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二期中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高二期中测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6gFe在足量氯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B.10.4g苯乙烯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总数为0.4NA
C.0.2ml/LMgCl2溶液中Cl﹣数为0.4NA
D.20gD2O中含有10NA个中子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A.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
B.中子数为17的氯的核素:Cl
C.溴乙烷分子的电子式:
D.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二醇和丙三醇互为同系物
B.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耗氧量:乙烷>乙烯>乙炔>甲烷
C.一溴代物的数目:2,2﹣二甲基丁烷>正丁烷>新戊烷
D.可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4.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催化剂a表面发生反应时,不涉及电子转移
C.在催化剂b表面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D.催化剂a、b能加快反应的反应速率
5.下列有关化学能和热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伴有热量放出的变化过程都是放热反应
B.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与反应物的状态无关
C.燃烧热的数值与实际参加反应的可燃物的质量无关
D.反应热ΔH的单位中“ml⋅L﹣1”指的是每摩尔的反应物
6.在25℃和101kPa下,1g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2H2(g)+O2(g)═2H2O(l)ΔH=﹣142.9kJ/ml
B.H2(g)+O2(g)═H2O(l)ΔH=﹣285.8kJ/ml
C.2H2(g)+O2(g)═2H2O(g)ΔH=﹣571.6kJml
D.H2(g)+O2(g)═H2O(g)ΔH=+285.8kJ/ml
7.50mL0.50ml⋅L﹣1盐酸与50mL0.55ml⋅L﹣1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的温度是2次
B.环形玻璃搅拌棒材料若用铜代替,则测得的ΔH会偏大
C.用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醋酸溶液代替盐酸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ΔH会偏大
D.测量盐酸的温度后,必须将温度计用水洗净并擦干后再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
8.可逆反应2SO2+O2⇌2SO3,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的压强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B.消耗1mlSO2的同时消耗1mlSO3
C.SO2、O2与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反应混合物中,SO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9.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需要加热
B.ΔH=E1﹣E2,加入催化剂,E1、E2及ΔH均减小
C.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D.该反应断开所有反应物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所有生成物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
10.已知:2SO2(g)+O2(g)⇌2SO3(g) ΔH,不同条件下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的ΔH<0
B.过程b使用了催化剂
C.使用催化剂不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
D.过程b发生两步反应,第一步为吸热反应,且反应较慢
11.工业上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的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l﹣1)的变化。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ΔH<0,ΔS<0B.ΔH<0,ΔS>0C.ΔH>0,ΔS>0D.ΔH>0,ΔS<0
12.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压D.减少Y的投入量
13.反应2NO+2H2═N2+2H2O的速率方程为:v=kc2(NO)⋅c(H2)(k为速率常数),其反应历程如下:①2NO+H2→N2+H2O2 慢反应;②H2O2+H2→2H2O 快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大
B.c(NO)、c(H2)增大相同的倍数,对总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相同
C.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①、②的速率
D.该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反应①
二.实验题(共1小题)
14.CH3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用途,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已知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反应为:CO(g)+2H2(g)⇌CH3OH(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该反应为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现在实验室中用CO和H2反应模拟甲醇合成反应,在2L恒容密闭容器内,400℃时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体系中n(C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①0~2min内,以H2表示的该反应速率v(H2) ml•L﹣1•min﹣1;
②下列措施不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有 (请用相应字母填空);
a.升高温度
b.恒T、恒V下充入H2
c.及时分离出CH3OH
d.恒T、恒P下充入N2
e.加入高效催化剂
③下列叙述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请用相应字母填空);
a.CO和H2的浓度保持不变
b.2v正(H2)=v逆(CO)
c.每生成1mlCH3OH的同时有2mlH﹣H键形成
d.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e.容器内质量保持不变
(3)某兴趣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2装置。
a和b用导线连接,Cu极为原电池的 极(填“正”或“负”);Al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溶液中移向 极(填“Cu”或“Al”);当负极金属溶解5.4g时,则理论上在标准状况下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L。
三.推断题(共1小题)
15.乳酸乙酯是白酒的香气成分之一,广泛用于食品香精。适量添加可增加白酒中酯的浓度,增加白酒的香气。乳酸乙酯发生如图变化:(已知烃A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②的反应类型是 ;
(2)A可以合成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简式是 ;
(3)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4)1ml乳酸与足量Na反应,可生成 mlH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在酸性、加热条件下,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b.工业上通常由石油的裂化生产A
c.B和F属于同系物
d.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只有1种
(6)已知物质G为A的同系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请写出对应分子可能的结构简式(不考虑顺反异构) 。
四.解答题(共2小题)
16.(1)研究NOx之间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如图能表示NOx之间转化历程。
①写出图中所表示的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上述总反应的决速步骤的活化能是 (填写Ea1或Ea2)。
(2)H2S与C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2S(g)+CO2(g)⇌COS(g)+H2O(g)ΔH>0。在610K时,将0.1mlH2S与0.3mlCO2充入2.5L的空钢瓶中(体积不变),经过10min,反应达到平衡,反应平衡时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125。
①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容器中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
C.v正(H2O)=v逆(H2O)
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②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H2S的平衡转化率α= 。
③要增大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可采取的措施是 。
17.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工业上可用CO和H2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一定条件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lCO和2mlH2发生反应,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ΔH 0、△S 0(填“>”“<”或“=”), (填“低温”或“高温”)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2)生产中有利于增大CO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 。(至少写出3条)
(3)①A、B、C三点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 。
②压强P1 P2(填“>”“<”或“=”);若P2=100kPa,计算B点的Kp=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③在T1和P1条件下,由D点到A点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v正 v逆(填“>”“<”或“=”)。
④比较B点和C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B) v逆(C)(填“>”“<”或“=”)。
时间(s)
0
1
2
3
5
n(CO)(ml)
0.020
0.011
0.008
0.007
0.00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1(鲁科版选修5),文件包含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1鲁科版修5解析版doc、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1鲁科版修5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人教版2019),文件包含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全解全析02doc、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考试版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3第1章至第三章第三节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人教版2019),文件包含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全解全析02doc、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考试版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3第1章至第三章第三节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