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2.(2分)选择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是静止的( )
    A.月亮B.地球C.太阳D.火星
    3.(2分)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1mm、2.80cmB.1cm、8.30cm
    C.1mm、8.30cmD.1cm、5.50cm
    4.(2分)对下列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5.(2分)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6.(2分)“B超”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诊断疾病。对“B超”发出的超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B.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D.超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7.(2分)正在发烧的小军的体温可能是( )
    A.25℃B.36℃C.39CD.59℃
    8.(2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
    A.心直口快B.语无伦次C.震耳欲聋D.一言为定
    9.(2分)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块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使病人不感觉到冷
    10.(2分)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杯弓蛇影﹣光的折射
    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11.(2分)小红在平静的湖边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鸟上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的“鸟”是虚像
    B.水中的“鱼”是实像
    C.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深
    D.水中的“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2.(2分)某物体从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5m
    B.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
    C.物体在2~4s内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13.(2分)为了在高山上能把食物煮熟,下列各种方法中可采用的是( )
    A.把炉火烧得更旺一些
    B.不盖锅盖,加快锅口水蒸气的流动
    C.加热时间延长一些
    D.使用高压锅
    14.(2分)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B.
    C.D.
    15.(2分)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所成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对应的是( )
    A.20:01B.10:21C.50:01D.10:05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6.(4分)如图:
    (1)温度计的示数是 ℃;
    (2)由停表的放大图可知,停表的读数是 s。
    17.(5分)舞蹈“千手观音”是我国佛教文艺形式的精品,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1)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 的缘故。
    (2)佛光普照,梵音如丝。佛光是舞蹈者手上的饰品发出的,饰品 (填“是”或“不是”)光源。
    (3)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 是不同的。
    (4)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干冰 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而产生的效果。(填物态变化)
    18.(4分)考试时,考生翻动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 产生的,这声音通过 传入监考老师的耳朵;屋内的考生都能看见黑板书写的考试要求,这是因为板书的位置发生了 反射(选填“漫”或“镜面”)。
    19.(4分)小明同学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发现,熔化过程中冰的温度始终不变,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此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
    20.(6分)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温度计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2)甲、乙两组同学用同样多且初温相同的温水进行实验,加热所用的酒精灯也相同,结果甲组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较短 (选填“A”或“B”)套装置。
    (3)乙、丙两组同学选用的相同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C所示的a、b两条曲线(a表示乙组的,b表示丙组的)。由图象可知 (填“相同”或“不同”),图 (填“D”或“E”)所示的情形可表示水正在沸腾。他们两组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b所用水的质量 (选填“大”或“小”)。
    (4)在煮饺子时,往锅里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就停止了沸腾 (选填“冷水降低了锅内水的沸点”、“锅内水停止了吸热”、“锅内水的温度降低至沸点之下”)。
    21.(10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 (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 。
    (4)该同学体会到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 (选填“A”或“B”),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
    (5)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6)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 像(选填“虚”或“实”);
    (7)利用所得到的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22.(7分)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
    (1)在图甲中画出入射光线E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 (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向后弯折的纸板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若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且呈现在纸板上。通过平面镜观察光路,则看到情况与选项图丙中相符的是 。
    23.(10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小”)。
    (4)小明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5)小明查阅到蚂蚁的平均逃生速度约为0.03m/s,遇到危险的蚂蚁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逃回到距它60cm远的蚂蚁洞。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八十九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分)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答案】C
    【分析】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
    故选:C。
    2.(2分)选择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是静止的( )
    A.月亮B.地球C.太阳D.火星
    【答案】B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A、以月亮为参照物,所以是运动的;
    B、以地球为参照物,所以是静止的;
    C、以太阳为参照物,所以是运动的;
    D、以火星为参照物,所以是运动的。
    故选:B。
    3.(2分)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1mm、2.80cmB.1cm、8.30cm
    C.1mm、8.30cmD.1cm、5.50cm
    【答案】A
    【分析】首先要确定刻度尺零刻线和分度值,然后再读出金属片的长度。
    【解答】解:由图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以5.50cm作为“零刻度”,所以物体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L=3.30﹣5.50=2.80cm。
    故选:A。
    4.(2分)对下列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C
    【分析】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量;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
    (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收热量;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出热量。
    (3)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收热量;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出热量。
    【解答】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变成小水珠,液化放出热量。
    B、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小冰晶,凝华放出热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小冰晶,凝华放出热量。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变成小水珠,液化放出热量。
    故选:C。
    5.(2分)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答案】C
    【分析】知道减弱噪声的方法,然后分析四个选择项中的措施,两者对应得到答案。
    【解答】解: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故B不符合要求。
    C、设置噪声监测仪,但不是减弱噪声的措施。
    D、道路两旁建起透明板墙。故D不符合要求。
    故选:C。
