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提能作业(24份)
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共11页。
章末检测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表示人类镰状细胞贫血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A.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一段基因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贫血症B.人发生此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蛋白质中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C.②过程是以α链作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ATP供能,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D.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可能是CAU[解析] 由图示知,镰状细胞贫血是由于转录成谷氨酸密码子的DNA对应片段发生碱基对替换引起的,A项错误;人发生镰状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DNA上的基因突变,B项错误;②过程是转录,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α链对侧的链作为模板,由ATP供能,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C项错误;由图示得知,缬氨酸的密码子是GUA,则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是CAU,D项正确。2.央视一则报道称,孕妇防辐射服不仅不能防辐射,反而会聚集辐射。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辐射引起的B.环境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变异D.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解析] 引起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A错误;如果环境引发了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就成了可遗传的变异,B正确;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不定向改变,C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内部分子结构的改变,不会导致某个基因的缺失,D错误。3.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性的子代。下图表示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甲类型的基因重组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B.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都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C.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D.纯合子自交会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解析] 图甲表示互换,图乙表示基因的自由组合,所以只有乙类型的基因重组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A错误;只有甲(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B错误;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C正确;纯合子自交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型,所以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4.在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配对出现如甲图所示的“环”状结构,另一个细胞中出现如乙图所示的“环”状结构,且相应细胞中都只有一对染色体出现这样的异常配对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甲 乙A.甲图和乙图所示的变异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B.甲图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①发生了重复C.乙图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③或④发生了倒位D.发生乙图所示变异的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中都有异常染色体[解析] 甲图和乙图所示的变异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之前,A错误;甲图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①发生了重复或染色体②发生了缺失,B错误;乙图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③或④发生了倒位,C正确;发生乙图所示变异的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中有一半存在异常染色体,D错误。5.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两种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丙表示果蝇的X染色体及其携带的部分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 甲 乙 丙A.甲、乙两种果蝇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B.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C.丙中①过程,可能是发生在X和Y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易位D.丙中①②所示变异都可归类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 与甲相比,乙中的1号染色体发生了倒位,所以甲、乙两种果蝇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过程中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A项错误;因为乙中的1号染色体发生了倒位,所以甲、乙的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B项错误;丙中①过程基因的位置发生颠倒,属于倒位,②过程染色体片段发生改变,①②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项错误,D项正确。6.(2022·广东省广雅、执信、二中、六中、省五校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中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C.用γ射线处理生物使其染色体上数个基因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相应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是发生在受精作用,A错误;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用γ射线处理生物使其染色体上数个基因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而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基因数量,C错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相应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B。7.(2022·山西省吕梁市高一期末)下列有关变异的原理分别属于( C )①囊性纤维化患者中,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缺少了三个碱基对,导致该蛋白质功能异常②将矮秆易感锈病与高秆抗锈病的小麦杂交,获得矮秆抗锈病的品种③育种工作者将某种植物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④果蝇染色体的某片段位置颠倒,形成卷翅A.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 ①囊性纤维化患者中,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缺少了三个碱基对,导致该蛋白质功能异常,属于基因突变;②将矮秆易感锈病与高秆抗锈病的小麦杂交,获得矮秆抗锈病的品种,属于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③育种工作者将某种植物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④果蝇染色体的某片段位置颠倒,形成卷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故选C。