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J12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科学试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982011/0-169959763912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J12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科学试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982011/0-16995976391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J12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科学试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982011/0-16995976392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J12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展开考生须知:
1.全卷共 8 页,有四大题,共 32 小题。全卷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g取 10N/kg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有关保护水资源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少用河流水
B.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喷头
C.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D.严禁使用一切化肥,以防止水体污染
【答案】B
【解答】解:A、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而少用河流水,很容易造成地表塌陷,所以要合理利用,故A错误;
B、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喷头可以节约用水,故B正确;
C、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污染环境,故C错误;
D、为防止水体污染应合理使用化肥,但不能禁止使用,故D错误。
故选:B。
2.学生早餐时最常饮用的是鲜榨豆浆和牛奶,豆浆中常有黄豆固体小颗粒。从物质在水中分散情况看,豆浆和牛奶分别是( )
A.悬浊液、溶液B.溶液、乳浊液
C.悬浊液、乳浊液D.溶液、悬浊液
【答案】C
【解答】解:豆浆中含有难溶性固体物质,是一种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牛奶中含有难溶性液体,是一种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故选:C。
3.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直饮水机,其中的水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步骤③的作用是( )
A.吸附杂质B.过滤C.杀菌消毒D.蒸馏
【答案】C
【解答】解:步骤③是用紫外灯管照射,紫外线能杀菌消毒,则步骤③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故选:C。
4.如图所示,用吸管吸饮料,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是( )
A.大气压力
B.饮料的重力
C.手握玻璃杯的力
D.玻璃杯对饮料的支持力
【答案】A
【解答】解:A、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使管内气压减小,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汽水就被压进吸管里。故A说法正确;
B、饮料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是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故B说法错误;
C、手握玻璃杯的力,是为了产生摩擦力,摩擦力与重力相互平衡,防止杯子掉落,不是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C说法错误;
D、玻璃杯对饮料的支持力是饮料重力引起的,不是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D说法错误。
故选:A。
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
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
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
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①环节位于水蒸气与地表之间的自然界水循环,且指向地表,故该处为降水环节;②环节位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深层地下水之间,方向向下,是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补给形式,故该处为下渗环节;③环节位于地表、地表径流、海洋向大气补给水分的环节,方向上升,故该处为蒸发环节;④环节位于城市向污水处理厂的人类社会水循环环节,因此水的形态为城市污水状态。根据图示的因果联系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降水、下渗、蒸发、污水,D正确。
故选:D。
6.举世瞩目的第19届亚运会将在杭州举行,部分运动项目将会在绍兴进行。关于绍兴的天气和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
A.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气候
B.季风更替明显,无霜期长,它描述的是气候
C.夏季温暖潮湿多雨,它描述的是天气
D.今天最高气温:18℃,最低气温:9℃,它描述的是气候
【答案】B
【解答】解: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描述的是天气;今天最高气温18℃,最低气温9℃,描述的是天气;夏季温暖潮湿多雨,描述的是气候;季风更替明显,无霜期长,描述的是气候。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7.如表是某同学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B.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相同
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D.衣服上不慎粘上碘酒,可以汽油清洗
【答案】B
【解答】解:A、由碘、高锰酸钾在水、汽油、酒精中的溶解性可知,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可溶于酒精,则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可溶于酒精,则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衣服上不慎粘上碘酒,碘易溶于汽油,衣服上不慎粘上碘酒,可以汽油清洗,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是( )
A.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B.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
C.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地球上如果没有大气,火山喷发现象依然存在
【答案】B
【解答】解: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出现在对流层,故B错误,符合题意。
