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1. 把下面的句子正确、工整地抄写在格子里。
星光在我们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解答此题时,注意汉字的结构: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小到大,从左到右,先进后关,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田字格正确写法:上下左右分清楚,横竖平行要记牢。偏旁部首写正确,间架结构要合理。重心要稳,间距要匀,大小适中,格子占满。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美观。书写时注意“星”“眼”“微”“使”“觉”等汉字的正确写法。
2.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观大,白浪翻,登山,勇攀高,举大,开混沌。建住,清洁 生。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是否有误。书写时要注意笔画与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注意“潮”“滚”“峰”“斧”“劈”的书写笔画,易写错。
3. 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茎(jìng) 倾斜(qīng) 耙扫(pá)
B. 挣扎(zhá) 叶柄(bǐn) 混沌(hùn)
C. 隐蔽(yǐn) 洞穴(xuè) 慎重(shèn)
D. 冶炼(yě) 惩罚(chéng) 花圃(pǔ)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根茎(jìng)——jīng;
B.叶柄(bǐn)——bǐng;
C.洞穴(xuè)——xué。
故选D。
4. 读句子,选择合适的字填入括号(填序号)。
A.熟 B.孰 C.耐 D.奈
(1)人非生而知之者,( )能无惑? (2)稻谷就要成( ),很快就能采新谷了。
(3)做任何事都要有( )心,有毅力。 (4)对这样的结果,他表示很无( )。
【答案】 ①. B ②. A ③. C ④. 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选字填空。
(1)孰能无惑:指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会没有疑惑呢。故选B。
(2)成熟:(动)生长或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或阶段。故选A。
(3)耐心:指心里不急躁,不厌烦;指不急躁、不厌烦的性格。故选C。
(4)无奈:1.(动)不得已;无可奈何。 2.(连)用在转折句开头,有“可惜”的意思。故选D。
5. 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炎帝之少女(的)B. 名曰女娃(说)C. 女娃游于东海(在)D. 以湮于东海(填)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A.炎帝之少女:意思是炎帝的小女儿。这里的“之”指的是“的”的意思。
B.名曰女娃:意思是名叫女娃。这里的“曰”指的是“叫”的意思。
C.女娃游于东海:女娃去东海游玩。这里的“于”指的是“在”的意思。
D.以湮于东海:用来填塞东海。这里的“湮”指的是“填、塞”的意思。
故选B。
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与“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真可怜”中的“可怜”意思不相同。
B.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有九万里长。”这里的“九万里”让我们感受到神话的夸张、神奇。
C. 在洒满月光的道路上行走有个充满诗意的说法叫“走月亮”。
D. 要是将“一道残阳铺水中”中的“铺”改成“射”,这幅画面会比原句更柔和、更宏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词、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理解。
D.“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铺”字说明“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同时“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射”指放出光、热、电波等,范围小而集中,并且充足。题干表述错误。
故选D。
7. 在句中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_________叫做块茎_________荸荠_________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_________叫做球茎……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语意未完,用逗号,“叫做块茎”后用分号,因为后面还有并列关系“球茎”,“荸荠”和“慈姑”是并列词语,中间用顿号,“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语意未完,用逗号。
故选D。
8. 在段落中填上合适的字,排序恰当的一组是( )。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
A. 贴-拉-巴-触B. 触-巴-拉-贴C. 巴-触-贴-拉D. 触-拉-贴-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所给动词都是对爬山虎怎样向上爬的准确描述,通过一系列的动词,抓住了爬山虎的结构特点。
触:碰,撞;遇着。句意是爬山虎的脚遇着墙的时候。因此第一空选“触”。
巴: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句意是六七跟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粘贴住墙。因此第二空选“巴”。
拉:牵,扯,拽。句意是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拽一把。因此第三空选“拉”。
贴:靠近,紧挨。句意是使它紧挨在墙上。因此第四空选“贴”。
故本题答案选B。
9. 小刘同学在准备《问,是学的起点》的演讲稿,他想选一句古语证明自己的观点。下面哪句古语不太适合( )。
A.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B.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C.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D.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A.出自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陆九渊集·语录下》,意思是: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
B.出自《尚书·商书·仲他之诰》,意思是: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C.出自《论衡·卷二十六·实知篇》,意思是:再聪明人,不学他不会有成就,不问他永远不会知道。
