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38阿氏圆几何最值之隐形圆问题含解析答案
展开1.如图,矩形中,,以B为圆心,以为半径画圆交边于点E,点P是弧上的一个动点,连结,则的最小值为( )
A.B.C.D.
2.如图,在△ABC中,∠ACB=90°,AC=BC,AB=4cm,CD是中线,点E、F同时从点D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DC、DB方向移动,当点E到达点C时,运动停止,直线AE分别与CF、BC相交于G、H,则在点E、F移动过程中,点G移动路线的长度为( )
A.2B.πC.2πD.π
3.如图,等边ΔABC的边长为2,⊙A的半径为1,D是BC上的动点,DE与⊙A相切于E,DE的最小值是( )
A.1B.C.D.2
4.如图,在中,,cm,cm.是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过点作于,连接,在点变化的过程中,线段的最小值是( )
A.1B.C.2D.
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B的半径为2,点P是⊙B上的一个动点,则PD﹣PC的最大值为 .
6.如图,菱形的边长为2,锐角大小为,与相切于点E,在上任取一点P,则的最小值为 .
7.如图,在中,∠C=90°,CA=3,CB=4.的半径为2,点P是上一动点,则的最小值 的最小值
8.如图,已知菱形的边长为4,,的半径为2,P为上一动点,则的最小值 .的最小值
9.如图,在△ABC中,∠ACB=90°,BC=12,AC=9,以点C为圆心,6为半径的圆上有一个动点D.连接AD、BD、CD,则2AD+3BD的最小值是 .
10.如图,P是矩形ABCD内一点,,,,则当线段DP最短时, .
11.如图,已知的半径为,点为直径延长线上一点,.过点任作一直线,若上总存在点,使过所作的的两切线互相垂直,则的最大值等于 .
12.如图,是⊙O的内接三角形,且AB是⊙O的直径,点P为⊙O上的动点,且,⊙O的半径为6,则点P到AC距离的最大值是 .
13.如图,在中,弦,点在上移动,连接,过点作交于点,则的最大值为 .
14.如图点是半圆上一个三等分点(靠近点这一侧),点是弧的中点,点是直径上的一个动点,若半径为3,则的最小值为 .
15.如图,在中,,,,点在边上,并且,点为边上的动点,将沿直线翻折,点落在点处,则点到边距离的最小值是 .
16.已知点A是圆心为坐标原点O且半径为3的圆上的动点,经过点B(4,0)作直线l⊥x轴,点P是直线l上的动点,若∠OPA=45°,则△BOP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
17.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点在点的左侧),与轴交于点,且,的平分线交轴于点,过点且垂直于的直线交轴于点,点是轴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作轴,垂足为,交直线于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点的横坐标为,当时,求的值;
(3)当直线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时,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点为上的一个动点,求的最小值.
18.如图,抛物线y=ax2-6ax+6(a≠0)与x轴交于点A(8,0),与y轴交于点B,在x轴上有一动点E(m,0)(0<m<8),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N,交抛物线于点P,过点P作PM⊥AB于点M.
()分别求出直线AB和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设△PMN的面积为S1,△AEN的面积为S2,若S1:S2=36:25,求m的值;
()如图2,在()条件下,将线段OE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
①在x轴上找一点Q,使,并求出Q点的坐标;
②求的最小值.
19.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x+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过点C作x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P.连接AC.
(1)求点P的坐标及直线AC的解析式;
(2)如图2,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将线段OE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OF,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FA、FC.求AF+CF的最小值.
20.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5x+5与x轴,y轴分别交于A,C两点,抛物线y=x2+bx+c经过A,C两点,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B
(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B点坐标;
(2)若点M为x轴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MA、MB、BC,当点M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四边形AMBC面积最大,求此时点M的坐标及四边形AMBC的面积;
(3)如图2,若P点是半径为2的⊙B上一动点,连接PC、PA,当点P运动到某一位置时,PC+PA的值最小,请求出这个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21.如图,是的直径,点、是上的点,且OD∥BC,分别与、相交于点、.
(1)求证:点为的中点;
(2)若,,求的长;
(3)若的半径为2,,点是线段上任意一点,试求出的最小值.
22.如图,已知点A(﹣1,0),B(3,0),C(0,1)在抛物线y=ax2+bx+c上.