有强烈对流运动的是对流层,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活动而引起的,和大气没关系;地球上如果没有大气,火山喷发现象依然存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农业上常用饱和食盐水选种。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对此过程的描述,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D
【解答】解:A、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故选项图象错误。
B、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挥发,溶剂的质量减少,故选项图象错误。
C、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挥发,溶剂的质量减少,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溶液质量逐渐减少,故选项图象错误。
D、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挥发,溶剂的质量减少,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D。
10.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经过以下变化,恢复到20℃,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
A.小于3克B.等于3克
C.大于3克D.大于等于3克
【答案】D
【解答】解:若第一次蒸发10g水恰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根据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说明10g水恰好溶解3g晶体,则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是3g,若第一次蒸发10g水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则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需要先蒸发一部分水形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水才能析出晶体,说明10g水中溶解的晶体的质量大于3g,故第三次仍蒸发掉10克水,再次冷却到20℃时,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大于3g,观察选项,
故选:D。
11.海权握,国则兴。建设一支强大海军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潜水艇是海军的战略重器。如图所示是我国海军某舰队的“强国号”潜水艇在海水中悬浮、上浮、漂浮的训练过程。下列对此潜水艇分析正确的是( )
A.悬浮和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不相等
B.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浮力大小达到上浮和下沉的
C.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小
D.潜水艇完全入水后,下沉越深,所受浮力越大
【答案】A
【解答】解:A、由图可知,悬浮时排开海水的体积大于漂浮时排开海水的体积,由F浮=ρ液gV排可知,潜艇悬浮时所受浮力大,即F悬浮>F漂浮。故A正确;
B、在水中,潜水艇受到水的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根据F浮=ρ水V排g可知,潜水艇的体积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故潜水艇受到水的浮力不变;
把压缩空气压入潜水艇的压力舱,将海水排出,潜水艇自重G减小,当F浮>G时,潜水艇上浮;
打开压力舱的阀门,让海水进入压力舱内,潜水艇自重G增大,当F浮<G时,潜水艇下沉;
当F浮=G时,潜水艇悬浮,可以停留在任何深度;
由此可见,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故B错误;
C、潜艇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V排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潜艇所受浮力不变,逐渐露出水面时,V排减小,潜艇所受浮力减小。故C错误;
D、潜水艇下沉越深,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由公式F浮=ρ水V排g可知,所受的浮力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2.小科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来验证“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其中不能作为支持证据的是( )
A.中间喷水,纸船相互靠拢
B.向下吹气,乒乓球不掉落
C.水平吹气,水从玻璃管上端喷出
D.锥形瓶受热冷却后,鸡蛋被“吞”入
【答案】D
【解答】解:A、中间喷水,两纸船中间的水流速大压强小,而两纸船的外部水流速小压强大,两船受到两边向内的压力差,所以纸船相互靠拢,故A不合题意;
B、向下吹气,乒乓球顶部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球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向上压强差的作用下,乒乓球掉不下来,故B不合题意。
C、从横管左端向管内吹气时,竖管上端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而竖管下端的大气压较大,从而形成了向上的压强差,所以水从竖管上端喷出,故C不合题意;
D、锥形瓶受热冷却后,瓶内气压变小,鸡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吞”入瓶内,与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小科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探究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小科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此时瓶内气压为p1;把烧瓶倒置20s,此时瓶内气压为p2;向瓶底浇上冷水,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沸腾瞬间瓶内气压为p3。下列关于p1、p2、p3分析正确的是( )
A.p1>p3B.p2<p3C.p2=p3D.p1=p2
【答案】A
【解答】解: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一定时,温度越低,气体的压强越小。把烧瓶倒置20s,此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故p1>p2;
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故p2>p3。
综上分析可知,p1、p2、p3的关系是:p1>p2>p3,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答案】D
【解答】解:A、①→②,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②→③过程中,为恒温蒸发过程,温度不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③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③→④过程中,恒温蒸发,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②是恰好饱和的溶液,在②→③,恒温蒸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5.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答】解: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的比热容,白天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陆地上方空气升高的温度比海洋上空空气的温度升高的多,所以陆地上方空气的气压低,海洋上方空气的气压高,风从气压高的海洋流向气压低的陆地,故①错误,③正确;
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海洋上空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②正确,④错误。