D.谚语,比喻学习就像逆水行船,稍不努力,就会退步。没有涉及到“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空山不见人,________。(王维《鹿柴》)
_______,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夏天,一个炸雷惊天动地,这时你可以这样形容:这雷声如同_______,好像________。
(3)“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说的是_______的故事,人们用它赞美________的精神。
【答案】 ①. 但闻人语响 ②. 可怜九月初三夜 ③. 山崩地裂 ④. 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⑤. 《精卫填海》 ⑥. 坚持不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默写与课文内容理解。
(1)书写时注意“闻、语、响、怜、初、夜”的正确书写。
(2)山崩地裂:意思是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展开想象,说一说这雷声如同山崩地裂好像什么,言之有理即可,如:这雷声如同山崩地裂,好像要把人们的耳膜给震裂。
(3)《精卫填海》是一则神话故事,讲的是炎帝宠爱的女儿精卫,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不畏艰苦、奋斗不止、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也常比喻坚持不懈的人。
阅读与理解(30分)
山茱萸贺春(节选)
①在秦岭,我见到了心心念念已久的山茱萸花海。
②三月底,山茱萸的金黄,从一座山蔓延到另一座山从一条山谷铺展到另一条山谷。整座秦岭,是一幅由小黄花和灰褐树枝染成的水墨画。
③走近一株山茱萸,在花前站定,我开始与一朵花儿对视。二三十朵小黄花,从一个点飞溅出来,每一朵花,都尽力向上向外伸展。长长的花蕊,兴致然地端坐在外翻的四枚花瓣中间,或安静沉思,或浅吟低唱。小小的花茎高低错落,合力伸展成半个圆球,像节日天空里绽放的烟花。和"烟花"一起绽开的,是花朵清幽的香。这香味也秀气,丝丝缕缕的,与花朵很配。
④数不清的山茱萸花挨挨挤挤地汹涌在还没长叶的枝头,像是正在为早春举行一场豪华派对,一阵暖风,便引燃朵朵“烟花”。在每一朵花里,在吹过它们的风里,是看不尽的春和景明。
⑤也许是应了那句“________,________”,远观一棵棵山茱萸树,那感觉却不是璀璨,而是无边的宁静。山茱萸花朵细小,它的金黄被空气稀释,远观宛若黄纱,漂浮在林子上空。一团团“黄纱”萦绕在黛色的山腰上,柔和静美如水墨画。
11. 根据意思摘录词语。
对某种事物兴趣十分浓厚。( ) 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
12. 短文的写作顺序是( )。(填序号)
A. 由远及近B. 由近及远C. 远→近→远D. 近→远→近
13. 短文第③自然段对山茱萸花的描写十分细致,依次写了长长的花蕊、外翻的________、高低错落的______、_______的_______。
14. 短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山茱萸“花海”的特点?请用“ ”画出一句。
【答案】11. ①. 心心念念 ②. 春和景明 12. C
13. ①. 四枚花瓣 ②. 花茎 ③. 清幽 ④. 香
14. 数不清的山茱萸花挨挨挤挤地汹涌在还没长叶的枝头,像是正在为早春举行一场豪华派对,一阵暖风,便引燃朵朵“烟花”。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心心念念:心里老想着。指想做某件事或得到某种东西。结合文章中第①自然段“我见到了心心念念已久的山茱萸花海。”和题目中给出的对该词语的理解“对某种事物兴趣十分浓厚。”可知,是词语“心心念念”;
春和景明:春光和煦,景色明媚。根据题目给出的词语含义“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可知,该词语是第④自然段中的词语“春和景明”。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常见的五种顺序分别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倒叙、插叙等。其中空间顺序是按照地点的变换进行记叙的。
通读全文可知,文章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展开叙述的。从第②自然段“从一座山蔓延到另一座山从一条山谷铺展到另一条山谷”可知,地点是从“远”处开始叙述的;从第③自然段“走近一株山茱萸”可知,地点是接着由“近”处展开叙述的;从第⑤自然段“远观一棵棵山茱萸树”“远观宛若黄纱”可知,最后又由“远”展开叙述的;故短文的写作顺序是:远→近→远,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仔细阅读文章的第③自然段,从“长长的花蕊,兴致然地端坐在外翻的四枚花瓣中间,或安静沉思,或浅吟低唱。”这句话中可知,外翻的是“四枚花瓣”;从“小小的花茎高低错落,合力伸展成半个圆球,像节日天空里绽放的烟花。”这句话中可知,、高低错落的是“花茎”;从“和‘烟花’一起绽开的,是花朵清幽的香。”这句话中可知,是花朵的“清幽”的“香”。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花海”指的是花的海洋。形容花之多,面积大。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后,在段落中找出关于形容花多,面积大的句子即可。如第②自然段中的“三月底,山茱萸的金黄,从一座山蔓延到另一座山从一条山谷铺展到另一条山谷。”这句话中描写出了花的面积之大,故是体现山茱萸“花海”的句子。
吐鲁番盆地
①新疆吐鲁番盆地是我国的旅游胜地,它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摄氏度,最高可达47摄氏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摄氏度以上;加上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②《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zhě)皱(zhòu)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阳光强烈的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夏天在这里,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只要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就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别致的野餐。
③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吐鲁番和交河古城之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是钻天白杨,一行是桃树,一行是梨树。吐鲁番人想让后人不仅有遮阳蔽日之处,还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那些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的时候,该是多么感激吐鲁番的种树人啊!
④酷热、大风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吐鲁番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5. 第①段带引号的词语表现了吐鲁番盆地的什么特点?