(1)求抛物线解析式;
(2)在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求一点P,使△PBC面积为1;
(3)在x轴下方且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BQC=∠BAC?若存在,求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评卷人
得分
三、解答题
参考答案:
1.C
【分析】连接BP,取BE的中点G,连接PG,通过两组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证明,得到,则,当P、D、G三点共线时,取最小值,求出DG的长得到最小值.
【详解】解:如图,连接BP,取BE的中点G,连接PG,
∵,,
∴,
∵G是BE的中点,
∴,
∴,
∵,
∴,
∴,
∴,
则,当P、D、G三点共线时,取最小值,即DG长,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和圆的基本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构造相似三角形将转换成,再根据三点共线求出最小值.
2.D
【详解】解:如图,
∵CA=CB,∠ACB=90°,AD=DB,
∴CD⊥AB,
∴∠ADE=∠CDF=90°,CD=AD=DB,
在△ADE和△CDF中,
,
∴△ADE≌△CDF(SAS),
∴∠DAE=∠DCF,
∵∠AED=∠CEG,
∴∠ADE=∠CGE=90°,
∴A、C、G、D四点共圆,
∴点G的运动轨迹为弧CD,
∵AB=4,ABAC,
∴AC=2,
∴OA=OC,
∵DA=DC,OA=OC,
∴DO⊥AC,
∴∠DOC=90°,
∴点G的运动轨迹的长为π.
故选:D.
3.B
【分析】连接AE,AD,作AH⊥BC于H,因为DE与⊙A相切于E,所以AE⊥DE,可得DE= ,当D与H重合时,AD最小,此时DE最小,求出AH的长,即可得出DE的最小值.
【详解】解:如图,连接AE,AD,作AH⊥BC于H,
∵DE与⊙A相切于E,
∴AE⊥DE,
∵⊙A的半径为1,
∴DE=,
当D与H重合时,AD最小,
∵等边△ABC的边长为2,
∴BH=CH=1,
∴AH=,
∴DE的最小值为:.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圆的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圆的切线的性质.
4.A
【分析】由∠AEC=90°知,点E在以AC为直径的⊙M的上(不含点C、可含点N),从而得BE最短时,即为连接BM与⊙M的交点(图中点E′点),BE长度的最小值BE′=BM−ME′.
【详解】如图,
由题意知,,
在以为直径的的上(不含点、可含点,
最短时,即为连接与的交点(图中点点),
在中,,,则.
,
长度的最小值,
故选:.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知识点,难度偏大,解题时,注意辅助线的作法.
5.5
【详解】分析: 由PD−PC=PD−PG≤DG,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PD−PC的值最大,最大值为DG=5.
详解: 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1,如图,
∵,,
∴,
∵∠PBG=∠PBC,
∴△PBG∽△CBP,
∴,
∴PG=PC,
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PD−PC的值最大,最大值为DG==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圆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构建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把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题目比较难,属于中考压轴题.
6..
【分析】在AD上截取AH=1.5,根据题意可知,AP=,可得,证△APH∽△ADP,可知PH=,当B、P、H共线时,的最小,求BH即可.
【详解】解:在AD上截取AH=1.5,连接PH、AE,过点B作BF⊥DA延长线,垂足为F,
∵AB=2,∠ABC=60°,
∴BE=AF=1,AE=BF=,
∴,
∵∠PAD =∠PAH,
∴△ADP∽△APH,
∴,
∴PH=,
当B、P、H共线时,的最小,最小值为BH长,
BH=;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氏圆,解题关键是构造子母相似,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7.
【分析】①在BC上取点D,使CD=BC=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推出,得到,即可求得的最小值AD的长;
②在AC上取点E,使CE=,同①的方法即可求得的最小值BE的长.
【详解】①在BC上取点D,使CD=BC=1,连接AD,PD,PC,
由题意知:PC=2,
∵,∠PCD=∠BCP,
∴,
∴,
且,
∴,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②在AC上取点E,使CE=,连接PE,BE,PC,
∵,,
∴,且∠PCE=∠ACP,
∴,
∴,
∴,
∴,
∴,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极值的确定,解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中的思路构造出相似三角形,也是解本题的难点.
8.
【分析】①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1,作DF⊥BC于F.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推出,得到,由,推出当D、P、G共线时,PD+P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DG,再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②连接BD,在BD上取一点M,使得BM=,同一的方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推出,当M、P、C共线时,的值最小,最小值为CM,再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①如图,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1,连接PB、PG、GD,
作DF⊥BC交BC延长线于F.