故选:B。
16.水平桌面上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A、B、C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容器内,小球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FA<FB<FC
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FA=FB=FC
C.小球的质量大小mA<mB<mC
D.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pA>pB>pC
【答案】D
【解答】解:由题知,A、B、C三个小球的体积相同;
A、由图可知,A、B、C三个小球排开水的体积关系为VA排<VB排<VC排,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A<FB<FC,故A正确;
B、因小球分别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浮力等于自身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说明容器中小球的重力等于小球排开水的重力,即可以理解为,容器中小球的重力补充了它排开的水的重力,能看出三个容器内总重力相等;由于容器相同,所以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为F甲=F乙=F丙,故B正确;
C、由图可知,A、B漂浮,C悬浮,则由浮沉条件可知:GA=FA,GB=FB,GC=FC,
由于FA<FB<FC,则GA<GB<GC;所以,mA<mB<mC,故C正确;
D、小球静止时,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即h相同,水的密度一定,根据p=ρgh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关系为pA=pB=pC,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 6 小题,每空 2 分,共 32 分)
17.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1和图2回答问题。
(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2)请在图2中用“”、“”表示反应后的生成物。
【答案】(1)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2)。
【解答】解:(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试管2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微观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1)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2)。
18.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气压计,瓶内装的是染有蓝色的水。
(1)制作时,瓶内的水 不要 (“要”“不要”)装满。
(2)观察气压计时,就看细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当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时说明大气压变 小 (“大”、“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制作时,瓶内的水不要装满,目的使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使玻璃管内的水面高于瓶内的水面;
(2)瓶内的气压等于大气压加上细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即p内=p大气压+p水;当瓶内气压不变,水柱上升,水柱的压强p水增大,所以大气压减小;
19.观察下列各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并将手指移开。此时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原因是: ③②④ (选择正确的序号并排序)。
①上方压强大于下方压强
②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
③乒乓球上方气体流速大于下方气体流速
④压强差使得乒乓球受到向上的托力,使其不掉落
(2)图丙中,风的方向应该是 B (选填字母“A”、“B”、“C”或“D”)。
【答案】(1)③②④;
(2)B。
【解答】解:(1)从漏斗的上方吹气,气体从乒乓球的上方流出,乒乓球上方气体流速大于下方气体流速,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压强差使乒乓球受到向上的托力,不掉落下来,故选:③②④;
(2)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如要知道图中某点的风向,先经此点画一条与等压线垂直的虚线,这条虚线的箭头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由图可知,只有B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故风向是B。
20.观察下面的图像,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如果在C处加热,则回形管中的墨水将向 右 (填:“左”“右”)运动。
(2)图乙,天气现象发生在 ③ (填序号)
【答案】(1)右;
(2)③;
【解答】解:(1)如果在C处加热,气体受热膨胀沿着BC向上运动,推动红墨水向右运动;
(2)(2)图乙,天气现象发生在③对流层。
21.如表是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硝酸钾 。
(2)60℃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131.6 克。
【解答】解:(1)分析图中数据可知KN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故填:KNO3;
(2)60℃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所以60℃,100g水中放入40g硝酸钾,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所以C中溶液的总质量为100g+31.6g=131.6g;故填:不饱和;131.6;
22.劳动实践中,小宁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8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并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
(1)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重力。
(2)全部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内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上升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4.0×10﹣3m3,则桶内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3.2 kg。
【答案】(1)小于;(2)上升;3.2。
【解答】解:(1)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
(2)鹅卵石捞出前沉底,浮力小于重力,即F浮1<G,将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鹅卵石与小桶都处于漂浮状态,此时鹅卵石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2=G,所以F浮1<F浮2,即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鹅卵石的浮力变大,根据F浮=ρ液gV排知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水池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上升;