    6.(2分)“B超”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诊断疾病。对“B超”发出的超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B.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D.超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答案】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超声波也属于声波,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声音在固、液,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7.(2分)正在发烧的小军的体温可能是( )
    A.25℃B.36℃C.39CD.59℃
    【答案】C
    【分析】根据人的正常体温分析。
    【解答】解: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变化不大,人的体温略高于正常的体温;而59℃远远高于了人的体温;综上所述。
    故选:C。
    8.(2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
    A.心直口快B.语无伦次C.震耳欲聋D.一言为定
    【答案】C
    【分析】响度是指声音很大,从成语的含义分析哪个成语表示声音大小即可。
    【解答】解: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响度大;心直口快、一言为定都与声音的大小无关。
    故选:C。
    9.(2分)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块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使病人不感觉到冷
    【答案】C
    【分析】医生使用镜子的目的是通过牙齿在小镜子里面的像,观察牙齿的情况;口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小镜子会发生液化现象,这样镜子表面会有一层雾导致看不清楚口中病状。
    【解答】解:牙医是通过观察口腔内的病灶在小镜子里面成的像来确定病情的,当冷的小镜子进入到温暖且水蒸气较多的口腔中时,使人看不清楚成像的情况。烧一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使牙医看清楚牙齿的情况。
    故选:C。
    10.(2分)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杯弓蛇影﹣光的折射
    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D
    【分析】常见的光现象包括以下三种: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解答】解:A、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故A错误;
    B、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
    C、猴子捞月,利用了光的反射;
    D、凿壁偷光,故D正确。
    故选:D。
    11.(2分)小红在平静的湖边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鸟上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的“鸟”是虚像
    B.水中的“鱼”是实像
    C.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深
    D.水中的“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A
    【分析】(1)光射到物体表面又被反回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有关的都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属于光的折射,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D、看到水中的“鸟”属于平面镜成像,故A正确;
    BC、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时,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是鱼的虚像。
    故选:A。
    12.(2分)某物体从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5m
    B.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
    C.物体在2~4s内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答案】C
    【分析】(1)在s﹣t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在s﹣t图像中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利用v=可求出前2s和后2s的速度;
    (3)根据图像分析;
    (4)由图可知该物体在6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A、由图可知,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物体在前2s和后2s的s﹣t图像是倾斜直线;
    前4s的速度为:v1===2.5m/s2===5m/s,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物体在6~4s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故C正确;
    D、由图可知,
    则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v===2.5m/s。
    故选:C。
    13.(2分)为了在高山上能把食物煮熟,下列各种方法中可采用的是( )
    A.把炉火烧得更旺一些
    B.不盖锅盖,加快锅口水蒸气的流动
    C.加热时间延长一些
    D.使用高压锅
    【答案】D
    【分析】(1)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升高,沸点升高;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解答】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高山上气压较低,所以液体的沸点较低;
    而将食物煮熟需要使水温达到100℃以上,所以唯一的办法是提高沸点,
    提高沸点要采取的措施是增大锅内的气压,因此可以使用高压锅;
    用把炉火烧的更旺一些、不盖锅盖、加热时间延长一些等方法,
    都不能提高水的沸点,因此这些方法都不能将饭煮熟。
    故选:D。
    14.(2分)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B.
    C.D.
    【答案】D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A、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不符合反射定律,不符合折射定律。
    B、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不符合反射定律,符合折射定律。
    C、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符合反射定律,不符合折射定律。
    D、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符合反射定律,符合折射定律。
    故选:D。
    15.(2分)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所成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对应的是( )
    A.20:01B.10:21C.50:01D.10:05
    【答案】D
    【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因为是从镜子中看,
    所以对称轴为竖直方向的直线,
    2的对称数字是5,镜子中数字的顺序与实际数字顺序相反,
    这时的时刻应是10:05。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6.(4分)如图:
    (1)温度计的示数是 ﹣27 ℃;
    (2)由停表的放大图可知,停表的读数是 32 s。
    【答案】(1)﹣27;(2)32。
    【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由图知:
    (1)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30”在“20”的下方,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2min,偏向“1”一侧,1s之间有10个小格,指针在32s处。
    故答案为:(1)﹣27;(2)32。
    17.(5分)舞蹈“千手观音”是我国佛教文艺形式的精品,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1)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 直线传播 的缘故。
    (2)佛光普照,梵音如丝。佛光是舞蹈者手上的饰品发出的,饰品 不是 (填“是”或“不是”)光源。
    (3)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 音色 是不同的。
    (4)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干冰 升华 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液化 而产生的效果。(填物态变化)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
    (2)本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3)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导致发声也不同,这是音色不同;
    (4)固态吸热变为气态是升华,气态放热变为液态是液化。
    【解答】解:(1)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后面其她舞蹈者的光被领舞者挡住,所以观众看不见后面其她舞蹈者;
    (2)饰品本身不能发光,之所以发光时因为发生了光的反射;
    (3)当不同乐器发声的音调和响度都相同时,我们人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是音色;
    (4)固态二氧化碳吸热直接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属于升华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变为液态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2)不是;(4)升华。
    18.(4分)考试时,考生翻动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 振动 产生的,这声音通过 空气 传入监考老师的耳朵;屋内的考生都能看见黑板书写的考试要求,这是因为板书的位置发生了 漫 反射(选填“漫”或“镜面”)。
    【答案】振动;空气;漫。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够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2)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振动产生的;
    (2)屋内的考生都能看见黑板书写的考试要求,这是因为板书的位置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漫。