∵,,
∴,
∵,
∴,
∴,
∴,
∴,
∵,
∴当D、P、G共线时,PD+P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DG,
在Rt△CDF中,∠DCF=60°,CD=4,
∴DF=CD•sin60°=2,CF=2,
在Rt△GDF中,DG,
故答案为:;
②如图,连接BD,在BD上取一点M,使得BM=,连接PB、PM、MC,
过M作MN⊥BC于N.
∵四边形ABCD是菱形,且,
∴AC⊥BD,∠AOB=90,∠ABO=∠CBO=∠ABC=30,
∴AO=AB=2,BO=,
∴BD=2 BO=,
∴,,
∴,
且∠MBP=∠PBD,
∴△MBP△PBD,
∴,
∴,
∴,
∴当M、P、C共线时,的值最小,最小值为CM,
在Rt△BMN中,∠CBO =30,BM=,
∴MN=BM=,BN=,
∴CN=4-,
∴MC=,
∴的最小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综合题、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构建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把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题目比较难,属于中考压轴题.
9.
【分析】如下图,在CA上取一点E,使得CE=4,先证△DCE∽△ACD,将转化为DE,从而求得的最小距离,进而得出2AD+3BD的最小值.
【详解】如下图,在CA上取一点E,使得CE=4
∵AC=9,CD=6,CE=4
∴
∵∠ECD=∠ACD
∴△DCE∽△ACD
∴
∴ED=
在△EDB中,ED+DB≥EB
∴ED+DB最小为EB,即ED+DB=EB
∴
在Rt△ECB中,EB=
∴
∴2AD+3DB=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求最值问题,解题关键是构造出△DCE∽△ACD.
10.
【分析】因为AP⊥BP,则P点在AB为直径的半圆上,当P点为AB的中点E与D点连线与半圆AB的交点时,DP最短,求出此时PC的长度便可.
【详解】解:以AB为直径作半圆O,连接OD,与半圆O交于点P′,当点P与P′重合时,DP最短,
则AO=OP′=OB=AB=2,
∵AD=2,∠BAD=90°,
∴OD=2,∠ADC=∠AOD=∠ODC=45°,
∴DP′=OD-OP′=2-2,
过P′作P′E⊥CD于点E,则
P′E=DE=DP′=2-,
∴CE=CD-DE=+2,
∴CP′==.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是一个矩形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圆的性质,关键是作辅助圆和构造直角三角形.
11.
【分析】根据切线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先证得四边形PMON是正方形,从而求得,以O为圆心,以长为半径作大圆⊙O,然后过C点作大⊙O的切线,切点即为P点,此时∠ACP有最大值,作出图形,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OP⊥PC,根据勾股定理求得PC的长,从而证得△OP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证得∠ACP的最大值为45°.
【详解】、是过所作的的两切线且互相垂直,
,
四边形是正方形,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
点在以为圆心,以长为半径作大圆上,
以为圆心,以长为半径作大圆,然后过点作大的切线,切点即为点,此时有最大值,如图所示,
是大圆的切线,
,
,,
,
,
,
的最大值等于,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求得P点的位置.
12..
【分析】过O作OM⊥AC于M,延长MO交⊙O于P,则此时,点P到AC距离的最大,且点P到AC距离的最大值=PM,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过O作于M,延长MO交⊙O于P,则此时,点P到AC距离的最大,且点P到AC距离的最大值,
∵,,⊙O的半径为6,
∴,
∴,
∴,
∴则点P到AC距离的最大值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3./0.5
【分析】连接OD,如图,利用勾股定理得到CD,利用垂线段最短得到当OC⊥AB时,OC最小,再求出即可.
【详解】解:连接OD,如图,
∵CD⊥OC,
∴∠DCO=90°,
∴,
当OC的值最小时,CD的值最大,
而OC⊥AB时,OC最小,此时D、B两点重合,
∴CD=CB=AB=×1=,
即CD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勾股定理和垂径定理等知识点,能求出符合题意的点C的位置是解此题的关键.
14.
【分析】作A关于MN的对称点C,连接CB,与MN的交点即为点P.此时PA+PB=CB是最小值,可证△O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出结果.
【详解】
作点A关于MN的对称点C,连接CB,交MN于点P,则PA+PB最小,
连接OC,AC.