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的总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0×10﹣3m3=40N,
桶内鹅卵石的重力为:
G石=F浮′﹣G桶=40N﹣8N=32N,
鹅卵石的质量为:
m石===3.2kg。
故答案为:(1)小于;(2)上升;3.2。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 5 小题,每空 2 分,共 34 分)
23.在配制食盐溶液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得更快。阅读配料表发现,这两种食盐的成分相同,只是精制盐颗粒比较小,而粗盐颗粒比较大。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
同学们猜测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为验证假设,准备了如下实验装置。
(1)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其中溶质是 食盐 。
(2)要验证假设,应当选择图中的 bc (填字母)两个实验进行对照;若 c (填字母)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能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答: 不能 (能/不能)。请说明理由: 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 。
【答案】(1)食盐;
(2)bc;c
(3)不能;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
【解答】解:(1)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其中溶质是食盐;
(2)探究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应当选择图中的b和c开展实验对照;若c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
故答案为:(1)食盐;
(2)bc;c
(3)不能;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
24.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1)D操作应选用量程为 50 mL的量筒(从10mL、50mL、100mL中选择);
(2)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
(3)如果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可能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BEF 。
A.所用氯化钠药品不纯;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配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
D.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E.将量好的水从量筒里倒入烧杯时,量筒内壁有少量的水残留。
F.称量食盐时使用锈蚀的砝码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 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5%=2.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故所需水的质量为50g﹣2.5g=47.5g(合47.5mL);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应选用50量筒量取47.5mL水。
(2)E操作是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3)A.所用氯化钠药品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C.配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E.将量好的水从量筒里倒入烧杯时,量筒内壁有少量的水残留,会造成实际所用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F.称量食盐时使用锈蚀的砝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
(1)50;
(2)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3)BEF。
25.如图是小明利用V=2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估测大气压值的情况。
(1)利用刻度尺测量出 注射器带刻度部分 的长度L为10cm,即可算出活塞横截面积为 0.2 cm2。
(2)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再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1N,据此可测得大气压值p= 1.05×105 Pa。
(3)考虑到活塞与筒壁之间有摩擦,小明继续拉动一小段距离后,缓慢退回注射器筒,在活塞刚要到筒内底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则大气压值P= (用题中出现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4)实验时若筒内空气没有排尽,此因素将导致所测大气压值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故答案为:(1)注射器带刻度部分;0.2;(2)1.05×105;(3);(4)偏小。
【解答】解:(1)注射器带刻度部分的容积为2mL,长度L为10cm,则活塞的横截面积:S===0.2cm2;
(2)大气压:p===1.05×105Pa;
(3)设外界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为F大气,筒与筒壁之间的摩擦为f,
第一次活塞被拉出注射器时,活塞受力情况为:F=F大气+f,
第二次活塞退回注射器时,活塞受力情况为:F′=F大气﹣f,
则外界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为F大气=(F+F′),故大气压值为p′===;(4)若筒内空气没有排尽,则所需拉力偏小,在受力面积一定时,根据压强公式p= 所计算出的大气压值就偏小。
故答案为:(1)注射器带刻度部分;0.2;(2)1.05×105;(3);(4)偏小。
26.如图为实验室或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净化水的方法。
(1)图1装置中存在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的内壁上 ;
(2)下列关于三种净化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D ;
A.图1: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加速过滤
B.图2:用该装置将海水淡化
C.图3:生活中常用该方法获得饮用水
D.三种净化水的过程均为物理变化
(3)拓展应用:甲型HIN1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8~0.2微米,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一般为1~10微米,能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95专业口罩的过滤孔径在0.1微米左右。由此你对过滤有何新的认识? 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合理即可)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的内壁上;
(2)D;
(3)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合理即可)。
【解答】解:(1)图示过滤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是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的内壁上;故答案为: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的内壁上;