    19.(4分)小明同学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发现,熔化过程中冰的温度始终不变,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此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
    【答案】晶体;0。
    【分析】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解答】解:熔化过程中冰的温度始终不变,说明冰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人们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故答案为:晶体;0。
    20.(6分)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的。
    (2)甲、乙两组同学用同样多且初温相同的温水进行实验,加热所用的酒精灯也相同,结果甲组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较短 B (选填“A”或“B”)套装置。
    (3)乙、丙两组同学选用的相同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C所示的a、b两条曲线(a表示乙组的,b表示丙组的)。由图象可知 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图 D (填“D”或“E”)所示的情形可表示水正在沸腾。他们两组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b所用水的质量 大 (选填“大”或“小”)。
    (4)在煮饺子时,往锅里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就停止了沸腾 锅内水的温度降低至沸点之下 (选填“冷水降低了锅内水的沸点”、“锅内水停止了吸热”、“锅内水的温度降低至沸点之下”)。
    【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2)B;(3)相同;D;大;(3)不变;(4)锅内水的温度降低至沸点之下。
    【分析】(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给烧杯加盖可减少热量的散失,会缩短加热的时间;
    (3)读图C可判断两组测得的水的沸点是否相同。
    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发生汽化,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读图DE可做出判断。
    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水的质量越大,水升温越慢。
    (4)根据沸腾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读图可知B图中给烧杯加了盖子,这样可减少热量的散失,则甲组选择的是B套装置;
    (3)读图C可知,a、b两条曲线中,说明他们两组测得的水的沸点相同。
    图D中,水内部不停地发生汽化,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而图E中气泡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
    他们两组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量不等,因为水越多。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水温降低,所以锅内的水就停止了沸腾。
    故答案为:(1)液体热胀冷缩;(2)B;D;大;(3)不变。
    21.(10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暗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 前面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 反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 完全重合 。
    (4)该同学体会到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 B (选填“A”或“B”),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
    (5)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不变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6)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 虚 像(选填“虚”或“实”);
    (7)利用所得到的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答案】(1)较暗;(2)前面;反射;(3)完全重合;(4)B;(5)不变;(6)虚;(7)见解析。
    【分析】(1)成像的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成像越清晰;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点燃,一支未点燃,眼睛要从点燃的一侧观察点燃蜡烛反射后的成像情况;
    (3)实验室玻璃板应该要竖直放置,要垂直于桌面;
    (4)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5)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
    (6)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7)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所成像为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解答】解:(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未点燃,同时也观察透明玻璃板后面的未点燃的蜡烛;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4)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5)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6)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移去蜡烛B,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
    (7)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用虚线连接A′。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较暗;(2)前面;(3)完全重合;(5)不变;(7)见解析。
    22.(7分)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
    (1)在图甲中画出入射光线E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 B (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向后弯折的纸板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在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不发生 (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若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且呈现在纸板上。通过平面镜观察光路,则看到情况与选项图丙中相符的是 ③ 。
    【答案】(1)如图所示;(2)B;在;不发生;(3)③。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是通过光屏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通过折转反射光线所在的纸板,观察纸板是否还有反射光线;
    (3)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此时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解:(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如图所示:

    (2)实验中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转,则在纸板B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3)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法线将会不在硬纸板上,纸板倾斜,但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看到的像应为图中的③。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B;在;(3)③。
    23.(10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填“大、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填“大、小”)。
    (4)小明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5)小明查阅到蚂蚁的平均逃生速度约为0.03m/s,遇到危险的蚂蚁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逃回到距它60cm远的蚂蚁洞。
    【答案】(1)v=;(2)小;(3)大;(4)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2.0dm/s;(5)遇到危险的蚂蚁需要20s时间才能逃回到距它60cm远的蚂蚁洞。
    【分析】(1)平均速度的测量的原理是v=;
    (2)斜面坡度过大,小车下滑过快,计时误差大;
    (3)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平均速度会偏大;
    (4)由图读出小车通过AB的路程和通过AB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求AB段的平均速度;
    (5)已知速度和距离,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遇到危险的蚂蚁逃生的时间。
    【解答】解:(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
    (2)应使斜面坡度较小,这样可避免使小车运动过快;
    (3)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而路程准确可知;
    (4)由图知,小车通过AB的路程为sAB=10.0dm﹣6.3dm=4.0dm;
    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tAB=15:35:22﹣15:35:20=6s;
    所以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2.0dm/s;
    (5)由v=知,遇到危险的蚂蚁逃生的时间:
    t===20s。
    故答案为:(1)v=;(2)小;(4)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2.0dm/s。

    相关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假期验收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假期验收物理试题,共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物理试题,共4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物理试题,共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