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96 g,7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26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调研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说明:符号表达式是指把文字表达式中的物质名称改为对应的化学式。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Si-28 Fe-56
选择题 (共40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改善环境质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D.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硫酸铝:AlSO4 B.60个碳原子:C60
C.铁离子:Fe2+ 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干冰 B.金刚石 C.铜 D.氯化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第4~6题:
我国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主要是由于山泉水中的硅酸(H2SiO3)有益人体健康,可促进钙的吸收。《茶经》中用“细、馨、苦”形容茶汤的色、香、味,其主要是由茶黄素(C29H24O12)、香叶醇(Cl0H18O)、儿茶素(C15H14O6)等物质所致。茶叶中富含的硒有防癌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可用肥皂水检验山泉水是否为软水 B.山泉水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C.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硅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
5.有关茶黄素、香叶醇、儿茶素三种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B.三种物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香叶醇
C.三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D.三种物质都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6.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示中x为18
B.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C.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
D.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
7.人体细胞中元素含量如下图所示,其中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下列有关人体中各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A.氧、碳、氢是生命的必需元素 B.氮主要来自于吸入的空气
C.磷属于微量元素 D.硫和钾各占0.75%
8.某品牌直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 B.滤膜的主要作用是过滤
C.紫外灯照射的作用是杀菌 D.流出的直饮水是纯净物
9.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下列装置和操作正确且规范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大理石
C.制取CO2 D.收集CO2
10.实验室量取40.0 mL NaCl溶液时,选择的仪器及原因均正确的是
A.50 mL烧杯,因为烧杯放置在桌面上更稳定,不易翻倒
B.50 mL烧杯,因为烧杯的杯口较大,便于加入液体
C. 50 mL量筒,因为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更精准
D.50 mL量筒,因为量筒操作时便于手握
11.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12.下列关于氧气说法不正确的是
A.鱼类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水中溶解了一定 量的氧气
B.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氧气的体积分数低
C.自然界能自主弥补氧气的消耗,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包装食品有时抽成真空,是因为避免食品被氧气氧化而变质
1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B.镁燃烧发出白光,可用于制作烟花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生产氮肥
D.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消毒杀菌
1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事实或实验现象与相关解释或结论一致的是
1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化学变化过程常伴随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铝大,则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中铝含的原子数目多.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湖水是混合物,氢气燃烧生成的水是纯净物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17.氧烛(如图)是一种常用于潜艇中的化学氧源,主要成分为氯酸钠(化学性质与氯酸钾相似),同时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镁粉(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lO3
B.氧烛中发生的反应既有分解反应,也有化合反应
C.氧气密度比较大,所以使用时装置必须倒置
D.镁粉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氧烛释放出氧气的质量
18.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红磷充足、装置不漏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剩余气体只有氮气
B.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小
C.乙中的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胶塞弹出
D.实验结束未冷却到室温立即读数,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
19.实验小组在密闭容器中用CO2和湿度两种传感器探究酒精燃烧的产物。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曲线说明酒精燃烧有水产生
B.根据图1,可推理得出酒精中含有氢元素
C.图2曲线说明酒精燃烧有CO2产生
D.根据图2,可推理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和氧元素
20.“长征七号” 运载火箭采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N2O4)作助燃剂,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剧烈反应,生成3种常见的无污染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燃烧必须要有氧气参加
B.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时放出热量
C.四氧化二氮分子中N原子与O原子质量比为1:2
D.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2H8N2+N2O4→N2+CO+H2O
非选择题 (共60分)
21. (8分)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有关锰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对应关系如题21图-1所示,制取高锰酸钾的工艺流程如题21图-2所示。
已知:电解过程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2MnO4+H2OKMnO4+H2+KOH
(1)根据题21图-1可知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为_________,b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固体高锰酸钾颜色为__________。