8.(2022·广西容县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B.病毒、细菌和小鼠均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变异,但不一定会遗传给子代D.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解析] 水稻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进行基因重组,A错误;所有生物都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所以病毒、细菌和小鼠均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B正确;因突变是可遗传的变异,但不一定会遗传给子代,如体细胞基因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C正确;基因重组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不能产生新的性状,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D正确。故选A。9.(2022·山东省德州市实验中学高一期中)如图是人类某一遗传病系谱图,这种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Ⅱ1号个体的家族没有该病基因,则Ⅲ1号与Ⅲ2号个体生一个正常孩子甲的概率为( B )A.eq \f(7,17) B.eq \f(17,18)C.eq \f(1,18) D.eq \f(1,6)[解析] Ⅲ3号个体患病为aa,则正常的Ⅱ4号和Ⅱ5号个体均为Aa,Ⅱ4号和Ⅱ5号个体所生正常的Ⅲ2号个体为1/3AA、2/3Aa。Ⅱ3号个体患病为aa,则正常的双亲Ⅰ1和Ⅰ2号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所生正常的Ⅱ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2/3Aa。已知Ⅱ1号个体的家族没有该病基因,则Ⅱ1号个体为AA,与Ⅱ2号个体婚配,所生后代为AA=1/3+2/3×1/2=2/3,Aa=2/3×1/2=1/3,表现正常的Ⅲ1号个体为2/3AA、1/3Aa。Ⅲ1号与Ⅲ2号个体婚配,所生后代中患者aa=1/4×2/3×1/3=1/18,正常孩子甲占1-1/18=17/18,B正确。故选B。10.(2022·广东省广雅、执信、二中、六中、省五校高一期末)通过产前诊断技术,医生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C )A.借助基因检测技术,诊断胎儿是否患红绿色盲B.体外培养胎儿细胞并分析染色体,诊断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C.对胎儿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数量分析,可判断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D.医生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富有同情心[解析] 红绿色盲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借助基因检测技术,可诊断胎儿是否患红绿色盲,A正确;唐氏综合征属于个别染色体增加导致的遗传病,体外培养胎儿细胞并分析染色体,诊断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B正确;猫叫综合征是由于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导致的,染色体数目不变,对胎儿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数量分析,不能判断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C错误;医生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准确判断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富有同情心,减轻就诊者的精神压力,D正确。故选C。11.(2022·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学期期末)亚硝酸是化学诱变剂,具有氧化脱氧作用,它能使DNA中胞嘧啶(C)脱去氨基变成尿嘧啶(U),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亚硝酸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具有随机性和低频性B.突变后的基因复制3次,后代中有1/8的DNA是错误的C.突变后的基因可能不会导致新性状的出现D.基因突变不会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 亚硝酸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具有随机性和低频性,A正确;突变后的基因复制3次,后代中有1/2的DNA是错误的,B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突变后的基因可能不会导致新性状的出现,C正确;基因突变不会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故选B。12.(2022·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下学期期末)下列关于变异说法正确的是( B )A.变异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才能遗传下去B.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其表型也可能发生变化,并且可能遗传C.DNA上碱基序列的变化都属于基因突变D.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解析] 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体细胞中,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例如植物的无性繁殖),A错误;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其表型也可能发生变化,并且可能遗传,B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DNA上碱基序列的变化不一定都发生在基因,因此不是基因突变,C错误;单倍体可能有2个或多个染色体组,所以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不一定是二倍体,D错误。故选B。13.(2022·山东省滨州市高一期末)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可引起多种类型的变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A.DNA分子缺失一段序列可能引起基因突变B.DNA分子增加一段序列可能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C.多细胞生物细胞分化的原因是DNA分子结构的改变D.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互换可能引起基因重组[解析] DNA分子缺失一段序列可能导致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引起基因突变,A正确;DNA分子增加一段序列可能会引起染色体结构中增加若干基因,而导致染色体结构改变,B正确;多细胞生物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是DNA分子结构改变导致的,C错误;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带有等位基因的片段互换会引起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C。14.(2022·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我国研究人员用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的新品种——小黑麦,既有小麦的丰产性,又保持了黑麦抗逆性强和赖氨酸含量高的特点,能较好地适应高寒环境条件,创造了自然界的新生物类型,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培育出的小黑麦是八倍体且不可育B.杂种F1是四倍体,有4个染色体组C.普通小麦的配子中有3个染色体组,有21条染色体D.秋水仙素可抑制杂种F1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解析] 如图培育出的杂种是异源四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小黑麦是八倍体,由于细胞内的有来自普通小麦的六个染色体组,来自黑麦的2个染色体组,所以可育,A错误;普通小麦的配子有3条染色体组,黑麦的配子有1个染色体组,所以杂种F1是四倍体,有4个染色体组,B正确;普通小麦的配子是普通小麦减数分裂而来,配子中有3个染色体组,有21条染色体,C正确;秋水仙素可抑制杂种F1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D正确。