(2)A.图1:在过滤中,不能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以免损坏滤纸,说法错误;
B.图2:该装置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即不能用该装置将海水淡化,说法错误;
C.图3:蒸馏操作可以获取蒸馏水,但生活中不用该方法获得饮用水,说法错误;
D.三种净化水的过程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均为物理变化,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3)由题干信息可知,口罩的作用是过滤,由此对过滤的原理新的认识是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故答案为: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合理即可)。
27.小滨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溢出的液体进入空烧杯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中液体均为水,请根据图示信息完成下面的填空。
(1)通过比较图 甲、丙、丁 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2)通过比较图甲、乙、丙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液体密度一定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
(3)如果要进一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除上述实验步骤外,还需要的操作是 测出每次溢出水的重力 。
(4)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算出圆柱体密度为 2×103 kg/m3。
【答案】(1)甲、丙、丁;(2)液体密度一定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3)测出每次溢出水的重力;(4)2×103。
【解答】解:(1)要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则图甲、丙、丁符合题意;
(2)通过比较图甲、乙、丙的实验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且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由称重法可知浮力越大,故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密度一定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时,需要比较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实验中已经通过称重法测量了每次的浮力,因而还需要测出每次溢出水的重力(排开的重力),比较溢出水的重力和浮力大小关系,即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4)根据称重法测浮力,由图甲、丙可知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F浮=G﹣F=1.6N﹣0.8N=0.8N;
由F浮=ρ水gV排可得物体的体积为:
V=V排===8×10﹣5m3;
由图甲可知圆柱体的重力为1.6N,
根据G=mg知圆柱体的质量为:
m==0.16kg,
则圆柱体的密度为:
ρ圆柱体===2×103kg/m3;
故答案为:(1)甲、丙、丁;(2)液体密度一定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3)测出每次溢出水的重力;(4)2×103。
四、解答题(本大题有 5 题,本大题共 46 分)
28.(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塑料吸盘(不计重力) 压在平板玻璃上,挤出里面的空气,在吸盘下的挂钩上挂上重物,吸盘不会掉下来,请你解释原因 ▲ 。
(2)如果把这套装置移入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里面的空气,如图乙所示,请你预测发生的现象及原因▲ 。
【解答】答:首先用力将塑料吸盘压在平板玻璃上,将塑料吸盘中的空气排出,松手后,由于吸盘内的空气减少,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吸盘紧压在玻璃上,在吸盘下的挂钩上挂上重物,吸盘不会掉下来。
把这套装置移入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抽出里面的空气,随着气体的减小,气体压强逐渐减小,在重力大于大气压力时,挂钩会掉下。
29.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4克硝酸钾放入1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13.16 克。
(2)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3.16;
(2)加入20g硝酸钾或恒温蒸发60g水(合理即可)。
【解答】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在20℃时,4克硝酸钾放入1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3.16g,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0g+3.16g=13.16g。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可采用加溶质的方法,设需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0g
还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设需要恒温蒸发水的质量为y,则:
解得:y=60g
答:加入20g硝酸钾或恒温蒸发60g水(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13.16;
(2)加入20g硝酸钾或恒温蒸发60g水(合理即可)。
30.如图所示,一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12cm。(ρ水=1.0×103kg/m3,g取10N/kg)试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
(2)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p;
(3)木块的密度。
【答案】(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48N。
(2)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为1200Pa;
(3)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
【解答】解:
(1)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木块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ρ水gS木h浸=1.0×103kg/m3×10N/kg×0.2m×0.2m×0.12m=48N;
(2)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12m=1200Pa;
(3)因为木块处于漂浮状态,
所以F浮=G木,
由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公式可得:ρ水gV排=ρ木V木g,
即:ρ水gL2h浸=ρ木gL3,
则木块的密度:ρ木===0.6×103kg/m3。
答:(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48N。
(2)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为1200Pa;
(3)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
31.高压锅是生活中一种密闭的加热容器,锅盖中央有一出气孔,孔上盖有限压阀,当锅内气压达到限定值时,限压阀被顶起放出部分气体,实现了对锅内气体压强的控制。已知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2mm2,限压阀的质量为84g。(大气压值取1.0×105Pa)
(1)说出高压锅为什么能将食物加热到100℃以上?
