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出示图片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读懂大意,品读课文 感知人物,拓展延伸 阅读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司马光是篇小文言,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这种文体,教学时我遵循降低难度,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畏惧心理的原则。先让学生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简单地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使其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期待。然后从司马光这个人物入手展开学习。按照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彩解读的思路进行教学。
教学策略:
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学生字词时,我采用有重点、有目标的方式展开,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读音进行重点教学,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读通课文到读出节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指导朗读方面,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但对朗读的要求没有拔高,只要能跟着老师读出正确的词句停顿即可,至于朗读的语气、情感,不作要求。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注释、插图,借助文白对照的方法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从中段孩子认知出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从而在走进文本情境中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重点情节感悟人物品质。正如本单元导读所言:“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对于人物品质的感悟,我引导学生通过抓人物动作、演示动作,在对比中进行体会。除此之外,由于是首篇小古文的学习,所以在学习中适当总结了阅读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尝试背诵。
3.通过借助注释、结合图片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4.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 导入课题
1.由司马光砸缸的图片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哪个故事,(司马光砸缸),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司马光。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司马光他姓甚,名谁?司马是个复姓,你还知道那些复姓?(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2.学写生字“司”,了解司马光(板书)
过渡:会读,会写吗?现在请举起你的右手,我们一起来写写他的名字,司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请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注意写字姿势)司马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二、整体感知 读懂大意
过渡: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2页小声地读一读,看一看,这个故事和我们一起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文言文)
1.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扫清生字词障碍
(1)点名带读,读准两个后鼻音的字(迸 瓮),
(2)学习“瓮”字,释意:口小肚大的陶器。借助图片了解,瓮和缸有什么区别。(出示字卡:结合图片)
(3)开火车读一读文中带瓮的两个词(登瓮、击瓮)。
(4)学习两个易读错的多音字(没、得)
3.再读课文,读准节奏。
(1)师:我发现有个句子大家读的不太好“光持石击瓮破之”,谁能试着读一读,为什么要这样读。这里面有三个动词(持、击、破),对的,古人为了表达意思的需要在读文章时会做适当的停顿,大家看一看,课文中其他地方该如何停顿。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
(2)师带读,学习朗读节奏。
(3)齐读课文,读准节凑。
4.了解文章大意
过渡:整篇课文读下来,老师没有发现司马光的名字,你能帮老师找找吗?(光)
文言文以最大的特点就是简练,一个字可以表示一个字或者几个字的意思,一个词可以表示一个词或一句话的意思。同桌讨论学习,找出文中这样的字或词,讨论交流。(随机出示字卡:借助注释、联系生活)
(2)用连线的方式找出文中字、词和他们所对应的意思。(字卡出示:文白对照)
(3)找出文章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字“儿”,弄清几个“儿”的不同含义,理解“众”的意思。
(4)师生合作做游戏:老师说意思,学生说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
5.同桌互说故事,可以加上想象。
三、品读课文 感知人物
(一)理清故事脉络。
过渡:刚才老师听了,大家说得都很精彩,我们一起来理理这个故事。(板书)
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群儿 戏 一儿 登 跌
事情的经过呢?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事情的结果如何?水迸,儿得活。
(二)聚焦经过,感悟品质。
过渡:在整个事件中哪个场景给你印象最深?(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1.师:众,包含司马光吗?大家离开做什么了?你能想象一下,“众皆弃去的场面”吗?请你用上“大家都慌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2.在大家慌乱之际,司马光怎么做的?(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怎么持石的?如何击瓮的?瓮破得怎样?
3.找个同学边说边做动作。
过渡:现在老师就是司马光,你看老师持石击瓮?(故意轻拿轻放)这样瓮能破吗?你觉得该这么做?(只有快速狠狠地砸,瓮才能破,水才能涌出来,下文中的“涌”字也说明司马光用的劲很大)
4.老师设置场景,学生全体起立边读边做动作。(字卡出示:演示动作)
突然,当孩子不慎掉入水中,被水淹没时——
当孩子拼命挣扎,大声呼救时——
当孩子气息微弱,慢慢沉入水底之时——
5.此时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6.学习“之”,把瓮换成“杯、碗、墙”理解“之”的妙用。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配乐朗读。
2.古文最初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样还会读吗?(去标点读)
3.读到情志之处,古人爱摇头晃脑读文,我们换种方式摇头晃脑读一读。(竖着读)
4.试背诵。
四、拓展延伸 阅读积累
1.用今天学的方法,试读《王戎不取道旁李》,并说说它的大意
2.用今天所学方法,课下找找类似的小古文读一读。
板书设计:司
马光
结合图片
借助注释
迸
击
破
持
众弃
一儿
跌
登
联系生活
文白对照
演示动作
教学反思:
教“不会”
整节课我在教学生字词、梳理课文内容时,针对学生学习中易错的难点生字词进行重点教学,采用带读、开火车读、放到句子读等的方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读文过程中解决生字词的问题。梳理课文内容时并没有把句子中的字词提出来加以讲解、剖析,而是让学生结合以往故事经验,采用文白对照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降低学习难度。
二、教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本篇小古文过程中,所以我采用结合图片、借助注释、文白对照、联系生活等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群儿”中的“儿”指“小孩子”。还有“登”、“持”、“击”等,教学中我让孩子借助注释学习,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含义,再用连线、师生合作文白对照的方式,轻松理解文章意思。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要读好,我引导学生解决生字词的难题,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节奏。范读,带读,跟读,师生互读,就这样孩子兴趣非常浓厚。通过配乐读、去标点读、竖着读等方式,让学生读悟结合,读中品,品中得,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也就水到渠成。
文章很短,内容也很好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在读通课文之后,我让他们理清文章脉络,聚焦故事经过。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展开想象遇到危急情况其他小孩的表现,采用对比方法凸显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结合具体句子借助动作演一演司马光砸瓮的场景。果然,通过演一演能够帮学生理解句子意思,感悟人物品质。学习“之”的用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三、教运用
“学以致用”学习过程中教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并在最后加以运用,让学生试读《王戎不取道旁李》,并试说文章大意,我发现学生再读文言文时确实老练了许多,而且是非常饶有兴趣地去试说了文章大意。
学完此文,我又鼓励学生们课下寻找一些简短的文言文,孩子们学古文的兴趣可浓了,这也是本课令我欣慰的地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了解人物,整体感知,初识古文,再读课文,感悟人物,课文变身,挑战诵读,借助注释,读懂文意,学习生字,认读词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