故选A。15.(2022·山东省青岛胶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我国大面积栽培的水稻有粳稻(主要种植在北方)和籼稻(主要种植在南方)。研究发现,粳稻的bZIP73基因通过一系列作用,增强了粳稻对低温的耐受性。与粳稻相比,籼稻的bZIP73基因中有1个脱氧核苷酸不同,从而导致两种水稻的相应蛋白质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不一定会引起遗传信息发生改变B.bZIP73基因的1个核苷酸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C.bZIP73蛋白质的1个氨基酸的差异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D.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一定会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失去活性[解析] 遗传信息是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所以如果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定会引起遗传信息发生改变,A错误;bZIP73基因的1个核苷酸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同时导致的1个氨基酸的差异不是基因重组造成的,B正确,C错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所以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仍然编码同一种氨基酸,所以蛋白质也不会失去活性,D错误。故选B。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选不全得1分,共15分)16.如图为某基因的突变过程(突变发生在能编码氨基酸的区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CD )A.该基因突变过程中碱基对的数目发生了改变B.若该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不能遗传C.突变后的基因与原有基因的转录产物不相同D.突变后的基因与原有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相同[解析] 该基因突变过程中只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碱基对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若该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不能遗传,B正确;突变后的基因与原有基因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故转录产物不相同,C正确;突变后的基因与原有基因转录出的mRNA上的密码子发生改变,其决定的氨基酸就可能发生改变,故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相同,D正确。17.洋葱为二倍体,共有16条染色体。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洋葱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BC )A.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只用于漂洗掉卡诺氏液B.低温处理的机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进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应设置常温培养的对照组,以确认低温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如果用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条数为32的细胞,则可判断低温诱导成功[解析] “低温诱导洋葱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先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冲洗两次,目的是洗去残留的卡诺氏液,除此之外,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还可以与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混合形成解离液,使洋葱根尖解离,A错误;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应设置常温培养的对照组,以确认低温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洋葱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条数为16,如果用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条数为32的细胞,可能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故不能据此判断低温诱导成功,D错误。18.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D )A.Ⅱ-4和Ⅱ-5是直系血亲,Ⅲ-7和Ⅲ-8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B.若用A、a表示关于该病的一对等位基因,则Ⅰ-2的基因型可能为AAC.由Ⅰ-1×Ⅰ-2→Ⅱ-4和Ⅱ-5,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D.由Ⅱ-5×Ⅱ-6→Ⅲ-9,可推知此病属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解析] Ⅱ-4和Ⅱ-5是旁系血亲;分析题图,Ⅱ-5和Ⅱ-6均患病,但他们的女儿Ⅲ-9不患病,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2的基因型可能是AA,也可能是Aa;仅由Ⅰ-1×Ⅰ-2→Ⅲ-4和Ⅱ-5,不能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19.(2022·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D )A.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适应性的突变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变率很高C.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D.自然状态下的突变和人工诱发的突变都是不定向的[解析]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随环境改变,不一定能产生适应性的突变,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但基因突变率也很低,B错误;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在自然界是广泛存在的,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不论是自然状态下的突变,还是人工诱发的突变,突变都是不定向的,D正确。20.(2022·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C )A.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B.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D.自然状况下,病毒和原核生物都会发生基因重组[解析] 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A正确;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时进行,若只含一对等位基因时只有分离没有重组,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易位,C正确;自然状况下,病毒和原核生物都不含染色体,也不会进行有性生殖,所以只会发生基因突变,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三、非选择题(共55分)21.(14分)小香猪背部皮毛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的,共有四种表型:黑色(A_B_)、褐色(aaB_)、棕色(A_bb)和白色(aabb)。(1)如图为一只黑色小香猪(AaBb)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位点为A基因,2位点为a基因,某同学认为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①若是发生交叉互换,则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__AB、Ab、aB、ab__。②若是发生基因突变,且为隐性突变,则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__AB、aB、ab__或__Ab、ab、aB__。