∵点A与C关于MN对称,点A是半圆上的一个三等分点,
∴∠CON=∠AON=60°,PA=PC,
∵点B是的中点,
∴∠BON=30°,
∴∠COB=∠CON+∠BON=90°,
又∵OA=OC=3,
∴CB=.
∴PA+PB=PC+PB=CB=.
故答案是:.
【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正确确定P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15.1.2
【分析】过点F作FG⊥AB,垂足为G,过点P作PD⊥AB,垂足为D,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当PD与FG重合时PD最小,利用相似求解即可.
【详解】∵,,,
∴AB=10,
∵,将沿直线翻折,点落在点处,
∴CF=PF=2,AF=AC-CF=6-2=4,
过点F作FG⊥AB,垂足为G,过点P作PD⊥AB,垂足为D,
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当PD与FG重合时PD最小,
∵∠A=∠A,∠AGF=∠ACB,
∴△AGF∽△ACB,
∴,
∴,
∴FG=3.2,
∴PD=FG-PF=3.2-2=1.2,
故答案为:1.2.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相似,垂线段最短,准确找到最短位置,并利用相似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16.2
【分析】当PA是⊙O的切线时,OP最长,则PB最长,故△BOP的面积的最大,连接OA,根据切线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得出△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确定OP,进而求得PB,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得.
【详解】当PA是⊙O的切线时,OP最长,则PB最长,故△BOP的面积的最大,连接OA,
∵PA是⊙O的切线,
∴OA⊥PA,
∵∠OPA=45°,
∴△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OA=PA=3,
∴OP=3,
在Rt△BOP中,PB===,
∴△BOP的面积的最大值为×4×=2,
故答案为:2.
【点睛】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和三角形面积,解题关键是当PA是⊙O的切线时,△BOP的面积的最大.
17.(1)yx2x﹣3;(2);(3).
【分析】对于(1),结合已知先求出点B和点C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对于(2),在Rt△OAC中,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求出∠OAC的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OAD的度数,进而得到点D的坐标;接下来求出直线AD的解析式,表示出点P,H,F的坐标,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完成解答;对于(3),首先求出⊙H的半径,在HA上取一点K,使得HK=14,此时K(-,);然后由HQ2=HK·HA,得到△QHK∽△AHQ,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KQ=AQ,进而可得当E、Q、K共线时,AQ+EQ的值最小,据此解答.
【详解】(1)由题意A(,0),B(﹣3,0),C(0,﹣3),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3)(x),把C(0,﹣3)代入得到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3.
(2)在Rt△AOC中,tan∠OAC,∴∠OAC=60°.
∵AD平分∠OAC,∴∠OAD=30°,∴OD=OA•tan30°=1,∴D(0,﹣1),∴直线AD的解析式为yx﹣1,由题意P(m,m2m﹣3),H(m,m﹣1),F(m,0).
∵FH=PH,∴1m﹣1﹣(m2m﹣3)
解得m或(舍弃),∴当FH=HP时,m的值为.
(3)如图,∵PF是对称轴,∴F(,0),H(,﹣2).
∵AH⊥AE,∴∠EAO=60°,∴EOOA=3,∴E(0,3).
∵C(0,﹣3),∴HC2,AH=2FH=4,∴QHCH=1,在HA上取一点K,使得HK,此时K().
∵HQ2=1,HK•HA=1,∴HQ2=HK•HA,∴.
∵∠QHK=∠AHQ,∴△QHK∽△AHQ,∴,∴KQAQ,∴AQ+QE=KQ+EQ,∴当E、Q、K共线时,AQ+QE的值最小,最小值.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18.(1);;(2)4;(3)①,②.
【分析】(1)把点A(8,0)代入抛物线y=ax²-6ax+6,可求得a的值,从而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然后由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点B的坐标,最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
(2)由题意可得N(m,-m+6),P(m,+6),则可得PE、EN、PN的长,然后由△ANE∽△ABO,可求得AN的长,再由△NMP∽△NEA,依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从而可求得PN =12-m,然后依据PN=m²+3m,然后列出关于m的方程求解即可;
(3)①在(2)的条件下,m=4,则=OE=4,依据可得到,从而可求得OQ的值,于是可得到点Q的坐标;
②由①可知,当Q为(2,0)时,△OQE′∽△OE′A,且相似比为,于是得到BE′+AE′=BE′+QE′,当点B、Q、E′在一条直线上时,BE′+QE′最小,最小值为BQ的长.
