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上课之初提出的问题,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照应上课时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保健意识。
这种与生活密切结合的探究,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科技的密切联系。
感知血小板的存在,认识血小板的形态。
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运用视频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积极性。
分组分析,每一组都提供化验单,让学生有更真实的体验,有助于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梳理
比较
归纳
提升
3分钟
学生梳理本课所学知识,填写三种血细胞的特征比较表格,填写完毕后,小组内交流。
项 目
血 细 胞 类 型
红 细 胞
白细胞
血 小 板
形状、大小、数量
有无细胞核
功能
异常症状
对照表格完善内容,可组内互相提问,加强记忆。
教师也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记忆的积极性。
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对血液相关知识进行对比记忆,进行知识建构,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
5分钟
当堂达标:
A类
1、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2、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能力的大小取决于( )。
A.氧的浓度 B.血红蛋白的含量
C.二氧化碳的浓度 D.红细胞的数目
B类
3、三种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 ,男女数量差异最大的是 ,能携带氧的是 ,人体被细菌感染时数量显著增多的是 ,能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是 ,能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的是 ,人在缺氧时数量明显增多的是 。
C类
4、下面右边是一滴血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示意图。已知正常人红细胞的含量为(4.2-5.0)×1012个/L,白细胞为(4-10)×109 个/L。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 ]是红细胞。某人经常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此人红细胞数目为3×1012个/L。据此判断此人患有_______症。
这种病人应多吃一些含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丰富的食物。
(2)、人体某处受伤感染时,[ ]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感染处,吞噬病菌。男女之间的数量上差异最大的是[ ]___ ____;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 ]___________;能够携带氧的是[ ]___________。
课下作业:课后题及自主学习练习题
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
项 目
血 细 胞 类 型
红 细 胞
白 细 胞
血 小 板
形状、大小、
数量
双面凹的圆饼状。
最多
圆球状,
最大,
最少,
不规则,最小
有无细胞核
无细胞核
有细胞核
无细胞核
功能
运输氧气
吞噬病菌、防御疾病
止血和加速凝血
异常症状
红细胞少或血红蛋白少导致贫血。
初到高原地区引起高原反应,红细胞数量增多。
数值高:细菌感染、炎症、白血病等。
数值低:流感、病毒感染等
过少,则不易止血
过多,易形成血栓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灵活多样的课堂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关注心血管健康教案: 这是一份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关注心血管健康教案,共12页。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教案: 这是一份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教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