(2)某同学欲对上面的假设进行验证并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方案:用该黑色小香猪(AaBb)与基因型为__aabb__的雌性个体进行交配,观察子代的表型。结果预测:①如果子代__出现黑色、褐色、棕色和白色四种表型__,则发生了交叉互换。②如果子代__出现黑色、褐色和白色或棕色、白色和褐色三种表型__,则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解析] 题图中1与2为姐妹染色单体,在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对应位点的基因是相同的,若不相同,则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若是发生交叉互换,则该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AB、Ab、aB、ab四种基因型的配子,与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结合,子代出现黑色、褐色、棕色和白色四种表型;若是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即A→a,则该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AB、aB、ab或Ab、ab、aB三种基因型的配子,与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结合,子代可出现黑色、褐色和白色或棕色、白色和褐色三种表型。22.(13分)(2022·河北石家庄二中联考)如图是患有甲(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为常染色体遗传病)、乙(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已知Ⅰ2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中①表示__患甲病男__,③表示__患乙病男__;等位基因A、a和B、b的遗传符合__自由组合__定律,理由是__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__。(2)Ⅲ1的基因型为__aaXbY__。Ⅱ1和Ⅱ2再生育一个患甲、乙两病男孩的概率是__1/8__。(3)若Ⅲ4与一位表现正常的女性(父亲患乙病,母亲患甲病)婚配,为了提高生育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他们向医生进行咨询,医生建议他们生育__女孩__(填“男孩”或“女孩”),理由是__男女患甲病的概率相同,而女孩不患乙病,男孩可能患乙病(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1/4)__。[解析] (1)由系谱图中Ⅰ1、Ⅰ2正常,Ⅱ2、Ⅱ5都患病且所患疾病不同,可知甲、乙病都是隐性遗传病,再由Ⅰ2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可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中Ⅱ3、Ⅱ4正常,其子代Ⅲ3是女性患者,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题干信息,该病为甲病。则①表示患甲病男,②表示患甲病女,③表示患乙病男。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二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Ⅲ1患两种病,其基因型为aaXbY。Ⅱ1、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二者再生育一个患两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3)Ⅲ3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则Ⅱ3、Ⅱ4关于甲病的基因型都为Aa,Ⅲ4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Y。正常女性母亲患甲病,则该女性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父亲患乙病,则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分析Ⅲ4和正常女性的基因型,关于甲病后代男女患病概率相同;关于乙病,后代女儿不患病,男孩可能患病,因此医生建议他们生育女孩。23.(14分)(2022·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果蝇突变体种类很多,可用于遗传研究。下图为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示意图,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野生型、翅外展突变型、白眼突变型和黑檀体突变型雌雄果蝇(各种突变均只有一种突变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1)为了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同学甲利用白眼突变型雄果蝇与__翅外展突变型__雌果蝇杂交,F1全为正常翅红眼,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的F2表型及比例应为正常翅红眼:正常翅白眼:翅外展红眼:翅外展白眼= __9∶3∶3∶1__。(2)为了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学乙利用__白眼突变型__雌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杂交,得到的F1表型及比例应为__白眼雄蝇:红眼雌蝇=1∶1__。(3)同学丙欲用各种突变型果蝇培育翅外展黑檀体双突变型个体,请写出杂交实验方案__取翅外展突变型果蝇与黑檀体突变型果蝇为亲本杂交得F1,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从F2中选取翅外展黑檀体果蝇即为双突变型个体__。[解析] (1)根据F1全为正常翅红眼,可知学生选取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为眼色和翅型,故选择白眼突变型雄果蝇与翅外展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因F1全为正常翅红眼,说明红眼和正常翅是显性性状,F1基因型为DdXWXw、DdXWY。据题图可知控制二者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这样得到的F2表型及比例应为正常翅红眼:正常翅白眼:翅外展红眼:翅外展白眼=9∶3∶3∶1。(2)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学乙利用白眼突变型雌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杂交,若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的基因型分别为XwXw、XWY,得到的F1基因型及比例为XWXw:XwY=1∶1,即F1表型及比例应为红眼雌蝇:白眼雄蝇=1∶1。(3)杂交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利用杂交,将翅外展黑檀体基因集中到一个个体上,具体的方案为取翅外展突变型果蝇与黑檀体突变型果蝇为亲本杂交得F1,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从F2中选取翅外展黑檀体果蝇即为双突变型个体。24.(14分)(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期末)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__单倍体__幼苗。(2)用γ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__诱发基因突变__;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__抗该除草剂的能力__。(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__加倍__,获得纯合__二倍体__,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__(纯合)敏感型植株__杂交,如果__F1都是敏感型__,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__该抗性植株中有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__。[解析] 本题考查了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等知识,同时考查了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和遗传规律的应用。花药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的基本手段,射线激光有诱发突变的能力,而且体细胞突变必须经过无性繁殖才能保留该突变性状,所以需要经过组织培养,为了获得可育的植株,需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加倍获得的是纯合子,通过与敏感型植株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是15∶1,不符合分离定律,可以用自由组合定律来解释,只有两对基因都隐性时才表现为抗性。所以初步推测该抗性植株中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