【详解】()把点代入抛物线中,得,
∴,
∴抛物线解析式为,
在中,令,得,
∴.
设直线的表达式为,
把,两点坐标分别代入中,
∴,
∴直线AB的表达式为.
()∵过作轴垂线交于,交抛物线于,且(0<m<8),
∴,,
∴,,
∴,
∵,
∴,
∴,
∵OA=8,OB=6,
∴由勾股定理得:AB=10,
∴,
∵,
∴,
又∵,
∴,
∴,
∴,
∴,
∴,
整理得:,
解得:,,
∵,
∴.
()①在()的条件下,,
∴,
设,
由旋转性质得:,
若,
则,
∵,
∴,
∴,
∴,
∴.
②由①可知,当为时,
,且相似比为,
∴,
∴,
∴当旋转到所在直线上时,最小,即为长度,
∵,,
∴,
∴的最小值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旋转的性质,列出关于m的方程是解答题问题(2)的关键,明确当点B、Q、在一条直线上时′取得最小值是解题的关键和难点.
19.(1)点P坐标为P(2,3),直线AC的解析式为yAC=﹣x+3
(2)AF+CF的最小值为
【分析】(1)由抛物线y=x2+x+3可求出点C,P,A的坐标,再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
(2)在OC上取点H(0,),连接HF,AH,求出AH的长,证△HOF∽△FOC,推出HF=,由AF+CF=AF+HF≥AH=可写出结论.
【详解】(1)在抛物线y=x2+x+3中,
当x=0时,y=3,
∴C(0,3),
当y=3时,x1=0,x2=2,
∴P(2,3),
当y=0时,x1=﹣4,x2=6,
B(﹣4,0),A(6,0),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3,
将A(6,0)代入,
得,k=﹣,
∴yAC=﹣x+3,
∴点P坐标为P(2,3),直线AC的解析式为yAC=﹣x+3;
(2)在OC上取点H(0,),连接HF,AH,
则OH=,AH=,
∵,,且∠HOF=∠FOC,
∴△HOF∽△FOC,
∴,
∴HF=CF,
∴AF+CF=AF+HF≥AH=,
∴AF+CF的最小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最值的求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存在性等,解题关键是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运用.
20.(1)y=x2﹣6x+5, B(5,0);(2)当M(3,﹣4)时,四边形AMBC面积最大,最大面积等于18;(3)PC+PA的最小值为,理由详见解析.
【分析】(1)由直线y=﹣5x+5求点A、C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进而求得点B坐标.
(2)从x轴把四边形AMBC分成△ABC与△ABM;由点A、B、C坐标求△ABC面积;设点M横坐标为m,过点M作x轴的垂线段MH,则能用m表示MH的长,进而求△ABM的面积,得到△ABM面积与m的二次函数关系式,且对应的a值小于0,配方即求得m为何值时取得最大值,进而求点M坐标和四边形AMBC的面积最大值.
(3)作点D坐标为(4,0),可得BD=1,进而有,再加上公共角∠PBD=∠ABP,根据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可证△PBD∽△ABP,得等于相似比,进而得PD=AP,所以当C、P、D在同一直线上时,PC+PA=PC+PD=CD最小.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即求得CD的长.
