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 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 课件,共38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6.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诗歌鉴赏之景与情的关系
景与情结构关系:1.触景生情 2.借景抒情 3.融情于景 4.以景结情景与情内在联系:
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又称“即景抒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景乃诗之媒”(谢榛语),人物一开始心情比较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所以称为“触景生情”。
一、从景与情之间结构关系的角度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忽见陌头杨柳色”引起了少妇的联想与感触从而表明闺怨的主旨。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注)青帝:司春之神。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因此才有下面的感慨: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触景生情)
前二句实写秋天菊花盛开之景,后二句发挥想像,虚写
2.借景抒情: 又称“缘情写景”“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 “借景抒情” 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见“景”。
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该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3.寓情于景:带着某种感情观察景物,自觉不自觉地把情熔铸到景中。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幅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4.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来表达丰富而难以言传的思想感情内涵,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从而使读者感到余韵无穷、意犹未尽,并进而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天仙子 和凝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洞口春红飞簌簌,仙子含愁眉黛绿。阮郎何事不归来?懒烧金,慵篆玉。流水桃花空断续。 【注】①词的女主角是传说中的仙女。②烧金,篆玉:指道家的炼丹、书符。(1)“红豆”这一意象的内涵是什么?全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红豆”寄相思之情。表达了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对情郎的眷恋与愁苦之情。
天仙子 和凝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洞口春红飞簌簌,仙子含愁眉黛绿。阮郎何事不归来?懒烧金,慵篆玉。流水桃花空断续。 (2)结合全词,简要赏析“流水桃花空断续”的妙处。(4分)①(内容上)以落花流水之景渲染了感伤氛围,“空”字象征女主人公不幸结局。②(结构上)与“洞口春红飞簌簌”及上阕的“春愁”呼应,表达了相思、眷恋之苦。
以景结情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往往以一种作用为主而兼有其他作用,题材不同,作用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大致有三种情况。 (1)就情取景,渲染气氛。 用来渲染气氛的景具有很强的特征性,唐宋诗词中,常常出现在表现哀怨、悲愤、惆怅一类感情作品的结尾,用让人感到凄凉、萧瑟、灰黯的景物来渲染气氛(如暮日、寒鸦、风雨、夜月等),以烘托此类情绪。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许浑《谢亭送别》中“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末两句,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这首诗尾句在写法上与前三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雨吹风入寒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就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白居易和元九是很好的朋友,他夜里点灯在舟中读好友的诗卷,直读到灯残眼痛,到了身体的极限,才灭灯,灭灯后仍然暗坐,实际上他的心中始终在与朋友的诗作进行交流,也许产生很多共鸣,生发许多感慨,但他对这些什么都没有说,而只以一句“逆风吹浪打船声”作结。似是写景物,实际上风浪打船的声音即诗人思想延续激荡的声音。诗人并没有加上“我伤感地听着”之类的话,而是只把一个景物的断片放在诗尾,使元九,也使我们,不得不去补充这断片之外的许多东西,从而不得不去体味诗人当时的悠悠情思。
喜迁莺•端午泛湖 (上海春考卷)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问:画线句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1)动静映衬,对比鲜明;(2)寓情于景,韵味无穷。写出了端午泛湖黄昏时荷花飘香、新月初上的优美景色。表现了人们看龙舟后愉悦的心情。
另外,描写音乐的诗歌结尾的景,除渲染气氛的作用外,又是用视觉的形象来总结听觉的感受,它们是诗人经过美妙音乐的感染后,得到净化的心灵的投影。诗人出神入化,说明了音乐的巨大感染力。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在一段精彩的音乐演奏之后,诗人及在场的其他人都与音乐产生了共鸣,可以说,琵琶演奏之时,诗人的心弦也在颤动演奏。当琵琶声戛然而止,诗人没有多说自己内心多么激荡起伏,却只说“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么静谧空灵的景色,过于宁静,我们从中听到了诗人的心弦继续在演奏,它未能同琵琶一起停止颤动。这里的景物描写为诗人情感的抒发提供了一个突出的舞台,在“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舞台上,诗人的情感仿佛在聚焦灯下跳着独舞。