“火洲”——__________ “风库”——__________
16. 吐鲁番有"火洲"之称,以下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吐鲁番盆地全年平均气温高于40摄氏度。B. 《西游记》里著名的“火焰山”就在这里。
C. 夏天在这里,人们有时一天要洗好几次澡。D. 夏天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鸡蛋很快就熟了。
17. 全文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用“_____”画出来。
18. 吐鲁番人的“智慧”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
19. 如果有人向你打听吐鲁番盆地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该如何介绍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①. 气候的炎热 ②. 风沙的频繁 16. A
17. 酷热、大风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吐鲁番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8.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独特的种树方法,既让人有遮阳蔽日之处,还有解热止渴的桃梨。
19. 吐鲁番盆地它是一个位于新疆的旅游胜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而闻名于世。这里有着壮观的火焰山、神秘的古墓群和丰富的瓜果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品尝美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1)第①自然段“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摄氏度,最高可达47摄氏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摄氏度以上;加上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这些句子可知吐鲁番盆地气候的炎热和风沙的频繁。
(2)“火洲”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吐鲁番盆地夏季异常炎热的气候特点,而“风库”则表达了该地区风沙频繁,沙尘暴等恶劣天气不断。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第②自然段段“新疆吐鲁番盆地是我国的旅游胜地,它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摄氏度,最高可达47摄氏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摄氏度以上”这些句子可知,吐鲁番盆地夏季气温高,但并不是全年平均气温高于40摄氏度。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查找短文中心句。
第④自然段“酷热、大风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吐鲁番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这句话总结了全文的主题,强调了吐鲁番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短文的第①②③自然段描述了吐鲁番盆地的气候和自然景观,着重介绍了吐鲁番人民植树造林,将沙漠、盆地变为绿洲的情景,最后体现了短文的中心主旨思想,表达了吐鲁番人民在酷热、大风的考验下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吐鲁番和交河古城之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吐鲁番人想让后人不仅有遮阳蔽日之处,还有解热止渴的桃梨。”这些句子可知这种举措不仅为后人提供了遮阳蔽日之处,还有解热止渴的水果。体现了吐鲁番人的“智慧”。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短文内容了解吐鲁番盆地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介绍吐鲁番盆地时,我会强调它的气候特点、旅游资源和美食特色,以便让听众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简洁的语言可以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突出重点信息。
示例:吐鲁番盆地是中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位于新疆,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摄氏度,地表温度则高达75摄氏度以上。这里因《西游记》中的“八百里火焰山”而著名,夏季阳光强烈,满山像烧起了大火。此外,吐鲁番的水果也非常出名,如甜瓜、葡萄和无花果等。
20. 习作与表达
动画片中,神话故事里,有许多神通广大的角色,比如哪吒、孙悟空、蜘蛛侠、神探柯南……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跟其中一个角色拜师学艺,你会选择谁?请发挥想象,以“我跟……学本领”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例文:
我跟孙悟空学本领
自从我小时候第一次听到孙悟空的故事以来,我就对这位传奇的猴子英雄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他是《西游记》中的主角,拥有无数的神奇本领和高超的武艺。我总是梦想着有一天能遇见孙悟空,向他学习他的神奇本领。
有一天,我在梦中真的遇到了孙悟空。他站在我面前,金箍棒在手中熠熠生辉,身边环绕着神秘的云雾。我惊讶地向他打招呼,而他则友善地回应我,并开始教我他的本领。
首先,孙悟空教我怎么使用金箍棒。金箍棒可以随我的心意变化,小到可以插入耳朵,大到可以横扫千军。我尝试了一下,发现我并不能像孙悟空那样自如地控制它,但它在我手中也变得活灵活现。接着,孙悟空教我如何变身。他演示了如何变成一只鸟,一棵树,甚至是一块石头。我也试着变化,虽然起初有些困难,但我慢慢地掌握了这种本领。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最后,孙悟空教我如何运用我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他告诉我,虽然我有许多强大的本领,但真正的强者并不是单纯依靠力量,而是依靠智慧和勇气。
跟孙悟空学本领的这段经历深深地影响了我。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只要我们有勇气去挖掘它。我也理解了,真正的力量不仅仅是来自于你拥有的技能或工具,而是来自于你内心的智慧和勇气。
现在,我不再梦想着遇到孙悟空,因为我已经从他那里学到了我需要的东西。我已经学会了如何运用我的潜能,如何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如何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快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题目要求以“我跟……学本领”为题的半命题想象作文。题目列出了哪吒、孙悟空、蜘蛛侠和神探柯南的图片,可以选这四个角色的其中一个或者其他动画片的角色。确定要写的角色后,根据人物特点来确定要学习的本领,想象在学本领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展开想象,将想象到的内容写成一篇文章。
写作要点:(1)留意学习的本领是否与角色的人物经历和人物性格相符。(2)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写作手法,把故事内容更加丰富精彩。(3)在情节的安排上要注意详略得当,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开头:开门见山,表明自己想跟哪个角色拜师学艺。
中间:详细写出拜师学艺的过程,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情来写;可以写人物的心理变化。
结尾:总结故事的结尾,表达自己对这个角色的喜爱,以及自己在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小小书法家,拼写人人夸,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下面括号里填入的词语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结合语境和拼音,写词语, 按要求写句子, 综合实践活动, 课内外内容填空, 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