(3) “加热”步骤中发生的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 “氧化”步骤中,氮气是否是生成物__________ (填“是”或“否”)。
(5) “电解”步骤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6)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填物质名称) 。
22. (13分)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太空中高真空和超低温的恶劣环境,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我国的“天宫空间站”上,设计有载人密封舱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创造基本的生活条件和适宜的工作环境。
(1)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D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③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 (填字母) 。
④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
a.先向大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b.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c.当气体收集满后,先从水中移出集气瓶,再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火酒精灯
(2)目前“天宫空间站”资源获取己由“补给式”向“再生式”转换。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来电解水,产生的氧气供给航天员呼吸,产生的氢气通过一系列反应再生成水。
①电池板工作时,能量转化形式可为_______转化为电能。
②请从反应物和反应条件两个角度分析选用电解水方法供氧的优点是________。
(3)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吸收或转化再利用。
①短期出仓时,密闭的航天服内,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用非再生式的氢氧化锂去除。氢氧化锂需制成粉末状的原因是_______。
②“天宫空间站”内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分子筛”技术去除(如题22图)。“分子筛” 的作用类似于______(填操作名称)。
③“天宫空间站”还配备二氧化碳还原子系统,该系统中二氧化碳和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烷(CH4)和另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化合物,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
(4)“天宫空间站”载人密封舱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系统需要控制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写两点)。
23.(6分)氢能是-种清洁能源,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
化石能源制氢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制氢方法。水煤气变换反应(CO与H2O反应)是化石能源制氢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科学家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题23图-1所示。
电解水制氢过程简单,但能量消耗较大。我国的“东方超环”装置利用的是核聚变产生能量,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
电解水制氢原料可用海水,目前多采用先淡化后制氢的海水间接制氢技术,但该工艺流程复杂且成本高昂。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新技术。该技术彻底隔绝了海水中的离子,实现了无淡化过程、无副反应、无额外能耗的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破解了海水腐蚀设备这一困扰海水电解制氢领域的难题。其原理如题23图-2所示。
(1)水煤气变换反应中,使用__________(填序号)催化剂,效果最佳。
a.2%Au/a-MC b. a-MC c.2%Au/B-MC
(2)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________元素 (填元素符号),理由是__________。
(3)目前用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最大的难题是__________。
(4)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写1条即可)。
(5)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反应过程中,B电极须与电源_____极 (填“正”或“负”)相连。
24. (9分)丙酸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是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使用的安全可靠的食品防霉剂。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面包、糕点等最大使用量为2.5 g/kg[以丙酸(CH3CH2COOH)计]。某小组同学实验探究丙酸钙的性质和防霉效果。
(1)丙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______(保留 1位小数)。
Ⅰ.探究丙酸钙的性质
实验一:取少量丙酸钙固体于普通试管中,按题24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2)请指出题24图-1所示装置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
(3)正确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____现象,说明丙酸钙受热分解产生了水。
实验二:上述实验结束,观察到试管中仍有白色固体。待试管冷却后,进行如题24图-2所示实验。注入酸后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产生。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
(5)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Ⅱ.探究丙酸钙防霉效果
分别按下列①~⑧的配方蒸制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
(6)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7)第2组实验⑦中x为______________。
(8)由①~⑧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____。
25. (11分)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大国担当。
Ⅰ.“碳”减排
(1) “碳中和”中的“碳”是指__________。(填字母)
a.碳原子 b.二氧化碳 c.碳元素 d.含碳物质
(2)下列做法符合节能减排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提倡绿色出行 b.提倡人走灯熄 c.垃圾焚烧处理 d.推广使用太阳能
Ⅱ.“碳” 封存
(3)将二氧化碳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从微观角度解释,压缩液化过程主要改变的是___________。
(4)将二氧化碳注入深海咸水层实现高压封存,深海高压可以_____(填 “增大”或“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此方法会使海水的酸性增强而影响海洋生态,主要原因是海水中______ (填化学式)浓度增大。
Ⅲ.“碳” 利用
(5)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4O)等液体燃料。制取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题25图-1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
(6)将二氧化碳和甲烷(CH4)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重整得到两种气体燃料。反应过程如题25图-2所示,该过程可描述为CH4气体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分解为__________,然后________(将反应过程补充完整)。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催化效果 与催化剂可吸附气体的表面大小有关) .