(2)求使用高压锅时锅内气体最大压强?对照图可知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以达到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如果要把这种高压锅向西藏地区销售,用这高压锅烧水时,要达到同样的最高温度,你认为需做哪些改进,如何改进?(举一例)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高压锅是密封的,锅内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不能跑出去,使锅内水面上的气压增大(大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升高(高于100℃);
(2)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力:
F=G=mg=84×10﹣3kg×10N/kg=0.84N。
s=12mm2=12×10﹣6m2,
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强:p===0.7×105Pa,
锅内气压:p′=1×105Pa+0.7×105Pa=1.7×105Pa。
从沸点﹣气压图象上得出高压锅内温度:t=116℃。
(3)可以增加限压阀的质量来增大锅内气压,提高沸点。
答:(1)高压锅是密封的,锅内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不能跑出去,使锅内水面上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2)最高温度大约是116℃;
(3)增加限压阀的质量。
32.如图是浮力秤结构示意图,构造如下: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大容器底面积是300cm2,高度是21cm,小容器底面积是250cm2,高度是25cm,质量是250g(底部内置金属块能使其竖直漂浮),小容器漂浮于大容器的水中,两容器壁厚可忽略不计。问:
(1)不放被测物时,小容器受到的浮力为 2.5 牛。
(2)已知该浮力秤的最大V排为21cm×250cm2,请计算该浮力秤测质量的量程。
(3)分析计算11N的水能否完成该浮力秤最大质量的称量?
【答案】(1)2.5;
(2)该浮力秤测质量的量程为5000g;
(3)11N的水能完成该浮力秤最大质量的称量。
【解答】解:(1)小容器漂浮于大容器的水中,不放被测物时,“浮力秤”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F浮=G=mg=0.25kg×10N/kg=2.5N;
(2)已知该浮力秤的最大V排=21cm×250cm2=5250cm3=5.25×10﹣3m3,
由物体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小容器里的最大总质量:
m总=m排=ρ水V排=1.0×103kg/m3×5.25×10﹣3m3=5.25kg=5250g,
最大测量值m最大=m总﹣m小=5250kg﹣250g=5000g;
(3)该浮力秤最大质量的称量时大容器里水的体积至少为:
V最少=(S大﹣S小)h=(300cm2﹣250cm2)×21cm=1050cm3=1.05×10﹣3m3,
则水的重力:G水=m水g=ρ水V最少g=1.0×103kg/m3×1.05×10﹣3m3×10N=10.5N<11N,
所以,11N的水能完成该浮力秤最大质量的称量。
答:(1)2.5;
(2)该浮力秤测质量的量程为5000g;
(3)11N的水能完成该浮力秤最大质量的称量。
33.为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
(1)修建水库。年降水量分布情况常作为修建水库的指标之一。请根据图甲分析,支持当地政府推进水库修建的理由是 该地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 。
(2)小科设计并制作了如图的咸水淡化装置,同时针对该装置设计了评价表。“咸水淡化装置”评价表(节选)
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经过汽化,后经过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淡水流入容器。根据评价需要,请你提出一项评价指标写在指标三“?”处。 节能环保
(3)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要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g稀释成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答案】(1)该地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
(2)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经过汽化,后经过液化变成淡水;指标三为节能环保。
(3)需要加水400g。
【解答】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修建水库能保障农业生产所需的水源;
(2)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经过汽化,后经过液化变成淡水;指标三为节能环保。
(3)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
100g×25%=(100g+x)×5%
x=400g
答:需要加水400g。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装置结构
结构完整,有加热、冷却和收集装置
结构较完整,缺少较好的冷却装置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淡化效果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速度较快、连续稳定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
指标三:?
……
……
……
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中考模拟考试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中考模拟考试科学试卷,共8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上学期12月份素养调研+八年级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上学期12月份素养调研+八年级科学试卷+,共8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绍兴市浣东教育共同体七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绍兴市浣东教育共同体七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