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课件ppt
展开从标题表述看,“民族交融”与“大一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二者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从具体要求看,隐含纵向和横向两条线索。纵向为“三国至隋唐分合更迭的历史脉络”。横向为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制度创新、思想文化等领域,两条线索相互交织。
1.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8课 三国到隋唐的文化
1.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单元标题与课标表述基本一致,局部微调,课标中“大一统”的表述调整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可以据此确立“民族交融”“大一统”两个核心概念。与课程标准相比,教材多出了五代十国这段历史。这符合历史认知的传统,使得朝代更迭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完整、系统。王仲荦著《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断代史系列。传统上,通常把“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唐(五代十国)”视作前后相继的两个历史阶段。但教材却将其整合到一个单元中。
第5、6课按照(历史分合更迭)政权更迭演变次序进行了介绍,同时包含了政治、经济(少)方面的内容。第7、8课分别整合了两个阶段制度和文化内容。教材编写充分体现了通史加专题的编写思路。因此,教学中必须关照这两个阶段的历史联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方面发展是隋唐盛世出现的前提和基础;隋唐盛世所表现出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全面兴盛,都是在前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历史分期的意义在于凸显时代特征。本单元的标题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就是极意突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和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两个时代特征。
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包含“历史的延续、变迁与发展”,民族交融与大一统国家的发展都不是某个历史时期独特现象,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隋唐时期“(但)南北统一并非骤然而至:它是通过发展经济联系、人文接触、货物交易,以及人员、思想的交流而于整个6世纪时期酝酿成熟的。”“无论将领杨坚在北周篡权,抑或618年唐朝开国君主李氏登基,都没有在政治班底、社会模式以及在基本传统方面带来根本变化。……其实隋、唐开始时,其政治、社会、种族、文化的基础正承袭西魏、北周等汉化皇朝的基础。”(法•谢和耐著《中国社会史》)
所谓“连续性”的提法,必然是就一个主体而言的。(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就中国古代而言,历史变迁的主体是中国独特的制度与文化。经济关系和经济形态虽然重要,但那不是中国历史“连续性”的主体”,是一个作用于主体的影响因子。
中国历史在连续性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着若干基本特征,可以将之看成“常态”。“常态”是“动态”的。中国历史也蕴含着多种其他的可能性,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变态”。表现出各种上下波动、左右摇摆、旁逸斜出。
相对于“一统”的“多统”相对于中央集权的割据分权相对于官僚政治的贵族政治相对于士大夫政治的军人政治相对于正统纲常名教的玄学、道教、佛教等“异端”因素……
“回归”是包含进化和发展的,而非全盘复旧。
1、三国至唐前期分合更迭的历史脉络2、民族交融与文化整合的进程3、政治体制的变化、调整与创新4、经济恢复、发展与进步5、文化自信、自由、自觉
三国至唐前期分合更迭的历史脉络
“就中国历史讲,政治一统是常态,多统是变态。”“偶尔在多统政治下,始终还有一个要求一统的观念之存在。”钱穆《中国历史精神》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历史惯性看,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动荡只是一种“乱世”现象,它理应回归“常态”,回归于历史发展的中轴线。隋唐大一统局面再度出现,是一种回归,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常态。
2、民族交融与文化整合的进程
以中华民族的形成为主线视角看,“民族融合、文化整合是推动中国历史不断进步的动力。”(任世江)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统一多民族发展进程中有重要地位,魏孝文帝改革既是民族交融的典型事件,也有力的推动了这一历史进程。唐帝国崛起很大程度是民族融合的结果。陈寅恪认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政治体制变化、调整与创新
以“制度史观”(就是从政治体制、政治形态来观察、阐述社会历史变迁)作为基本视角观察这一时期政治变迁。政治体制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势力两个方面。也就是从“政治制度”和“政治势力”的关系中,解读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政治变迁。
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核心。从制度层面说,秦汉时期创立的皇帝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在这一时期有萎靡、扭曲,但总体上仍被维持,且继续进步,如三省六部制的萌芽、成熟,察举制向科举制的演进等。从“人”的层面看,南方门阀士族、北方关陇集团。
士族是在官场和士林的互动中滋生的,其特征是对官职和文化的家族性垄断。(阎步克)
关陇集团形成于西魏北周时期,不仅包括鲜卑贵族上层,也包括关、陇、河东一代的汉族世家大族。“周、隋、唐三朝的创业皇帝,没有一个不和关陇统治集团有着血缘上的关系。”“自周、隋迄唐初的将相大臣,也有很多是关陇统治集团中重要组成分子的后裔。”(王仲荦)
中国古代是一个“政治优先”的社会。但经济关系和经济形态也很重要,是影响中国历史“连续性”主体的重要因子。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江南地区开发曲辕犁的改进
中国古代历史有一种现象“中央集权国家、辉煌的文治武功,灿然可观的典章制度,规模巨大的建设工程,尽管多出现于统一时期,但是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包括小工程的兴建,却往往在分裂时期更为显著。”(田余庆)
古代运河开发是一个代表性现象。孙吴政权、隋朝大运河南方运河在政治上所起的主要作用,不是使江南闭锁与外界隔绝,而是使江南与外界更快、更紧地联为一体。主要是起着促进统一而非巩固分裂的作用。
自由多元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唐奉行儒、道、佛三教并行政策。佛教渐趋本土化。尊重各民族习俗,兼容各民族文化艺术。
文化品位唐朝是讲究书法的时代,唐代书法流派及其书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唐朝是诗歌大繁荣时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高峰。科技走在世界前列。
自信开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玄奘和鉴真两位大和尚。唐都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文化部分教学要与前三课时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唐诗繁荣就与科举制有密切关系。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隋朝兴亡,唐朝的民族关系,选官制度,赋税制度,科技成就,中外文化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民族关系,文学艺术和科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件)(必修上)第2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这是一份(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件)(必修上)第2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梳理,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小练习,隋朝兴亡,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发展历程,文学艺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