【详解】解:(1)直线y=﹣5x+5,x=0时,y=5
∴C(0,5)
y=﹣5x+5=0时,解得:x=1
∴A(1,0)
∵抛物线y=x2+bx+c经过A,C两点
∴ 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6x+5
当y=x2﹣6x+5=0时,解得:x1=1,x2=5
∴B(5,0)
(2)如图1,过点M作MH⊥x轴于点H
∵A(1,0),B(5,0),C(0,5)
∴AB=5﹣1=4,OC=5
∴S△ABC=AB•OC=×4×5=10
∵点M为x轴下方抛物线上的点
∴设M(m,m2﹣6m+5)(1<m<5)
∴MH=|m2﹣6m+5|=﹣m2+6m﹣5
∴S△ABM=AB•MH=×4(﹣m2+6m﹣5)=﹣2m2+12m﹣10=﹣2(m﹣3)2+8
∴S四边形AMBC=S△ABC+S△ABM=10+[﹣2(m﹣3)2+8]=﹣2(m﹣3)2+18
∴当m=3,即M(3,﹣4)时,四边形AMBC面积最大,最大面积等于18
(3)如图2,在x轴上取点D(4,0),连接PD、CD
∴BD=5﹣4=1
∵AB=4,BP=2
∴
∵∠PBD=∠ABP
∴△PBD∽△ABP
∴
∴PD=AP
∴PC+PA=PC+PD
∴当点C、P、D在同一直线上时,PC+PA=PC+PD=CD最小
∵CD=
∴PC+PA的最小值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综合,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二次函数的性质、圆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
21.(1)见解析
(2)DF=2
(3)的最小值为
【分析】(1)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到∠ACB=90°,再证明OF⊥AC,然后根据垂径定理得到点D为的中点;
(2)证明OF为△ACB的中位线得到OF=BC=3,然后计算OD−OF即可;
(3)作C点关于AB的对称点,D交AB于P,连接OC,如图,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到此时PC+PD的值最小,再计算出∠DO=120°,作OH⊥D于H,如图,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求出DH,从而得到PC+PD的最小值.
【详解】(1)证明:是的直径,
,
,
,
,
,
即点为的中点.
(2)解:,
,
而,
为的中位线,
,
.
(3)解:作点关于的对称点,交于,连接,如图,
,
,
此时的值最小,
,
,
,
点和点关于对称,
,
,
作于,则,,
在中,,
,
,
的最小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也考查了垂径定理.
22.(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1;(2)点P的坐标为(1,)或(2,1);(3)存在,理由见解析.
【分析】(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将C(0,1)代入求得a的值即可;
(2)过点P作PD⊥x,交BC与点D,先求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1,设点P(x,﹣x2+x+1),则D(x,﹣ x+1),然后可得到PD与x之间的关系式,接下来,依据△PBC的面积为1列方程求解即可;
(3)首先依据点A和点C的坐标可得到∠BQC=∠BAC=45°,设△ABC外接圆圆心为M,则∠CMB=90°,设⊙M的半径为x,则Rt△CMB中,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M的半径,然后依据外心的性质可得到点M为直线y=﹣x与x=1的交点,从而可求得点M的坐标,然后由点M的坐标以及⊙M的半径可得到点Q的坐标.
【详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将C(0,1)代入得﹣3a=1,解得:a=﹣,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1;
(2)过点P作PD⊥x,交BC与点D,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k=﹣,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1,
设点P(x,﹣ x2+x+1),则D(x,﹣ x+1),
∴PD=(﹣x2+x+1)﹣(﹣x+1)=﹣x2+x,
∴S△PBC=OB•DP=×3×(﹣x2+x)=﹣x2+x,
又∵S△PBC=1,
∴﹣x2+x=1,整理得:x2﹣3x+2=0,解得:x=1或x=2,
∴点P的坐标为(1,)或(2,1);
(3)存在.
∵A(﹣1,0),C(0,1),
∴OC=OA=1,
∴∠BAC=45°,
∵∠BQC=∠BAC=45°,
∴点Q为△ABC外接圆与抛物线对称轴在x轴下方的交点,
设△ABC外接圆圆心为M,则∠CMB=90°,
设⊙M的半径为x,则Rt△CMB中,由勾股定理可知CM2+BM2=BC2,即2x2=10,
解得:x=(负值已舍去),
∵AC的垂直平分线的为直线y=﹣x,AB的垂直平分线为直线x=1,
∴点M为直线y=﹣x与x=1的交点,即M(1,﹣1),
∴Q的坐标为(1,﹣1﹣).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求得点M的坐标以及⊙M的半径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最新中考几何专项复习专题19 几何最值之阿氏圆巩固练习(基础):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几何专项复习专题19 几何最值之阿氏圆巩固练习(基础),文件包含中考几何专项复习专题19几何最值之阿氏圆巩固练习基础教师版含解析docx、中考几何专项复习专题19几何最值之阿氏圆巩固练习基础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数学压轴专题 圆中的最值模型之阿氏圆模型: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压轴专题 圆中的最值模型之阿氏圆模型,共11页。
中考数学几何专项练习:最值问题之阿氏圆: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几何专项练习:最值问题之阿氏圆,文件包含中考数学几何专项练习最值问题之阿氏圆原卷docx、中考数学几何专项练习最值问题之阿氏圆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