26. (13分)化肥对于粮食产量提升有着巨大的贡献,而氮肥需要通过氨气合成而来。
Ⅰ.氨气的制备
1905年,化学家哈珀成功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下图是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
(1)氨分离器是在高压下适当降温,使氨气液化储存,剩余的N2和H2经循环压缩机回输到合成塔。此过程说明氨气的沸点比N2和H2的沸点都要______________。
(2)合成塔中的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使用催化剂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 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______不变。
(4)下图为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过程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
(图中“”表示氮原子, “”表示氢原子, “”表示催化剂)
Ⅱ.氨气的性质
某兴趣小组对氨气的性质进行探究,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5)如题26图-1所示,烧杯中盛有含酚酞的冷水,将充满氨气的试管倒置在烧杯中,用手捂住试管底部片刻,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向上,并形成“红色喷泉”,最终红色溶液几乎充满了整个试管,解释产生喷泉的原因:当手捂住试管底部,温度升高,气体膨胀,___________。
(6)浓氨水能与燃着的镁反应,生成黄绿色固体物质Mg3N2,其中元素的质量比m(Mg):m(N)=18:7,则x=_____。
Ⅲ.氨气的用途
使用NH3熏蒸法可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素。该方法是利用NH3与食品中的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与黄曲霉素反应,从而有效的降低黄曲霉素的含量。为测定不同温度下,黄曲霉素的降解率,现将50 g花生破碎成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氨气,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实验结果如题26图-2所示:
(7)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中必须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填字母)。
a.熏蒸时间 b.熏蒸温度 c. NH3浓度 d.花生含水量
(8)由图可知:在25℃~45℃的范围内,熏蒸温度与黄曲霉素的降解率的关系可表述为________,实际生产中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___________。
2023~ 2024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业水平阳光测评
初三化学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40分)
1. A 2. D 3. A 4. C 5. D 6. C 7. A 8. D 9. D 10. C 11. C 12. B 13. B 14. A
15. D 16. B 17. B 18. C 19. D 20. B
非选择题(共6(分)
21. (8分)
(1)单质,MnO2
(2)紫黑色或黑紫色
(3)物理变化
(4)否
(5)Mn、H(2分)
(6)氢氧化钾
22. (13 分)
MnO2
(1)①分液漏斗 ②H2O2H2O+O2 ③AG ④bd
(2)①太阳能 ②反应物水可以循环利用 电能可以通过太阳电池板持续获得(2分)
(3)①增大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使去除二氧化碳更充分
②过滤 ③H2+CO2CH4+H2O (2分)
(4)氧气、温度、二氧化碳、湿度、气压(任写两项) (2分)
23. (6分)
(1)a
(2)H
氘和氚的质子数均为1
(3)海水腐蚀设备
(4)无淡化过程、无副反应、无额外能耗(任-一点)
(5)负
24. (9分)
(1) 48.6%
(2)试管口向上倾斜
(3)试管内壁有水雾生成
(4) CO2+Ca(OH)2→CaCO3+H2O
(5)丙酸钙受热分解的产物中含有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的物质
(6)探究丙酸钙的使用量对防霉效果的影响
(7)5
(8)丙酸钙的加入量越大,防霉效果越好;加入5 g蔗糖对丙酸钙防霉效果无显著影响(2分)
25. (11分)
(1)b
(2)abd
(3)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问隙(变小)
(4)增大;H2CO3
(5) H2+CO2CH4O+H2O (2分)
(6) C和H2 (2分);C与CO2反应生成CO;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覆盖在催化剂表面,阻碍反应进行
26. (13分)
(1)高
(2) N2+H2NH3 (2分);化合反应
(3)提高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化学性质
(4)⑤④①②③
(5)氨气易溶于水,导致试管内外形成压强差,烧杯中水被压入试管,形成喷泉。(2分)
(6)3
(7)acd
(8)其他条件相同时,黄曲霉素的降解率随熏蒸温度的上升而增大;40°C序号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蒸馏水和食盐水
测密度
加肥皂水搅拌
C
碳酸氢铵和碱式碳酸铜
加热闻气味
观察颜色
D
二氧化碳和氮气
澄清石灰水
燃着的木条
选项
事实或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干冰能制造舞台云雾
干冰升华吸热
B
CO2可用排水法收集
CO2不溶于水
C
CO2可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CO2不供给呼吸
D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液体变红
C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1
2
1
组别
第1组
第2组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配方
面粉/g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酵母/g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蔗糖/g
0
0
0
0
5
5
x
5
丙酸钙
0
0.06
0.10
0.15
0
0.06
0.10
0.15
开始发霉时间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阳光测评化学试题(1),共10页。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苏州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一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阳光测评,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