而在怀古的作品中,结尾的景既用于渲染气氛,又暗含对比以抒发古今兴亡之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用古今长存的景物来对比人生的短暂或过去的盛况难久,如王勃的《滕王阁诗》中“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是用今日的颓败和昔日的兴盛对比,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2)因人写景,篇末传神: 一是以壮美的景物烘托人物的英雄气概。如王维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辽阔、远大的境界作为将军回首望远造型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气势雄伟,使将军的形象显得威武矫健,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
二是用人物居住的环境来表现人物的情趣和精神风貌。如韦应物《休日访人不遇》: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诗人在奔忙了九天以后,好容易盼到了假期,于是就去寻访他的诗友。虽然没有见到人,但朋友居住的环境却启发了他:怪不得你诗的构思,使人看了连骨头都觉得清爽,原来你的门前是澄清的流水,而又面对白莹莹的满山积雪啊!虽然他的诗友并没有在诗中出现,但结句对友人居住环境的描绘,就把友人那清爽淡雅、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暗示给了我们。
(3)景为我设,意象象征。 即诗词结尾的景以象征作用为主,而兼有其他作用。诗中所谓的象征,就是诗人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通常利用象征性的景物或借助比喻来完成。如李商隐的《忆住一师》: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风。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全诗没有一句明写自己对僧人的感情态度,但最后一句的描绘,无疑象征了僧人高洁的风采,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僧人的敬慕怀念之情。
借助比喻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的例子也不少见,最典型的是贺铸《青玉案》的结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三种景象既写出了南方“梅子黄时”的物候特征,眼前凄迷的景物烘托了“愁”情;同时又借助比喻象征:“一川烟草”象征愁之无头无绪,“满城飞絮”象征愁之多,“梅子黄时雨”象征愁之无休无止。
需注意的是,诗词结尾的景不尽是眼前之景,也有虚景。 一是把将来会出现的景象放在诗尾,来为现时的情感服务。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的结句就是借将来会出现的景象来烘托自己现在“将军已去、大树飘零”的无人赏识之感,可谓意在言外。杨凝的“剑阁迢迢梦想间,行人归路绕梁山。明朝骑马扬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送客入蜀》),也是这种用法。 二是用过去曾出现过的景象写在尾句,来抒发自己现时的情感。如晏几道的《临江仙》尾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写的就是过去词人和小萍初见,小萍弹完琵琶后踏月归去的情景,它充分说明了词人对这一印象的久久不能忘怀,传达了他现时的相思之情。李商隐“却忆短亭回首处,夜来风雨满池塘”(《寄怀韦蟾》)也是此种用法。
总之,“融情入景,以景作结”是中国古代诗歌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例子不胜枚举。它可以创造一种意味深长、余味无穷的意境,使诗歌含蓄蕴藉,言浅意深,创造出无穷的艺术魅力。(1)就情取景,渲染气氛(2)因人写景,篇末传神(3)景为我设,意象象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偶工整,别开生面;"青""白"相见,色彩明丽;"横""绕"二字写山画水,静动结合,用词准确而传神,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送别图景。B.颔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句语义相承,而从对偶角度来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这种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写法流畅自然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深切关心。C.颈联写得十分工整,诗人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情达意。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直抒胸臆,扣人心弦。D.尾联两句,情意更切。和友人于马上挥手告别,诗人没有直说内心感受,只化用《诗经·车攻》"萧萧马鸣"一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义,可谓鬼斧神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2.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借助物象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 以飘忽不定的孤蓬、浮云,比游子之意,写出了游子不忍离去的情怀;以缠绵的白水、依依落日来比故人之情,表达了故人恋恋不舍的情感;以班马离群时萧萧马鸣,表达游子和故人的深情厚谊。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情节 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梳理概括小说情节,赏析情节技巧,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乌鸦版,狐狸版,叙述视角,分析情节作用,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 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与景的定义和关系,情与景的分类及特点,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含义及作用,情景交融的技巧和方法,以景衬情的含义及作用,以情衬景的含义及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探究古代诗歌鉴赏之情感 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意识,对象意识,目的意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